一种带隔离功能的天线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89980发布日期:2018-07-20 22:01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天线技术,具体地涉及一种带隔离功能的天线罩。



背景技术:

在天线制作过程中,需要对发射端和接收端进行隔离,防止信号干扰,目前通常有几种措施,最重要的就是增加空间隔离度,增加空间的距离或者避免方向上和干扰源面对面。增加空间距离会使天线阵面尺寸增加,从而重量等增加,设计时有时候需要减重就不好做。

再次就是在发射端增加滤波器或者在接收端干扰来的方向上加金属隔离网做屏蔽。在发射端增加滤波器的话,会增加成本,装配费时,安装滤波器需要位置和空间;接收端增加金属隔离网,安装时就会多增加一道工序,费时,产品运输时体积变大,增加运输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带隔离功能的天线罩。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带隔离功能的天线罩,包括

一支架,设置在支架上的接收天线罩和发射天线罩;所述接收天线罩与发射天线罩相对一端分别设置有接收端吸波板和发射端吸波板;

所述接收端吸波板与发射端吸波板的结构相同,均包括外蒙皮层、吸波层、纸蜂窝层以及内蒙皮层,所述外蒙皮层内侧为所述吸波层,所述吸波层的内侧为纸蜂窝层,所述纸蜂窝层内侧为内蒙皮层。

进一步地,所述外蒙皮层和内蒙皮层均采用无碱玻璃纤维布。

进一步地,所述无碱玻璃纤维布包括树脂胶膜与设置在树脂胶膜上的玻璃纤维布热熔浸胶层。

进一步地,所述接收天线罩包括接收端底面、接收端顶面以及四个接收端侧面,其中一个接收端侧面为接收端吸波板,另三个接收端侧面为接收端复合板;

所述发射天线罩包括发射端底面、发射端顶面以及四个发射端侧面,其中一个发射端侧面为发射端吸波板,另三个发射端侧面为发射端复合板。

进一步地,所述接收端复合板和发射端复合板的结构相同,均包括外蒙皮层、纸蜂窝层以及内蒙皮层,所述外蒙皮层内侧为纸蜂窝层,所述纸蜂窝层内侧为内蒙皮层。

进一步地,所述接收天线罩的俯视面为矩形。

进一步地,所述发射天线罩的俯视面为矩形。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在制作天线罩过程中给天线罩侧面增加吸波层,目的在于增加隔离度,以防止干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接收天线罩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发射天线罩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接收端吸波板或发射端吸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接收端复合板或发射端复合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在此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参照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隔离功能的天线罩,包括

一支架3,设置在支架3上的接收天线罩2和发射天线罩1;所述接收天线罩2与发射天线罩1相对一端分别设置有接收端吸波板5和发射端吸波板4;所述接收端吸波板5与发射端吸波板4的结构相同,均包括外蒙皮层100、吸波层101、纸蜂窝层102以及内蒙皮层103,所述外蒙皮层100内侧为所述吸波层101,所述吸波层101的内侧为纸蜂窝层102,所述纸蜂窝层102内侧为内蒙皮层103。所述接收天线罩2包括接收端底面、接收端顶面以及四个接收端侧面,其中一个接收端侧面为接收端吸波板5,另三个接收端侧面为接收端复合板;所述发射天线罩1包括发射端底面、发射端顶面以及四个发射端侧面,其中一个发射端侧面为发射端吸波板4,另三个发射端侧面为发射端复合板。所述接收端复合板和发射端复合板的结构相同,均包括外蒙皮层100、纸蜂窝层102以及内蒙皮层103,所述外蒙皮层100内侧为纸蜂窝层102,所述纸蜂窝层102内侧为内蒙皮层103。

所述外蒙皮层100和内蒙皮层103均采用无碱玻璃纤维布。所述无碱玻璃纤维布包括树脂胶膜与设置在树脂胶膜上的玻璃纤维布热熔浸胶层。

所述接收天线罩2的俯视面为矩形;所述发射天线罩1的俯视面为矩形。需要说明的是,接收天线罩2和发射天线罩1的俯视面还可以为圆形、多边形、三角形中的一种,其中,矩形为优选的结果。

所述接收天线罩2和发射天线罩1表层依据模具成型的复合材料层,复合材料层用预浸料中温固化成型,预浸布包括树脂胶膜与玻璃纤维布热熔浸胶成型为预浸玻璃纤维布,将玻璃纤维布依据模具赋形,铺设产品达到外蒙皮厚度,铺完外蒙皮层100后贴吸波材料,再铺设中间夹层纸蜂窝层102,最后铺设内蒙皮层103达到产品要求厚度,固化采用常规的真空袋压法固化成型。

其工作原理为:参照图1,当发射天线发射信号时,接收端吸波板5与发射端吸波板4设置的吸波层101高隔离度阻挡信号,减少各种干扰对接收部分的干扰。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