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移动监测功能的带PTC断电复位温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24680发布日期:2019-01-05 10:14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移动监测功能的带PTC断电复位温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电力监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移动监测功能的带ptc断电复位温控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带ptc断电复位温控装置在日常的监测和运行中一般与触点电路并联连接,其两个接触点大多为固定接触,不能有效的移动,进而不能有效的对整个线路进行移动监测,只能监测其接触点的部分电路,监测性能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具有移动监测功能的带ptc断电复位温控装置,解决了现有的断电复位温控装置监测范围小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具有移动监测功能的带ptc断电复位温控装置,包括主放置座,所述主放置座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圆环、所述第一圆环的内环侧设有第二圆环,所述第一圆环和第二圆环之间通过环形底座固定连接,所述环形底座分别固定安装在第一圆环和第二圆环的下端面,所述第二圆环的内环壁和外环壁中部均贯穿开设有圆环槽,所述圆环槽的槽宽等于第二圆环高度的一半,所述主放置座前后两侧边中部均开设有方形槽,所述方形槽内设有若干散热口,所述散热口关于方形槽的槽底等距离分布,所述主放置座为空心设置,所述主放置座内侧壁均开设有散热斜口,所述散热斜口的输出端与方形槽输入端连通,所述主放置座中心位置固定安装有圆柱件,所述圆柱件上端设有旋转套筒,所述旋转套筒一侧固定连接有旋转杆,所述旋转杆下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杆,所述第一圆环和第二圆环上端设有基座,所述基座上端固定安装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下端的四个边角与基座上端面的四个边角对齐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旋转杆的宽度等于圆环槽的槽宽,所述旋转杆一端穿过对应的圆环槽伸入至第一圆环和第二圆环之间,所述主放置座内部中心位置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上端设有减速机,所述电机输出端通过驱动轴与减速机输入端连接,所述减速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主动轴,所述主放置座内部上顶板与主动轴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主动轴槽,所述主动轴一端穿过对应的主动轴槽以及圆柱件与旋转套筒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电机两侧均设有安装竖杆,两个所述安装竖杆相互平行设置,并且两个所述安装竖杆上下两端分别与主放置座内腔的上顶板和下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电机和减速机外壁均固定安装有安装套,两个所述安装套两端分别与对应的安装竖杆固定连接,所述电机一侧设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型号为fx1s-30mr-001,并且所述控制器上下两端均固定安装有安装件,两个所述安装件一端分别与主放置座内腔的上顶板和下底板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主放置座上端固定安装有环形滑轨,所述环形滑轨上端开设有环形滑槽,所述环形滑槽的槽底位置设有第一电性连接环,所述控制器一输出端通过连接线与第一电性连接环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转动杆下端固定连接有电性连接球,所述电性连接球的内径等于环形滑轨的宽度,并且所述电性连接球下端面与第一电性连接环接触,所述基座上端固定安装有断电自动复位温控器,所述断电自动复位温控器型号为ksd301,所述基座下端固定安装有两个连接柱,两个所述连接柱关于基座下端面纵向中心线轴对称分布,两个所述连接柱之间通过弧形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弧形连接件的外弧边固定安装有弧形滑动件,两个所述连接柱下端前后两侧均设有转动轮。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圆环的内弧边开设有环形滑动槽,所述弧形滑动件的宽度等于环形滑动槽的槽宽。

作为优选,两个所述连接柱下端均开设有转轴槽,两个所述转动轮之间通过转轴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转轴的外径等于转轴槽的内径,所述转轴两端分别穿过转轴槽与对应的转动轮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圆环槽上端设有第二电性连接环,所述第二电性连接环与对应的转动轮接触。

作为优选,所述控制器与电机和断电自动复位温控器电性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移动监测功能的带ptc断电复位温控装置,具有移动监测的特点,在具体的监测过程中,与传统的ptc断电复位温控装置相比较而言,本具有移动监测功能的带ptc断电复位温控装置采用电机定轨驱动,对整个线路进行有效的实时监测监测范围大,方便排查准确问题电路,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发明由下述的具体实施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散热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电机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转动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环形滑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断电自动复位温控器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弧形滑动件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转动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放置座;2、第一圆环;3、第二圆环;4、环形底座;5、圆环槽;6、方形槽;7、散热口;8、散热斜口;9、圆柱件;10、旋转套筒;11、旋转杆;12、转动杆;13、基座;14、防护罩;15、连接柱;16、电机;17、驱动轴;18、减速机;19、主动轴;20、安装竖杆;21、安装套;22、控制器;23、安装件;24、环形滑轨;25、连接线;26、电性连接球;27、断电自动复位温控器;28、弧形连接件;29、弧形滑动件;30、转动轮;31、转轴槽;32、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8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移动监测功能的带ptc断电复位温控装置,包括主放置座1,所述主放置座1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圆环2、所述第一圆环2的内环侧设有第二圆环3,所述第一圆环2和第二圆环3之间通过环形底座4固定连接,所述环形底座4分别固定安装在第一圆环2和第二圆环3的下端面,所述第二圆环3的内环壁和外环壁中部均贯穿开设有圆环槽5,所述圆环槽5的槽宽等于第二圆环3高度的一半,所述主放置座1前后两侧边中部均开设有方形槽6,所述方形槽6内设有若干散热口7,所述散热口7关于方形槽6的槽底等距离分布,所述主放置座1为空心设置,所述主放置座1内侧壁均开设有散热斜口8,所述散热斜口8的输出端与方形槽6输入端连通,所述主放置座1中心位置固定安装有圆柱件9,所述圆柱件9上端设有旋转套筒10,所述旋转套筒10一侧固定连接有旋转杆11,所述旋转杆11下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杆12,所述第一圆环2和第二圆环3上端设有基座13,所述基座13上端固定安装有防护罩14,所述防护罩14下端的四个边角与基座13上端面的四个边角对齐设置。

其中,所述旋转杆11的宽度等于圆环槽5的槽宽,所述旋转杆11一端穿过对应的圆环槽5伸入至第一圆环2和第二圆环3之间,所述主放置座1内部中心位置固定安装有电机16,所述电机16上端设有减速机18,所述电机16输出端通过驱动轴17与减速机18输入端连接,所述减速机18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主动轴19,所述主放置座1内部上顶板与主动轴19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主动轴槽,所述主动轴19一端穿过对应的主动轴槽以及圆柱件9与旋转套筒10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电机16两侧均设有安装竖杆20,两个所述安装竖杆20相互平行设置,并且两个所述安装竖杆20上下两端分别与主放置座1内腔的上顶板和下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电机16和减速机18外壁均固定安装有安装套21,两个所述安装套21两端分别与对应的安装竖杆20固定连接,所述电机16一侧设有控制器22,所述控制器22型号为fx1s-30mr-001,并且所述控制器22上下两端均固定安装有安装件23,两个所述安装件23一端分别与主放置座1内腔的上顶板和下底板固定连接,所述主放置座1上端固定安装有环形滑轨24,所述环形滑轨24上端开设有环形滑槽,所述环形滑槽的槽底位置设有第一电性连接环,所述控制器22一输出端通过连接线25与第一电性连接环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转动杆12下端固定连接有电性连接球26,所述电性连接球26的内径等于环形滑轨24的宽度,并且所述电性连接球26下端面与第一电性连接环接触,所述基座13上端固定安装有断电自动复位温控器27,所述断电自动复位温控器27型号为ksd301,所述基座13下端固定安装有两个连接柱15,两个所述连接柱15关于基座13下端面纵向中心线轴对称分布,两个所述连接柱15之间通过弧形连接件28固定连接,所述弧形连接件28的外弧边固定安装有弧形滑动件29,两个所述连接柱15下端前后两侧均设有转动轮30,所述第一圆环2的内弧边开设有环形滑动槽,所述弧形滑动件29的宽度等于环形滑动槽的槽宽,两个所述连接柱15下端均开设有转轴槽31,两个所述转动轮30之间通过转轴32固定连接,所述转轴32的外径等于转轴槽31的内径,所述转轴32两端分别穿过转轴槽31与对应的转动轮30固定连接,所述圆环槽5上端设有第二电性连接环,所述第二电性连接环与对应的转动轮30接触,所述控制器22与电机16和断电自动复位温控器27电性连接。

本发明的使用状态为: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移动监测功能的带ptc断电复位温控装置,具有移动监测的特点,首先启动电机16,通过驱动轴17带动减速机18输入端转动,减速机18输出端带动主动轴19转动,从而带动旋转杆11转动,此时转动杆12在环形滑轨24中转动,基座13通过弧形滑动件29和环形滑动槽,以及转动杆12和圆环槽5实现在环形底座4上方做圆周运动,并且两个转动轮30在第二电性连接环上滑动,可以随时监测两个转动轮30之间的第二电性连接环是否存在问题,一旦出现该处出现问题形成短路,与触点电路并联接通的断电自动复位温控器27温升高,高于额定的复位温度,使电路一直保持断开状态,当关闭总电源,温度下降触点闭合,使保护的电路更安全,更可靠。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