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插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95974发布日期:2018-09-21 21:43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源插座,特别是一种具有能防止异物插入到插座内带电部位而造成触电事故的安全插座。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家中的用电器是越来越多,因此使用的插座也是越来越多。普通插座的结构一般包括壳体及设置在壳体中由金属材料制成的、与插头极片相配的多组导电接触片和电源接线柱,壳体上与电极相对应的位置设有插座孔。但是由于现有插座的插座孔都是敞开的,电极与插座孔距离较近,而儿童又充满好奇心,经常会拿东西去捅插座孔,如果所拿的东西是导电材料制成,就很有可能会出伤亡事故,因此,对插座的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欧美国家,要求能在异物以一定的插入力插入插座时仍能避免出现触电事故。为了解决上述安全问题,技术人员也开发出了多种防止触电事故的安全插座,如在插座的插座孔中设有挡板机构,当插头以儿童所难以具有的插入力插入插座时,挡板才会移开,插头才能接触到插座内部的电极。但是这种插座的挡板机构安装生产繁琐、容易损坏,使用寿命不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安全且使用寿命更长的安全插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安全插座,包括壳体及设置在壳体中与插头极片相配的多组导电接触片和电源接线柱,壳体上设有插座孔,其特征在于:还设有数目与插座的插孔个数相同的过渡机构,所述过渡机构包括用于弹性夹持插头极片的金属夹持片、中转连接金属件和弹性阻尼装置,所述中转连接金属件设置在插孔下方,所述中转连接金属件具有一个与金属夹持片和导电接触片均不相接触的初始位置以及与金属夹持片和导电接触片均相接触的转接位置,所述中转连接金属件在初始位置和转接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置,所述中转连接金属件在插入的插头极片驱动下从初始位置移动至转接位置,所述弹性阻尼装置使得所述中转连接金属件始终具有从转接位置向初始位置的弹性力。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的安全插座通过设置所述过渡机构包括用于弹性夹持插头极片的金属夹持片、中转连接金属件和弹性阻尼装置,当有插头插入时,首先触碰到的是金属夹持片,而此时金属夹持片上并没有通电,只有插入的力量足以克服弹性阻尼装置的弹性阻力后才能使得过中转连接金属件两端分别与金属夹持片和导电接触片均相接触,金属夹持片上才会有电,插头得电;当有异物插入时,同样需要克服弹性阻尼装置的弹力才会发生触电,当该弹力足够大时,就可以避免出现儿童触电的事故。而弹性阻尼装置较挡板机构更加耐用,因此使用寿命更长。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壳体包括上盖、中架和下盒体,所述下盒体上部开口,内部形成容腔,所述中架配合在下盒体的开口上,所述上盖扣合在中架的上部;所述插座孔设置在上盖上,所述中架上对应插座孔的位置设有安装金属夹持片的夹持片容腔及供插头极片穿过的插孔,所述金属夹持片设置在夹持片容腔中,所述金属夹持片还设有一个向下延伸至下盒体容腔中用于与中转连接金属件接触的第一接触端;所述中转连接金属件设置在一安装板上,中转连接金属件及安装板设置在所述下盒体容腔中并处于插孔下方,所述中转连接金属件设有第一过渡接触端和第二过渡接触端,所述安装板的下方设有压缩弹簧,压缩弹簧下端定位设置,上端端抵在安装板底部构成所述弹性阻尼装置;所述导电接触片固定设置在所述下盒体容腔中,所述导电接触片还设有一个用于与中转连接金属件接触的第二接触端,所述中转连接金属件在转接位置时,所述中转连接金属件的第一过渡接触端和第二过渡接触端分别与第一接触端和第二接触端接触构成电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再进一步设置,所述下盒体容腔中对应插孔的位置设有上端开口的筒状构件构成弹簧座,所述第一接触端和第二接触端接触设置在弹簧座两侧,所述压缩弹簧设置在弹簧座中,所述安装板形状与弹簧座内孔相适配并间隙配合在弹簧座中,所述中转连接金属件为条状构件,两端延伸至安装板外侧,所述弹簧座侧壁上设有与中转连接金属件间隙配合的轴向切槽,所述中转连接金属件两端配合在轴向切槽中形成导向结构。

作为本发明的更进一步设置,所述安装板朝向上盖一侧与插座孔对应的位置设有m形的夹紧片。

作为本发明的再更进一步设置,所述弹簧座内壁设有肩阶,所述肩阶上设有磁性体,所述安装板底部对应位置设有导磁体片。

作为本发明的再更进一步设置,所述安装板下方设有一个筒状线圈架,线圈架外绕有线圈,所述安装板上部设有夹紧片固定板容腔,所述固定板容腔底部中心设有贯通的导柱孔,上部中心开口,所述固定板容腔中轴向可滑动地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下表面垂直设有导柱并间隙配合穿过导柱孔至线圈架中心孔中,所述导柱外还套设有复位弹簧使得中转连接金属件及安装板具有一个脱离线圈架的弹性力,所述固定板容腔中安装板底部和固定板容腔底部之间设有压缩阻力弹簧构成所述弹性阻尼装置,所述固定板上表面设有m形的夹紧片,所述夹紧片从固定板容腔上部中心开口中露出;所述固定板容腔底部设有一个第一动触点和一个第二动触点,所述固定板容腔底部与多所述第一动触点和第二动触点对应位置设有一个第一静触点和一个第二静触点,所述第一动触点和第二动触点与本安装板上的中转连接金属件电连接,所述第一动触点与本线圈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动触点同时与本线圈的另一端及同组插座的另一插座孔对应的安装板上的中转连接金属件电连接。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外观立体示意图;

附图2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分解结构示意图之一;

附图3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分解结构示意图之二;

附图4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局部内部结构剖视图;

附图5为本发明导电接触片及过渡机构具体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附图6为本发明过渡机构具体实施例结构剖视图;

附图7为本发明过渡机构另一具体实施例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本安全插座包括壳体1及设置在壳体1中与插头极片相配的多组导电接触片3和电源接线柱及设有数目与插座的插孔个数相同的过渡机构,导电接触片3与电源接线柱电连接,壳体1上设有相应数目的插座孔2。如果是三插插座,则设置三组导电接触片3、三个过渡机构,壳体1上设置三个插座孔2。本具体实施例为三插加两插插座,因此共设置五组导电接触片3、五个过渡机构,壳体1上设置五个插座孔2,每个插座孔2对应一个导电接触片3和一个过渡机构,也可以少掉对应接地线插座孔2的导电接触片3和过渡机构。

如图4、5所示,所述过渡机构包括用于弹性夹持插头极片的金属夹持片4、中转连接金属件5和弹性阻尼装置6,所述中转连接金属件5设置在插孔下方,所述中转连接金属件5具有一个与金属夹持片4和导电接触片3均不相接触的初始位置以及与金属夹持片4和导电接触片3均相接触的转接位置,所述中转连接金属件5在初始位置和转接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置,所述中转连接金属件5在插入的插头极片驱动下从初始位置移动至转接位置,所述弹性阻尼装置6使得所述中转连接金属件5始终具有从转接位置向初始位置的弹性力,因此在拔出插头极片后,所述弹性阻尼装置6使得所述中转连接金属件5从转接位置返回至初始位置。

所述壳体1包括上盖101、中架102和下盒体103,采用绝缘塑料制成。上盖101、中架102和下盒体103外部轮廓相适配,本具体实施例中为矩形。所述下盒体103上部开口,内部形成容腔,所述中架102配合在下盒体103的开口上,所述上盖101扣合在中架102的上部;所述插座孔2设置在上盖101上,所述中架102上对应插座孔2的位置设有安装金属夹持片4的夹持片容腔1021及供插头极片穿过的插孔,夹持片容腔1021和插孔的截面形状与插头极片截面形状相适配,本具体实施例中为长槽形,所述金属夹持片4采用铜材折成u形,所述金属夹持片4设置在夹持片容腔1021中,所述金属夹持片4的下部还设有一个向下延伸至下盒体103容腔中用于与中转连接金属件5接触的第一接触端401;

所述中转连接金属件5设有第一过渡接触端501和第二过渡接触端502,为了减小接触电阻,增加导电性,中转连接金属件5也采用铜材制成,本处采用铜条。所述中转连接金属件5设置在一安装板7上,安装板7一般为绝缘材料,所述中转连接金属件5可以是嵌设在安装板7中或贴设在安装板7表面,中转连接金属件5及安装板7设置在所述下盒体103容腔中并处于插孔下方,以便在插入的插头极片驱动下从初始位置移动至转接位置,所述安装板7的下方设有压缩弹簧8,压缩弹簧8下端定位设置,上端端抵在安装板7底部构成所述弹性阻尼装置6;所述导电接触片3固定设置在所述下盒体103容腔中,所述导电接触片3还设有一个用于与中转连接金属件5接触的第二接触端301,所述中转连接金属件5在转接位置时,所述中转连接金属件5的第一过渡接触端501和第二过渡接触端502分别与第一接触端401和第二接触端301接触构成电连接。

如图2、4所示,为了便于安装压缩弹簧8以及对中转连接金属件5移动起到导向作用,所述下盒体103容腔中对应插孔的位置设有上端开口的筒状构件构成弹簧座1031,所述弹簧座1031优选与下盒体103一体设置,所述第一接触端401和第二接触端301接触设置在弹簧座1031两侧,所述金属夹持片4的第一接触端401和导电接触片3的第二接触端301接触的端部截面设置成u形,u形开口略小于中转连接金属件5的宽度,这样所述金属夹持片4的第一接触端401和导电接触片3的第二接触端301与中转连接金属件5接触的端部接触时可以将其弹性地夹住,接触更加可靠。所述压缩弹簧8设置在弹簧座1031中,所述安装板7形状与弹簧座1031内孔相适配并间隙配合在弹簧座1031中,所述中转连接金属件5为条状构件,两端延伸至安装板7外侧,所述弹簧座1031侧壁上设有与中转连接金属件5间隙配合的轴向切槽1032,切槽1032的位置与所述第一接触端401和第二接触端301接触的位置相对应,所述中转连接金属件5两端配合在轴向切槽1032中形成导向结构。

如图6所示,为了进一步地提高插头插入插座孔2后的稳定性,作为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例,可以进一步在所述安装板7朝向上盖101一侧与插座孔2对应的位置优选还设有m形的夹紧片9,m形的夹紧片9由左右两爿金属片合并而成使其具有夹紧的弹性力,中间为供插头极片插入的开缝。同时在所述弹簧座1031内壁设有肩阶,所述肩阶上设有磁性体10,所述安装板7底部对应位置设有导磁体片11(如铁片)。这样设置后,当插头插入到位后,所述肩阶上的磁性体10就会吸住安装板7底部的导磁体片11将安装板7及中转连接金属件5保持在转接位置,增加了插头插入插座孔2后的稳定性。

如图7所示,作为本发明的再另一具体实施例,在其他部分结构相同的基础上,在所述安装板7下方设有一个筒状线圈架12,线圈架12外绕有线圈13,所述安装板7上部设有夹紧片9固定板容腔,所述固定板容腔底部中心设有贯通的导柱孔,上部中心开口,所述固定板容腔中轴向可滑动地设置有固定板14,所述固定板14下表面垂直设有导柱1401并间隙配合穿过导柱孔至线圈架12中心孔中,所述导柱采用铁质材料制作,线圈架12中心孔中的另一端设有铁芯15,所述导柱1401外还套设有复位弹簧16使得中转连接金属件5及安装板7具有一个脱离线圈架12的弹性力,所述固定板容腔中安装板7底部和固定板容腔底部之间设有压缩阻力弹簧17构成所述弹性阻尼装置6,所述固定板14上表面设有m形的夹紧片9,m形的夹紧片9同样由左右两爿金属片合并而成使其具有夹紧的弹性力,中间为供插头极片插入的开缝,所述夹紧片9从固定板容腔上部中心开口中露出;所述固定板容腔底部设有一个第一动触点18和一个第二动触点19,所述固定板容腔底部与多所述第一动触点18和第二动触点19对应位置设有一个第一静触点20和一个第二静触点21,所述第一动触点18和第二动触点19与本安装板7上的中转连接金属件5电连接,所述第一动触点18与本线圈13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动触点19同时与本线圈13的另一端及同组插座的另一插座孔2对应的安装板7上的中转连接金属件5电连接。这样设置后,当插头插入后推动固定板14,在克服了压缩阻力弹簧17的阻力后,使得中转连接金属件5移动至转接位置且固定板14底部的第一动触点18和一个第二动触点19分别与第一静触点20和一个第二静触点21接触,此时线圈13得电,铁芯15与导柱吸合,将安装板7及中转连接金属件5保持在转接位置,增加了插头插入插座孔2后的稳定性。

上述实施例仅用于解释说明本发明的发明构思,而非对本发明权利保护的限定,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发明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