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多引脚电容插反的方法及结构与流程

文档序号:15750178发布日期:2018-10-26 17:30阅读:56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电容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止多引脚电容插反的方法及结构。



背景技术:

电解电容是电容的一种,金属箔为正极(铝或钽),与正极紧贴金属的氧化膜(氧化铝或五氧化二钽)是电介质,阴极由导电材料、电解质(电解质可以是液体或固体)和其他材料共同组成,因电解质是阴极的主要部分,电解电容因此而得名。

电解电容的额定的容量可以做到非常大,甚至可以做到几万μf甚至几f。目前,电解电容器广泛应用于家用电器和各种电子产品中,其容量范围较大,一般为1~1000μf,额定工作电压范围为6.3~450v。

电解电容的正、负极分别通过正、负极引脚连接到pcb(printcircuitboard,印刷电路板)板,且正负不可接错。使用时注意观察在电解电容的侧面是否标注有“-”,若有则表明标注一端为电解电容的负极引脚;如果电解电容上没有标明正负极,则可以根据引脚的长短来判断,长脚为正极引脚,短脚为负极引脚。

目前,pcb设计的电源模块中,随着功率越来越高,需要的电容容值也越来越高,常规的陶瓷电容已经无法满足设计需求,因而电解电容应用的应用越来越普遍。

由于现有的电解电容均为通过将其正、负极引脚插接到两个相同的圆焊盘的洞实现与pcb板的连接,产线工人在流水操作中很容易把正、负极引脚插反,从而引起短路风险。

通常情况下,pcb设计当中为了规避这个风险就强制要求所有电解电容正、负极圆焊盘一个方向摆放,但是这样有时候不能满足最佳的电器性能。而且在插装过程中,由于是人工操作,虽然有极性标识和丝印标识,仍然可能插反,需要反复检查,费时费力。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防止多引脚电容插反的方法及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简单高效的防止多引脚电容插反的方法及结构。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防止多引脚电容插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具有正极和负极两个引脚,将正极后负极中的其中一个引脚改为表贴封装,pcb板上对应的焊盘修改为表贴焊盘,另一个插针引脚及其对应的圆焊盘维持原状;插入时,先将电容表贴封装的引脚与pcb板的表贴焊盘对齐,然后将另一插针引脚插入对应的圆焊盘,最后将电容的两个引脚焊接到pcb板上即可。

所述电容对齐并插入pcb板后,先采用回流焊将表贴焊盘焊接在pcb板的表贴焊盘上,然后将插针引脚焊接到pcb板的圆焊盘上。

本发明防止多引脚电容插反的电容结构,包括电容器本体,其正、负两极分别连接正、负极引脚,其中一个引脚采用表贴引脚,另一个引脚采用插针形式连接到pcb板的圆焊盘。

所述表贴引脚采用回流焊焊接到pcb板上矩形的表贴焊盘。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防止多引脚电容插反的方法及结构,通过改变某一引脚的形式使电容引脚存在形式不完全一样,进而规避了极性插反的风险,同时又能满足pcb设计的需求,可以任意摆放,适于推广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应当说明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述电容具有正极和负极两个引脚,该防止多引脚电容插反的方法,所将正极后负极中的其中一个引脚改为表贴封装,pcb板上对应的焊盘修改为表贴焊盘,另一个插针引脚及其对应的圆焊盘维持原状;插入时,先将电容表贴封装的引脚与pcb板的表贴焊盘对齐,然后将另一插针引脚插入对应的圆焊盘,最后将电容的两个引脚焊接到pcb板上即可。

所述电容对齐并插入pcb板后,先采用回流焊将表贴焊盘焊接在pcb板的表贴焊盘上,然后将插针引脚焊接到pcb板的圆焊盘上。

该防止多引脚电容插反的电容结构,包括电容器本体,其正、负两极分别连接正、负极引脚,其中一个引脚采用表贴引脚,另一个引脚采用插针形式连接到pc。

该防止多引脚电容插反的方法及结构,通过改变某一引脚的形式使电容引脚存在形式不完全一样,进而规避了极性插反的风险,同时又能满足pcb设计的需求,可以任意摆放,适于推广应用。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特别涉及一种防止多引脚电容插反的方法及结构。该防止多引脚电容插反的方法及结构,所述电容具有正极和负极两个引脚,将正极后负极中的其中一个引脚改为表贴封装,PCB板上对应的焊盘修改为表贴焊盘,另一个插针引脚及其对应的圆焊盘维持原状;插入时,先将电容表贴封装的引脚与PCB板的表贴焊盘对齐,然后将另一插针引脚插入对应的圆焊盘,最后将电容的两个引脚焊接到PCB板上即可。该防止多引脚电容插反的方法及结构,通过改变某一引脚的形式使电容引脚存在形式不完全一样,进而规避了极性插反的风险,同时又能满足PCB设计的需求,可以任意摆放,适于推广应用。

技术研发人员:宋明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5.18
技术公布日:2018.10.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