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用于电网领域的含有操作模块的电学开关、钢铁冶炼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97447发布日期:2018-08-04 14:55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电力设备领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可用于电网领域的含有操作模块的电学开关、钢铁冶炼设备。

技术背景

中继器存在可承受电流大、功率浪费小的特征,但响应速度较慢,存在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可用于电网领域的含有操作模块的电学开关、钢铁冶炼设备,具体解决方案具有如下技术方案。

1.可用于电网领域的含有操作模块的电学开关,其特征在于:

包括旋转器;

还包括操作模块;

还包括电压检测模块;

还包括LCD模块;

还包括交流检测模块;

旋转器包含结构体、控制单元、电源模块、磁铁控制模块、PWM控制模块、控制电源点(5V0P)、地点(GND)、功率电源点(HVCC)、过零检测模块;

旋转器的结构体包括壳体(WK)、曲板(QB)、导电球(JSQ)、第一电极(DJ1)、第二电极(DJ2)、第一轴承(ZC1)、第二轴承(ZC2)、绝缘体(JYT)、第一软磁体(RCT1)、第二软磁体(RCT2)、第一电刷(DS1)、第二电刷(DS2)、外周电磁铁(WZDCT)、电机(M1)、第一电磁线圈(XQ1)、第二电磁线圈(XQ2)、转速传感器(ZSCGQ)、第一电学接入点(DL1)、第二电学接入点(DL2)、第三电刷(DS3)、第四电刷(DS4)、第三接触柱(JCZ3)、第四接触柱(JCZ4);

旋转器的结构体中:壳体(WK)的外形为圆柱形,壳体(WK)的轴线垂直水平面;

旋转器的结构体中:壳体(WK)具有离心腔,壳体(WK)的离心腔为圆柱形;

旋转器的结构体中:壳体(WK)的离心腔的轴线与壳体(WK)的轴线重合;

旋转器的结构体中:曲板(QB)的横截面图形为月牙状;

旋转器的结构体中:曲板(QB)的纵截面图形为矩形;

旋转器的结构体中:曲板(QB)的数量大于等于3个;

旋转器的结构体中:曲板(QB)的顶部与壳体(WK)的离心腔的上顶面连接;

旋转器的结构体中:曲板(QB)的底部与壳体(WK)的离心腔的底面连接;

旋转器的结构体中:曲板(QB)以壳体(WK)的轴线为圆周中心呈圆周阵列分布;

旋转器的结构体中:曲板(QB)的横截面的月牙状图形的内弧到壳体(WK)的轴线的最大距离大于曲板(QB)的横截面的月牙状图形的外弧的到壳体(WK)的轴线的最大距离;

旋转器的结构体中:所有曲板(QB)的横截面的月牙状图形的内弧整体呈螺旋状,也就是说在同一时钟方向出发曲板(QB)的横截面的月牙状图形的内弧的第一个点到壳体(WK)的轴线的距离大于曲板(QB)的横截面的月牙状图形的内弧的最后一个点到壳体(WK)的轴线的距离;

旋转器的结构体中:所有曲板(QB)内弧面的内侧的弧面连接用平面连接后构成的腔体称之成为内腔(NQ);

旋转器的结构体中:所有曲板(QB)的外弧面用平面连接后与壳体(WK)的离心腔侧壁所构成的腔体称之为外腔(WQ);

旋转器的结构体中:曲板(QB)与曲板(QB)之间的距离大于导电球(JSQ)的直径,也就是说导电球(JSQ)可以穿过曲板(QB)与曲板(QB)之间的间距,自由穿越与内腔(NQ)与外腔(WQ)之间;

旋转器的结构体中:第一电极(DJ1)由导电材料制成外形为圆柱状,第一软磁体(RCT1)由软磁材料制成外形为圆柱状;

旋转器的结构体中:第二电极(DJ2)由导电材料制成外形为圆柱状,第二软磁体(RCT2)由软磁材料制成外形为圆柱状;

旋转器的结构体中:绝缘体(JYT)为圆柱状,绝缘体(JYT)的顶面与第一电极(DJ1)的底面固定相接,绝缘体(JYT)的底面与第二电极(DJ2)的顶面固定相接;

旋转器的结构体中:第一电极(DJ1)为圆柱状、第一软磁体(RCT1)、第二电极(DJ2)、第二软磁体(RCT2)、绝缘体(JYT)、与壳体(WK)共轴;

旋转器的结构体中:第一电磁线圈(XQ1)为螺线管,第一电磁线圈(XQ1)的缠绕在第一软磁体(RCT1)的柱面上,第一电磁线圈(XQ1)与第一软磁体(RCT1)共轴;

旋转器的结构体中:第二电磁线圈(XQ2)为螺线管,第二电磁线圈(XQ2)的缠绕在第二软磁体(RCT2)的柱面上,第二电磁线圈(XQ2)与第二软磁体(RCT2)共轴;

旋转器的结构体中:第一电磁线圈(XQ1)的下端与第二电磁线圈(XQ2)的上端相连;

旋转器的结构体中:第一电刷(DS1)、第二电刷(DS2)、第三电刷(DS3)、第四电刷(DS4)相对壳体(WK)固定不动;

旋转器的结构体中:第三接触柱(JCZ3)为圆柱状,第三接触柱(JCZ3)的底面与第一软磁体(RCT1)的顶面固定连接,第三接触柱(JCZ3)与第一软磁体(RCT1)共轴,第三电刷(DS3)与第三接触柱(JCZ3)的柱面相接处,第三接触柱(JCZ3)随第一软磁体(RCT1)转动时,第三电刷(DS3)可以良好的接触第三接触柱(JCZ3)的柱面;

旋转器的结构体中:第四接触柱(JCZ4)为圆柱状,第四接触柱(JCZ4)的底面与第二软磁体(RCT2)的顶面固定连接,第四接触柱(JCZ4)与第二软磁体(RCT2)共轴,第四电刷(DS4)与第四接触柱(JCZ4)的柱面相接处,第四接触柱(JCZ4)随第二软磁体(RCT2)转动时,第四电刷(DS4)可以良好的接触第四接触柱(JCZ4)的柱面;

旋转器的结构体中:第一软磁体(RCT1)的直径小于第一电极(DJ1),第一软磁体(RCT1)固定镶嵌在第一电极(DJ1)内,第一软磁体(RCT1)所传导的磁场可以穿越第一电极(DJ1);旋转器的结构体中:第二软磁体(RCT2)的直径小于第二电极(DJ2),第二软磁体(RCT2)固定镶嵌在第二电极(DJ2)内;第二软磁体(RCT2)所传导的磁场可以穿越第二电极(DJ2);旋转器的结构体中:第一轴承(ZC1)具有绝缘性,第一轴承(ZC1)用于将第一电极(DJ1)、第一软磁体(RCT1)的结合体与壳体(WK)连接,第一电极(DJ1)、第一软磁体(RCT1)的结合体可以绕自身轴线自转;

旋转器的结构体中:第二轴承(ZC2)具有绝缘鞋,第二轴承(ZC2)用于将第二电极(DJ2)、第二软磁体(RCT2)的结合体与壳体(WK)连接,第二电极(DJ2)、第二软磁体(RCT2)的结合体可以绕自身轴线自转;

旋转器的结构体中:第一软磁体(RCT1)、第二软磁体(RCT2)传导的磁场可以吸引导电球(JSQ)并使导电球(JSQ)同时接触第一电极(DJ1)和第二电极(DJ2),导电球(JSQ)随第一软磁体(RCT1)的自转而绕第一软磁体(RCT1)的轴线旋转;

旋转器的结构体中:第一电刷(DS1)与第一电极(DJ1)外表面接触,第一电极(DJ1)旋转时依然能够与第一电刷(DS1)构成良好的导电连接;

旋转器的结构体中:第二电刷(DS2)与第二电极(DJ2)外表面接触,第二电极(DJ2)旋转时依然能够与第二电刷(DS2)构成良好的导电连接;

旋转器的结构体中:外周电磁铁(WZDCT)的数量大于6,外周电磁铁(WZDCT)的以壳体(WK)轴线为圆周阵列装置在壳体(WK)的外表面的侧面与外表面的底面相交之处,,外周电磁铁(WZDCT)产生的磁场可以吸引导电球(JSQ),使导电球(JSQ)稳定在外腔(WQ)内;

旋转器的结构体中:第一电学接入点(DL1)与第一电刷(DS1)之间具有电学连接,第二电学接入点(DL2)与第二电刷(DS2)之间具有电学连接;

旋转器的结构体中:电机(M1)驱动第一电极(DJ1)、第二电极(DJ2)、绝缘体(JYT)、第一软磁体(RCT1)、第二软磁体(RCT2)的结合体旋转;

旋转器的结构体的转速传感器(ZSCGQ)包括单孔盘(ZXP)、发光二极管、光敏二极管、单孔盘(ZXP)上具有一个计算孔(ZXK),单孔盘(ZXP)为圆盘状,单孔盘(ZXP)的计算孔(ZXK)的轴线与单孔盘(ZXP)的轴线平行不重合,单孔盘(ZXP)的发光二极管、光敏二极管装置在单孔盘(ZXP)的不同侧,单孔盘(ZXP)的发光二极管、光敏二极管装置在单孔盘(ZXP)的计算孔(ZXK)的轴线上,单孔盘(ZXP)每转一圈单孔盘(ZXP)的光敏二极管就可以经由单孔盘(ZXP)的计算孔(ZXK)接收一次光线,根据光敏二极管的电阻变化次数可以计算单孔盘(ZXP)的旋转次数;

旋转器的结构体中:转速传感器(ZSCGQ)的单孔盘(ZXP)固定安装在第二软磁体(RCT2)的下端;转速传感器(ZSCGQ)的单孔盘(ZXP)与壳体(WK)共轴,转速传感器(ZSCGQ)用于获取第二软磁体(RCT2)的转速;

旋转器的电源模块包含开关电源(U40)、第四十号电容(C40)、第四十一号电容(C41)、第四十一号二极管(D41)、稳压芯片(U41)、第四十二号电容(C42);

旋转器的电源模块的开关电源(U40)的输入端接入交流电路;

旋转器的电源模块中:开关电源(U40)的输出为直流,开关电源(U40)的输出正极与第四十一号二极管(D41)的正极相连;

旋转器的电源模块中:第四十号电容(C40)的一端与开关电源(U40)的输出正极相连,第四十号电容(C40)的另一端与开关电源(U40)的输出负极相连;

旋转器的电源模块中:稳压芯片(U41)的输入端与开关电源(U40)的输出正极相连,稳压芯片(U41)的的接地端与开关电源(U40)的输出负极相连;

旋转器的电源模块中:第四十一号电容(C41)的一端与第四十一号二极管(D41)的负极相连,第四十一号电容(C41)的另一端与开关电源(U40)的输出负极相连;

旋转器的电源模块的稳压芯片(U41)的的输出端与控制电源点(5VOP)相连;

旋转器的电源模块的开关电源(U40)的输出负极与地点(GND)相连;

旋转器的电源模块的第四十一号二极管(D41)的负极与功率电源点(HVCC)相连;

旋转器的控制单元包括:单片机(U10)、第十号电容(C10)、第十一号电容(C11);

旋转器的控制单元中:第十号电容(C10)与第十一号电容(C11)并联;

旋转器的控制单元中:第十号电容(C10)的一端与单片机(U10)的电源脚相连,第十号电容(C10)的另一端与单片机(U10)的接地脚相连;

旋转器的控制单元的单片机(U10)的电源脚与控制电源点(5VOP)相连;

旋转器的控制单元的单片机(U10)的接地脚与地点(GND)相连;

旋转器的PWM控制包括半桥驱动器(U3)、第三十号开关管(Q30)、第三十一号开关管(Q31)、第三十号电阻(U30);

旋转器的PWM控制中:第三十号开关管(Q30)具有输入端、输出端、控制端;

旋转器的PWM控制中:第三十一号开关管(Q31)具有输入端、输出端、控制端;

旋转器的PWM控制中:第三十号开关管(Q30)的输出端与第三十一号开关管(Q31)的输入端相连;

旋转器的PWM控制的第三十号开关管(Q30)的输入端与功率电源点(HVCC)相连;

旋转器的PWM控制的第三十一号开关管(Q31)的输出端与地点(GND)相连;

旋转器的结构体的电机(M1)的一个端与旋转器的PWM控制的第三十一号开关管(Q31)的输入端相连,旋转器的结构体的电机(M1)的另一个端与旋转器的PWM控制的第三十一号开关管(Q31)的输出端相连;

旋转器的PWM控制的半桥驱动器(U3)的信号输入脚(IN)经由第三十号电阻(U30)连接到控制模块的单片机(U10)的一个IO脚,用于作为限流电阻;

旋转器的PWM控制的半桥驱动器(U3)驱动第三十号开关管(Q30)、第三十一号开关管(Q31),进而控制电机(M1)的转速;

旋转器中:转速控制模块(ZSKZMK)的电源脚与控制电源点(5VOP)相连,转速控制模块(ZSKZMK)的接地脚与地点(GND)相连,转速控制模块(ZSKZMK)的输出脚经由一个电阻(R31)连接到控制单元的单片机(U10)的一个具有AD转换功能的IO脚上,控制单元用转速控制模块(ZSKZMK)的数据作为控制单元的单片机(U10)输出的PWM的占空比的调速参考;

旋转器的磁铁控制模块包括第二十号电阻(R20)、第二十号二极管(D20)、第二十号继电器(K20)、第二十号开关管(Q20)、反相器(U21)、第二十一号电阻(R21)、第二十一号二极管(D21)、第二十一号开关管(Q21)、第二十一号继电器(K21);

旋转器的磁铁控制模块中:第二十号开关管(Q20)具有输入端、输出端、控制端;

旋转器的磁铁控制模块中:第二十号电阻(R20)具有第一端、第二端;

旋转器的磁铁控制模块中:第二十号二极管(D20)的正极与第二十号开关管(Q20)的输入端相连;

旋转器的磁铁控制模块中:第二十号开关管(Q20)的输入端经由第二十号继电器(K20)的电磁线圈连接到第二十号二极管(D20)的负极;

旋转器的磁铁控制模块中:第二十号开关管(Q20)的控制端与第二十号电阻(R20)的第二端相连;

旋转器中:磁铁控制模块的第二十号继电器(K20)的触点的一端与功率电源点(HVCC)相连,旋转器中:磁铁控制模块的第二十号继电器(K20)的触点的另一端依次经由第一电磁线圈(XQ1)、第二电磁线圈(XQ2)连接到地点(GND);

旋转器的磁铁控制模块中:第二十一号开关管(Q21)具有输入端、输出端、控制端;

旋转器的磁铁控制模块中:第二十一号二极管(D21)的正极与第二十一号开关管(Q21)的控制端相连,第二十一号二极管(D21)的负极经由第二十一号继电器(K21)的电磁线圈连接到第二十一号开关管(Q21)的输入端;

旋转器的磁铁控制模块中:第二十一号开关管(Q21)的控制端经由第二十一号电阻(R21)连接到反相器(U21)的输出端;

旋转器的磁铁控制模块的反相器(U21)的输入端与第二十号电阻(R20)的输入端相连,所以旋转器的第一电磁铁(DTC1)、第二电磁铁(DTC2)同步工作,旋转器的第一电磁铁(DTC1)与外周电磁铁(WZDCT)异步工作,当反相器(U21)输入端的信号为高电平的时候第二十号继电器(K20)接通,使第一电磁铁(DTC1)、第二电磁铁(DTC2)工作,导电球(JSQ)被吸引接触到第一电极(DJ1)、第二电极(DJ2),使第一电学接入点(DL1)、第二电学接入点(DL2)之间接通,当反相器(U21)输入端的信号为低电平的时候第二十号继电器(K20)停止工作关闭,第二十一号继电器(K21)开始工作外周电磁铁(WZDCT)将导电球(JSQ)吸引到外腔(WQ),使得使第一电学接入点(DL1)、第二电学接入点(DL2)之间断开,在第一电磁线圈(XQ1)、第二电磁线圈(XQ2)吸引了导电球(JSQ)且有第一电极(DJ1)有转速的情况下关断第一电磁线圈(XQ1)、第二电磁线圈(XQ2),开启外周电磁铁(WZDCT),由于导电球(JSQ)在脱开之前已经具有速度,所以能够导电球(JSQ)能够迅速的脱离第一电极(DJ1),达到加快脱离速度的效果,达到了增加开关断开速度减少开关断开时间的效果;

旋转器的磁铁控制模块的第二十一号继电器(K21)的触点的一端与功率电源点(HVCC)相连,旋转器的磁铁控制模块的第二十一号继电器(K21)的触点的另一端依次经由外周电磁铁(WWDCT)的线圈连接到地点(GND);

旋转器的磁铁控制模块的反相器(U21)的输入端与旋转器的控制单元的单片机(U10)的一个IO脚相连,控制模块的单片机(U10)可以控制旋转器的电磁铁从而控制磁场的变化;

旋转器的过零检测模块包括:第二百一十号电阻(R210)、第二百一十一号电阻(R211)、第二百一十号稳压管(D210)、第二百一十一号稳压管(D211)、第二百一十号光耦(U210)、第二百一十一号光耦(U211)、第二百一十二号电阻(R212)、第二十三号继电器(K23);

旋转器的过零检测模块中:第二百一十号电阻(R210)具有输入端、连接端,第二百一十二号电阻(R212)具有电源端、信号端;

旋转器的过零检测模块中:第二百一十号光耦(U210)的负输入端与第二百一十一号光耦(U211)的正输入端相连;

旋转器的过零检测模块中:第二百一十号稳压管(D210)的负极与第二百一十号电阻(R210)的连接端相连;

旋转器的过零检测模块中:第二百一十号稳压管(D210)的负极与第二百一十一号稳压管(D211)的正极相连;

旋转器的过零检测模块中:第二百一十号稳压管(D210)的正极与第二百一十号光耦(U210)的负输入端相连;

旋转器的过零检测模块中:第二百一十一号稳压管(D211)的负极与第二百一十号光耦(U210)的负输入端相连;

旋转器的过零检测模块中:第二百一十一号电阻(R211)的一端与第二百一十一号稳压管(D211)的正极相连,第二百一十一号电阻(R211)的另一端与第二百一十号光耦(U210)的正输入端相连;

旋转器的过零检测模块中:第二百一十号光耦(U210)的正输入端与第二百一十一号光耦(U211)的负输入端;

旋转器的过零检测模块中:第二百一十号光耦(U210)的第一输出脚与第二百一十二号电阻(R212)的信号端相连;

旋转器的过零检测模块中:第二百一十一号光耦(U211)的第一输出脚与第二百一十二号电阻(R212)的信号端相连;

旋转器的过零检测模块中:第二百一十号光耦(U210)的第二输出脚与第二百一十一号光耦(U211)的第二输出脚相连;

旋转器中:过零检测模块的第二百一十二号电阻(R212)电源端与控制电源点(5VOP)相连;

旋转器中:过零检测模块的第二百一十号电阻(R210)的输入端经由一个受控制模块的单片机(U10)控制的第二十三号继电器(K23)连接到第二电学接入点(DL2),控制单元的单片机(U10)可以通过控制第二十三号继电器(K23)的开合来控制第二百一十号电阻(R210)的输入端与第二电学接入点(DL2)之间电学通道的通断;

旋转器中:过零检测模块的第二百一十号光耦(U210)的正极与第一电学接入点(DL1)相连;

旋转器中:过零检测模块的第二百一十二号电阻(R212)的信号端与控制单元的单片机(U10)的一个IO脚相连;

旋转器中:过零检测模块的可以向控制单元的单片机(U10)提供流经导电球(JSQ)的交流的过零点,过零检测模块检测到交流零点后立即关闭第一电磁线圈(XQ1)、第二电磁线圈(XQ2),开启外周电磁铁(WZDCT)迅速的甩开导电球(JSQ),断开主路后控制模块的单片机(U10)可以在下一个交流零点通过断开第二十三号继电器(K23),这样可以避免浪涌和拉弧;

操作模块包括第十四电阻(R14)、第一电位器(VR1)、第八电容(C8);

操作模块中:第一电位器(VR1)具有第一端、第二端、输出端;第十四电阻(R14)具有第一端、第二端;

第八电容(C8)具有第一端、第二端;

操作模块中:第一电位器(VR1)的第一端与第十四电阻(R14)的第二端相连,第一电位器(VR1)的第二端与第八电容(C8)的第二端相连;

操作模块中:第八电容(C8)的第一端与第一电位器(VR1)的输出端相连;

操作模块的第十四电阻(R14)的第一端与旋转器的控制电源点(5VOP)相连,操作模块的第一电位器(VR1)的第二端与旋转器的地点(GND)相连,操作模块的第一电位器(VR1)的输出端与旋转器的控制单元的单片机(U10)的一个具有AD采样功能的IO脚相连;

电压检测模块包含第一百一十一号电阻(R111)、第一百一十二号电阻(R112)、第一百一十一号电容(C111);

电压检测模块中:第一百一十一号电阻(R111)具有接入端、采样端,第一百一十二号电阻(R112)具有采样端、接地端;

电压检测模块中:第一百一十一号电阻(R111)的采样端与第一百一十二号电阻(R112)的采样端相连;

电压检测模块中:第一百一十一号电容(C111)与第一百一十二号电阻(R112)并联;

电压检测模块的第一百一十一号电阻(R111)的接入端与旋转器的功率电源点(HVCC)相连;

电压检测模块的第一百一十二号电阻(R112)的接地端与旋转器的地点(GND)相连;

电压检测模块的第一百一十一号电阻(R111)的采样端与旋转器的控制单元的单片机(U10)的一个具有AD采样功能的IO脚相连,为控制单元的单片机(U10)提供电压参考数据;

LCD模块包括LCD显示屏(U11);

LCD模块的LCD显示屏(U11)的电源脚与旋转器的控制电源点(5VOP)相连;

LCD模块的LCD显示屏(U11)的接地脚与旋转器的地点(GND)相连;

LCD模块的LCD显示屏(U11)的电源脚与数据脚与旋转器的控制单元的单片机(U10)的IO脚相连;

交流检测模块包含霍尔电流传感器(HR40)、输入电阻(R40);

交流检测模块的霍尔电流传感器(HR40)的输出端经由输入电阻(R40)连接到旋转器的控制单元的单片机(U10)的一个具有AD采样功能的IO脚上;

交流检测模块的霍尔电流传感器(HR40)的用于感应旋转器的电源模块的开关电源(U40)的交流输入的状态;

旋转器的控制单元的单片机(U10)可以通过交流检测模块获取交流的输入参数。

进一步的:旋转器的结构体的壳体(WK)的制作材料主要为陶瓷。

进一步的:操作模块的第十四电阻(R14)的阻值为4.7千欧姆。

进一步的:电压检测模块的第一百一十一号电阻(R111)的类型为碳膜电阻。

进一步的:LCD模块的LCD显示屏(U11)的型号为LCD12864。

进一步的:交流检测模块的输入电阻(R40)的类型为碳膜电阻。

进一步的:旋转器的结构体的壳体(WK)的制作材料主要为玻璃。

进一步的:操作模块的第十四电阻(R14)的阻值为4千欧姆。

进一步的:电压检测模块的第一百一十一号电阻(R111)的阻值为4.7K欧姆。

进一步的:交流检测模块的输入电阻(R40)的阻值为0欧姆。

进一步的:旋转器的结构体的壳体(WK)的类型为使用多个构件构成。

进一步的:操作模块的第八电容(C8)的类型为陶瓷电容。

进一步的:电压检测模块的第一百一十二号电阻(R112)的类型为碳膜电阻。

进一步的:旋转器的结构体的壳体(WK)的类型为单一结构器件。

进一步的:电压检测模块的第一百一十二号电阻(R112)的阻值为4.7K欧姆。

进一步的:旋转器的结构体的壳体(WK)的制作材料主要为金属。

钢铁冶炼设备,其特征在于:具有前述技术方案中的任意一种。

有益效果。

本发明成本低廉、应用灵活、使用寿命长、使用方便、安全可靠、响应快速。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实例1的旋转器的结构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实例1的旋转器的示意图,展示了附图1中剖切面A-A的剖切示意图。

图3是实施实例1的旋转器的示意图,展示了附图1中剖切面B-B的剖切示意图。

图4是实施实例1的旋转器的示意图,展示了附图1中剖切面C-C的剖切示意图。

图5是实施实例1的旋转器的示意图,展示了附图1中剖切面D-D的剖切示意图。

图6是实施实例1的旋转器的导电球(JSQ)脱离电极的运动示意图,此时外周电磁铁(WZDCT)工作,第一电磁铁(DCT1)、第二电磁铁(DCT2)不工作。

图7是实施实例1的旋转器的导电球(JSQ)趋向电极的运动示意图,此时外周电磁铁(WZDCT)不工作,第一电磁铁(DCT1)、第二电磁铁(DCT2)工作,导电球(JSQ)最终被磁力吸到中间使第一电极(DJ1)、第二电极(DJ2)在电学特性上处于接通状态。

图8是实施实例1的旋转器的电路意图。

图9是实施实例1的操作模块的电路示意图。

图10是实施实例1的电压检测模块的电路的示意图。

图11是实施实例1的LCD模块的电路的示意图。

图12是实施实例1的交流检测模块的电路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实例1.可用于电网领域的含有操作模块的电学开关,其特征在于:

包括旋转器;

还包括操作模块;

还包括电压检测模块;

还包括LCD模块;

还包括交流检测模块;

旋转器包含结构体、控制单元、电源模块、磁铁控制模块、PWM控制模块、控制电源点5V0P、地点GND、功率电源点HVCC、过零检测模块;

旋转器的结构体包括壳体WK、曲板QB、导电球JSQ、第一电极DJ1、第二电极DJ2、第一轴承ZC1、第二轴承ZC2、绝缘体JYT、第一软磁体RCT1、第二软磁体RCT2、第一电刷DS1、第二电刷DS2、外周电磁铁WZDCT、电机M1、第一电磁线圈XQ1、第二电磁线圈XQ2、转速传感器ZSCGQ、第一电学接入点DL1、第二电学接入点DL2、第三电刷DS3、第四电刷DS4、第三接触柱JCZ3、第四接触柱JCZ4;

旋转器的结构体中:壳体WK的外形为圆柱形,壳体WK的轴线垂直水平面;

旋转器的结构体中:壳体WK具有离心腔,壳体WK的离心腔为圆柱形;

旋转器的结构体中:壳体WK的离心腔的轴线与壳体WK的轴线重合;

旋转器的结构体中:曲板QB的横截面图形为月牙状;

旋转器的结构体中:曲板QB的纵截面图形为矩形;

旋转器的结构体中:曲板QB的数量大于等于3个;

旋转器的结构体中:曲板QB的顶部与壳体WK的离心腔的上顶面连接;

旋转器的结构体中:曲板QB的底部与壳体WK的离心腔的底面连接;

旋转器的结构体中:曲板QB以壳体WK的轴线为圆周中心呈圆周阵列分布;

旋转器的结构体中:曲板QB的横截面的月牙状图形的内弧到壳体WK的轴线的最大距离大于曲板QB的横截面的月牙状图形的外弧的到壳体WK的轴线的最大距离;

旋转器的结构体中:所有曲板QB的横截面的月牙状图形的内弧整体呈螺旋状,也就是说在同一时钟方向出发曲板QB的横截面的月牙状图形的内弧的第一个点到壳体WK的轴线的距离大于曲板QB的横截面的月牙状图形的内弧的最后一个点到壳体WK的轴线的距离;

旋转器的结构体中:所有曲板QB内弧面的内侧的弧面连接用平面连接后构成的腔体称之成为内腔NQ;

旋转器的结构体中:所有曲板QB的外弧面用平面连接后与壳体WK的离心腔侧壁所构成的腔体称之为外腔WQ;

旋转器的结构体中:曲板QB与曲板QB之间的距离大于导电球JSQ的直径,也就是说导电球JSQ可以穿过曲板QB与曲板QB之间的间距,自由穿越与内腔NQ与外腔WQ之间;

旋转器的结构体中:第一电极DJ1由导电材料制成外形为圆柱状,第一软磁体RCT1由软磁材料制成外形为圆柱状;

旋转器的结构体中:第二电极DJ2由导电材料制成外形为圆柱状,第二软磁体RCT2由软磁材料制成外形为圆柱状;

旋转器的结构体中:绝缘体JYT为圆柱状,绝缘体JYT的顶面与第一电极DJ1的底面固定相接,绝缘体JYT的底面与第二电极DJ2的顶面固定相接;

旋转器的结构体中:第一电极DJ1为圆柱状、第一软磁体RCT1、第二电极DJ2、第二软磁体RCT2、绝缘体JYT、与壳体WK共轴;

旋转器的结构体中:第一电磁线圈XQ1为螺线管,第一电磁线圈XQ1的缠绕在第一软磁体RCT1的柱面上,第一电磁线圈XQ1与第一软磁体RCT1共轴;

旋转器的结构体中:第二电磁线圈XQ2为螺线管,第二电磁线圈XQ2的缠绕在第二软磁体RCT2的柱面上,第二电磁线圈XQ2与第二软磁体RCT2共轴;

旋转器的结构体中:第一电磁线圈XQ1的下端与第二电磁线圈XQ2的上端相连;

旋转器的结构体中:第一电刷DS1、第二电刷DS2、第三电刷DS3、第四电刷DS4相对壳体WK固定不动;

旋转器的结构体中:第三接触柱JCZ3为圆柱状,第三接触柱JCZ3的底面与第一软磁体RCT1的顶面固定连接,第三接触柱JCZ3与第一软磁体RCT1共轴,第三电刷DS3与第三接触柱JCZ3的柱面相接处,第三接触柱JCZ3随第一软磁体RCT1转动时,第三电刷DS3可以良好的接触第三接触柱JCZ3的柱面;

旋转器的结构体中:第四接触柱JCZ4为圆柱状,第四接触柱JCZ4的底面与第二软磁体RCT2的顶面固定连接,第四接触柱JCZ4与第二软磁体RCT2共轴,第四电刷DS4与第四接触柱JCZ4的柱面相接处,第四接触柱JCZ4随第二软磁体RCT2转动时,第四电刷DS4可以良好的接触第四接触柱JCZ4的柱面;

旋转器的结构体中:第一软磁体RCT1的直径小于第一电极DJ1,第一软磁体RCT1固定镶嵌在第一电极DJ1内,第一软磁体RCT1所传导的磁场可以穿越第一电极DJ1;

旋转器的结构体中:第二软磁体RCT2的直径小于第二电极DJ2,第二软磁体RCT2固定镶嵌在第二电极DJ2内;第二软磁体RCT2所传导的磁场可以穿越第二电极DJ2;

旋转器的结构体中:第一轴承ZC1具有绝缘性,第一轴承ZC1用于将第一电极DJ1、第一软磁体RCT1的结合体与壳体WK连接,第一电极DJ1、第一软磁体RCT1的结合体可以绕自身轴线自转;

旋转器的结构体中:第二轴承ZC2具有绝缘鞋,第二轴承ZC2用于将第二电极DJ2、第二软磁体RCT2的结合体与壳体WK连接,第二电极DJ2、第二软磁体RCT2的结合体可以绕自身轴线自转;

旋转器的结构体中:第一软磁体RCT1、第二软磁体RCT2传导的磁场可以吸引导电球JSQ并使导电球JSQ同时接触第一电极DJ1和第二电极DJ2,导电球JSQ随第一软磁体RCT1的自转而绕第一软磁体RCT1的轴线旋转;

旋转器的结构体中:第一电刷DS1与第一电极DJ1外表面接触,第一电极DJ1旋转时依然能够与第一电刷DS1构成良好的导电连接;

旋转器的结构体中:第二电刷DS2与第二电极DJ2外表面接触,第二电极DJ2旋转时依然能够与第二电刷DS2构成良好的导电连接;

旋转器的结构体中:外周电磁铁WZDCT的数量大于6,外周电磁铁WZDCT的以壳体WK轴线为圆周阵列装置在壳体WK的外表面的侧面与外表面的底面相交之处,,外周电磁铁WZDCT产生的磁场可以吸引导电球JSQ,使导电球JSQ稳定在外腔WQ内;

旋转器的结构体中:第一电学接入点DL1与第一电刷DS1之间具有电学连接,第二电学接入点DL2与第二电刷DS2之间具有电学连接;

旋转器的结构体中:电机M1驱动第一电极DJ1、第二电极DJ2、绝缘体JYT、第一软磁体RCT1、第二软磁体RCT2的结合体旋转;

旋转器的结构体的转速传感器ZSCGQ包括单孔盘ZXP、发光二极管、光敏二极管、单孔盘ZXP上具有一个计算孔ZXK,单孔盘ZXP为圆盘状,单孔盘ZXP的计算孔ZXK的轴线与单孔盘ZXP的轴线平行不重合,单孔盘ZXP的发光二极管、光敏二极管装置在单孔盘ZXP的不同侧,单孔盘ZXP的发光二极管、光敏二极管装置在单孔盘ZXP的计算孔ZXK的轴线上,单孔盘ZXP每转一圈单孔盘ZXP的光敏二极管就可以经由单孔盘ZXP的计算孔ZXK接收一次光线,根据光敏二极管的电阻变化次数可以计算单孔盘ZXP的旋转次数;

旋转器的结构体中:转速传感器ZSCGQ的单孔盘ZXP固定安装在第二软磁体RCT2的下端;转速传感器ZSCGQ的单孔盘ZXP与壳体WK共轴,转速传感器ZSCGQ用于获取第二软磁体RCT2的转速;

旋转器的电源模块包含开关电源U40、第四十号电容C40、第四十一号电容C41、第四十一号二极管D41、稳压芯片U41、第四十二号电容C42;

旋转器的电源模块的开关电源U40的输入端接入交流电路;

旋转器的电源模块中:开关电源U40的输出为直流,开关电源U40的输出正极与第四十一号二极管D41的正极相连;

旋转器的电源模块中:第四十号电容C40的一端与开关电源U40的输出正极相连,第四十号电容C40的另一端与开关电源U40的输出负极相连;

旋转器的电源模块中:稳压芯片U41的输入端与开关电源U40的输出正极相连,稳压芯片U41的的接地端与开关电源U40的输出负极相连;

旋转器的电源模块中:第四十一号电容C41的一端与第四十一号二极管D41的负极相连,第四十一号电容C41的另一端与开关电源U40的输出负极相连;

旋转器的电源模块的稳压芯片U41的的输出端与控制电源点5VOP相连;

旋转器的电源模块的开关电源U40的输出负极与地点GND相连;

旋转器的电源模块的第四十一号二极管D41的负极与功率电源点HVCC相连;

旋转器的控制单元包括:单片机U10、第十号电容C10、第十一号电容C11;

旋转器的控制单元中:第十号电容C10与第十一号电容C11并联;

旋转器的控制单元中:第十号电容C10的一端与单片机U10的电源脚相连,第十号电容C10的另一端与单片机U10的接地脚相连;

旋转器的控制单元的单片机U10的电源脚与控制电源点5VOP相连;

旋转器的控制单元的单片机U10的接地脚与地点GND相连;

旋转器的PWM控制包括半桥驱动器U3、第三十号开关管Q30、第三十一号开关管Q31、第三十号电阻U30;

旋转器的PWM控制中:第三十号开关管Q30具有输入端、输出端、控制端;

旋转器的PWM控制中:第三十一号开关管Q31具有输入端、输出端、控制端;

旋转器的PWM控制中:第三十号开关管Q30的输出端与第三十一号开关管Q31的输入端相连;旋转器的PWM控制的第三十号开关管Q30的输入端与功率电源点HVCC相连;

旋转器的PWM控制的第三十一号开关管Q31的输出端与地点GND相连;

旋转器的结构体的电机M1的一个端与旋转器的PWM控制的第三十一号开关管Q31的输入端相连,旋转器的结构体的电机M1的另一个端与旋转器的PWM控制的第三十一号开关管Q31的输出端相连;

旋转器的PWM控制的半桥驱动器U3的信号输入脚IN经由第三十号电阻U30连接到控制模块的单片机U10的一个IO脚,用于作为限流电阻;

旋转器的PWM控制的半桥驱动器U3驱动第三十号开关管Q30、第三十一号开关管Q31,进而控制电机M1的转速;

旋转器中:转速控制模块ZSKZMK的电源脚与控制电源点5VOP相连,转速控制模块ZSKZMK的接地脚与地点GND相连,转速控制模块ZSKZMK的输出脚经由一个电阻R31连接到控制单元的单片机U10的一个具有AD转换功能的IO脚上,控制单元用转速控制模块ZSKZMK的数据作为控制单元的单片机U10输出的PWM的占空比的调速参考;

旋转器的磁铁控制模块包括第二十号电阻R20、第二十号二极管D20、第二十号继电器K20、第二十号开关管Q20、反相器U21、第二十一号电阻R21、第二十一号二极管D21、第二十一号开关管Q21、第二十一号继电器K21;

旋转器的磁铁控制模块中:第二十号开关管Q20具有输入端、输出端、控制端;

旋转器的磁铁控制模块中:第二十号电阻R20具有第一端、第二端;

旋转器的磁铁控制模块中:第二十号二极管D20的正极与第二十号开关管Q20的输入端相连;

旋转器的磁铁控制模块中:第二十号开关管Q20的输入端经由第二十号继电器K20的电磁线圈连接到第二十号二极管D20的负极;

旋转器的磁铁控制模块中:第二十号开关管Q20的控制端与第二十号电阻R20的第二端相连;旋转器中:磁铁控制模块的第二十号继电器K20的触点的一端与功率电源点HVCC相连,旋转器中:磁铁控制模块的第二十号继电器K20的触点的另一端依次经由第一电磁线圈XQ1、第二电磁线圈XQ2连接到地点GND;

旋转器的磁铁控制模块中:第二十一号开关管Q21具有输入端、输出端、控制端;

旋转器的磁铁控制模块中:第二十一号二极管D21的正极与第二十一号开关管Q21的控制端相连,第二十一号二极管D21的负极经由第二十一号继电器K21的电磁线圈连接到第二十一号开关管Q21的输入端;

旋转器的磁铁控制模块中:第二十一号开关管Q21的控制端经由第二十一号电阻R21连接到反相器U21的输出端;

旋转器的磁铁控制模块的反相器U21的输入端与第二十号电阻R20的输入端相连,所以旋转器的第一电磁铁DTC1、第二电磁铁DTC2同步工作,旋转器的第一电磁铁DTC1与外周电磁铁WZDCT异步工作,当反相器U21输入端的信号为高电平的时候第二十号继电器K20接通,使第一电磁铁DTC1、第二电磁铁DTC2工作,导电球JSQ被吸引接触到第一电极DJ1、第二电极DJ2,使第一电学接入点DL1、第二电学接入点DL2之间接通,当反相器U21输入端的信号为低电平的时候第二十号继电器K20停止工作关闭,第二十一号继电器K21开始工作外周电磁铁WZDCT将导电球JSQ吸引到外腔WQ,使得使第一电学接入点DL1、第二电学接入点DL2之间断开,在第一电磁线圈XQ1、第二电磁线圈XQ2吸引了导电球JSQ且有第一电极DJ1有转速的情况下关断第一电磁线圈XQ1、第二电磁线圈XQ2,开启外周电磁铁WZDCT,由于导电球JSQ在脱开之前已经具有速度,所以能够导电球JSQ能够迅速的脱离第一电极DJ1,达到加快脱离速度的效果,达到了增加开关断开速度减少开关断开时间的效果;

旋转器的磁铁控制模块的第二十一号继电器K21的触点的一端与功率电源点HVCC相连,旋转器的磁铁控制模块的第二十一号继电器K21的触点的另一端依次经由外周电磁铁WWDCT的线圈连接到地点GND;

旋转器的磁铁控制模块的反相器U21的输入端与旋转器的控制单元的单片机U10的一个IO脚相连,控制模块的单片机U10可以控制旋转器的电磁铁从而控制磁场的变化;

旋转器的过零检测模块包括:第二百一十号电阻R210、第二百一十一号电阻R211、第二百一十号稳压管D210、第二百一十一号稳压管D211、第二百一十号光耦U210、第二百一十一号光耦U211、第二百一十二号电阻R212、第二十三号继电器K23;

旋转器的过零检测模块中:第二百一十号电阻R210具有输入端、连接端,第二百一十二号电阻R212具有电源端、信号端;

旋转器的过零检测模块中:第二百一十号光耦U210的负输入端与第二百一十一号光耦U211的正输入端相连;

旋转器的过零检测模块中:第二百一十号稳压管D210的负极与第二百一十号电阻R210的连接端相连;

旋转器的过零检测模块中:第二百一十号稳压管D210的负极与第二百一十一号稳压管D211的正极相连;

旋转器的过零检测模块中:第二百一十号稳压管D210的正极与第二百一十号光耦U210的负输入端相连;

旋转器的过零检测模块中:第二百一十一号稳压管D211的负极与第二百一十号光耦U210的负输入端相连;

旋转器的过零检测模块中:第二百一十一号电阻R211的一端与第二百一十一号稳压管D211的正极相连,第二百一十一号电阻R211的另一端与第二百一十号光耦U210的正输入端相连;

旋转器的过零检测模块中:第二百一十号光耦U210的正输入端与第二百一十一号光耦U211的负输入端;

旋转器的过零检测模块中:第二百一十号光耦U210的第一输出脚与第二百一十二号电阻R212的信号端相连;

旋转器的过零检测模块中:第二百一十一号光耦U211的第一输出脚与第二百一十二号电阻R212的信号端相连;

旋转器的过零检测模块中:第二百一十号光耦U210的第二输出脚与第二百一十一号光耦U211的第二输出脚相连;

旋转器中:过零检测模块的第二百一十二号电阻R212电源端与控制电源点5VOP相连;

旋转器中:过零检测模块的第二百一十号电阻R210的输入端经由一个受控制模块的单片机U10控制的第二十三号继电器K23连接到第二电学接入点DL2,控制单元的单片机U10可以通过控制第二十三号继电器K23的开合来控制第二百一十号电阻R210的输入端与第二电学接入点DL2之间电学通道的通断;

旋转器中:过零检测模块的第二百一十号光耦U210的正极与第一电学接入点DL1相连;

旋转器中:过零检测模块的第二百一十二号电阻R212的信号端与控制单元的单片机U10的一个IO脚相连;

旋转器中:过零检测模块的可以向控制单元的单片机U10提供流经导电球JSQ的交流的过零点,过零检测模块检测到交流零点后立即关闭第一电磁线圈XQ1、第二电磁线圈XQ2,开启外周电磁铁WZDCT迅速的甩开导电球JSQ,断开主路后控制模块的单片机U10可以在下一个交流零点通过断开第二十三号继电器K23,这样可以避免浪涌和拉弧;

操作模块包括第十四电阻R14、第一电位器VR1、第八电容C8;

操作模块中:第一电位器VR1具有第一端、第二端、输出端;第十四电阻R14具有第一端、第二端;

第八电容C8具有第一端、第二端;

操作模块中:第一电位器VR1的第一端与第十四电阻R14的第二端相连,第一电位器VR1的第二端与第八电容C8的第二端相连;

操作模块中:第八电容C8的第一端与第一电位器VR1的输出端相连;

操作模块的第十四电阻R14的第一端与旋转器的控制电源点5VOP相连,操作模块的第一电位器VR1的第二端与旋转器的地点GND相连,操作模块的第一电位器VR1的输出端与旋转器的控制单元的单片机U10的一个具有AD采样功能的IO脚相连;

电压检测模块包含第一百一十一号电阻R111、第一百一十二号电阻R112、第一百一十一号电容C111;

电压检测模块中:第一百一十一号电阻R111具有接入端、采样端,第一百一十二号电阻R112具有采样端、接地端;

电压检测模块中:第一百一十一号电阻R111的采样端与第一百一十二号电阻R112的采样端相连;

电压检测模块中:第一百一十一号电容C111与第一百一十二号电阻R112并联;

电压检测模块的第一百一十一号电阻R111的接入端与旋转器的功率电源点HVCC相连;

电压检测模块的第一百一十二号电阻R112的接地端与旋转器的地点GND相连;

电压检测模块的第一百一十一号电阻R111的采样端与旋转器的控制单元的单片机U10的一个具有AD采样功能的IO脚相连,为控制单元的单片机U10提供电压参考数据;

LCD模块包括LCD显示屏U11;

LCD模块的LCD显示屏U11的电源脚与旋转器的控制电源点5VOP相连;

LCD模块的LCD显示屏U11的接地脚与旋转器的地点GND相连;

LCD模块的LCD显示屏U11的电源脚与数据脚与旋转器的控制单元的单片机U10的IO脚相连;

交流检测模块包含霍尔电流传感器HR40、输入电阻R40;

交流检测模块的霍尔电流传感器HR40的输出端经由输入电阻R40连接到旋转器的控制单元的单片机U10的一个具有AD采样功能的IO脚上;

交流检测模块的霍尔电流传感器HR40的用于感应旋转器的电源模块的开关电源U40的交流输入的状态;

旋转器的控制单元的单片机U10可以通过交流检测模块获取交流的输入参数。

实施实例2、基于实施实例1的可用于电网领域的含有操作模块的电学开关,进一步地:旋转器的过零检测模块的第二百一十号电阻R210的功率大于等于2W。

实施实例3、基于实施实例1的可用于电网领域的含有操作模块的电学开关,进一步地:旋转器的过零检测模块的第二百一十号电阻R210的阻值为49.9K。

实施实例4、基于实施实例1的可用于电网领域的含有操作模块的电学开关,进一步地:旋转器的过零检测模块的第二百一十号电阻R210的类型为碳膜电阻。

实施实例5、基于实施实例1的可用于电网领域的含有操作模块的电学开关,进一步地:旋转器的PWM控制的半桥驱动器U3的型号为LM5104。

实施实例6、基于实施实例1的可用于电网领域的含有操作模块的电学开关,进一步地:旋转器的磁铁控制模块的反相器U21的型号为74LS04。

实施实例7、基于实施实例1的可用于电网领域的含有操作模块的电学开关,进一步地:旋转器的第四十一号电容C41的类型为电解电容。

实施实例8、基于实施实例1的可用于电网领域的含有操作模块的电学开关,进一步地:旋转器的第四十一号电容C41的容值为100UF。

实施实例9、基于实施实例1的可用于电网领域的含有操作模块的电学开关,进一步地:旋转器的电源模块的稳压芯片U41的型号为LM7805。

实施实例10、基于实施实例1的可用于电网领域的含有操作模块的电学开关,进一步地:旋转器的控制单元的第十一号电容C11的类型为陶瓷电容。

实施实例11、基于实施实例1的可用于电网领域的含有操作模块的电学开关,进一步地:旋转器的控制单元的第十一号电容C11的容值为0.1uf。

实施实例12、基于实施实例1的可用于电网领域的含有操作模块的电学开关,进一步地:旋转器的控制单元的第十号电容C10的类型为电解电容。

实施实例13、基于实施实例1的可用于电网领域的含有操作模块的电学开关,进一步地:旋转器的控制单元的第十号电容C10的容值为10UF。

实施实例14、基于实施实例1的可用于电网领域的含有操作模块的电学开关,进一步地:旋转器的控制单元的单片机U10的型号为ATMega8。

实施实例15、基于实施实例1的可用于电网领域的含有操作模块的电学开关,进一步地:旋转器的导电球JSQ的结构为双层结构内部为软磁性材料制成外部镀高导电层。

实施实例16、基于实施实例1的可用于电网领域的含有操作模块的电学开关,进一步地:电压检测模块的第一百一十一号电容C111的容值为0.1uF。

以上实施实例不是对本发明的法律保护范围,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请依据权利要求书内容进行判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