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电端子以及采用这种导电端子的汇流导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28919发布日期:2018-12-28 19:59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导电端子以及采用这种导电端子的汇流导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led导电端子,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应用于展示照明应用场合的led接线安装的导电端子以及采用这种导电端子的汇流导电装置。

背景技术

导电端子作为重要的led展示陈列光电的组成部分,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在最开始的连接方式中,展柜中的led安装通过导线接驳的方式进行连接,但这种方式在多路负载电源线连接时容易导致操作混乱,接线不易隐藏影响美观,容易出错、难检修。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出现了导电槽和端子配合安装的方式,但现有的与导电槽配套的端子普遍存在以下缺点:(1)固定式端子:端子上设有导轨插入部,导轨插入部两侧设有弹性导电铜块,将端子插入导轨凹槽后,旋转90度使弹性导电铜块与导轨凹槽两内侧内的导电铜线相接触,通过弹性导电铜块与导电铜线实现电连接。这种端子通过90度旋转式固定卡扣与导轨卡接,卡接牢固,但这种端子的体积较大且需要顺时针(或逆时针)悬转90度使弹性导电铜块与导电铜线相接触,在狭小的展柜中不易操作,且在旋转过程中容易损伤导轨的外观,端子固定后不能在导轨上滑动。(2)垂直卡扣式端子:这种导电端子由上往下沿垂直于导电槽的方向扣到导电槽上,与导电槽内的凹槽卡扣连接,端子与导电槽外壳滑配连接,端子通过设置在端子底部的弹针与藏于导电槽外壳内的铜芯电接触,并且端子能够沿导电槽外壳滑动到任意位置。这种端子体积较小且可以在导电槽上滑动,但端子与导电槽外壳是刚性接触,沿导电槽外壳滑动时容易损伤导电槽,而且这种端子需要使用弹针与铜芯电接触,弹针经常出现弹不出、虚接的问题,导致端子与导电槽电连接接触不良甚至是虚接引起的冒烟、起火。(3)磁铁式端子:端子通过磁铁吸在展示架的背板上,但这种端子只能用于铁展架上,应用范围有限,且这种端子同样需要通过弹针形成电连接,弹针经常出现弹不出、虚接的问题,导致端子电连接接触不良甚至是虚接引起的冒烟、起火。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电端子以及采用这种导电端子的汇流导电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与导电槽配套的端子与导电槽是刚性接触,在导电槽上滑动时容易损伤导电槽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导电端子,其中,包括导电端子本体,所述导电端子本体包括通过弹性连接结构连接在一起的左端子和右端子,左端子和右端子连接电源,左端子和右端子分别通过引线连接电气元件。

所述的导电端子,其中,所述弹性连接结构包括用于连接左端子和右端子的连接结构和用于使左端子和右端子与导电槽实现弹性接触的弹性结构。

所述的导电端子,其中,所述连接结构包括第一固定螺母、第一螺丝、第二固定螺母和第二螺丝,弹性结构包括第一调节弹簧和第二调节弹簧,在左端子上设置有第一安装通孔和第二安装孔,在右端子上设置有第三安装孔和第四安装通孔,所述第一安装通孔和第三安装孔相对设置,第二安装孔和第四安装通孔相对设置,将第一固定螺母固定在第三安装孔内,将第二固定螺母固定在第二安装孔内;将第一调节弹簧一端与第一固定螺母固定连接,第一螺丝穿过第一安装通孔和第一调节弹簧,使第一螺丝与第一固定螺母螺纹连接,第一调节弹簧另一端与第一螺丝固定连接,将第二调节弹簧一端与第二固定螺母固定连接,第二螺丝穿过第四安装通孔和第二调节弹簧,使第二螺丝与第二固定螺母螺纹连接,第二调节弹簧另一端与第二螺丝固定连接。

所述的导电端子,其中,所述左端子内安装有左电极,左电极的底部与导电槽面接触并形成电连接,所述右端子内安装有右电极,右电极底部与导电槽面接触并形成电连接,所述左电极和右电极分别通过引线外接电气元件。

所述的导电端子,其中,所述左电极设置成截面为“l”形的连接板结构,包括互相垂直的第一水平边和第一竖直边,在第一水平边上设置有安装引线的第一槽位;所述右电极设置成“l”形结构,包括互相垂直的第二水平边和第二竖直边,在第二水平边上设置有安装引线的第二槽位;将第一竖直边从左端子的底部插入左端子内固定,把一引线放在第一槽位内并固定,第一水平边的底部与导电槽面接触并形成电连接;将第二竖直边从右端子的底部插入右端子内固定,把另一引线放在第二槽位内并固定,第二水平边的底部与导电槽面接触并形成电连接。

所述的导电端子,其中,所述左电极与引线通过铆接或焊接固定,右电极与引线通过铆接或焊接固定。

所述的导电端子,其中,将第一竖直边从左端子的底部插入左端子内,把一引线放在第一槽位内,通过注塑将左端子、第一竖直边和引线一体固定;将第二竖直边从右端子的底部插入右端子内,把另一引线放在第二槽位内,通过注塑将右端子、第二竖直边和引线一体固定。

一种汇流导电装置,其中,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导电端子和导电槽,所述导电端子设置在导电槽上并可沿导电槽前后移动,导电端子和导电槽弹性接触,导电端子与导电槽电连接,导电槽连接电源,导电端子通过引线外接电气元件。

所述的汇流导电装置,其中,所述导电槽包括第一底板,在第一底板上从左到右设置有第一凹槽、定位安装结构和第二凹槽,所述定位安装结构包括设置在第一底板中间的竖直板和设置在竖直板顶端的水平定位板,所述第一底板、竖直板和水平定位板形成一个“工”字型,定位安装结构将第一底板间隔成左安装部和右安装部,水平定位板的两端分别相对于竖直板的左右两侧凸出形成凸出部,所述第一凹槽置于左安装部上,第二凹槽置于右安装部上;在左端子与定位安装结构配合安装的一侧面上设置有第一卡位槽,在右端子与定位安装结构配合安装的一侧面上设置有第二卡位槽;在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内分别放入一条导电棒,将左端子放置在第一凹槽上,使第一卡位槽与水平定位板相对于竖直板侧面凸出的一侧凸出部卡合,将右端子放置在第二凹槽上,使第二卡位槽与水平定位板相对于竖直板侧面凸出的另一侧凸出部卡合,第一调节弹簧和第二调节弹簧被拉伸,第一调节弹簧带动左端子、第二调节弹簧带动右端子分别压向导电槽实现安装固定;左端子与导电棒电连接,右端子与导电棒电连接,导电棒连接电源。

所述的汇流导电装置,其中,还包括固定座,所述导电槽卡在固定座内,将固定座固定安装在指定位置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提供一种导电端子以及采用这种导电端子的汇流导电装置,将导电端子分成左右两半,通过两条压缩弹簧把左右两个部分连在一起,使导电端子与导电槽形成弹性接触,避免导电端子在导电槽上移动的过程中崩坏导电槽;而且弹簧还可以平衡导电端子与导电槽的制造公差,左右两个端子在正常情况下保持0.4mm的间隙,当零配件存在制造公差时,左右两个端子在弹簧力的作用下能向中间靠拢,保证端子上的电极和导电槽正常接触;电极与导电槽的接触面积达4.8mm²,实现真正的面接触,正常情况下能过10a以上电流,不会出现因点接触或线接触造成的虚接、接触点处因电流过大而导致的过热问题;导电端子与导电槽之间的装拆方便,用手按压两个螺丝头,左右两部分端子向外张开,即可从导电槽上取下导电端子,放开手时,左右两部分端子向中间压紧,与导电槽实现固定及导通;电极、端子和引线一体注塑,杜绝引线和电极之间容易因外力拉扯导致脱落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导电端子的结构爆炸图。

图2是本发明中导电端子的组装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中汇流导电装置的结构爆炸图。

图4是本发明中汇流导电装置的组装结构图。

图5是本发明中导电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中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发明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发明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发明。此外,本发明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发明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导电端子,可以应用在如展示陈列的展示照明应用场合,如家具、橱柜、电动玩具(如夹娃娃机)等led灯与导电槽的连接应用,也可以用于其他地方的led接线安装,包括导电端子本体,所述导电端子本体包括通过弹性连接结构连接在一起的左端子1和右端子2,左端子1和右端子2连接电源,左端子1和右端子2还分别通过引线6连接电气元件(如led灯)。通过将导电端子本体分成左端子1和右端子2两部分,左端子1和右端子2之间通过弹性连接结构连接在一起,使得导电端子安装在导电槽30上并沿导电槽30前后移动时与导电槽30形成弹性接触,避免崩坏、损伤到导电槽30。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连接结构包括用于连接左端子1和右端子2的连接结构和用于使左端子1和右端子2与导电槽30实现弹性接触的弹性结构。

具体地,所述弹性连接结构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结构实现,只要能连接左端子1和右端子2,同时使导电端子与导电槽30形成弹性接触,避免导电端子在移动的过程中崩坏导电槽30即可:如,所述连接结构为连接左端子1和右端子2的连杆,所述连杆的长度大于导电槽30的宽度,所述弹性结构为固定夹,在固定夹其中一个夹持固定端上设置有第一弹簧,在固定夹另一个夹持固定端上设置有第二弹簧,在左端子1上设置有贯穿左端子1左右两侧面的第一通孔,在右端子2上设置有贯穿右端子2左右两侧面的第二通孔,连杆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左端子1和右端子2在连杆上的位置不固定,即左端子1和右端子2可在连杆上前后移动,固定夹同时夹住左端子1和右端子2,第一弹簧一端与固定夹其中一个夹持固定端固定连接,第一弹簧另一端与左端子1的左侧面固定连接,第二弹簧一端与固定夹另一个夹持固定端固定连接,第二弹簧另一端与右端子2的右侧面固定连接,当导电端子安装在导电槽30上并沿导电槽30前后移动时,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被压缩,第一弹簧的弹性恢复趋势把左端子1的右侧面压向导电槽30,第二弹簧的弹性恢复趋势把右端子2左侧面压向导电槽30,使左端子1和右端子2与导电槽30形成弹性接触。

为了使整个导电端子的体积更加小巧、紧凑,便于导电端子在狭小的展柜中安装操作,优选地,所述连接结构包括第一固定螺母11、第一螺丝12、第二固定螺母21和第二螺丝21,弹性结构包括第一调节弹簧13和第二调节弹簧23,在左端子1上设置有第一安装通孔和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通孔贯穿整个左端子1,在右端子2上设置有第三安装孔和第四安装通孔,所述第四安装通孔贯穿整个右端子2,所述第一安装通孔和第三安装孔相对设置,第二安装孔和第四安装通孔相对设置,将第一固定螺母11固定在第三安装孔内,将第二固定螺母21固定在第二安装孔内;将第一调节弹簧13一端与第一固定螺母11固定连接,第一螺丝12穿过第一安装通孔和第一调节弹簧13,使第一螺丝12与第一固定螺母11螺纹连接,第一调节弹簧13另一端与第一螺丝12固定连接,将第二调节弹簧23一端与第二固定螺母21固定连接,第二螺丝22穿过第四安装通孔和第二调节弹簧23,使第二螺丝22与第二固定螺母21螺纹连接,第二调节弹簧23另一端与第二螺丝22固定连接。将左端子1和右端子2通过第一调节弹簧13和第二调节弹簧23形成弹性连接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将左端子1和右端子2通过第一调节弹簧13和第二调节弹簧23形成弹性连接,不但可以将左端子1和右端子2通过连接结构连接起来,方便导电端子与导电槽30配合安装,而且左端子1和右端子2之间为弹性连接,可以通过调节调节弹簧的弹力,来调节左端子1和右端子2与导电槽30之间的配合作用力,进一步保证导电端子本体在导电槽30上自由滑动的同时不会崩坏、损伤到导电槽30。(2)当左端子1和右端子2通过第一调节弹簧13和第二调节弹簧23形成弹性连接后,当全部零部件(如左端子1,右端子2,导电槽30,等)都不存在制造公差的情况下,左端子1和右端子2之间保持一定间隙(本实施例中,所述间隙为0.4mm),当零部件存在一定制造公差时,左端子1和右端子2可以通过第一调节弹簧13和第二调节弹簧23之间进行间隙调节,左端子1和右端子2向中间靠拢,即向导电槽3的方向靠拢,保证左端子1和右端子2与导电槽30正常接触,形成电连接。(3)第一调节弹簧13和第二调节弹簧23的设置还进一步方便左端子1和右端子2的拆装,通过按压第一螺丝12和第二螺丝22的螺丝头,当作用于第一螺丝12的按压力大于第一调节弹簧13的恢复弹力时,推动第一螺丝12向导电槽30方向运动,从而使右端子2向远离导电槽30的方向运动,第一调节弹簧13被进一步拉伸,当作用于第二螺丝22的按压力大于第二调节弹簧23的恢复弹力时,推动第二螺丝22向导电槽30方向运动,从而使左端子1向远离导电槽30的方向运动,第一调节弹簧13被进一步拉伸使得左端子1和右端子2可以向外张开,即向远离导电槽30的方向张开,可把左端子1和右端子2从导电槽30上拆下;放开第一螺丝12和第二螺丝22的螺丝头,第一调节弹簧13和第二调节弹簧23弹性恢复,带动左端子1和右端子2向中间压紧,即向靠近导电槽30的方向压紧,使左端子1和右端子2与导电槽30实现配合固定,并形成电导通。

进一步地,为了增大左端子1和右端子2与导电槽30之间的接触面积,防止左端子1和右端子2在导电过程中出现因点接触或线接触造成的虚接、接触点处因电流过大而导致的过热问题,所述左端子1内安装有左电极4,左电极4的底部与导电槽30面接触并形成电连接,所述右端子2内安装有右电极5,右电极5底部与导电槽30面接触并形成电连接,所述左电极4和右电极5分别通过引线6外接电气元件。

优选地,所述左电极4设置成截面为“l”形的连接板结构,包括互相垂直的第一水平边和第一竖直边,在第一水平边上设置有安装引线6的第一槽位;所述右电极5设置成“l”形结构,包括互相垂直的第二水平边和第二竖直边,在第二水平边上设置有安装引线6的第二槽位;将第一竖直边从左端子1的底部插入左端子1内固定,把一引线6放在第一槽位内并固定,第一水平边的底部与导电槽30面接触并形成电连接;将第二竖直边从右端子2的底部插入右端子2内固定,把另一引线6放在第二槽位内并固定,第二水平边的底部与导电槽30面接触并形成电连接。现有技术中,通过弹针或弹片连接导电端子与导电槽30,弹针或弹片只能实现点接触,在端子导电过程中极易出现因点接触或线接触造成的虚接、接触点处因电流过大而导致的过热问题,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l”形的连接板电极结构代替弹针或弹片实现导电端子与导电槽30的接触,使左电极4和右电极5与导电槽30实现真正的面接触,且面接触面积达4.8mm²,正常情况下能通过10a以上电流,解决了左端子1和右端子2在导电过程中出现因点接触或线接触造成的虚接、接触点处因电流过大而导致的过热问题。

进一步地,为了保证引线6与左电极4和右电极5的连接固定,保证与电气元件连接的有效性,所述左电极4与引线6通过铆接或焊接固定,右电极5与引线6通过铆接或焊接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左电极4可以通过各种固定结构与左端子1固定连接,右电极5可以通过各种固定结构与右端子2固定连接,现列举以下实施例加以说明:实施例1:在左端子1内设置有贯穿左端子1底部的左卡槽,所述第一竖直边卡入左卡槽内固定,在右端子2内设置有贯穿右端子2底部的右卡槽,所述第二竖直边卡入右卡槽内固定。实施例2:将第一竖直边从左端子1的底部插入左端子1内,把一引线6放在第一槽位内,通过注塑将左端子1、第一竖直边和引线6一体固定;将第二竖直边从右端子2的底部插入右端子2内,把另一引线6放在第二槽位内,通过注塑将右端子2、第二竖直边和引线6一体固定。本实施例中,所述左电极4和左端子1、右电极5和右端子2之间采用注塑的方式固定,将电极、端子和引线6通过注塑胶一体固定,杜绝引线6和电极之间容易因外力拉扯导致脱落的问题。

如图3和图4所示,一种汇流导电装置,包括如上述所述的导电端子10和导电槽30,所述导电端子10设置在导电槽30上并可沿导电槽30前后移动,导电端子10和导电槽30弹性接触,导电端子10与导电槽30电连接,导电端子10通过引线外接电气元件。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所述导电槽30包括第一底板31,在第一底板31上从左到右设置有第一凹槽32、定位安装结构33和第二凹槽34,所述定位安装结构33包括设置在第一底板31中间的竖直板和设置在竖直板顶端的水平定位板,所述第一底板31、竖直板和水平定位板形成一个“工”字型,定位安装结构33将第一底板31间隔成左安装部和右安装部,水平定位板的两端分别相对于竖直板的左右两侧凸出形成凸出部,所述第一凹槽32置于左安装部上,第二凹槽34置于右安装部上;在左端子1与定位安装结构33配合安装的一侧面上设置有第一卡位槽,在右端子2与定位安装结构33配合安装的一侧面上设置有第二卡位槽;在第一凹槽32和第二凹槽34内分别放入一条导电棒7,将左端子1放置在第一凹槽32上,使第一卡位槽与水平定位板相对于竖直板侧面凸出的一侧凸出部卡合,将右端子2放置在第二凹槽34上,使第二卡位槽与水平定位板相对于竖直板侧面凸出的另一侧凸出部卡合,将第一调节弹簧13套在第一螺丝12上,将第一调节弹簧13和第一螺丝12穿入第一安装通孔内,使第一螺丝12与第一固定螺母11螺纹连接,此时第一螺丝12带有螺丝头的一端相对于导电槽30凸出,将第二调节弹簧23套在第二螺丝22上,将第二调节弹簧23和第二螺丝22穿入第四安装通孔内,使第二螺丝22与第二固定螺母21螺纹连接,此时第二螺丝22带有螺丝头的一端相对于导电槽30凸出,这时第一调节弹簧13和第二调节弹簧23被拉伸,第一调节弹簧13的弹性恢复趋势将左端子1拉向导电槽30,第二调节弹簧23的弹性恢复趋势将右端子2拉向导电槽30,从而使左端子1和右端子2与导电槽30形成弹性接触;使左端子1与导电棒7电连接,右端子5与导电棒7电连接,导电棒7连接电源。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电棒7为铜棒,因为铜具有高的导电性、导热性、耐磨蚀性能及优良的工艺性能,保证导电槽30与电源的正常连接导通。

进一步地,为了方便导电槽30的安装定位,所述导电槽30卡在固定座35内,将固定座35固定安装在指定位置上。每个导电槽30通过至少一个固定座35固定安装在指定位置上,固定座35设置的数量按实际要求(实际要求指导电槽30的长度,重量和指定位置的要求,等)而设置。

优选地,所述固定座35可以通过各种固定结构固定安装在指定位置上,如在固定座35内嵌有磁铁,通过磁铁将固定座35固定安装在指定位置上,固定座35利用磁铁的吸力实现固定;又如,通过螺丝将固定座35固定安装在指定的指定位置上。

优选地,如图6所示,所述固定座35包括第二底板351和分别设置在第二底板351两侧的两竖直凸起侧板352,即其中一个竖直凸起侧板352设置在第二底板351一侧,另一个竖直凸起侧板352设置在第二底板351另一侧,所述第二底板351和两竖直凸起侧板352形成“u”形槽位结构,在竖直凸起侧板352的顶部设置有卡板,所述卡板向固定座35中心方向延伸,在第二底板351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用于将固定座35固定安装在指定位置上,在竖直凸起侧板352上设置有凹陷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从竖直凸起侧板352上一直延伸至第二底板351处,在导电槽30上设置有与定位槽配合定位的凸出块:将固定座35从导电槽30的端部套入,使导电槽30的底部与第二底板351接触,导电槽30的两侧分别与两竖直凸起侧板352接触,卡板卡在导电槽30两侧的顶部,使凸出块卡入定位槽内,完成固定座35与导电槽30的配合安装。

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孔用于将固定座35固定安装在指定位置上,通过在安装孔上设置螺栓或磁铁等将固定座35安装固定在指定位置上。

本实施例中,在每个竖直凸起侧板352设置的定位槽的数量按实际需要而定,而且两个竖直凸起侧板352上的定位槽数量一致,两竖直凸起侧板352上定位槽设置的位置一一对应。

本技术方案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本技术方案通过将导电端子本体分成左端子1和右端子2两部分,左端子1和右端子2分别沿导电槽30的两侧移动,使得导电端子本体与导电槽30实现电连接的同时可以在导电槽30上自由滑动,而且左端子1和右端子2之间为弹性连接,可以通过调节弹簧的弹力,来调节左端子1和右端子2与导电槽30之间的配合作用力,保证导电端子本体在导电槽30上自由滑动的同时不会崩坏、损伤到导电槽30。

(2)本技术方案中,左端子1和右端子2通过第一调节弹簧13和第二调节弹簧23形成弹性连接,当全部零部件都不存在制造公差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调节弹簧13和第二调节弹簧23之间保持一定间隙;当零部件存在一定制造公差时,左端子1和右端子2可以通过第一调节弹簧13和第二调节弹簧23之间进行间隙调节,保证左端子1和右端子2与导电槽30正常接触,形成电连接。

(3)本技术方案中,通过按压第一螺丝12和第二螺丝22的螺丝头,当作用于第一螺丝12的按压力大于第一调节弹簧13的恢复弹力时,推动第一螺丝12向导电槽30方向运动,从而使右端子2向远离导电槽30的方向运动,第一调节弹簧13被进一步拉伸,当作用于第二螺丝22的按压力大于第二调节弹簧23的恢复弹力时,推动第二螺丝22向导电槽30方向运动,从而使左端子1向远离导电槽30的方向运动,第一调节弹簧13被进一步拉伸使得左端子1和右端子2可以向外张开,即向远离导电槽30的方向张开,,可把左端子1和右端子2从导电槽30上拆下;放开第一螺丝12和第二螺丝22的螺丝头,第一调节弹簧13和第二调节弹簧23弹性恢复,带动左端子1和右端子2向中间压紧,即向靠近导电槽30的方向压紧,使左端子1和右端子2与导电槽30实现配合固定,并形成电导通。

(4)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l”形的连接板电极结构代替弹针或弹片实现端子与导电槽30的接触,使左电极4和右电极5与导电槽30实现真正的面接触,且面接触面积达4.8mm²,解决了左端子1和右端子2在导电过程中出现因点接触或线接触造成的虚接、接触点处因电流过大而导致的过热问题,极大地降低了导电端子与导电槽的接触点的热阻,正常情况下能通过10a以上电流。

(5)本技术方案中,将电极、端子和引线6通过注塑胶一体固定,注塑部分对引线6形成二次保护,杜绝引线6和电极之间容易因外力拉扯导致脱落的问题,防止引线6被扯出、扯断。

(6)本技术方案中,将电极、端子和引线6通过注塑胶一体固定,可使导电端子10实现自动化生产,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某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