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山体坡度分析的智能化防雷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53589发布日期:2018-09-15 00:33阅读:56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智能防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山体坡度分析的智能化防雷系统。



背景技术:

雷电是自然界最为宏伟壮观的大气现象,但是也给人类带来灾难,成为“世界十大自然灾害”之一。1752年美国著名科学家富兰克林通过实验,揭示了雷电的奥秘,探知了雷击电流的传播途径,为此寻找到了一条防雷避雷的保护伞—避雷针。避雷针实际上是将雷击电流引导到接地引下线,再由接地引下线传导到埋设在地表之下的金属接地极,金属接地极再通过覆盖在其上、下的泥土泄放到大地中去,由此获得人身财产的安全。因此,避雷针的实际功能和名称应为“引雷针”。在山体上安装避雷针需要考虑山体自身高度以及坡度的影响,为提高避雷针的避雷效果和避雷效率,需要对山体高度和避雷针安装位置的坡度信息进行研究和分析,以针对性的改善避雷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山体坡度分析的智能化防雷系统。

本发明提出的基于山体坡度分析的智能化防雷系统,包括:

山体设置模块,用于设置第一对照山体组和第二对照山体组,第一对照山体组包括第一主山和m座辅山,第二对照山体组包括第二主山和m座辅山;

防护设置模块,用于按照n个预设海拔高度在第一主山上设置n个避雷设备,记为a1、a2、a3……an,以及,按照n个预设海拔高度在第二主山上设置n个避雷设备,记为b1、b2、b3……bn;

信息获取模块,用于分别获取避雷设备a1、a2、a3……an、b1、b2、b3……bn所处位置的坡度信息,以及,避雷设备a1、a2、a3……an、b1、b2、b3……bn的雷击次数;

信息标定模块,用于基于第i个预设海拔高度获取第一主山的避雷设备ai和第二主山的避雷设备bi的雷击次数,并基于上述雷击次数以及避雷设备ai、bi的坡度信息制定山体坡度与避雷设备设置位置间的对应关系并存储;

其中,1≤i≤n。

优选地,所述山体设置模块中,所述第一主山的海拔与第二主山的海拔的差值在预设范围内。

优选地,所述山体设置模块中,所述第一对照山体组中的m座辅山与第二对照山体组中的m座辅山一一对应,且每一组对应的两座山体的海拔的差值在预设范围内。

优选地,所述山体设置模块中,所述第一对照山体组中第一主山与m座辅山的相对位置与所述第二对照山体组中第二主山与m座辅山的相对位置之间的误差在预设范围内。

优选地,所述信息标定模块具体用于:

基于第i个预设海拔高度获取第一主山的避雷设备ai的雷击次数,记为ti1,以及,第二主山的避雷设备bi的雷击次数,记为ti2,当|ti1-ti2|≥t0时,将ti1和ti2中的较大值对应的避雷设备xi列入分析集合;

获取分析集合内的每一个避雷设备xi对应的预设海拔高度,以及,每一个避雷设备xi所处位置的坡度信息;

将分析集合内每一个避雷设备xi对应的预设海拔高度,以及,该避雷设备xi所处位置的坡度信息标定为避雷设备的优质设置位置;

其中,1≤i≤n,x=a或b,t0为预设值。

优选地,所述信息获取模块中,所述避雷设备的雷击次数为该避雷设备在预设时间内的雷击总次数。

优选地,所述防护设置模块中,所述n个预设海拔高度包括n种预设海拔高度或少于n种预设海拔高度。

本发明提出的基于山体坡度分析的智能化防雷系统,在寻找避雷设备的优质设置位置之前,首先屏蔽掉外界的影响因素,如两座对照主山自身海拔以及两座对照主山附近的几座辅山的海拔以及辅山与主山之间的相对距离,以排除干扰因素对分析结果的影响;在实际分析过程中,本发明在获取两座对照主山的检测数据时,进一步获取同一个海拔高度下的设置的两个避雷设备的雷击次数作为参考值,进一步排除避雷设备设置高度对分析结果的影响,全面提高检测结果的有效性和全面性。本发明通过比较两座对照主山上相同海拔高度下的两个避雷设备的雷击次数来分析不同山体的坡度对避雷效果的影响,从而挑选出不同海拔高度以及不同山体坡度下避雷设备的优质安装位置,以为防雷作业时在山体上安装避雷设备提供精确有效地参考数据,全面提高避雷设备的工作效率,保障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基于山体坡度分析的智能化防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山体坡度分析的智能化防雷系统。

参照图1,本发明提出的基于山体坡度分析的智能化防雷系统,包括:

山体设置模块,用于设置第一对照山体组和第二对照山体组,第一对照山体组包括第一主山和m座辅山,第二对照山体组包括第二主山和m座辅山;

为避免第一主山和第二主山自身地理条件对分析结果的影响,以及,避免m座辅山自身地理条件对第一主山和第二主山造成影响而影响分析结果的精度,本实施方式采用如下设置方式:

所述第一主山的海拔与第二主山的海拔的差值在预设范围内,避免第一主山和第二主山的海拔差异影响分析结果的精度;

所述第一对照山体组中的m座辅山与第二对照山体组中的m座辅山一一对应,且每一组对应的两座山体的海拔的差值在预设范围内,避免m座辅山的海拔差异影响第一主山和第二主山上设置的避雷设备的避雷效果;

所述第一对照山体组中第一主山与m座辅山的相对位置与所述第二对照山体组中第二主山与m座辅山的相对位置之间的误差在预设范围内,避免m座辅山与第一主山和第二主山时间相对位置的差异影响分析结果的有效性。

防护设置模块,用于按照n个预设海拔高度在第一主山上设置n个避雷设备,记为a1、a2、a3……an,以及,按照n个预设海拔高度在第二主山上设置n个避雷设备,记为b1、b2、b3……bn;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n个预设海拔高度包括n种预设海拔高度或少于n种预设海拔高度;即可在同一个海拔高度的位置设置一个或多个避雷设备,其选择过程根据实际应用场景进行针对性的选择,以保证避雷过程的全面性以及避雷的效率。

信息获取模块,用于分别获取避雷设备a1、a2、a3……an、b1、b2、b3……bn所处位置的坡度信息,以及,避雷设备a1、a2、a3……an、b1、b2、b3……bn的雷击次数;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避雷设备的雷击次数为该避雷设备在预设时间内的雷击总次数,上述预设时间可根据实际的工作场景和实验场景进行针对性的设置和调整,以保证分析过程的全面性和适用性。

信息标定模块,用于基于同一个预设海拔高度获取第一主山的避雷设备ai和第二主山的避雷设备bi的雷击次数,并基于上述雷击次数以及避雷设备ai、bi的坡度信息制定山体坡度与避雷设备设置位置间的对应关系并存储;

其中,1≤i≤n。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信息标定模块具体用于:

基于第i个预设海拔高度获取第一主山的避雷设备ai的雷击次数,记为ti1,以及,第二主山的避雷设备bi的雷击次数,记为ti2,当|ti1-ti2|≥t0时,表明在第i个预设海拔高度下,第一主山和第二主山的雷击次数存在明显的差异,造成该明显差异的因素可能在于第一主山和第二主山的自身坡度的不同,此时将ti1和ti2中的较大值对应的避雷设备xi列入分析集合;

获取分析集合内的每一个避雷设备xi对应的预设海拔高度,以及,每一个避雷设备xi所处位置的坡度信息;

将分析集合内每一个避雷设备xi对应的预设海拔高度,以及,该避雷设备xi所处位置的坡度信息标定为避雷设备的优质设置位置并存储;以寻找山体海拔高度和山体坡度与避雷设备安装位置之间的平衡关系,为日后防雷作业时在不同坡度的山体以及不同海拔的山体上设置避雷设备提供稳定有效的参考依据,不仅简化防雷作业的繁杂性,而且有利于提高防雷效果;

其中,1≤i≤n,x=a或b,t0为预设值。

本实施方式提出的基于山体坡度分析的智能化防雷系统,在寻找避雷设备的优质设置位置之前,首先屏蔽掉外界的影响因素,如两座对照主山自身海拔以及两座对照主山附近的几座辅山的海拔以及辅山与主山之间的相对距离,以排除干扰因素对分析结果的影响;在实际分析过程中,本实施方式在获取两座对照主山的检测数据时,进一步获取同一个海拔高度下的设置的两个避雷设备的雷击次数作为参考值,进一步排除避雷设备设置高度对分析结果的影响,全面提高检测结果的有效性和全面性。本实施方式通过比较两座对照主山上相同海拔高度下的两个避雷设备的雷击次数来分析不同山体的坡度对避雷效果的影响,从而挑选出不同海拔高度以及不同山体坡度下避雷设备的优质安装位置,以为防雷作业时在山体上安装避雷设备提供精确有效地参考数据,全面提高避雷设备的工作效率,保障安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