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无线路由器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79220发布日期:2018-08-03 11:33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用无线通讯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新型无线路由器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无线信号发射技术也不断发展,无线信号通过无线路由器来发射,而路由器随着技术的发展逐渐变成体积较小的即插式路由器,其可直接与电源座配合,由电源座供电,通电后即可运行,使用十分方便,但是传统的电源座插槽一般都是直接与外部连通的,而供电片伸入到插槽中,且供电片与市电直接连接,因此,普通的金属杆件插入到供电槽中会与供电片接触,由此会造成触电事故,故传统的电源座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而传统的无线路由器与电源座配合时,如果不小心踢碰到无线路由器时,会造成无线路由器的松动,甚至会脱落,从而会造成路由器的断电,一方面会影响使用,另一方面容易降低无线路由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型无线路由器设备。

本发明装置的一种新型无线路由器设备,包括路由器机身以及用以所述路由器机身通电的通电座,所述路由器机身上端设置有无线天线,所述通电座中上下对称设置有开口朝右的通电槽,所述通电槽上下端壁中设置有供电片,所述通电座中设置有左右延伸且位于两个通电槽之间的第一滑动槽,所述通电座中还设置有上下延伸且位于所述通电槽与所述第一滑动槽之间的第二滑动槽,所述第一滑动槽与所述第二滑动槽之间设置有连通的第三滑动槽,所述第二滑动槽与所述通电槽之间设置有连通的转动槽,所述第一滑动槽中安装有可左右滑动的第一滑动块,所述第一滑动块中设置有开口朝左的第一螺纹槽,所述第一螺纹槽中螺纹配合安装有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左端与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滑动槽左端壁中的第一驱动电机动力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外侧设有护托装置,所述护托装置包括抗振垫与散热翅片,所述第一滑动块右端面上下对称设置有顶压斜面,所述第二滑动槽中安装有可上下滑动的第二滑动块,所述第二滑动块中设置有开口朝向所述转动槽的安装腔,所述安装腔中固定安装有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三滑动槽中滑动安装有与所述第二滑动块固定连接的第三滑动块,所述第三滑动块朝向所述第一滑动槽的端面设置有与所述顶压斜面配合的受压斜面,所述转动槽中间隙配合有与所述第二驱动电机动力连接的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朝向所述通电槽的端面固定安装有第一摩擦片,所述通电槽远离所述转动槽的端壁中设置有上下延伸的第四滑动槽,所述第一滑动槽与所述通电槽之间设置有第二转动槽,所述第四滑动槽中滑动安装有第四滑动块,所述第四滑动块远离所述第二转动槽的端面固定安装有与所述供电片电连接的导电片,所述第四滑动槽远离所述第二转动槽的端壁上固定安装与与市电连接的供电头,所述第二转动槽中通过轴承可转动地安装有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中设置有开口朝向所述第四滑动槽的第二螺纹槽,所述第二螺纹槽中螺纹配合有与所述第四滑动块固定连接的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转动轴朝向所述通电槽的端面固定安装有与所述通电槽靠近所述第二转动槽的端壁平齐的第二摩擦片;所述路由器机身左端面上下对称设置有与所述通电槽配合的通电臂,所述通电臂中设置有上下连通的第五滑动槽,所述第五滑动槽中滑动安装有第五滑动块,所述第五滑动块中设置有上下连通的第三转动槽,所述第三转动槽通过轴承可转动地安装有第三转动轴,所述第三转动轴上下两端面均安装有第三摩擦片。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滑动槽左右端壁中对称设置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中滑动安装有与所述第二滑动块固定连接的第一限位凸出,所述第一限位槽中还安装有与所述第一限位凸出相抵的第一顶压弹簧。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五滑动槽左右端壁中对称设置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槽中滑动安装有与所述第五滑动块固定连接的第二限位凸出,所述第二限位凸出中还安装有与所述第二限位凸出相抵的第二顶压弹簧。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转动槽与所述第二转动槽在同一竖直线上,且所述第一转动槽到所述通电座右端面的距离与所述第三转动槽到所述路由器机身左端面的距离相等。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五滑动块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五滑动槽的长度。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抗振垫设置在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上端和下端且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固定连接,所述散热翅片设置在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前端和后端且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外壳固定连接,所述散热翅片的上端和下端均与所述抗振垫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有多组所述散热翅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本发明装置中的通电座在初始状态时,所述第一滑动块位于所述第一滑动槽左端,在所述第一顶压弹簧的作用下,所述第一限位凸出被朝向所述第一滑动槽顶压而使所述受压斜面伸入到所述第一滑动槽中而与所述顶压斜面相抵,并使所述第一摩擦片收缩在所述转动槽中而与所述通电槽靠近所述第一转动槽的端壁平齐,所述第二摩擦片与所述通电槽靠近所述第二转动槽的端壁平齐,从而允许所述通电臂插入到所述通电槽中,且由于所述导电片与所述供电片脱离配合,因此,所述供电片不会带电,从而当普通金属杆件插入到所述通电槽中与所述供电片接触时不会造成触电事故,而且普通的金属杆件无法驱动所述第二转动轴转动,且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运行时也无法直接驱动所述第二转动轴转动,因此,可使所述导电片与所述供电片保持稳定的脱离状态,可大大减小安全隐患;

在需要使用无线信号时,将所述通电臂对准所述通电槽并向左推进,当所述路由器机身左端面与所述通电座右端面相抵时,所述第一转动槽、所述第二转动槽和第三转动槽均在同一竖直线上,此时启动所述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驱动所述第一螺纹杆转动,所述第一螺纹杆驱动所述第一滑动块向右滑动,所述第一滑动块向右滑动的过程中,所述顶压斜面可作用于所述受压斜面,从而可驱动所述第三滑动块朝向所述通电槽滑动,而所述第三滑动块可推动所述第二滑动块朝向所述通电槽滑动,所述第二滑动块可带动所述第一转动轴朝向所述通电槽滑动,而所述第一摩擦片可顶紧与其相对的第三摩擦片并驱动所述第三转动轴朝向所述第二转动轴滑动,从而可使远离所述第一摩擦片一侧的第三摩擦片顶紧所述第二摩擦片,而后启动所述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二驱动电机可驱动所述第一转动轴转动,由于所述第一摩擦片和第二摩擦片均与第三摩擦片相抵,由此,所述第一转动轴可通过所述第三转动轴驱动所述第二转动轴转动,所述第二转动轴转动时可通过所述第二螺纹杆驱动所述第四滑动块和所述导电片朝向所述供电头滑动,当所述导电片与所述供电头相抵时,停止所述第二驱动电机,此时所述供电头通过所述导电片将市电传输至所述供电片,由于所述通电臂插入到所述通电槽中时会与所述供电片接触,由此可使所述路由器机身运行而通过所述无线天线发射信号;

需要将所述通电臂从所述通电槽中拔出时,反向启动所述第二驱动电机,从而可使所述第四滑动块朝向所述通电槽滑动,当所述第二螺纹杆完全收缩在所述第二螺纹槽中时,停止所述第二驱动电机并反向启动所述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可驱动所述第一滑动块向左滑动,当所述第一滑动块滑动至所述第一滑动槽最左端时,在所述第一顶压弹簧和第二弹簧的作用下,所述第三摩擦片脱离与所述第一摩擦片和第二摩擦片的顶紧状态,从而可允许所述通电臂向右拔出;

而在所述路由器机身再通电运行时,所述第三摩擦片与所述第一摩擦片和第二摩擦片相顶紧,因此,所述通电臂无法从所述通电槽中拔出,故可防止触碰所述路由器机身时造成所述通电臂的松动甚至断电的现象,由此本发明装置可使所述路由器机身通电状态稳定;

本发明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用电安全性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新型无线路由器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新型无线路由器设备中通电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一种新型无线路由器设备中第一滑动槽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第五滑动槽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箭头方向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第一驱动电机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如图1-6所示,本发明装置的一种新型无线路由器设备,包括路由器机身40以及用以所述路由器机身40通电的通电座10,所述路由器机身40上端设置有无线天线401,所述通电座10中上下对称设置有开口朝右的通电槽16,所述通电槽16上下端壁中设置有供电片33,所述通电座10中设置有左右延伸且位于两个通电槽16之间的第一滑动槽20,所述通电座10中还设置有上下延伸且位于所述通电槽16与所述第一滑动槽20之间的第二滑动槽25,所述第一滑动槽20与所述第二滑动槽25之间设置有连通的第三滑动槽,所述第二滑动槽25与所述通电槽16之间设置有连通的转动槽,所述第一滑动槽20中安装有可左右滑动的第一滑动块30,所述第一滑动块30中设置有开口朝左的第一螺纹槽,所述第一螺纹槽中螺纹配合安装有第一螺纹杆31,所述第一螺纹杆31左端与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滑动槽20左端壁中的第一驱动电机32动力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机32外侧设有护托装置,所述护托装置包括抗振垫215与散热翅片216,所述第一滑动块30右端面上下对称设置有顶压斜面28,所述第二滑动槽25中安装有可上下滑动的第二滑动块27,所述第二滑动块27中设置有开口朝向所述转动槽的安装腔,所述安装腔中固定安装有第二驱动电机18,所述第三滑动槽中滑动安装有与所述第二滑动块27固定连接的第三滑动块21,所述第三滑动块21朝向所述第一滑动槽20的端面设置有与所述顶压斜面28配合的受压斜面29,所述转动槽中间隙配合有与所述第二驱动电机18动力连接的第一转动轴17,所述第一转动轴17朝向所述通电槽16的端面固定安装有第一摩擦片26,所述通电槽16远离所述转动槽的端壁中设置有上下延伸的第四滑动槽11,所述第四滑动槽11与所述通电槽16之间设置有第二转动槽,所述第四滑动槽11中滑动安装有第四滑动块12,所述第四滑动块12远离所述第二转动槽的端面固定安装有与所述供电片33电连接的导电片34,所述第四滑动槽11远离所述第二转动槽的端壁上固定安装与与市电连接的供电头35,所述第二转动槽中通过轴承可转动地安装有第二转动轴14,所述第二转动轴14中设置有开口朝向所述第四滑动槽11的第二螺纹槽,所述第二螺纹槽中螺纹配合有与所述第四滑动块12固定连接的第二螺纹杆13,所述第二转动轴14朝向所述通电槽16的端面固定安装有与所述通电槽16靠近所述第二转动槽的端壁平齐的第二摩擦片15;所述路由器机身40左端面上下对称设置有与所述通电槽16配合的通电臂42,所述通电臂42中设置有上下连通的第五滑动槽46,所述第五滑动槽46中滑动安装有第五滑动块44,所述第五滑动块44中设置有上下连通的第三转动槽,所述第三转动槽通过轴承可转动地安装有第三转动轴43,所述第三转动轴43上下两端面均安装有第三摩擦片45。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其中,所述第二滑动槽25左右端壁中对称设置有第一限位槽24,所述第一限位槽24中滑动安装有与所述第二滑动块27固定连接的第一限位凸出22,所述第一限位槽24中还安装有与所述第一限位凸出22相抵的第一顶压弹簧22,所述第一顶压弹簧22用以将所述第一限位凸出22朝向所述第一滑动槽20顶压而使所述受压斜面29伸入到所述第一滑动槽20中而与所述顶压斜面28相抵,并使所述第一摩擦片26收缩在所述转动槽中而与所述通电槽16靠近所述第一转动槽的端壁平齐。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其中,所述第五滑动槽46左右端壁中对称设置有第二限位槽47,所述第二限位槽47中滑动安装有与所述第五滑动块44固定连接的第二限位凸出49,所述第二限位凸出49中还安装有与所述第二限位凸出49相抵的第二顶压弹簧48,所述第二顶压弹簧48使上下两个第三摩擦片45分别与所述通电臂42上下两个端面平齐。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其中,所述第一转动槽与所述第二转动槽在同一竖直线上,且所述第一转动槽到所述通电座10右端面的距离与所述第三转动槽到所述路由器机身40左端面的距离相等,从而在所述通电臂40插入到所述通电槽16中,且所述路由器机身40左端面与所述通电座10右端面相抵时,所述第一转动槽、所述第二转动槽和第三转动槽均在同一竖直线上。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其中,所述第五滑动块44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五滑动槽46的长度。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其中,所述抗振垫215设置在所述第一驱动电机32的上端和下端且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32固定连接,所述散热翅片216设置在所述第一驱动电机32的前端和后端且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32的外壳固定连接,所述散热翅片216的上端和下端均与所述抗振垫215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机32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有多组所述散热翅片216,所述散热翅片216用以吸收并散发所述第一驱动电机32运行时产生的热量,所述抗振垫215用以减少所述第一驱动电机32在运行时产生的震动力从而防止所述第一驱动电机32在运行时产生的震动力,防止震动力过大而影响本装置的正常运行。

本发明装置中的通电座10在初始状态时,所述第一滑动块30位于所述第一滑动槽20左端,在所述第一顶压弹簧22的作用下,所述第一限位凸出22被朝向所述第一滑动槽20顶压而使所述受压斜面29伸入到所述第一滑动槽20中而与所述顶压斜面28相抵,并使所述第一摩擦片26收缩在所述转动槽中而与所述通电槽16靠近所述第一转动槽的端壁平齐,所述第二摩擦片15与所述通电槽16靠近所述第二转动槽的端壁平齐,从而允许所述通电臂42插入到所述通电槽16中;

本发明装置中的路由器机身40左端的通电臂42在初始状态时,在所述第二顶压弹簧48的作用下,上下两个第三摩擦片45分别与所述通电臂42上下两个端面平齐,从而可插入到所述通电槽16中。

在需要使用无线信号时,将所述通电臂42对准所述通电槽16并向左推进,当所述路由器机身40左端面与所述通电座10右端面相抵时,所述第一转动槽、所述第二转动槽和第三转动槽均在同一竖直线上,此时启动所述第一驱动电机32,所述第一驱动电机32驱动所述第一螺纹杆31转动,所述第一螺纹杆31驱动所述第一滑动块30向右滑动,所述第一滑动块30向右滑动的过程中,所述顶压斜面28可作用于所述受压斜面29,从而可驱动所述第三滑动块21朝向所述通电槽16滑动,而所述第三滑动块21可推动所述第二滑动块27朝向所述通电槽16滑动,所述第二滑动块27可带动所述第一转动轴17朝向所述通电槽16滑动,而所述第一摩擦片26可顶紧与其相对的第三摩擦片45并驱动所述第三转动轴43朝向所述第二转动轴14滑动,从而可使远离所述第一摩擦片26一侧的第三摩擦片45顶紧所述第二摩擦片15,而后启动所述第二驱动电机18,所述第二驱动电机18可驱动所述第一转动轴17转动,由于所述第一摩擦片26和第二摩擦片45均与第三摩擦片26相抵,由此,所述第一转动轴17可通过所述第三转动轴43驱动所述第二转动轴14转动,所述第二转动轴14转动时可通过所述第二螺纹杆13驱动所述第四滑动块12和所述导电片34朝向所述供电头35滑动,当所述导电片34与所述供电头35相抵时,停止所述第二驱动电机18,此时所述供电头35通过所述导电片34将市电传输至所述供电片33,由于所述通电臂42插入到所述通电槽16中时会与所述供电片33接触,由此可使所述路由器机身40运行而通过所述无线天线401发射信号;

需要将所述通电臂42从所述通电槽16中拔出时,反向启动所述第二驱动电机18,从而可使所述第四滑动块12朝向所述通电槽16滑动,当所述第二螺纹杆13完全收缩在所述第二螺纹槽中时,停止所述第二驱动电机18并反向启动所述第一驱动电机32,所述第一驱动电机32可驱动所述第一滑动块30向左滑动,当所述第一滑动块30滑动至所述第一滑动槽20最左端时,在所述第一顶压弹簧23和第二弹簧的作用下,所述第三摩擦片45脱离与所述第一摩擦片26和第二摩擦片15的顶紧状态,从而可允许所述通电臂42向右拔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发明装置中的通电座在初始状态时,所述第一滑动块位于所述第一滑动槽左端,在所述第一顶压弹簧的作用下,所述第一限位凸出被朝向所述第一滑动槽顶压而使所述受压斜面伸入到所述第一滑动槽中而与所述顶压斜面相抵,并使所述第一摩擦片收缩在所述转动槽中而与所述通电槽靠近所述第一转动槽的端壁平齐,所述第二摩擦片与所述通电槽靠近所述第二转动槽的端壁平齐,从而允许所述通电臂插入到所述通电槽中,且由于所述导电片与所述供电片脱离配合,因此,所述供电片不会带电,从而当普通金属杆件插入到所述通电槽中与所述供电片接触时不会造成触电事故,而且普通的金属杆件无法驱动所述第二转动轴转动,且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运行时也无法直接驱动所述第二转动轴转动,因此,可使所述导电片与所述供电片保持稳定的脱离状态,可大大减小安全隐患;

在需要使用无线信号时,将所述通电臂对准所述通电槽并向左推进,当所述路由器机身左端面与所述通电座右端面相抵时,所述第一转动槽、所述第二转动槽和第三转动槽均在同一竖直线上,此时启动所述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驱动所述第一螺纹杆转动,所述第一螺纹杆驱动所述第一滑动块向右滑动,所述第一滑动块向右滑动的过程中,所述顶压斜面可作用于所述受压斜面,从而可驱动所述第三滑动块朝向所述通电槽滑动,而所述第三滑动块可推动所述第二滑动块朝向所述通电槽滑动,所述第二滑动块可带动所述第一转动轴朝向所述通电槽滑动,而所述第一摩擦片可顶紧与其相对的第三摩擦片并驱动所述第三转动轴朝向所述第二转动轴滑动,从而可使远离所述第一摩擦片一侧的第三摩擦片顶紧所述第二摩擦片,而后启动所述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二驱动电机可驱动所述第一转动轴转动,由于所述第一摩擦片和第二摩擦片均与第三摩擦片相抵,由此,所述第一转动轴可通过所述第三转动轴驱动所述第二转动轴转动,所述第二转动轴转动时可通过所述第二螺纹杆驱动所述第四滑动块和所述导电片朝向所述供电头滑动,当所述导电片与所述供电头相抵时,停止所述第二驱动电机,此时所述供电头通过所述导电片将市电传输至所述供电片,由于所述通电臂插入到所述通电槽中时会与所述供电片接触,由此可使所述路由器机身运行而通过所述无线天线发射信号;

需要将所述通电臂从所述通电槽中拔出时,反向启动所述第二驱动电机,从而可使所述第四滑动块朝向所述通电槽滑动,当所述第二螺纹杆完全收缩在所述第二螺纹槽中时,停止所述第二驱动电机并反向启动所述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可驱动所述第一滑动块向左滑动,当所述第一滑动块滑动至所述第一滑动槽最左端时,在所述第一顶压弹簧和第二弹簧的作用下,所述第三摩擦片脱离与所述第一摩擦片和第二摩擦片的顶紧状态,从而可允许所述通电臂向右拔出;

而在所述路由器机身再通电运行时,所述第三摩擦片与所述第一摩擦片和第二摩擦片相顶紧,因此,所述通电臂无法从所述通电槽中拔出,故可防止触碰所述路由器机身时造成所述通电臂的松动甚至断电的现象,由此本发明装置可使所述路由器机身通电状态稳定;

本发明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用电安全性高。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