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接地连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530358发布日期:2019-01-05 10:42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力接地连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电连接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力接地连接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电力系统、用电设备在使用和维护过程中,往往需要增设接地装置以实现系统接地电连接、设备接地电连接,如:在进行线缆检修过程中,为保障检修人员的人身安全,要求在检修之前必须对被检修线路进行接地,以避免检修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因为远程的误送电造成电击伤害;零时的电气试验接地;零时建筑物避雷接地;设备零时漏电接地等。

以上接地装置中,在未具备预埋接地锚的情况下,一般采用地锚杆锚入大地,通过引接线连接完成对应的被检修线路、被进行电气试验的设备或装置、避雷线、被实现漏电防护的设备与地锚杆的连接。

进一步优化接地装置的结构设计,以优化接地装置的导电性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提出的进一步优化接地装置的结构设计,以优化接地装置的导电性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亟待解决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力接地连接方法,本接地装置引接线连接可靠,引接线连接位置导电性能易于得到保证。

一种电力接地连接方法,包括步骤:

步骤1设置地锚杆及安装于地锚杆上的接线部,接线部包括接线板及导线部,设置导线部包括螺柱、压帽及引接线,使接线板与地锚杆电连接,螺柱的一端固定于接线板上,压帽呈套环状,压帽套设在螺柱上且压帽在螺柱轴线上的位置可调;

步骤2将引接线被夹持于接线板与压帽之间的间隙内,压帽靠近接线板的一端的端面上设置有多个凹槽,各凹槽均为:凹槽的一端与压帽上的中心孔相接,凹槽的另一端与压帽的外侧相接;

步骤3将凹槽环形布置于压帽的端面上;

步骤4引接线为绞线;

步骤5接线板上的导线部即为接线板上用于与引接线电连接的连接部:通过改变压帽在螺柱轴线上的位置,实现压帽与接线板之间间距的调整,这样,通过在引接线的端部绕制一个环绕螺柱的套环直接将引接线的端部分叉,并使得螺柱位于引接线的叉口内,直接将引接线的端部插入压帽与接线板的间隙内,再调整压帽在螺柱轴线上的位置,即可通过压帽与接线板实现引接线与接线板的电连接。

现有技术中,针对一种电力接地连接方法,一般采用地锚杆锚地、引接线作为地锚杆与对应被检修线路、被进行电气试验的设备或装置、避雷线、被实现漏电防护的设备的电连接线。考虑到地锚杆锚地的方便性,一般设置为地锚杆与引接线之间的连接关系为可拆卸连接关系:在地锚杆锚入地面之前,引接线与地锚杆脱离,以方便地锚杆锚入和避免地锚杆锚入过程中对引接线造成破坏;在地锚杆拔出之前先完成引接线与地锚杆的脱离,以方便拔出地锚杆和避免地锚杆拔出过程中对引接线造成破坏。

然而,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的接线板与引接线的连接方式为在接线板上设置接线座,所述接线座包括呈矩管状的插线筒,插线筒与接线板固定连接,在插线筒上连接一颗或多颗压线螺钉,通过将引接线插入插线筒中后通过压线螺钉为引接线施加压力实现引接线与接线座的固定连接。以上连接方式中,由于压线螺钉的直径不宜设置得过大,故实际上压线螺钉的直径限定了引接线与插线筒、压线螺钉之间具有正压力的面积,使得引接线与接线座的连接可靠性较差,引接线在接地装置上的连接位置电阻值较大,不仅不利于接地装置使用的安全性,同时不利于接地装置的接地性能。

本方案中,所述绞线即为多股导线,所述接线板上的导线部即为接线板上用于与引接线电连接的连接部:通过改变压帽在螺柱轴线上的位置,实现压帽与接线板之间间距的调整,这样,通过在引接线的端部绕制一个环绕螺柱的套环、直接将引接线的端部分叉并使得螺柱位于引接线的叉口内、直接将引接线的端部插入压帽与接线板的间隙内,再调整压帽在螺柱轴线上的位置,即可通过压帽与接线板实现引接线与接线板的电连接。

本方案中,设置为引接线为绞线,这样,不仅可利用绞线的柔性方便接地装置根据实际环境确定地锚杆锚地位置,同时,引接线上被压帽与接地板夹持的段落的形状受压时易于发生变形,这样可达到提高引接线与压帽、引接线与接线板接触面积的目的;设置为压帽靠近接线板的一端上还具有凹槽,以上凹槽不仅可扩大压帽对应端端部与引接线的接触面积,同时通过限定各凹槽两端的位置、多个凹槽在压帽端部的排布状态,在引接线受压产生变形局部嵌入凹槽后,在不移除压帽对引接线加紧的情况下,可避免引接线在拖拽情况下与接线板连接失效。

综上,由于压帽上包括凹槽,本接地装置上引接线具有连接可靠的特点;由于本方案中引接线可直接与接线板、压帽及螺柱直接接触,同时,由于压帽上包括凹槽,引接线连接位置由于更易于获得更大的接触面积,采用以上结构可使得接地装置的导电性能能够更为易于得到保证。

优选设置为所述引接线为由多股铜线绞线,这样,利用铜线易变性的特点可优化引接线与接线板、螺柱、压帽三者之间的电连接性能。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

作为压帽的具体实现形式,所述压帽上的中心孔为内螺纹孔,所述压帽通过所述内螺纹孔螺纹连接于螺柱上,所述凹槽均为条形槽,且各凹槽的长度方向均位于压帽的径向方向。采用本方案,在现有螺母的结构上加工凹槽即可得到所述压帽,同时通过旋转压帽,即可实现压帽在螺柱上的位置调整。

作为压帽的具体实现形式,还包括与螺柱螺纹连接的螺帽,所述压帽在螺柱轴线上的位置调整以实现对引接线的夹紧通过螺帽的端部推挤压帽实现:螺帽在旋转过程中朝向接线板所在侧运动时,螺帽的端部向压帽施加迫使压帽朝接线板所在侧运动的力,所述压帽的材质为铜,所述螺柱、螺帽的材质为碳钢。本方案中,所述螺帽和螺柱可采用现有技术中为8.8级的碳钢螺帽和碳钢螺柱,采用本方案,可利用为碳钢的螺帽与螺柱连接强度高的特点,以使得螺帽能够为压帽提供较大的压力用于迫使材质为铜的压帽产生变形而利于扩大压帽与引接线的接触面积、压帽与螺帽的接触面积,最终达到提高地锚杆与引接线电连接性能的目的。相较于直接采用材质为铜的压帽作为螺母,可避免对应为铜质的螺纹因为力学强度相较于碳钢差的问题造成压帽在旋转过程中与螺柱连接失效或压帽不能设置为相较于为碳钢的螺柱和螺帽,能够对引接线提供更大的夹紧力以利于贴合面积和使得引接线更好的填充于凹槽中。

作为压帽在本装置上的具体连接形式,还包括中心筒,所述螺柱靠近接线板的一侧的侧面为光滑面,螺柱上的外螺纹设置在螺纹柱远离接线板的一侧上;

螺柱为光滑面的一侧的外径大于螺柱上螺纹段的外径;

所述中心筒套设于螺柱靠近接线板的一端上,螺柱上用于与中心筒配合的段落的外径与中心筒的内径相等;

所述中心筒的长度短于压帽上中心孔的长度;

所述压帽套设在中心筒上;

所述中心筒的硬度大于压帽的硬度。本方案中,所述螺柱为一侧设置有外螺纹,另一侧为光杆,螺柱上光杆所在侧的端部与接线板固定连接,即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以上光滑面实际上仅仅为相对于具有外螺纹的一侧侧面更为光滑,为使得中心筒的内侧与光杆外侧导电性能更好,优选设置为所述光滑面的表面粗糙度数值为ra12.5或小于ra12.5,中心筒的内侧表面粗糙度数值为ra12.5或小于ra12.5。

本方案中,设置为中心筒的长度短于压帽上中心孔的长度,这样,在螺帽为压帽提供压力时,可使得压帽相对于中心筒先与螺帽的端部发生接触而避免中心筒影响压帽受力变形;设置为压帽通过中心筒套设在螺柱上,且螺柱为光滑面的一侧的外径大于螺柱上螺纹段的外径,且中心筒的硬度大于压帽的硬度,可避免压帽在产生塑性变形后直接粘接于螺柱上影响压帽由本装置上分离,即本方案提供了一种压帽为耗材的方案,在本接地装置完成单次接地后松懈螺帽,而后通过如敲击即可使得压帽与中心筒两者相对松弛、中心筒与螺柱两者相对松弛,中心筒与螺柱两者相对松弛的情况可将中心筒与压帽两者粘连形成的组合体由螺柱上取下后再通过敲击等实现中心筒的回收利用。此方案的结构设计可有效避免移除压帽造成螺柱上的螺纹遭到破坏。以上中心筒可采用与压帽材质不同的铜材、可采用碳钢、不锈钢等。为利于中心筒的导电性能和材料成本,优选采用碳钢或铜材。

为使得压帽与中心筒均具有理想的导电性能,设置为:所述压帽与中心筒均为铜环。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现有技术中,铜材分类包括常见和常用的紫铜、黄铜、无氧铜等,以上紫铜、黄铜、无氧铜等均并非为纯铜,以上所述的铜材、铜环实际上按照如所需的硬度要求,材质在现有技术中的铜质中进行选型即可。

为使得压帽靠近引接线的一端与引接线能够具有更大的接触面积,同时使得压帽靠近接线板的一端在螺帽的作用下,在压帽端部的径向方向,压帽端部各点与引接线之间均具有较为均匀的压力以获得引接线与压帽更大的导电面积,设置为:所述压帽呈圆锥台状,压帽上的中心孔贯穿压帽的两端,压帽端面面积较大的一端朝向接线板。

为使得如引接线与压帽、接线板、螺柱之间的间隙内能够被碳粉填充而利于引接线与地锚杆之间的电连接性能,所述导线部还包括碳粉盒,所述碳粉盒与接线板固定连接,所述螺柱、压帽均位于碳粉盒内。本方案在使用时,所述碳粉盒中用于盛装碳粉。

导线部为多个,各碳粉盒均呈开口朝向的容器状,且各碳粉盒的盒壁上均设置有接线槽;

所述接线槽作为碳粉盒内、外侧的连通通道,各导线部上的引接线由对应接线槽引入碳粉盒内,各接线槽的槽口端均位于所在碳粉盒的上端;

各碳粉盒上接线槽的开设位置均位于各碳粉盒与接线板的相接位置。本方案中,设置为所述导线部为多个,这样,便于在接线板上获得多个引接线连接点以实现地锚杆与被检修线路、被进行电气试验的设备或装置、避雷线、被实现漏电防护的设备通过多根引接线相连;以实现地锚杆与多根或多个被检修线路、被进行电气试验的设备或装置、避雷线、被实现漏电防护的设备通过单根或多根引接线相连,同时可使得各引接线与地锚杆连接的接线端相互之间无影响,便于实现各引接线与地锚杆均高质量连接。

为使得地锚杆能够更为轻易的穿过硬质地面而嵌入到地表以下一定深度,设置为:所述地锚杆下侧的侧面上还设置有呈螺旋状的螺旋棱条;

所述地锚杆的上侧上还固定有转柄;

所述地锚杆的下端为尖端。本方案中,通过所述转柄向地锚杆上施加转矩,可使得地锚杆在转动的过程中由螺旋棱条引导而轻易的向地下嵌入;以上尖端可减小地锚杆嵌入过程中的阻力。

作为一种易于实现、且可保证电连接性能的连接方案,设置为:所述螺柱的一端通过焊接连接于接线板相连,所述接线板通过焊接连接与地锚杆相连;

为避免压帽在挤压引接线的过程中,因为引接线局部受力过大而造成组成引接线的单根导线被切断而影响引接线与地锚杆的电连接质量,设置为:所述凹槽的槽面与压帽的端面光滑过渡。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方案中,设置为引接线为绞线,这样,不仅可利用绞线的柔性方便接地装置根据实际环境确定地锚杆锚地位置,同时,引接线上被压帽与接地板夹持的段落的形状受压时易于发生变形,这样可达到提高引接线与压帽、引接线与接线板接触面积的目的;设置为压帽靠近接线板的一端上还具有凹槽,以上凹槽不仅可扩大压帽对应端端部与引接线的接触面积,同时通过限定各凹槽两端的位置、多个凹槽在压帽端部的排布状态,在引接线受压产生变形局部嵌入凹槽后,在不移除压帽对引接线加紧的情况下,可避免引接线在拖拽情况下与接线板连接失效。

综上,由于压帽上包括凹槽,本接地装置上引接线具有连接可靠的特点;由于本方案中引接线可直接与接线板、压帽及螺柱直接接触,同时,由于压帽上包括凹槽,引接线连接位置由于更易于获得更大的接触面积,采用以上结构可使得接地装置的导电性能能够更为易于得到保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电力接地连接方法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压帽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电力接地连接方法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局部示意图,该局部示意图反映导线部的结构以及导线部与接线板连接关系;

图3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电力接地连接方法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附图标记依次为:1、压帽,11、凹槽,2、引接线,3、接线板,4、碳粉盒,41、接线槽,5、螺帽,6、中心筒,7、螺柱,8、地锚杆,9、转柄,10、螺旋棱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的结构不仅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电力接地连接方法,包括步骤:步骤1设置地锚杆8及安装于地锚杆8上的接线部,接线部包括接线板3及导线部,设置导线部包括螺柱7、压帽1及引接线2,使接线板3与地锚杆8电连接,螺柱7的一端固定于接线板3上,压帽1呈套环状,压帽1套设在螺柱7上且压帽1在螺柱7轴线上的位置可调;

步骤2将引接线2被夹持于接线板3与压帽1之间的间隙内,压帽1靠近接线板3的一端的端面上设置有多个凹槽11,各凹槽11均为:凹槽11的一端与压帽1上的中心孔相接,凹槽11的另一端与压帽1的外侧相接;

步骤3将凹槽11环形布置于压帽1的端面上;

步骤4引接线2为绞线;

步骤5接线板3上的导线部即为接线板3上用于与引接线2电连接的连接部:通过改变压帽1在螺柱7轴线上的位置,实现压帽1与接线板3之间间距的调整,这样,通过在引接线2的端部绕制一个环绕螺柱7的套环直接将引接线2的端部分叉,并使得螺柱7位于引接线2的叉口内,直接将引接线2的端部插入压帽1与接线板3的间隙内,再调整压帽1在螺柱7轴线上的位置,即可通过压帽1与接线板3实现引接线2与接线板3的电连接。

电力接地装置包括地锚杆8及安装于地锚杆8上的接线部,所述接线部包括接线板3及导线部,所述导线部包括螺柱7、压帽1及引接线2,所述接线板3与地锚杆8电连接,螺柱7的一端固定于接线板3上,压帽1呈套环状,压帽1套设在螺柱7上且压帽1在螺柱7轴线上的位置可调,所述引接线2被夹持于接线板3与压帽1之间的间隙内,所述压帽1靠近接线板3的一端的端面上设置有多个凹槽11,各凹槽11均为:凹槽11的一端与压帽1上的中心孔相接,凹槽11的另一端与压帽1的外侧相接;

所述凹槽11环形布置于压帽1的端面上;

所述引接线2为绞线。

现有技术中,针对一种电力接地连接方法,一般采用地锚杆8锚地、引接线2作为地锚杆8与对应被检修线路、被进行电气试验的设备或装置、避雷线、被实现漏电防护的设备的电连接线。考虑到地锚杆8锚地的方便性,一般设置为地锚杆8与引接线2之间的连接关系为可拆卸连接关系:在地锚杆8锚入地面之前,引接线2与地锚杆8脱离,以方便地锚杆8锚入和避免地锚杆8锚入过程中对引接线2造成破坏;在地锚杆8拔出之前先完成引接线2与地锚杆8的脱离,以方便拔出地锚杆8和避免地锚杆8拔出过程中对引接线2造成破坏。

然而,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的接线板3与引接线2的连接方式为在接线板3上设置接线座,所述接线座包括呈矩管状的插线筒,插线筒与接线板3固定连接,在插线筒上连接一颗或多颗压线螺钉,通过将引接线2插入插线筒中后通过压线螺钉为引接线2施加压力实现引接线2与接线座的固定连接。以上连接方式中,由于压线螺钉的直径不宜设置得过大,故实际上压线螺钉的直径限定了引接线2与插线筒、压线螺钉之间具有正压力的面积,使得引接线2与接线座的连接可靠性较差,引接线2在接地装置上的连接位置电阻值较大,不仅不利于接地装置使用的安全性,同时不利于接地装置的接地性能。

本方案中,所述绞线即为多股导线,所述接线板3上的导线部即为接线板3上用于与引接线2电连接的连接部:通过改变压帽1在螺柱7轴线上的位置,实现压帽1与接线板3之间间距的调整,这样,通过在引接线2的端部绕制一个环绕螺柱7的套环、直接将引接线2的端部分叉并使得螺柱7位于引接线2的叉口内、直接将引接线2的端部插入压帽1与接线板3的间隙内,再调整压帽1在螺柱7轴线上的位置,即可通过压帽1与接线板3实现引接线2与接线板3的电连接。

本方案中,设置为引接线2为绞线,这样,不仅可利用绞线的柔性方便接地装置根据实际环境确定地锚杆8锚地位置,同时,引接线2上被压帽1与接地板夹持的段落的形状受压时易于发生变形,这样可达到提高引接线2与压帽1、引接线2与接线板3接触面积的目的;设置为压帽1靠近接线板3的一端上还具有凹槽11,以上凹槽11不仅可扩大压帽1对应端端部与引接线2的接触面积,同时通过限定各凹槽11两端的位置、多个凹槽11在压帽1端部的排布状态,在引接线2受压产生变形局部嵌入凹槽11后,在不移除压帽1对引接线2加紧的情况下,可避免引接线2在拖拽情况下与接线板3连接失效。

综上,由于压帽1上包括凹槽11,本接地装置上引接线2具有连接可靠的特点;由于本方案中引接线2可直接与接线板3、压帽1及螺柱7直接接触,同时,由于压帽1上包括凹槽11,引接线2连接位置由于更易于获得更大的接触面积,采用以上结构可使得接地装置的导电性能能够更为易于得到保证。

优选设置为所述引接线2为由多股铜线绞线,这样,利用铜线易变性的特点可优化引接线2与接线板3、螺柱7、压帽1三者之间的电连接性能。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进一步限定:作为压帽1的具体实现形式,所述压帽1上的中心孔为内螺纹孔,所述压帽1通过所述内螺纹孔螺纹连接于螺柱7上,所述凹槽11均为条形槽,且各凹槽11的长度方向均位于压帽1的径向方向。采用本方案,在现有螺母的结构上加工凹槽11即可得到所述压帽1,同时通过旋转压帽1,即可实现压帽1在螺柱7上的位置调整。

实施例3: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进一步限定:作为压帽1的具体实现形式,还包括与螺柱7螺纹连接的螺帽5,所述压帽1在螺柱7轴线上的位置调整以实现对引接线2的夹紧通过螺帽5的端部推挤压帽1实现:螺帽5在旋转过程中朝向接线板3所在侧运动时,螺帽5的端部向压帽1施加迫使压帽1朝接线板3所在侧运动的力,所述压帽1的材质为铜,所述螺柱7、螺帽5的材质为碳钢。本方案中,所述螺帽5和螺柱7可采用现有技术中为8.8级的碳钢螺帽5和碳钢螺柱7,采用本方案,可利用为碳钢的螺帽5与螺柱7连接强度高的特点,以使得螺帽5能够为压帽1提供较大的压力用于迫使材质为铜的压帽1产生变形而利于扩大压帽1与引接线2的接触面积、压帽1与螺帽5的接触面积,最终达到提高地锚杆8与引接线2电连接性能的目的。相较于直接采用材质为铜的压帽1作为螺母,可避免对应为铜质的螺纹因为力学强度相较于碳钢差的问题造成压帽1在旋转过程中与螺柱7连接失效或压帽1不能设置为相较于为碳钢的螺柱7和螺帽5,能够对引接线2提供更大的夹紧力以利于贴合面积和使得引接线2更好的填充于凹槽11中。

实施例4: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作进一步限定:作为压帽1在本装置上的具体连接形式,还包括中心筒6,所述螺柱7靠近接线板3的一侧的侧面为光滑面,螺柱7上的外螺纹设置在螺纹柱远离接线板3的一侧上;

螺柱7为光滑面的一侧的外径大于螺柱7上螺纹段的外径;

所述中心筒6套设于螺柱7靠近接线板3的一端上,螺柱7上用于与中心筒6配合的段落的外径与中心筒6的内径相等;

所述中心筒6的长度短于压帽1上中心孔的长度;

所述压帽1套设在中心筒6上;

所述中心筒6的硬度大于压帽1的硬度。本方案中,所述螺柱7为一侧设置有外螺纹,另一侧为光杆,螺柱7上光杆所在侧的端部与接线板3固定连接,即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以上光滑面实际上仅仅为相对于具有外螺纹的一侧侧面更为光滑,为使得中心筒6的内侧与光杆外侧导电性能更好,优选设置为所述光滑面的表面粗糙度数值为ra12.5或小于ra12.5,中心筒6的内侧表面粗糙度数值为ra12.5或小于ra12.5。

本方案中,设置为中心筒6的长度短于压帽1上中心孔的长度,这样,在螺帽5为压帽1提供压力时,可使得压帽1相对于中心筒6先与螺帽5的端部发生接触而避免中心筒6影响压帽1受力变形;设置为压帽1通过中心筒6套设在螺柱7上,且螺柱7为光滑面的一侧的外径大于螺柱7上螺纹段的外径,且中心筒6的硬度大于压帽1的硬度,可避免压帽1在产生塑性变形后直接粘接于螺柱7上影响压帽1由本装置上分离,即本方案提供了一种压帽1为耗材的方案,在本接地装置完成单次接地后松懈螺帽5,而后通过如敲击即可使得压帽1与中心筒6两者相对松弛、中心筒6与螺柱7两者相对松弛,中心筒6与螺柱7两者相对松弛的情况可将中心筒6与压帽1两者粘连形成的组合体由螺柱7上取下后再通过敲击等实现中心筒6的回收利用。此方案的结构设计可有效避免移除压帽1造成螺柱7上的螺纹遭到破坏。以上中心筒6可采用与压帽1材质不同的铜材、可采用碳钢、不锈钢等。为利于中心筒6的导电性能和材料成本,优选采用碳钢或铜材。

实施例5: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作进一步限定:为使得压帽1与中心筒6均具有理想的导电性能,设置为:所述压帽1与中心筒6均为铜环。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现有技术中,铜材分类包括常见和常用的紫铜、黄铜、无氧铜等,以上紫铜、黄铜、无氧铜等均并非为纯铜,以上所述的铜材、铜环实际上按照如所需的硬度要求,材质在现有技术中的铜质中进行选型即可。

实施例6: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作进一步限定:为使得压帽1靠近引接线2的一端与引接线2能够具有更大的接触面积,同时使得压帽1靠近接线板3的一端在螺帽5的作用下,在压帽1端部的径向方向,压帽1端部各点与引接线2之间均具有较为均匀的压力以获得引接线2与压帽1更大的导电面积,设置为:所述压帽1呈圆锥台状,压帽1上的中心孔贯穿压帽1的两端,压帽1端面面积较大的一端朝向接线板3。

实施例7: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进一步限定:为使得如引接线2与压帽1、接线板3、螺柱7之间的间隙内能够被碳粉填充而利于引接线2与地锚杆8之间的电连接性能,所述导线部还包括碳粉盒4,所述碳粉盒4与接线板3固定连接,所述螺柱7、压帽1均位于碳粉盒4内。本方案在使用时,所述碳粉盒4中用于盛装碳粉。

导线部为多个,各碳粉盒4均呈开口朝向的容器状,且各碳粉盒4的盒壁上均设置有接线槽41;

所述接线槽41作为碳粉盒4内、外侧的连通通道,各导线部上的引接线2由对应接线槽41引入碳粉盒4内,各接线槽41的槽口端均位于所在碳粉盒4的上端;

各碳粉盒4上接线槽41的开设位置均位于各碳粉盒4与接线板3的相接位置。本方案中,设置为所述导线部为多个,这样,便于在接线板3上获得多个引接线2连接点以实现地锚杆8与被检修线路、被进行电气试验的设备或装置、避雷线、被实现漏电防护的设备通过多根引接线2相连;以实现地锚杆8与多根或多个被检修线路、被进行电气试验的设备或装置、避雷线、被实现漏电防护的设备通过单根或多根引接线2相连,同时可使得各引接线2与地锚杆8连接的接线端相互之间无影响,便于实现各引接线2与地锚杆8均高质量连接。

为使得地锚杆8能够更为轻易的穿过硬质地面而嵌入到地表以下一定深度,设置为:所述地锚杆8下侧的侧面上还设置有呈螺旋状的螺旋棱条10;

所述地锚杆8的上侧上还固定有转柄9;

所述地锚杆8的下端为尖端。本方案中,通过所述转柄9向地锚杆8上施加转矩,可使得地锚杆8在转动的过程中由螺旋棱条10引导而轻易的向地下嵌入;以上尖端可减小地锚杆8嵌入过程中的阻力。

作为一种易于实现、且可保证电连接性能的连接方案,设置为:所述螺柱7的一端通过焊接连接于接线板3相连,所述接线板3通过焊接连接与地锚杆8相连;

为避免压帽1在挤压引接线2的过程中,因为引接线2局部受力过大而造成组成引接线2的单根导线被切断而影响引接线2与地锚杆8的电连接质量,设置为:所述凹槽11的槽面与压帽1的端面光滑过渡。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均应包含在对应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