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冷蓄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73583发布日期:2018-12-22 08:54阅读:384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冷蓄电池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蓄电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冷蓄电池。



背景技术:

铅酸蓄电池是硫酸与氧化铅作用下的可充电化学电源。特别是在充电过程中,蓄电池正负极板活性物质的转换及电子得失的电化反应,会使电池内部温度急剧上升。如温度上升至80℃以上,如不及时降温,电池内部部件将会出现炭化等现象,对蓄电池的性能造成致命的影响。

目前电源装置在充电时,采用浸浴式冷却和风冷却。

浸浴式冷却:把电源装置浸入水池内,从水池的一面加水另一面出水,造成水位差,使水池内的水围着电源箱外部流动,而使之冷却,该种方法存在冷却水渗入蓄电池内,造成蓄电池电解液污染,从而影响电池寿命的问题。

风冷式冷却:是用风扇对发热电源箱排风,由空气流动来进行降温,此方法降温效果差,不能及时的降低蓄电池的温度,起不到有效保护电池的功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水冷蓄电池,能及时降低蓄电池的温度,特别是蓄电池在充电的时候所带来的高温,从而有效的保护蓄电池,延长蓄电池的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水冷蓄电池,包括蓄电池本体、离心泵、储水罐、以及冷却水管,所述冷却水管环绕固定于所述蓄电池主体的四周,所述冷却水管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连接所述离心泵的出口,所述离心泵的进口连接所述储水罐的底部,所述出水口连接所述储水罐的顶部。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水管的横截面为长方形。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均设有转换接头,所述转换接头一端截面为正方形,并与所述冷却水管相连,另一端截面为圆形,并连接水管线。

进一步地,所述储水罐底部出口设有球形过滤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蓄电池带有水冷装置,能有效的降低蓄电池的温度,特别是蓄电池在充电的时候所带来的高温,从而有效的保护蓄电池,延长蓄电池的寿命。

(2)本发明的冷却水管采用方形的管线,能有效的保证冷却水管与蓄电池外表面的接触,从而提高蓄电池的降温效果。

(3)本发明的冷却水管里的水可通过离心泵进行循环流动,使冷却水管里面的水能更好的带走蓄电池高温所带来的热量,进一步地提高了蓄电池的降温效果。

(4)本发明设计了转换接头,可以有效的将方形的冷却水管转换为圆形的管线,从而更便利的实现了冷却水管与常规圆形管线的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转化接头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对应的名称为:

1-蓄电池主体、2-冷却水管、3-进水口、4-出水口、5-转换接头、6-离心泵、7-储水罐、8-球形过滤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方式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实施例。

如图1-2所示:一种水冷蓄电池,包括蓄电池本体1、离心泵6、储水罐7、以及冷却水管2,冷却水管能有效的降低蓄电池的温度,特别是蓄电池在充电的时候所带来的高温,从而有效的保护蓄电池,延长蓄电池的寿命。

所述冷却水管2环绕固定于所述蓄电池主体1的侧面四周,所述冷却水管2的横截面为长方形,方形的管线,能有效的保证冷却水管与蓄电池外表面的接触,从而提高蓄电池的降温效果。

所述冷却水管2设有进水口3和出水口4,所述进水口3和所述出水口4均设有转换接头5,所述转换接头5一端截面为正方形,并与所述冷却水管2相连,另一端截面为圆形,并连接水管线,转换接头,可以有效的将方形的冷却水管转换为圆形的管线,从而更便利的实现了冷却水管与常规圆形管线的连接,所述进水口3连接所述离心泵6的出口,所述离心泵6的进口连接所述储水罐7的底部,所述储水罐7底部出口设有球形过滤器8,球形过滤器有效的保证了循环水的洁净度,避免了杂质对离心泵的损害,所述出水口4连接所述储水罐7的顶部,离心泵的设置使冷却水进行循环流动,使冷却水管里面的水能更好的带走蓄电池高温所带来的热量,进一步地提高了蓄电池的降温效果。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之一,不应当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但凡在本发明的主体设计思想和精神上作出的毫无实质意义的改动或润色,其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仍然与本发明一致的,均应当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冷蓄电池,包括蓄电池本体、离心泵、储水罐、以及冷却水管,所述冷却水管环绕固定于所述蓄电池主体的四周,所述冷却水管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连接所述离心泵的出口,所述离心泵的进口连接所述储水罐的底部,所述出水口连接所述储水罐的顶部,本发明设置的冷却水管,能有效的降低蓄电池的温度,特别是蓄电池在充电的时候所带来的高温,从而有效的保护蓄电池,延长蓄电池的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张江林;丁迎春;庄慧敏;李杨;黄皓伦;唐必秀;张道元;蒋崇智;黄宗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8.07.27
技术公布日:2018.12.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