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母线转换电流装置的隔离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95543发布日期:2018-12-25 19:46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母线转换电流装置的隔离开关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隔离开关,具体是涉及一种带有母线转换电流装置的隔离开关。



背景技术:

目前在国内变电站接线方式中,双母线接线是一种较常见的接线方式,双母线倒母线操作是开合母线转换电流最常见的工况,隔离开关开合母线转换电流(俗称环流),是在正常运行中,用隔离开关断开或闭合由同一电压等级设备和母线在变电所内部所构成的电气闭环,从而实现转移负荷电流的操作。

现有的普通隔离开关无母线转换电流装置,动触指与静触头在接触和分离时都会产生电弧,如使用普通的隔离开关操此双母线倒母线操作时,隔离开关静触头和动触指会烧损严重,降低设备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带有母线转换电流装置的隔离开关,确保动触指与静触头在接触和分离时都不会产生电弧,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有母线转换电流装置的隔离开关,包括上导电管和静触头,静触头设于上导电管上方,上导电管内设有动触指,所述上导电管内设有母线转换电流装置,所述母线转换电流装置包括辅助静触头、辅助动触头、导电滑动杆、导电弹片、复位弹簧和衬筒,所述导电滑动杆、导电弹片、复位弹簧和衬筒设于上导电管内,所述衬筒套于导电滑动杆外,所述导电弹片固定在衬筒上,所述导电滑动杆与导电弹片为滑动接触,所述动触指设于导电滑动杆与上导电管内壁之间,所述衬筒与动触指一起固定在上导电管上,所述导电滑动杆内设有长拉杆,所述复位弹簧设于导电滑动杆下方且设于长拉杆上,导电滑动杆顶端设有绝缘柱,绝缘柱设于长拉杆上,所述辅助动触头设于上导电管的顶端,所述辅助静触头设于静触头的底端。

进一步,所述辅助动触头顶端为向内凹陷的弧面,所述辅助静触头的底端为向外突出的弧面,辅助静触头的突出弧面与辅助动触头的凹陷弧面吻合。

进一步,所述辅助动触头通过长拉杆设于绝缘柱内;所述静触头内设有辅助拉杆,辅助拉杆下端伸出静触头,所述辅助静触头设于辅助拉杆下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如下:合闸过程中辅助动触头与辅助静触头先接触,分闸过程中,辅助动触头与辅助静触头最后分离,确保动触指与静触头在接触和分离时都不会产生电弧,达到保护动触指和静触头的目的,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母线转换电流装置设于上导电管内,对于户外使用有较好防污作用,内藏式结构能保证辅助静触头、辅助动触头的弧触头导电回路不受户外条件影响,保证母线转换电流装置合闸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辅助动触头与辅助静触头刚接触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合闸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静触头,2—辅助静触头,3—辅助动触头,4—动触指,5—导电滑动杆,6—导电弹片,7—上导电管,8—复位弹簧,9—衬筒,10—长拉杆,11—绝缘柱,12—辅助拉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照图1、2,本实施例包括上导电管7和静触头1,静触头1设于上导电管7上方,上导电管7内设有动触指4,上导电管7内设有母线转换电流装置,母线转换电流装置包括辅助静触头2、辅助动触头3、动触指4、导电滑动杆5、导电弹片6、复位弹簧8和衬筒9,导电滑动杆5、导电弹片6、复位弹簧8和衬筒9设于上导电管7内,衬筒9套于导电滑动杆5外,导电弹片6固定在衬筒9上,导电滑动杆5与导电弹片6为滑动接触,动触指4设于导电滑动杆5与上导电管7内壁之间,衬筒9与动触指4一起固定在上导电管7上,导电滑动杆5内设有长拉杆10,复位弹簧8设于导电滑动杆5下方且设于长拉杆10上,导电滑动杆5顶端设有绝缘柱11,绝缘柱11设于长拉杆10上;辅助动触头3设于上导电管7的顶端,辅助静触头2设于静触头1的底端;辅助动触头3顶端为向内凹陷的弧面,辅助动触头3通过长拉杆10设于绝缘柱11内;静触头1内设有辅助拉杆12,辅助拉杆12下端伸出静触头1,辅助静触头2设于辅助拉杆12下端,辅助静触头2的底端为向外突出的弧面,辅助静触头2的突出弧面与辅助动触头3的凹陷弧面吻合。

本发明的母线转换电流装置设于上导电管7内,对于户外使用有较好防污作用,内藏式结构能保证辅助静触头2、辅助动触头3的弧触头导电回路不受户外条件影响,保证母线转换电流装置合闸的可靠性;合闸过程中辅助动触头3与辅助静触头2先接触,分闸过程中,辅助动触头3与辅助静触头2最后分离,确保动触指4与静触头1在接触和分离时都不会产生电弧,达到保护动触指4和静触头1的目的,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

隔离开关合闸时,上导电管7在操动力的作用下向上运动,辅助动触头3随上导电管7一起向辅助静触头2方向运动,在辅助动触头3、辅助静触头2接触前产生电弧燃烧,在辅助动触头3向上运动过程中,辅助动触头3与辅助静触头2接触并被顶住,此时上导电管7继续向上运动,辅助动触头3与辅助静触头2相对于上导电管7向下运动,上导电管7中的复位弹簧8逐渐压缩,受压缩的复位弹簧8使辅助动触头3与辅助静触头2之间接触良好,电流通过导电滑动杆5传导到导电弹片6上,导电弹片6把电流传动到上导电管7上,使电流形成导电回路,电弧随之熄灭。

上导电管7中的复位弹簧8在受压缩的过程中,静触头1渐渐接触动触指4并被插入动触指4中,动触指4对静触头1保持恒定的接触压力。在静触头1开始插入主刀闸的动触指4之前,母线转换电流装置的作用早已将导电回路接通,使主刀闸的动触指4与静触头1在接触时不会产生电弧,主刀闸的动触指4与静触头1可靠接触形成并联回路后,使工作电流转移到由动触指4和静触头1形成的主回路来承担,动触指4和静触头1形成的主回路电阻更小,主刀闸运动到合闸位置即关合操作结束。

隔离开关分闸时,上导电管7在操作力的作用下向下运动,主回路的动触指4与静触头1先断开,在复位弹簧8的作用下,此时则由辅助动触头3、辅助静触头2保持可靠的接触而形成导电回路,确保动触指4与静触头1在分离时不会产生电弧;随着上导电管7继续向下运动,辅助动触头3与辅助静触头2开始分离并产生电弧燃烧,随着继续分闸两触头间的空气距离迅速加大使电弧熄灭,主刀闸运动到分闸位置,开断操作结束。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型,倘若这些修改和变型在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这些修改和变型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明书中未详细描述的内容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带有母线转换电流装置的隔离开关,包括上导电管和静触头,上导电管内设有母线转换电流装置,母线转换电流装置包括辅助静触头、辅助动触头、导电滑动杆、导电弹片、复位弹簧和衬筒,导电滑动杆、导电弹片、复位弹簧和衬筒设于上导电管内,衬筒套于导电滑动杆外,导电弹片固定在衬筒上,动触指设于导电滑动杆与上导电管内壁之间,衬筒与动触指一起固定在上导电管上,导电滑动杆内设有长拉杆,复位弹簧设于导电滑动杆下方且设于长拉杆上,导电滑动杆顶端设有绝缘柱,绝缘柱设于长拉杆上,辅助动触头设于上导电管的顶端,辅助静触头设于静触头的底端。本发明能够确保动触指与静触头在接触和分离时都不会产生电弧,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邓文华;唐雪平;伍伟;吴上;彭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南长高高压开关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9.06
技术公布日:2018.12.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