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线电缆的芯线包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69637发布日期:2018-12-22 08:37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线电缆的芯线包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线电缆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电线电缆用以传输电(磁)能,信息和实现电磁能转换的线材产品,广义的电线电缆亦简称为电缆,狭义的电缆是指绝缘电缆,它可定义为:由下列部分组成的集合体;一根或多根绝缘线芯,以及它们各自可能具有的包覆层,总保护层及外护层,电缆亦可有附加的没有绝缘的导体,用以传输电(磁)能,信息和实现电磁能转换的线材产品。现有电线电缆制备过程中,为提高产品性能及满足特殊技术参数指标的要求,通常需在线芯上包覆屏蔽层、隔离层、保护层或其它包覆层,传统的包覆工艺则是采用一卷合模具,然后通过收缩和牵引及与绞线、成缆、编织等设备的配合,以达到包覆效果。

中国专利201020247094.x公开了一种电线电缆包覆装置,其包括一卷合模具,所述卷合模具包括一入线端和一出线孔,在所述出线孔设置一可改变该出线孔的孔径的模孔模具;卷合模具整体呈一圆锥喇叭形。但是该电线电缆包覆装置,所述的可改变该出线孔的孔径的模孔模具是一组孔径不一并正对出线孔的导线套,在包覆不同规格的电线电缆时,需要拆卸更换导线套,导线套通过三方向螺母定位结构固定在卷合模具的出线孔位置,但每次拆卸安装,会导致导线套安装的不同心,使包覆的电线电缆包覆层厚度不一致,影响电线电缆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线电缆的芯线包覆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电线电缆包覆厚度不一致影响电线电缆质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线电缆的芯线包覆装置,包括机架,还包括驱动机构,机架上依次设有牵引收集辊、线缆冷却机构和线缆包覆机构,所述线缆包覆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机架上的转动辊、固接在转动辊一端的由驱动机构驱动的驱动板和固接在转动板另一端的导线板,所述导线板与驱动板之间沿着转动辊周向转动连接有若干绕线辊,转动辊中间开设有供线缆穿过的锥形孔,驱动板与导线板中间开设有与锥形孔位置相对应的开口,转动辊外周设有包覆有绝缘层且可充当线圈进行导电的弹簧,绕线辊上周向均布有可朝锥形孔间歇吹气的吹气机构,线缆冷却机构包括第二电机、固定架和若干设在固定架上且由电机驱动的冷却辊,若干冷却辊中间形成供线缆通过的冷却道。

本发明的原理:在对线缆的线芯进行包覆时,将缠绕有包覆材料的若干绕线辊均匀的安装在驱动板与导线板之间,然后在芯线一端缠绕牵引线,将牵引线穿过线缆包覆机构和线缆冷却机构,然后固定在牵引收集辊上,将若干绕线辊上的包覆材料的自由端均固定在线芯一端,启动牵引收集辊、驱动机构和第二电机,二者均匀速转动,驱动机构带动驱动板转动,驱动板转动带动转动辊转动,牵引辊转动逐渐将线缆的芯线拉动往线缆冷却机构的方向行走,则转动辊的转动则使得线缆的芯线在行走时可逐渐将包覆材料缠绕至芯线的表面,弹簧此时充当线圈,在通电时和芯线及转动辊均产生涡流效应,导致芯线发热以及转动辊的侧壁发热,使得包覆材料产生微融化,缠绕的包覆材料之间产生汇聚以及混合,由于转动辊在转动时同时带动导线板转动,导线板转动则会带动吹气气缸将空气压入到吹气道中,由于此时转动辊侧壁在涡流效应的作用下发热,所以对进入其中的空气也同时进行加热,热空气从出气口吹出作用到包覆材料上,进一步对包覆材料进行加热,当芯线包覆上包覆材料之后继续行走到线缆冷却机构处,第二电机持续的带动若干冷却辊转动对刚完成加热以及包覆的芯线实现降温处理当所有的芯线完成包覆后,重复上述步骤进行下一轮的包覆即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转动辊转动与芯线行进的速度匹配,使得包覆材料保持在相对固定的位置对芯线进行包覆,包覆均匀度高,不会产生厚度不易的现象。

2、弹簧充当线圈通电产生涡流效应,使芯线发热以及转动辊的侧壁发热,对芯线外层缠绕的包覆材料进行加热,使得包覆材料产生微融化,缠绕的包覆材料之间产生汇聚以及混合,使得包覆材料与芯线在进入到转动辊内部时得以相互贴合的更加紧密,并且对进入其中的空气也同时进行加热,进一步对包覆材料进行加热,使其相互融合更均匀,避免散开,也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线缆的包覆厚度不均匀的现象产生。

3、转动辊的转动既为绕线辊提供动力,又能够对芯线表面的包覆材料进行均匀加热。

4、若干绕线辊上还可以分别缠绕不同的材料来同时进行包覆,同时若干绕线辊一起对芯线进行包覆使得芯线上包覆材料的厚度和密度均可得到保证,同时绕线辊转动连接在驱动板与导线板之间,避免了包覆材料之间产生混乱和缠绕。

5、在加热包覆完成后芯线进入到线缆冷却装置中,由线缆冷却装置进行冷却,对包覆材料进行塑形,使包覆材料有冷缩的作用,在芯线上包覆更加紧密。

进一步,所述吹气机构包括设在导线板远离转动辊一端的若干吹气气缸、设在转动辊侧壁且均与吹气气缸相通的吹气道和设在锥形孔内壁且均与吹气道相通的若干吹气口,吹气气缸的气缸杆一端均穿过导线板连接弹簧,另一端穿出吹气气缸侧壁均连接有第一端面凸轮,机架上设有可与第一端面凸轮相配合的连接件。

导线板转动则会带动吹气气缸同时转动,吹气气缸转动带着吹气气缸的气缸杆端部的第一端面凸轮均转动,在第一断面凸轮转动时与连接件相互作用,则会使得气缸杆带动吹气气缸的活塞板在吹气气缸内往复移动,将空气压入到吹气道中,由于此时转动辊侧壁在涡流效应的作用下发热,所以对进入其中的空气也同时进行加热。

进一步,所述连接件包括固接在机架上的连接板和设在连接板上的若干可与第一端面凸轮表面接触的连接球,连接板上设有供线缆穿过的通孔。若干个连接球使得第一端面凸轮在旋转时可以连续不断的与不同的连接球产生相互作用,使得吹气气缸吹气的动作不会产生间断。

进一步,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在驱动板周向的齿圈、与齿圈啮合的齿轮和驱动齿轮转动的第一电机。通过齿轮带动齿圈转动从而带动转动辊转动。

进一步,所述冷却辊中间均设有冷却腔,冷却辊侧壁均设有若干与冷却腔相通的冷风口,冷却辊内设有滑动在冷却腔内的活塞板,活塞板上设有活塞杆,活塞杆自由端穿出冷却辊的自由端均连接有第二端面凸轮,机架上设有与第二端面凸轮相配合的若干驱动块,第二端面凸轮与冷却辊之间连接有压簧。

第二电机持续的带动若干冷却辊转动,芯线从若干冷却辊形成的通道中逐渐穿过,冷却辊转动使得第二端面凸轮转动,第二端面凸轮转动与驱动块相互作用,使得活塞板在冷却辊中滑动,将空气间歇的从冷风口挤压出去作用到芯线上,对刚完成加热以及包覆的芯线实现降温处理,使包覆材料有冷缩的作用,在芯线上包覆更加紧密。

进一步,所述导线板侧边均设有弧形倒边。弧形倒边的设置避免了包覆材料在接触到导线板边缘时磨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电线电缆的芯线包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实施例一种电线电缆的芯线包覆装置中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转动辊1、驱动板2、导线板3、绕线辊4、锥形孔5、弹簧6、固定架7、冷却辊8、冷却道9、吹气气缸10、吹气道11、吹气口12、气缸杆13、第一端面凸轮14、连接板15、连接球16、齿圈17、齿轮18、第一电机19、冷却腔20、冷风口21、活塞板22、活塞杆23、第二端面凸轮24、驱动块25。

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和图2所示:一种电线电缆的芯线包覆装置,包括机架,还包括驱动机构,机架上从左到右依次设有牵引收集辊、线缆冷却机构和线缆包覆机构,线缆包覆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机架上的转动辊1、固接在转动辊1左端的驱动板2和固接在转动板右端的导线板3,导线板3侧边均设有弧形倒边,导线板3与驱动板2之间沿着转动辊1周向转动连接有若干绕线辊4,转动辊1中间开设有供线缆穿过的锥形孔5,锥形孔5直径小的一端朝向线缆冷却机构驱动板2与导线板3中间开设有与锥形孔5位置相对应的开口,转动辊1外周设有包覆有绝缘层且可充当线圈进行导电的弹簧6。

绕线辊4可拆卸的连接在驱动板2与导线板3之间,绕线辊4上周向均布有可朝锥形孔5间歇吹气的吹气机构,吹气机构包括设在导线板3远离转动辊1一端的若干吹气气缸10、设在转动辊1侧壁且均与吹气气缸10相通的吹气道11和设在锥形孔5内壁且均与吹气道11相通的若干吹气口12,吹气气缸10的气缸杆13一端均穿过导线板3连接弹簧6,另一端穿出吹气气缸10侧壁均连接有第一端面凸轮14,机架上设有可与第一端面凸轮14相配合的连接件,连接件包括固接在机架上的连接板15和设在连接板15上的若干可与第一端面凸轮14表面接触的连接球16,连接板15上设有供线缆穿过的通孔。

线缆冷却机构包括第二电机、固定架7和若干设在固定架7上且由电机驱动的冷却辊8,若干冷却辊8中间形成供线缆通过的冷却道9,冷却辊8中间均设有冷却腔20,冷却辊8侧壁均设有若干与冷却腔20相通的冷风口21,冷却辊8内设有滑动在冷却腔20内的活塞板22,活塞板22上设有活塞杆23,活塞杆23左端穿出冷却辊8的自由端均连接有第二端面凸轮24,机架上设有与第二端面凸轮24相配合的若干驱动块25,第二端面凸轮24与冷却辊8之间连接有压簧。

在对线缆的线芯进行包覆时,将缠绕有包覆材料的若干绕线辊4均匀的安装在驱动板2与导线板3之间,然后在芯线一端缠绕牵引线,将牵引线穿过线缆包覆机构和线缆冷却机构,然后固定在牵引收集辊上,将若干绕线辊4上的包覆材料的自由端均固定在线芯一端。

启动牵引收集辊、第一电机19和第二电机,二者均匀速转动,第一电机19转动带动齿轮18转动,齿轮18转动带动齿圈17转动,齿圈17转动驱动板2转动,驱动板2转动带动转动辊1转动,同时给弹簧6通电,且牵引辊转动逐渐将线缆的芯线拉动往线缆冷却机构的方向行走,则转动辊1的转动则使得线缆的芯线在行走时可逐渐将包覆材料缠绕至芯线的表面,弹簧6此时充当线圈,在通电时和芯线及转动辊1均产生涡流效应,芯线发热以及转动辊1的侧壁发热,对芯线外层缠绕的包覆材料进行加热,使得包覆材料产生微融化,缠绕的包覆材料之间产生汇聚以及混合,使得包覆材料与芯线在进入到转动辊1内部时得以相互贴合的更加紧密,同时,由于转动辊1在转动时同时带动导线板3转动,导线板3转动则会带动吹气气缸10同时转动,吹气气缸10转动带着吹气气缸10的气缸杆13端部的第一端面凸轮14均转动,在第一断面凸轮转动时与连接板15上的连接球16相互作用,则会使得气缸杆13带动吹气气缸10的活塞板22在吹气气缸10内往复移动,将空气压入到吹气道11中,由于此时转动辊1侧壁在涡流效应的作用下发热,所以对进入其中的空气也同时进行加热,热空气从出气口吹出作用到包覆材料上,进一步对包覆材料进行加热,使其相互融合更均匀,不会散开,并且由于吹气气缸10的气缸杆13与弹簧6之间连接,所以弹簧6会持续的对吹气气缸10的气缸杆13进行复位。

当芯线包覆上包覆材料之后继续行走到线缆冷却机构处,第二电机持续的带动若干冷却辊8转动,芯线从若干冷却辊8形成的通道中逐渐穿过,冷却辊8转动使得第二端面凸轮24转动,第二端面凸轮24转动与驱动块25相互作用,使得活塞板22在冷却辊8中滑动,将空气间歇的从冷风口21挤压出去作用到芯线上,对刚完成加热以及包覆的芯线实现降温处理,使包覆材料有冷缩的作用,在芯线上包覆更加紧密,当所有的芯线完成包覆后,重复上述步骤进行下一轮的包覆即可。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