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墨烯渗入磁性体的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37724发布日期:2018-12-11 22:46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一种石墨烯渗入磁性体的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磁铁制造技术领域,尤其公开了一种石墨烯渗入磁性体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磁铁是一种常用基本元件之一,在磁铁的制造过程中,先利用磁性材料(如含有铁、钴或镍的金属材料等)制成磁体,然后在对磁体进行充磁,从而将磁体制成磁铁。磁铁的使用环境多种多样,例如,实际使用时,磁铁往往需要用在高温环境中,但是现有技术中磁铁的耐高温性能较差,高温往往会使得磁铁发生退磁,致使磁铁不能正常使用,严重缩短了磁铁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石墨烯渗入磁性体的生产工艺,通过将石墨烯粉渗透入磁性体内,提升磁性体的抗高温性能,进而使得磁性体充磁后形成的磁铁具有抗高温性能,避免因磁铁的使用环境温度过高而导致磁铁发生退磁,延长磁铁的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种石墨烯渗入磁性体的生产工艺,所述石墨烯渗入磁性体的生产工艺包括:

提供磁性体,磁性体采用磁性材料制成;

提供加热装置,加热装置用于加热磁性体;

提供石墨烯粉,石墨烯粉由纳米级石墨烯颗粒构成;

提供喷射装置,喷射装置用于将石墨烯粉喷射渗透入加热装置加热后的磁性体中。

较佳地,所述加热装置包括转动设置的导热棒、设置于导热棒的发热体及用于驱动导热棒转动的第一电机,发热体用于加热导热棒,导热棒用于承载磁性件。

较佳地,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架体、隔热柱及导电滑环,隔热柱转动设置于架体,第一电机设置于架体,发热体装设于导热棒内,导热棒装设于隔热柱,隔热柱将发热体封装于导热棒内,隔热柱设有贯穿隔热柱的线孔,线孔用于容设发热体的电源线,发热体的电源线经由导电滑环与外界的电源导通。

较佳地,所述喷射装置包括吹气机构、供料机构及喷头,喷头具有出料孔、与出料孔分别连通的进气孔与进料孔,吹气机构与进气孔连通,供料机构用于输送石墨烯粉,供料机构与进料孔连通。

较佳地,提供静电发生装置,静电发生装置用于使得磁性体、石墨烯粉分别荷正电、荷负电。

较佳地,提供沸粉装置,沸粉装置包括容料筒、气泵及位于容料筒内的均流板,均流板将容料筒分割成容料腔及容物腔,容料腔用于容设石墨烯粉,导热棒转动设置于容物腔内,容物腔用于容置导热棒所承载的磁性体,气泵与容料腔连通,气泵将容料腔内的石墨烯粉经由均流板吹入容物腔内以使得石墨烯粉粘附在容物腔内的磁性体上。

较佳地,所述沸粉装置还包括转动设置于容料筒内的转盘、用于驱动转盘转动的第二电机,转盘位于容物腔内,导热棒转动设置于转盘,第二电机经由驱动转盘连带导热棒所承载的磁性体公转,第一电机经由驱动导热棒连带磁性体自转。

较佳地,所述容料筒转动设置有位于容物腔内的轴体,第二电机用于驱动轴体转动,转盘装设于轴体,导热棒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导热棒围绕轴体呈环形阵列。

较佳地,所述转盘转动设置有主动锥齿轮及多个传动杆,主动锥齿轮呈环形,主动锥齿轮环绕轴体设置,多个传动杆围绕轴体呈环形阵列,传动杆的一端设置有与主动锥齿轮啮合的第一锥齿轮,传动杆的另一端设有第二锥齿轮,导热棒设置有与第二锥齿轮啮合的第三锥齿轮。

较佳地,所述均流板的孔径为1-10μ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将石墨烯粉渗透入磁性体内,提升磁性体的抗高温性能,进而使得磁性体充磁后形成的磁铁具有抗高温性能,避免因磁铁的使用环境温度过高或组装时环境温度过高而导致磁铁的矫顽力下降所引起的退磁,延长磁铁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流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喷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沸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转盘、主动锥齿轮、第一锥齿轮、传动杆、第二锥齿轮、第三锥齿轮及导热棒的俯视图;

图6为本发明石墨烯粉渗透入磁性体内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包括:

1—导热棒2—发热体3—第一电机

4—架体5—隔热柱6—导电滑环

7—盲孔8—线孔9—喷射装置

11—吹气机构12—供料机构13—喷头

14—出料孔15—进气孔16—进料孔

17—沸粉装置18—容料筒19—气泵

21—均流板22—容料腔23—容物腔

24—转盘25—轴体26—主动锥齿轮

27—传动杆28—第一锥齿轮29—第二锥齿轮

31—第三锥齿轮101—磁性体102—纳米级石墨烯颗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图2、图3及图6所示,本发明的一种石墨烯渗入磁性体的生产工艺,所述石墨烯渗入磁性体的生产工艺包括:

提供磁性体101,磁性体101采用磁性材料制成,例如,磁性体101采用含有铁、钴或镍的材料制成,或者磁性体101采用含有钕铁硼的材料制成;

提供加热装置,加热装置用于加热磁性体101以使得磁性体101的分子运动更加活跃;

提供石墨烯粉,石墨烯粉由纳米级石墨烯颗粒102构成;

提供喷射装置,喷射装置用于将石墨烯粉喷射渗透入加热装置加热后的磁性体101中,当加热装置加热磁性体101之后,磁性体101的温度升高,进而使得磁性体101的分子运动加剧,当喷射装置将石墨烯粉喷射至温度升高后的磁性体101上时,石墨烯粉可以更加轻松地渗透入磁性体101中。

通过将石墨烯粉渗透入磁性体101内,提升磁性体101的抗高温性能,进而使得磁性体101充磁后形成的磁铁具有抗高温性能,避免因磁铁的使用环境温度过高或组装时环境温度过高而导致磁铁的矫顽力下降所引起的退磁,延长磁铁的使用寿命。

所述加热装置包括转动设置的导热棒1、设置在导热棒1上的发热体2及用于驱动导热棒1转动的第一电机3,优选地,导热棒1采用导热性好的金属材料制成,例如,导热棒1采用铝合金制成,发热体2用于加热导热棒1。优选地,磁性体101上设置有用于收容导热棒1的定位孔,定位孔自磁性体101的外表面凹设而成;发热体2加热前的导热棒1与定位孔间隙配合,即导热棒1的外径略小于定位孔的孔径,发热体2加热后的导热棒1与定位孔过盈配合。当然,根据实际需要,亦可将导热棒1采用磁性材料制成,此时磁性体101亦可直接吸附在导热棒1上。

当发热体2加热导热棒1之后,导热棒1的外径由于热胀冷缩现象而变大,定位孔的孔径由于热胀冷缩现象而变小,如此,磁性体101即可稳稳固持在导热棒1上,避免磁性体101从导热棒1上脱落。当导热棒1及磁性体101冷却之后,导热棒1的外径由于热胀冷缩现象而变小,定位孔的孔径由于热胀冷缩现象而变大,如此,磁性体101的定位孔即可与导热棒1恢复至间隙配合,而后即可将磁性体101从导热棒1上拆卸掉。

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架体4、隔热柱5及导电滑环6,隔热柱5转动设置在架体4上,第一电机3设置在架体4上,发热体2装设在导热棒1内,例如,导热棒1设置有用于容置发热体2的盲孔7,盲孔7自导热棒1的外表面凹设而成,导热棒1装设在隔热柱5上,隔热柱5将发热体2封装在导热棒1内,隔热柱5上设置有贯穿隔热柱5的线孔8,线孔8用于容设发热体2的电源线,发热体2的电源线经由导电滑环6与外界的电源导通。当第一电机3驱动导热棒1转动时,避免发热体2的电源线缠绕绕接在导热棒1的外侧。

所述喷射装置9包括吹气机构11、供料机构12及喷头13,喷头13具有出料孔14、与出料孔14分别连通的进气孔15与进料孔16,吹气机构11与进气孔15连通,供料机构12用于输送石墨烯粉,供料机构12与进料孔16连通。实际使用时,吹气机构11输出的高压气体进入进气孔15内,进入进气孔15内的高压气体将供料机构12输送的石墨烯粉经由出料孔14喷射到加热后的磁性体101上,石墨烯粉冲击磁性体101,进而使得纳米级石墨烯颗粒102挤入磁性体101中。

提供静电发生装置,静电发生装置用于使得磁性体101、石墨烯粉分别荷正电、荷负电,利用正电、负电相互吸引的原理,确保出料孔14喷射出的石墨烯粉更加准确地喷射到磁性体101上。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1、图4、图5及图6所示,提供沸粉装置17,沸粉装置17包括容料筒18、气泵19及位于容料筒18内的均流板21,均流板21为现有技术,均流板21设有均匀的多个均流孔,均流板21将容料筒18分割成容料腔22及容物腔23,本实施例中,容物腔23位于容料腔22的上方,均流板21大致呈平板状,均流板21位于容物腔23与容料腔22之间,容料腔22用于容设石墨烯粉,导热棒1经由隔热柱5转动设置在容物腔23内,容物腔23用于容置导热棒1所承载的磁性体101,气泵19与容料腔22连通,气泵19将容料腔22内的石墨烯粉经由均流板21吹入容物腔23内以使得石墨烯粉粘附在容物腔23内的磁性体101上。

实际使用时,在容料腔22内添加入石墨烯粉,然后将磁性体101承载在导热棒1上,而后启动发热体2加热导热棒1使得导热棒1温度升高,利用温度升高的导热棒1加热磁性体101,待导热棒1与磁性体101因过盈配合稳固连接在一起之后,第一电机3经由驱动隔热柱5连带导热棒1所承载的磁性体101转动,同时启动气泵19,气泵19向容料腔22内泵气,使得容料腔22内的石墨烯粉经由均流板21进入容物腔23内,使得石墨烯粉在容物腔23内处于沸腾状态,沸腾状态的石墨烯粉即可渗透入磁性体101内。根据实际需要,作业人员可以调整气泵19的功率大小,进而调整沸腾状态的石墨烯粉在容物腔23内的移动速度,改变石墨烯粉渗透入进入磁性体101中的深度大小。

所述沸粉装置17还包括转动设置在容料筒18内的转盘24、用于驱动转盘24转动的第二电机,转盘24位于容物腔23内,导热棒1转动设置在转盘24上,第二电机经由驱动转盘24连带导热棒1所承载的磁性体101公转,第一电机3经由驱动导热棒1连带磁性体101自转。配合容物腔23内处于沸腾状态的石墨烯粉,结合磁性体101的公转及自转,提升石墨烯粉渗透入磁性体101内的渗透良率。

所述容料筒18转动设置有位于容物腔23内的轴体25,第二电机用于驱动轴体25转动,转盘24装设在轴体25上,导热棒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导热棒1围绕轴体25呈环形阵列。每一导热棒1均用于承载一个磁性体101,如此,沸粉装置17一次作业即可实现多个磁性体101的渗透作业,提升石墨烯磁性体101的制造效率。

所述转盘24转动设置有主动锥齿轮26及多个传动杆27,主动锥齿轮26呈环形,主动锥齿轮26环绕轴体25设置,多个传动杆27围绕轴体25呈环形阵列,传动杆27的一端设置有与主动锥齿轮26啮合的第一锥齿轮28,传动杆27的另一端设有第二锥齿轮29,导热棒1上设置有与第二锥齿轮29啮合的第三锥齿轮31。利用一个第一电机3即可同时驱动多个传动杆27进而连带多个磁性体101转动,降低沸粉装置17的制造成本。

所述均流板21的孔径为1-10μm,避免大粒径的杂物经由均流板21进入容物腔23内而碰伤磁性体101。

本实施例的其余部分与实施例一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未解释的特征,均采用实施例一的解释,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以上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