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变压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37811发布日期:2019-01-16 07:11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节能变压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节能变压器。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的变压器普遍存在三相负债不平衡现象,造成了电能损耗的大量流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节能变压器,它可节省铜线和硅钢片的消耗,可减少电量损耗,并具有平衡三相负载的功能。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节能变压器,它包括绕于各自芯柱上的a相线圈、b相线圈和c相线圈;其中,

a相线圈包括a相第一升压线圈、a相第二升压线圈、a相第一公共线圈、a相第二公共线圈、a相第三公共线圈、a相第四公共线圈、a相第五公共线圈和a相分压线圈;

b相线圈包括b相第一升压线圈、b相第二升压线圈、b相第一公共线圈、b相第二公共线圈、b相第三公共线圈、b相第四公共线圈、b相第五公共线圈和b相分压线圈;

c相线圈包括c相第一升压线圈、c相第二升压线圈、c相第一公共线圈、c相第二公共线圈、c相第三公共线圈、c相第四公共线圈、c相第五公共线圈和c相分压线圈;

a相第一升压线圈的引入端作为a相线圈输入端,a相第一升压线圈的引出端与b相第二升压线圈的引出端相连,b相第二升压线圈的引入端与a相第一公共线圈的引入端相连,a相第一公共线圈的引入端同时作为a相线圈输出端,a相第一公共线圈的引出端与b相第二公共线圈的引出端相连,b相第二公共线圈的引入端与b相第三公共线圈的引出端相连,b相第三公共线圈的引入端与a相第四公共线圈的引入端相连,a相第四公共线圈的引出端与a相第五公共线圈的引入端相连,a相第五公共线圈的引出端作为a相第一电压分接头,a相第五公共线圈的引出端并与a相分压线圈的引入端相连,a相分压线圈的引出端作为a相第二电压分接头;

b相第一升压线圈的引入端作为b相线圈输入端,b相第一升压线圈的引出端与c相第二升压线圈的引出端相连,c相第二升压线圈的引入端与b相第一公共线圈的引入端相连,b相第一公共线圈的引入端同时作为b相线圈输出端,b相第一公共线圈的引出端与c相第二公共线圈的引出端相连,c相第二公共线圈的引入端与c相第三公共线圈的引出端相连,c相第三公共线圈的引入端与b相第四公共线圈的引入端相连,b相第四公共线圈的引出端与b相第五公共线圈的引入端相连,b相第五公共线圈的引出端作为b相第一电压分接头,b相第五公共线圈的引出端并与b相分压线圈的引入端相连,b相分压线圈的引出端作为b相第二电压分接头;

c相第一升压线圈的引入端作为c相线圈输入端,c相第一升压线圈的引出端与a相第二升压线圈的引出端相连,a相第二升压线圈的引入端与c相第一公共线圈的引入端相连,c相第一公共线圈的引入端同时作为c相线圈输出端,c相第一公共线圈的引出端与a相第二公共线圈的引出端相连,a相第二公共线圈的引入端与a相第三公共线圈的引出端相连,a相第三公共线圈的引入端与c相第四公共线圈的引入端相连,c相第四公共线圈的引出端与c相第五公共线圈的引入端相连,c相第五公共线圈的引出端作为c相第一电压分接头,c相第五公共线圈的引出端并与c相分压线圈的引入端相连,c相分压线圈的引出端作为c相第二电压分接头;

当a相第一电压分接头、b相第一电压分接头、c相第一电压分接头连接在一起以及a相第二电压分接头、b相第二电压分接头、c相第二电压分接头开路时,节能变压器为第一种变压比模式;

当a相第一电压分接头、b相第一电压分接头、c相第一电压分接头开路以及a相第二电压分接头、b相第二电压分接头、c相第二电压分接头连接在一起时,节能变压器为第二种变压比模式。

进一步,a相第一升压线圈和/或a相第二升压线圈和/或b相第一升压线圈和/或b相第二升压线圈和/或c相第一升压线圈和/或c相第二升压线圈由铜箔绕制而成。

进一步,a相第一公共线圈、a相第二公共线圈、a相第三公共线圈、a相第四公共线圈、a相第五公共线圈、a相分压线圈、b相第一公共线圈、b相第二公共线圈、b相第三公共线圈、b相第四公共线圈、b相第五公共线圈、b相分压线圈、c相第一公共线圈、c相第二公共线圈、c相第三公共线圈、c相第四公共线圈、c相第五公共线圈和c相分压线圈由漆包铜线绕制而成。

进一步,a相第一升压线圈、a相第二升压线圈、a相第一公共线圈、a相第二公共线圈、a相第三公共线圈、a相第四公共线圈、a相第五公共线圈和a相分压线圈分别对应为5匝、5匝、34匝、10匝、10匝、30.5匝、56匝和140匝;

进一步,b相第一升压线圈、b相第二升压线圈、b相第一公共线圈、b相第二公共线圈、b相第三公共线圈、b相第四公共线圈、b相第五公共线圈和b相分压线圈分别对应为5匝、5匝、34匝、10匝、10匝、30.5匝、56匝和140匝;

进一步,c相第一升压线圈、c相第二升压线圈、c相第一公共线圈、c相第二公共线圈、c相第三公共线圈、c相第四公共线圈、c相第五公共线圈和c相分压线圈分别对应为5匝、5匝、34匝、10匝、10匝、30.5匝、56匝和140匝。

进一步,第一种变压比模式为输入额定电压400v,输出额定电压为380v;第二种变压比模式为输入额定电压400v,输出额定电压为390v。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1、属于串联在三相电网中的配电电器,a、b、c各相一进一出,安装连接简单方便。

2、线圈结构采用自耦形式,所有匝数中的95%均为公共线圈,公共线圈由于是原次边线圈的共用电气路径,该部分线圈中的电流为原次边二者电流之差,原次边电流本就非常接近,因此该差值非常小。利用这一原理,使该节能变压器与同容量配变相比可节省70%以上的铜线与硅钢片的消耗;串联于三相配电线路中运行,该节能变压器与同容量配变相比可减少85%以上的电量损耗,自体电能损耗几乎可忽略不计。

3、当运行处于三相负载不平衡工况时,该节能变压器除自身消耗极小部分电能外,其具有的内部自平衡的功能,从而降低线路损耗,节约电能达10%以上,节约与自耗比可达约60:1之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节能变压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节能变压器的线圈布置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2所示,一种节能变压器,它包括绕于各自芯柱上的a相线圈1、b相线圈2和c相线圈3;其中,

a相线圈1包括a相第一升压线圈11、a相第二升压线圈12、a相第一公共线圈13、a相第二公共线圈14、a相第三公共线圈15、a相第四公共线圈16、a相第五公共线圈17和a相分压线圈18;

b相线圈2包括b相第一升压线圈21、b相第二升压线圈22、b相第一公共线圈23、b相第二公共线圈24、b相第三公共线圈25、b相第四公共线圈26、b相第五公共线圈27和b相分压线圈28;

c相线圈3包括c相第一升压线圈31、c相第二升压线圈32、c相第一公共线圈33、c相第二公共线圈34、c相第三公共线圈35、c相第四公共线圈36、c相第五公共线圈37和c相分压线圈38;

a相第一升压线圈11的引入端作为a相线圈输入端,a相第一升压线圈11的引出端与b相第二升压线圈22的引出端相连,b相第二升压线圈22的引入端与a相第一公共线圈13的引入端相连,a相第一公共线圈13的引入端同时作为a相线圈输出端,a相第一公共线圈13的引出端与b相第二公共线圈24的引出端相连,b相第二公共线圈24的引入端与b相第三公共线圈25的引出端相连,b相第三公共线圈25的引入端与a相第四公共线圈16的引入端相连,a相第四公共线圈16的引出端与a相第五公共线圈17的引入端相连,a相第五公共线圈17的引出端作为a相第一电压分接头1n1,a相第五公共线圈17的引出端并与a相分压线圈18的引入端相连,a相分压线圈18的引出端作为a相第二电压分接头1n2;

b相第一升压线圈21的引入端作为b相线圈输入端,b相第一升压线圈21的引出端与c相第二升压线圈32的引出端相连,c相第二升压线圈32的引入端与b相第一公共线圈23的引入端相连,b相第一公共线圈23的引入端同时作为b相线圈输出端,b相第一公共线圈23的引出端与c相第二公共线圈34的引出端相连,c相第二公共线圈34的引入端与c相第三公共线圈35的引出端相连,c相第三公共线圈35的引入端与b相第四公共线圈26的引入端相连,b相第四公共线圈26的引出端与b相第五公共线圈27的引入端相连,b相第五公共线圈27的引出端作为b相第一电压分接头2n1,b相第五公共线圈27的引出端并与b相分压线圈28的引入端相连,b相分压线圈28的引出端作为b相第二电压分接头2n2;

c相第一升压线圈31的引入端作为c相线圈输入端,c相第一升压线圈31的引出端与a相第二升压线圈12的引出端相连,a相第二升压线圈12的引入端与c相第一公共线圈33的引入端相连,c相第一公共线圈33的引入端同时作为c相线圈输出端,c相第一公共线圈33的引出端与a相第二公共线圈14的引出端相连,a相第二公共线圈14的引入端与a相第三公共线圈15的引出端相连,a相第三公共线圈15的引入端与c相第四公共线圈36的引入端相连,c相第四公共线圈36的引出端与c相第五公共线圈37的引入端相连,c相第五公共线圈37的引出端作为c相第一电压分接头3n1,c相第五公共线圈37的引出端并与c相分压线圈38的引入端相连,c相分压线圈38的引出端作为c相第二电压分接头3n2;

当a相第一电压分接头1n1、b相第一电压分接头2n1、c相第一电压分接头3n1连接在一起以及a相第二电压分接头1n2、b相第二电压分接头2n2、c相第二电压分接头3n2开路时,节能变压器为第一种变压比模式;

当a相第一电压分接头1n1、b相第一电压分接头2n1、c相第一电压分接头3n1开路以及a相第二电压分接头1n2、b相第二电压分接头2n2、c相第二电压分接头3n2连接在一起时,节能变压器为第二种变压比模式。

a相第一升压线圈11、a相第二升压线圈12、b相第一升压线圈21、b相第二升压线圈22、c相第一升压线圈31和c相第二升压线圈32由铜箔绕制而成。

a相第一公共线圈13、a相第二公共线圈14、a相第三公共线圈15、a相第四公共线圈16、a相第五公共线圈17、a相分压线圈18、b相第一公共线圈23、b相第二公共线圈24、b相第三公共线圈25、b相第四公共线圈26、b相第五公共线圈27、b相分压线圈28、c相第一公共线圈33、c相第二公共线圈34、c相第三公共线圈35、c相第四公共线圈36、c相第五公共线圈37和c相分压线圈38由漆包铜线绕制而成。

a相第一公共线圈13、a相第二公共线圈14、a相第三公共线圈15、a相第四公共线圈16、a相第五公共线圈17和a相分压线圈18分别对应为5匝、5匝、34匝、10匝、10匝、30.5匝、56匝和140匝;

b相第一公共线圈23、b相第二公共线圈24、b相第三公共线圈25、b相第四公共线圈26、b相第五公共线圈27和b相分压线圈28分别对应为5匝、5匝、34匝、10匝、10匝、30.5匝、56匝和140匝;

c相第一公共线圈33、c相第二公共线圈34、c相第三公共线圈35、c相第四公共线圈36、c相第五公共线圈37和c相分压线圈38分别对应为5匝、5匝、34匝、10匝、10匝、30.5匝、56匝和140匝。

第一种变压比模式为输入额定电压400v,输出额定电压为380v;第二种变压比模式为输入额定电压400v,输出额定电压为390v。

将三相线圈制作成自耦结构形式,每相线圈的绕制方式为:首先使用铜箔绕制电流较大的升压线圈“5t+5t”,共10匝(参考图2),再用漆包铜线绕制电流较小的公共线圈“34t+10t+10t+30.5t+56t”,共140.5匝左右,然后引出电压分接头n1,其中每绕制部分匝数便引出分接线,以供后续三相之间连接。最后再使用更小漆包铜线绕制140匝引出电压分接头n2,使用无纬带绑扎线圈后,至此,单相线圈绕制完成。

三相绕制方式完全一样,接下来便是浸漆烘潮,一则是去除线圈内部水分潮气,二则是对线圈整体固化,增加线圈个体机械强度。

三相线圈套装于硅钢片制造的芯柱上,通过铁芯夹件与绝缘垫块支撑三相线圈本体,通过铁芯夹件上的拉螺杆,使铁芯、线圈、铁芯夹件、绝缘垫块等形成变压器器身整体(参考图1),然后通过铜线焊接,使三相各内部连接线连接起来,如图2。

变压比设置为400v/380-390两档可调,三相输入额定电压400v,次边额定电压380v或390v,通过手动换挡可自由选择。当a相第一电压分接头1n1、b相第一电压分接头2n1、c相第一电压分接头3n1连接在一起以及a相第二电压分接头1n2、b相第二电压分接头2n2、c相第二电压分接头3n2开路时,节能变压器为第一种变压比模式,输入电压为400v时,输出电压是380v;当a相第一电压分接头1n1、b相第一电压分接头2n1、c相第一电压分接头3n1开路以及a相第二电压分接头1n2、b相第二电压分接头2n2、c相第二电压分接头3n2连接在一起时,节能变压器为第二种变压比模式,输入电压为400v时,输出电压则是390v;每相线圈中除“输入”“输出”“n1”“n2”四个引出线作为变电压的主电气出线外,其余引出线都是为相与相之间交换电气路径提供端口。即提取线圈中非连续的两部分匝数作为相邻线圈的电气路径一部分,如图2电气原理图所示,第一部分5匝,第二部分“10+10”匝。b相中两部分线匝通过连线,串联到a相线圈中。同理,c相中也有两部分线匝串联在b相线圈中,a相中也有两部分线匝串联在c相线圈中,形成每相线圈电气路径跨越两组芯柱的结构。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