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使用的插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53851发布日期:2018-11-24 11:31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电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方便使用的插座。

背景技术

插座,又称电源插座、开关插座,插座是指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电路接线可插入的座,通过它可插入各种接线,这样便于与其他电路接通,通过线路与铜件之间的连接与断开,来达到最终达到该部分电路的接通与断开。

但现有方便使用的插座,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其一,在插座上缺少一种旋转接头,使用者不能通过旋转接头来进行多角度旋转使用,降低了使用的便捷性,其二,不具有推进器,在使用者插进插头的时候,推进困难,延长了插座的插进时间,影响使用者的快速使用,增加了使用的麻烦性,其三,缺少一种防护装置,在儿童接触到插座主体时,稍有不慎便会发生危险事故,降低了插座主体使用的安全性,影响了插座使用的普及性。

所以,如何设计一种方便使用的插座,成为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使用的插座,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不易转向、推进阻力大和安全性不高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方便使用的插座,包括插座主体、固定安装板和承载板,所述插座主体的前面一侧和另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双向弧形组边,所述双向弧形组边的顶部与底部表面与插座主体均固定连接有螺柱定位孔,所述双向弧形组边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卡合器,所述插座主体的前面中间部位固定连接有固定安装板,所述固定安装板的前表面固定连接有分隔框,所述分隔框的内部顶部表面紧密贴合有三孔插头,所述分隔框的内部底部表面紧密贴合有双孔插头,所述三孔插头的外围紧密贴合有上层框界栏,所述双孔插头的外围紧密贴合有下层框界栏,所述固定安装板的后面固定连接有承载板,所述插座主体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推动器,所述承载板的后面中间部位与插座主体固定连接有固定柱,所述插座主体的内部中间部位固定连接有绝缘保护体,所述绝缘保护体的右侧顶部与底部均活动连接有插片,所述插片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通电体。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盘。

进一步的,所述螺柱定位孔的外围固定连接有固定桩。

进一步的,所述推动器的一侧靠近双向弧形组边的一端活动连接有透明防护罩。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柱的顶部中间部位活动连接有旋转接头,所述旋转接头通过底盘与插座主体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插片的顶部与底部均活动连接有推进器,所述推进器通过插片与插座主体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种方便使用的插座,底盘主要是为了方便使用者安装插座主体的,通过底盘上螺丝对插座主体进行固定,为使用者安装提供了便捷性,固定桩主要是为了便于使用者固定插座主体的,防止固定安装板与承载板之间出现松动,增强插座主体的稳定性,透明防护罩主要是主要是为了防止儿童误触插座主体,主要是起着一种防护作用,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增强使用的安全性,旋转接头主要是为了便于插座主体进行不同角度的上下或左右转动,旋转接头是安装在承载板上的,可旋转调节的转动设计,增强使用者使用的便捷性,推进器主要是为了方便使用者进行向前推动插头的,插头会通过绝缘保护套,通过推进器使其与通电体相贴合,进行通电作用,增强了插头进入的流畅性,让使用者连接插头更加快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插座主体整体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的承载板后侧安装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的插座主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插座主体,101、螺旋接头,102、固定柱,103、底盘,104、绝缘保护套,105、插片,106、推进器,107、通电体,2、双向弧形组边,3、固定桩,4、螺柱定位孔,5、卡合器,6、固定安装板,7、分隔框,8、三孔插头,9、双孔插头,10上层框界栏,11、下层框界栏,12、承载板,13、透明防护罩,14、推动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镂空”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请参阅图1-3,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方便使用的插座,包括插座主体1、固定安装板6和承载板12,插座主体1的前面一侧和另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双向弧形组边2,双向弧形组边2的顶部与底部表面与插座主体1均固定连接有螺柱定位孔4,双向弧形组边2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卡合器5,插座主体1的前面中间部位固定连接有固定安装板6,固定安装板6的前表面固定连接有分隔框7,分隔框7的内部顶部表面紧密贴合有三孔插头8,分隔框7的内部底部表面紧密贴合有双孔插头9,三孔插头8的外围紧密贴合有上层框界栏10,双孔插头9的外围紧密贴合有下层框界栏11,固定安装板6的后面固定连接有承载板12,插座主体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推动器14,承载板12的后面中间部位与插座主体1固定连接有固定柱102,插座主体1的内部中间部位固定连接有绝缘保护体104,绝缘保护体104的右侧顶部与底部均活动连接有插片105,插片105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通电体107。

进一步的,固定柱10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盘103,底盘103主要是为了方便使用者安装插座主体1的,插座主体1具有两种不同的装方式,其一,在使用者安装插座主体1时,通过底盘103上螺丝对插座主体1进行安装,其二,使用者可通过对固定柱102进行拆卸,通过四个固定桩3进行定位安装,多种安装方式的设计,为使用者安装提供了便捷性。

进一步的,螺柱定位孔4的外围固定连接有固定桩3,固定桩3主要是为了便于使用者固定插座主体1的,使用者把插座主体1对准承载板12,通过螺柱与螺柱定位孔4相贯穿,通过顺时针转动螺柱,使螺柱头与螺柱定位孔4相贴合,以此来完成插座主体1的固定,防止固定安装板6与承载板12之间出现松动,增强插座主体1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推动器14的一侧靠近双向弧形组边2的一端活动连接有透明防护罩13,当使用者使用插座主体1时,首先使用者可通过手部握住推动器14的一边,以固定安装板6为竖向基点,向右侧进行平行移动,移动至靠近双向弧形组边2的一边,至透明防护罩13的最大限长度,使用者即可通过双孔插头9或三孔插头8通过插座主体1进行充电,充电完毕后,使用者拔下插头,通过向左推动,推动至卡合器5进行相卡合,主要是为了防止儿童误触插座主体1,主要是起着一种防护作用,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进一步的,固定柱102的顶部中间部位活动连接有旋转接头101,旋转接头101通过底盘103与插座主体1固定连接,旋转接头101主要是为了便于插座主体1进行不同角度的上下或左右转动,旋转接头101是安装在承载板12上的,在使用者需要调整插座主体1的角度时,通过手部向需要的方向进行转动,旋转接头10具有一定的紧固性,在转动后其部位不会产生松动,可旋转调节的转动设计,增强使用者使用的便捷性。

进一步的,插片105的顶部与底部均活动连接有推进器106,推进器106通过插片105与插座主体1固定连接,推进器106主要是为了方便使用者进行向前推动的,当使用者把插头插进双孔插头9或三孔插头8中时,首先,插头会通过绝缘保护套104进入插片105,然后推进器106把插头前进行推动,使其与通电体107相贴合进行通电作用,增强了插头进入的流畅性,让使用者连接插头更加快速。

工作原理:首先,安装使用插座主体1,然后,底盘103主要是为了方便使用者安装插座主体1的,插座主体1具有两种不同的装方式,其一,在使用者安装插座主体1时,通过底盘103上螺丝对插座主体1进行安装,其二,使用者可通过对固定柱102进行拆卸,通过四个固定桩3进行定位安装,多种安装方式的设计,为使用者安装提供了便捷性,随后,固定桩3主要是为了便于使用者固定插座主体1的,使用者把插座主体1对准承载板12,通过螺柱与螺柱定位孔4相贯穿,通过顺时针转动螺柱,使螺柱头与螺柱定位孔4相贴合,以此来完成插座主体1的固定,防止固定安装板6与承载板12之间出现松动,增强插座主体1的稳定性,接着,当使用者使用插座主体1时,首先使用者可通过手部握住推动器14的一边,以固定安装板6为竖向基点,向右侧进行平行移动,移动至靠近双向弧形组边2的一边,至透明防护罩13的最大限长度,使用者即可通过双孔插头9或三孔插头8通过插座主体1进行充电,充电完毕后,使用者拔下插头,通过向左推动,推动至卡合器5进行相卡合,主要是为了防止儿童误触插座主体1,主要是起着一种防护作用,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紧接着,旋转接头101主要是为了便于插座主体1进行不同角度的上下或左右转动,旋转接头101是安装在承载板12上的,在使用者需要调整插座主体1的角度时,通过手部向需要的方向进行转动,旋转接头10具有一定的紧固性,在转动后其部位不会产生松动,可旋转调节的转动设计,增强使用者使用的便捷性,最后,推进器106主要是为了方便使用者进行向前推动的,当使用者把插头插进双孔插头9或三孔插头8中时,首先,插头会通过绝缘保护套104进入插片105,然后推进器106把插头前进行推动,使其与通电体107相贴合进行通电作用,增强了插头进入的流畅性,让使用者连接插头更加快速,这就是该种方便使用的插座的工作原理。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