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池的边缘表面上使用直接冷却法的电池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08909发布日期:2018-08-31 21:28阅读:454来源:国知局

本申请要求在韩国于2016年10月31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10-2016-0143386的优先权,其公开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本公开涉及一种电池组。更具体地,本公开涉及直接冷却型电池组,其在电池组的边缘表面处具有冷却表面以防止由电池膨胀引起的泄漏,并且可应用于双向电池。



背景技术:

电池的冷却直接与电池的稳定充电/放电功能和寿命相关。电池的冷却方法可以被分为直接冷却法和间接冷却法。直接冷却法包括形成冷却剂流过的流动路径,并且允许形成的冷却流动路径直接冷却电池单体。间接冷却法包括允许导热构件在没有任何流动路径的情况下与电池单体接触,并通过导热构件的热传导间接地冷却电池单体。

图1和图2示出传统的电池组。

参考图1a和图1b,使用直接冷却法的电池组100形成六面体。为便于描述,该六面体具有:表面或侧面①,其作为电池单体102的顶表面并具有引线103;表面②,其作为与表面①相反的底表面,并且具有电池组级冷却系统104;表面③和表面④,其作为沿电池堆叠方向设置的表面;以及表面⑤和表面⑥,其是剩余的边缘表面。

在电池组100中,具有冷却管的冷却板101被设置在电池单体102的主体之间,并且冷却板101冷却电池单体102。当冷却板101被设置在相邻的电池单体102之间的各间隙中时,在三个电池单体102之间可以以如下方式最多设置四个冷却板:冷却板1+电池1+冷却板2+电池2+冷却板3+电池3+冷却板4。作为电池组100的顶表面的表面①具有设置在其上的电极引线103,并且在其上部覆盖有盖子。作为电池组100的底表面的表面②具有被设置在其上的电池组级冷却系统104,用以向上向冷却板101供应冷却剂(冷却水)。

这里,因为电池组级冷却系统104被设置在与具有引线103的表面①相反的表面②上,所以其仅能应用于单向单体,而不能应用于双向单体。仅应用于单向单体的这种系统104的冷却结构是受限的,因此,降低了设计电池的电池组/模块的自由度。

参考图2,电池在其工作期间因膨胀而扩展。由此,朝向表面③和表面④形成电池膨胀方向。这里,当冷却板101在底部处的表面②上被固定到电池组级冷却系统104时,板101的顶部沿着表面③和表面④的膨胀方向隔开。然后,由于由电池膨胀引起的板101的顶部的间隔,在底板101和系统104彼此联接的表面②上发生冷却剂的泄漏。冷却剂的这种泄漏导致电池寿命的降低和电池操作的故障,因此不利地影响到从电池对其供应电力的设备(例如,电动车辆)。



技术实现要素:

技术问题

本公开被设计以解决相关技术的问题,因此本公开旨在提供一种直接冷却型电池组,其通过可安全针对电池组膨胀的边缘表面冷却法而防止泄漏,并且可应用于双向单体。

本公开还涉及提供一种直接冷却法,其在形成于边缘表面上的冷却系统的框架中提供冷却剂孔,并且允许通过冷却剂流过冷却剂孔而形成的冷却表面直接冷却电池单体。

技术解决方案

在本公开的一个方面中,提供一种直接冷却型电池组,其通过形成在电池单体的边缘表面上的冷却表面而防止由膨胀引起的泄漏,并且可应用于双向单体,该直接冷却型电池组包括:电池模块,在该电池模块中堆叠有多个电池单体;冷却框架,该冷却框架对应于包围电池模块的壳体,并且在与堆叠电池单体的堆叠表面成90°方向的边缘表面上形成冷却表面;以及散热器,所述散热器被设置在冷却表面的底部处,与包围电池模块且安装到其上部的冷却框架联接,在其中储存冷却剂,并将由此储存的冷却剂供应到冷却表面。

在电池单体的四边形体表面上形成的四个区段的方向当中,在除了双向单体的电极的方向之外的剩余一个方向上形成所述边缘表面。

热界面材料(tim)被设置在电池模块与冷却框架之间,并且tim将来自上电池模块的散热传导至下冷却框架。

tim是热树脂。

冷却框架的冷却表面具有冷却剂孔,从散热器供应的冷却剂流过该冷却剂孔。

当包围电池模块的冷却框架被安装到散热器的上部时,冷却表面的截面形成堆叠结构,该堆叠结构包括:电池单体的边缘;与边缘的下部相邻的tim;具有冷却剂孔且与tim的下部相邻的冷却框架;以及与冷却框架的下部联接的散热器。

本发明的作用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在电池组的除双向电极表面和膨胀表面之外的一个边缘表面上形成直接冷却型冷却表面,以防止由膨胀引起的冷却剂泄漏并且提供应用于双向单体的电池组。

另外,因为在与电池组的壳体对应的冷却框架中形成冷却剂孔,并且冷却剂流过的冷却剂孔的表面在电池单体的边缘表面中形成冷却表面以可以直接冷却电池单体,所以能够提供高的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附图示出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并且与前述公开一起用于提供对本公开的技术精神的进一步理解,因此,本公开不被解释为限于附图。

图1和图2是图示使用直接冷却型冷却系统的传统单向电池组的示意图。

图3至图5是图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电池组的示意图。

图6和图7是图示图4的电池组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8和图9是图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间接冷却型电池组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在描述之前,应理解的是,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中使用的术语不应被解释为限于一般的和词典的含义,而是基于允许发明人为了最佳解释而适当地定义术语的原理基于与本公开的技术方面相对应的含义和概念来解释。

因此,这里提出的描述仅仅是用于说明目的的优选示例,并非旨在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因此应理解,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其它等效和修改。

图3至图5是图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电池组300的示意图。

参考图3,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电池组300包括:电池模块,在电池模块中堆叠有电池单体301;和包围电池模块的冷却框架302。

与电池组100的传统冷却系统不同,根据本公开的电池的冷却系统没有设置在相邻的电池单体301之间的各间隙中的冷却板101。由于取消了冷却板101,根据本公开的电池组300因此具有减小的体积,从而允许电池的轻量化/小型化并且降低制造成本。

这里,当假设电池单体301是与本体侧相当的一个四边形体表面(表面③或表面④)时,每个电池单体301的本体表面被堆叠以形成电池模块,因此本体表面对应于堆叠表面。在四边形体表面的四区段的方向当中,表面①和表面②被形成在两个电极的方向上,表面③和表面④被形成在膨胀方向上的本体表面(堆叠表面)上,并且剩余的边缘表面形成表面⑤和表面⑥。这里,冷却表面形成在边缘表面、即表面⑥上。换句话说,作为冷却表面的表面⑥被设置在与堆叠表面、即表面③和表面④成90°方向的边缘表面上。

参考图4和图5,包围电池模块的冷却框架302安装在对应于电池组级冷却系统的散热器401上,然后在其四个拐角处沿着如图5中所示的箭头的方向由螺栓501固定。

图6是图4的电池组的示意性截面图,而图7是图6的局部放大图。

参考图6,示出了电池组300的表面①的截面图。电池单体301的热在朝向散热器401的方向发出,散热器401形成在底部处的散热器。冷却孔601形成在冷却框架302的底部处的冷却表面上。

参考图7,作为导热材料的热界面材料(tim)701被设置在底部的电池单体301和冷却框架302之间。tim701对应于热树脂。树脂填充了在框架302和电池单体301之间形成的间隙,以消除任何未用空间。填充间隙的未用空间的树脂提高了导热性,有助于从电池单体301产生的热在朝向下部散热器401的方向上快速散发。包围在散热器401中的冷却剂711被引入到冷却框架302中,由此引入的冷却剂711流过由冷却剂孔601形成的流动路径,从而在表面⑥上形成冷却表面。

图8和图9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间接冷却型电池组800。

参考图8,图示电池组800的表面①的截面图。电池单体801的热沿散热器811的方向发出,散热器811形成底部处的冷却表面。与图6不同,在冷却框架802的底部处不形成冷却剂孔601。储存在与冷却框架802的底表面附接的散热器811中的冷却剂813在没有被引入到冷却框架802中的状态下冷却电池单体801的热。

参考图9,当从其截面看到时,电池组800包括电池单体801、tim701、冷却框架802、热粘合材料901、散热器811和冷却剂813。因为散热器811的冷却剂813没有被引入到冷却框架802中,所以在表面⑥上形成间接冷却型冷却表面。

与如图7中所示的直接冷却法相比,图7的截面结构没有热粘合材料901并且具有减小的冷却区域,因此预期冷却效率的增加。另外,根据图7的截面结构,冷却剂711被引入且流过冷却框架302的冷却剂孔601,由此通过直接冷却法提供增加的冷却效率。

已经参考特定实施例和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但是应理解,本公开的范围不限于此。还应理解,根据该详细描述,在本公开的范围内的各种变化和修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变得显而易见。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