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发光键盘内的背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14547发布日期:2018-12-19 05:25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用于发光键盘内的背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发光键盘内的背光装置,并且特别是关于避免漏光且有效回收未利用的光的背光装置。

背景技术

发光键盘已为市面上常见的输入周边装置。现行用于发光键盘的背光装置,有些先前技术是将数量不少的光源(一般为发光二极管)沿导光板的短侧边或长侧边排列。另有些先前技术其导光板具有开口,并将光源置于导光板的开口内。光源所发射的光线从导光板的短侧边、长侧边或开口的内侧壁射入导光板,光线由导光板导引从定义在导光板的正面上的出光区射出。

请参阅图1,图1绘示先前技术的背光装置1的局部剖面视图。先前技术的背光装置1包含导光板10、遮光片12以及反光片14。导光板10具有正面102以及背面104。先前技术的背光装置1还包含光源(未绘示于图1中)。光源用以发射光线。光源设置致使光线射入导光板10内。射入导光板10内的光线由导光板10导引至导光板10的正面102,进而从导光板10的正面102上的多个出光区(未绘示于图1中)射出。

遮光片12包含遮盖部122以及第一包覆部124。遮光片12的遮盖部122上具有多个透光部(未绘示于图1中)。遮光片12的第一包覆部124于遮盖部122的边缘处向外延伸。遮盖部122的每一个透光部对应一个导光板10的出光区。遮光片12片的遮盖部122贴合于导光板10的正面102上,致使每一个透光部对齐其对应的出光区,遮光片12的第一包覆部124也悬挂于导光板10的边缘之外。反光片14包含中央部142以及第二包覆部144。反光片14的第二包覆部144于中央部142的边缘处向外延伸。反光片14的中央部142贴合于导光板10的背面104上,导致反光片14的第二包覆部144也悬挂于导光板10的边缘之外。遮光片12的第一包覆部124与反光片14的第二包覆部144贴合在一起。在此,导光板10的边缘指导光板10最外侧的边缘,或是导光板10上所形成的通孔其边缘。

实际上,先前技术的背光装置1在组装上存在公差。很可能导致如图1所示,遮光片12的第一包覆部124的边缘与反光片14的第二包覆部144的边缘并未对其贴合在一起。硬化的黏胶16会外露在暴露的第一包覆部124上或暴露的第二包覆部144上,例如,于图1中,硬化的黏胶16外露在暴露的第二包覆部144上。导致硬化的黏胶16成为未利用到的光(图1中标示箭头即代表未利用到的光)外泄的管道。

显见地,先前技术的背光装置在如何避免漏光且有效回收未利用的光的设计仍有改善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所欲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发光键盘内的背光装置。根据本发明的背光装置可以避免漏光并且有效回收未利用的光线。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一种用于发光键盘内的背光装置,该发光键盘包含多个按键,该背光装置包含:导光板、光源、遮光片以及反光片。导光板具有正面、背面以及外缘侧面,该正面其上定义多个出光区,每一个出光区对应一个按键;光源用以发射光线,该光源设置致使该光线射入该导光板内,该光线由该导光板导引至该正面,进而从该正面上的该多个出光区射出;遮光片包含遮盖部以及多个第一突出部,该遮盖部上具有多个透光部,该多个第一突出部于该遮盖部的第一边缘的第一预定位置处向外延伸且彼此以第一间距相间隔,每一个透光部对应一个出光区,该遮盖部贴合于该导光板的该正面上致使每一个透光部对齐其对应的出光区;反光片包含中央部以及多个第二突出部,该多个第二突出部于该中央部的第二边缘的第二预定位置处向外延伸且彼此以第二间距相间隔,该第二预定位置对应该第一预定位置,该中央部贴合于该导光板的该背面上;其中每一个第一突出部的第一宽度等于该第二间距,每一个第二突出部的第二宽度等于该第一间距,每一个第一突出部置于两个相邻第二突出部之间且弯折进而贴合于该外缘侧面以及该中央部上,每一个第二突出部置于两个相邻第一突出部之间且弯折进而贴合于该外缘侧面以及该遮盖部上。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预定位置位于靠近该遮盖部的该第一边缘之两个相邻透光部之间。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遮光片还包含第一包覆部,该第一包覆部于该遮盖部的该第一边缘除该第一预定位置处向外延伸,该反光片还包含第二包覆部,该第二包覆部于该中央部的该第二边缘除该第二预定位置处向外延伸,该第一包覆部与该第二包覆部贴合在一起。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导光板还具有第一通孔,该遮盖部其上具有第二通孔,该中央部其上具有第三通孔,该第二通孔与该第三通孔皆对应该第一通孔,该遮光片还包含环绕该第二通孔的第三包覆部以及多个第三突出部,该多个第三突出部于该第三包覆部处向内延伸且彼此以第三间距相间隔,该反光片还包含环绕该第三通孔的第四包覆部以及多个第四突出部,该多个第四突出部于该第四包覆部处向内延伸且彼此以第四间距相间隔,每一个第三突出部的第三宽度等于该第四间距,每一个第四突出部的第四宽度等于该第三间距,该第三包覆部与该第四包覆部置于该第一通孔内且贴合在一起,每一个第三突出部置于两个相邻第四突出部之间且弯折进而贴合于该第四包覆部上,每一个第四突出部置于两个相邻第三突出部之间且弯折进而贴合于该第三包覆部上。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背光装置进一步包含多个光转向结构,该多个光转向结构形成于该背面上且位在该多个出光区下方,用以将射向该多个光转向结构的该光线导向该正面,进而从该正面上的该等出光区射出。

此外,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用于发光键盘内的背光装置,该发光键盘包含多个按键,该背光装置包含:导光板、光源、遮光片以及反光片。导光板具有正面、背面以及第一通孔,该正面其上定义多个出光区,每一个出光区对应一个按键;光源用以发射光线,该光源设置致使该光线射入该导光板内,该光线由该导光板导引至该正面,进而从该正面上的该等出光区射出;遮光片包含遮盖部,该遮盖部其上具有多个透光部以及第二通孔,每一个透光部对应一个出光区,该第二通孔对应该第一通孔,该遮光片还包含环绕该第二通孔的第一包覆部以及多个第一突出部,该多个第一突出部于该第一包覆部处向内延伸且彼此以第一间距相间隔,该遮盖部贴合于该正面上致使每一个透光部对齐其对应的出光区;反光片包含中央部,该中央部其上具有第三通孔,该第三通孔对应该第一通孔,该反光片还包含环绕该第三通孔的第二包覆部以及多个第二突出部,该多个第二突出部于该第二包覆部处向内延伸且彼此以第二间距相间隔,该中央部贴合于该背面上;其中每一个第一突出部的第一宽度等于该第二间距,每一个第二突出部的第二宽度等于该第一间距,该第一包覆部与该第二包覆部置于该第一通孔内且贴合在一起,每一个第一突出部置于两个相邻第二突出部之间且弯折进而贴合于该第二包覆部上,每一个第二突出部置于两个相邻第一突出部之间且弯折进而贴合于该第一包覆部上。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导光板还具有外缘侧面,该遮光片还包含多个第三突出部,该多个第三突出部于该遮盖部的第一边缘的第一预定位置处向外延伸且彼此以第三间距相间隔,该反光片还包含多个第四突出部,该多个第四突出部于该中央部的第二边缘的第二预定位置处向外延伸且彼此以第四间距相间隔,该第二预定位置对应该第一预定位置,每一个第三突出部的第三宽度等于该第四间距,每一个第四突出部的第四宽度等于该第三间距,每一个第三突出部置于两个相邻第四突出部之间且弯折进而贴合于该外缘侧面以及该中央部上,每一个第四突出部置于两个相邻第三突出部之间且弯折进而贴合于该外缘侧面以及该遮盖部上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预定位置位于靠近该遮盖部的该第一边缘之两个相邻透光部之间。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遮光片还包含第三包覆部,该第三包覆部于该遮盖部的该第一边缘除该第一预定位置处向外延伸,该反光片还包含第四包覆部,该第四包覆部于该中央部的该第二边缘除该第二预定位置处向外延伸,该第三包覆部与该第四包覆部贴合在一起。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背光装置进一步包含多个光转向结构,该多个光转向结构形成于该背面上且位在该多个出光区下方,用以将射向该多个光转向结构的该光线导向该正面,进而从该正面上的该多个出光区射出。

与先前技术不同,本发明的背光装置可以避免漏光并且有效回收未利用的光线。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先前技术的背光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2采用根据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的背光装置的发光键盘的组件展开示意图。

图3为图2的背光装置已组装且对应遮光片的第一预定位置与反光片的第二预定位置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2的背光装置已组装且对应导光板的第一通孔、遮光片的第二通孔以及反光片的第三通孔处的局部剖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式,用以例示本发明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发明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发明,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在以下实施例中,在不同的图中,相同部分是以相同标号表示。

请参阅图2、图3及图4。图2以组件展开示意图示意地绘示采用根据本发明的一较佳具体实施例的背光装置3的发光键盘2。图3为图2的背光装置3已组装且对应遮光片34的第一预定位置3406与反光片36的第二预定位置3604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图2的背光装置3已组装且对应导光板的第一通孔308、遮光片34的第二通孔3408以及反光片36的第三通孔3606处的局部剖面视图。

如图2所示,采用本发明的背光装置3的发光键盘2包含基板22、本发明的背光装置3以及键盘部20。背光装置3设置于基板22上,键盘部20设置于背光装置3上。键盘部20包含多个按键202。

根据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的背光装置3包含导光板30、光源32、遮光片34以及反光片36。

导光板30具有正面300、背面302以及外缘侧面304。导光板30的正面300上定义多个出光区306。每一个出光区306对应一个按键202。在此须声明,多个出光区306并非实体结构,而是预定的区域。

于一具体实施例中,导光板30可以由压克力、硅氧树脂(silicone)、热塑性聚胺基甲酸酯(thermoplasticpolyurethane,tpu)或其他商用导旋光性佳的高分子材料所制成。

光源32用以发射光线。光源32设置致使光线射入导光板30内。例如,于图2所示范例中,导光板30还具有多个开口303。该多个开口303形成于导光板30的背面302上,并且靠近导光板30的长边的外缘侧面301。于图1中,该多个开口303靠近导光板30的长侧边301,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每一个开口303具有个自的入光面。光源32包含电路板322以及多个发光组件324。多个发光组件324电气连接于电路板322上。每一个发光组件324对应一个开口303。光源32设置于导光板30的背面302上,致使每一个发光组件324置于其对应的开口303内。于图2中,反光片36具有贯穿的开口3608,光源32安置在开口3608内。每一个发光组件324所发射的光线从其对应的开口303的入光面射入导光板30,并且在导光板30内传导。光源32也可以设置紧靠导光板30的短边的外缘侧面304,或设置紧靠导光板30的长边的外缘侧面301。

于一具体实施例中,电路板322可以是软性电路板,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于一具体实施例中,每一个发光组件324可以是半导体发光二极管或有机发光二极管,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射入导光板30内的光线由导光板30导引至导光板30的正面300,进而从导光板30的正面300上的该多个出光区306射出。

进一步,根据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的背光装置3还包含多个光转向结构38。多个光转向结构38形成于导光板30的背面302上,并且上述多个光转向结构38位在多个出光区306下方,用以将射向多个光转向结构38的光线导向导光板30的正面300,进而从导光板30的正面300上的该多个出光区306射出。

于一具体实施例中,多个光转向结构38可以在导光板30的背面302上印刷点状淡色(例如,白色)油墨所形成,也可以用微结构(micro-lens),也可以用镀膜方式与导光板30一体成型。但多个光转向结构38的形成不以上述制程为限。

如图2及图3所示,遮光片34包含遮盖部340以及多个第一突出部341。遮光片34的遮盖部340上具有多个透光部3402。多个透光部3402可以是镂空结构,但并不以此为限。遮光片34的多个第一突出部341于遮光片34的遮盖部340的第一边缘3404的第一预定位置3406处向外延伸,并且彼此以第一间距d1相间隔。每一个透光部3402对应一个出光区306。遮光片34的遮盖部340贴合于导光板30的正面300上,致使每一个透光部3402对齐其对应的出光区306。

同样如图2及图3所示,反光片36包含中央部360以及多个第二突出部361。反光片36的多个第二突出部361于反光片36的中央部360的第二边缘3602的第二预定位置3604处向外延伸,并且彼此以第二间距d2相间隔。第二预定位置3604对应第一预定位置3406。反光片36的中央部360贴合于导光板30的背面302上。

如图3所示,遮光片34的每一个第一突出部341的第一宽度w1等于第二间距d2,反光片36的每一个第二突出部361的第二宽度w2等于第一间距d1。遮光片34的每一个第一突出部341置于两个相邻反光片36的第二突出部361之间,并且弯折进而贴合于导光板30的外缘侧面304以及反光片36的中央部360上。反光片36的每一个第二突出部361置于两个相邻遮光片34的第一突出部341之间,并且弯折进而贴合于导光板30的外缘侧面304以及遮光片34的遮盖部340上。藉此,根据本发明的背光装置3射向第一突出部341与第二突出部361处的光线不会外泄,未利用到的光线可以有效地回收再利用。

于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预定位置3406位于靠近遮光片34的遮盖部340的第一边缘3404的两个相邻透光部3402之间。根据本发明的背光装置3组装后,第一预定位置3406也是位于靠近出光区306的外缘侧面304的两个相邻透光部3402之间。一般情况,导光板30内在两两相邻出光区306之间传导的光线被利用率较低,须有效地回收。

于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及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的背光装置3的遮光片34还包含第一包覆部342。遮光片34的第一包覆部342于遮盖部340的第一边缘3404除第一预定位置3406处向外延伸。反光片36还包含第二包覆部362。反光片36的第二包覆部362于中央部360的第二边缘3602除第二预定位置3604处向外延伸。遮光片34的第一包覆部342与反光片36的第二包覆部362贴合在一起。

于另一具体实施例中,根据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的背光装置3的遮光片34未包含第一包覆部342,反光片36未包含第二包覆部362,多个第一突出部341环绕遮盖部340的所有第一边缘3404,多个第二突出部361环绕中央部360的所有第二边缘3602。

于另一具体实施例中,遮盖部340的第一边缘3404的两个相邻透光部3402的间皆有多个第一突出部341向外延伸。反光片36在对应位置处也有多个第二突出部361向外延伸。

进一步,如图2及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的背光装置3的导光板30还具有第一通孔308。遮光片34的遮盖部340上具有第二通孔3408。反光片36的中央部360上具有第三通孔3606。遮盖部340的第二通孔3408与中央部360的第三通孔3606皆对应导光板30的第一通孔308。相对应地,基板22上形成定位柱222。定位柱222穿过第一通孔308、第二通孔3408以及第三通孔3606。于实际应用中,基板22上形成多个定位柱222,相对应地,导光板30具有多个第一通孔308,遮盖部340上具有多个第二通孔3408,并且中央部360上具有多个第三通孔3606。于图2中,仅绘示一个第一通孔308、一个第二通孔3408以及一个第三通孔3606作为代表。

于图4中,为表达清晰,仅绘示部分导光板30、部分遮光片34以及部分反光片36,第一通孔308、第二通孔3408以及第三通孔3606的其余部分以虚线表示。如图4所示,遮光片34还包含环绕第二通孔3408的第三包覆部343以及多个第三突出部344。遮光片34的多个第三突出部344于遮光片34的第三包覆部343处向内延伸,并且彼此以第三间距d3相间隔。反光片36还包含环绕第三通孔3606的第四包覆部363以及多个第四突出部364。反光片36的多个第四突出部364于反光片36的第四包覆部363处向内延伸,并且彼此以第四间距d4相间隔。遮光片34的每一个第三突出部344的第三宽度w3等于第四间距d4。反光片36的每一个第四突出部364的第四宽度w4等于第三间距d3。遮光片34的第三包覆部343与反光片36的第四包覆部363置于导光板30的第一通孔308内,并且贴合在一起。遮光片34的每一个第三突出部344置于两个相邻反光片36的第四突出部364之间,并且弯折进而贴合于反光片36的第四包覆部363上。反光片36的每一个第四突出部364置于两个相邻遮光片34的第三突出部344之间,并且弯折进而贴合于遮光片34的第三包覆部343上。藉此,根据本发明的背光装置3射向导光板30的第一通孔308处的光线不会外泄,未利用到的光线可以有效地回收再利用。

藉由以上对本发明的详述,可以清楚了解本发明的背光装置可以避免漏光并且有效回收未利用的光线。

藉由以上较佳具体实施例的详述,是希望能更加清楚描述本发明的特征与精神,而并非以上述所揭露的较佳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加以限制。相反地,其目的是希望能涵盖各种改变及具相等性的安排于本发明所欲申请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因此,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应该根据上述的说明作最宽广的解释,以致使其涵盖所有可能的改变以及具相等性的安排。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