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电梯专用滑触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38436发布日期:2019-03-30 08:28阅读:893来源:国知局
施工电梯专用滑触线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滑触式输电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施工电梯专用滑触线,属于供电设施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建筑领域中的施工电梯普遍使用电缆线做导电体。由于电缆线的自重和常年在室外使用,容易因日晒雨淋造成胶皮损坏或者因摩擦或者自重过重导致内线易断裂,而且遇到有大风天气,电缆线安装不牢固的情况下,电缆线容易摆动和夹挂,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影响工人的生命安全和建筑的工程效率。

为解决上述问题,现在的施工电梯多是改用滑触式供电,其包括滑触线和集电器,通过集电器在滑触线内滑动来实现供电。而滑触线在使用中需要有可靠的密封,要能够避免水进入。

滑触线在实际使用中是由多段滑触母线顺次连接组成,连接时,相邻滑触母线之间通过连接盒对接,相邻滑触母线上的导体之间通过公插接组件和母插接组件对接。因此,滑触线的密封防水性能主要就取决于滑触母线的密封防水性能。但现有的滑触母线的密封密封性能不佳,在工作中难免有水进入,而集电器通电时会引起温升,在滑触母线内的水会形成水蒸汽,导致空气潮湿,进而可能导电而导致短路,造成线路烧掉的危险。

另外,现有技术中的公插接组件包括金属圆杆,母插接组件包括供所述金属圆杆插入的金属圆管,该金属圆管的内径与金属圆杆的外径匹配;在金属圆管的侧壁设有轴向切槽,金属圆管的头端通过箍件收紧,金属圆管插入时,轴向切槽使金属圆管能够适度扩开以供金属圆管顺利插入。但在这种结构下,金属圆管开口处被收紧后的内径小于金属圆杆的外径,金属圆管远离开口处的内径又大于金属圆杆的外径,在金属圆杆插入后,金属圆杆只与金属圆管开口处的部分位置相接触,其余部位无法接触,导致接触面积小,工作时温升比较大,容易引发故障。为了缓解此问题,有的是通过提高加工精度来尽可能地增大接触面积,导致成品率低,也有的是通过表面镀银来缓解,但这些手段都难以避免地会导致产品的制造成本大大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施工电梯专用滑触线,其结构巧妙,设计合理,一方面可以有效避免水进入到滑触线内部,防止输电线路出现短路问题,确保输电运行安全可靠;另一方面又可以使公插接组件与母插接组件连接可靠,保证滑线导体在工作中不会有大的温升,减小故障发生率。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施工电梯专用滑触线,包括滑触母线、公插接组件和母插接组件;所述滑触母线包括母线塑管,所述母线塑管内部设有轴向贯通的通道,母线塑管侧壁上沿长度方向开设有通长设置的槽口,所述槽口与通道连通,槽口和通道构成供集电器滑行的槽道;每个母线塑管的一端均设置有连接盒,所述连接盒与母线塑管的另一端能够配合连接;所述母线塑管的内壁上沿长度方向设有多个用于与集电器的碳刷接触的滑线导体,每个滑线导体的两端均分别设置有公插接组件和母插接组件,所述公插接组件与母插接组件能够配合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口的两个侧边上各连接有一个外层密封条,两个外层密封条背离母线塑管的侧边在不受外力时相互抵接;所述槽口的其中一个侧边上还连接有一个内层密封条,所述内层密封条位于外层密封条内侧,内层密封条背离母线塑管的侧边在不受外力时抵触于槽口的另一侧边。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槽口的两侧边上设有小t型槽,所述外层密封条的连接于母线塑管的侧边上设有t型镶嵌部,所述t型镶嵌部对应嵌设于小t型槽内;所述内层密封条的结构与外层密封条相同。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层密封条上远离t型镶嵌部的一边设有一道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凸筋,所述凸筋横截面的外表面形状为弧形,凸筋的凸出方向朝向母线塑管的槽口;所述外层密封条在宽度方向上分为两段,靠近t型镶嵌部的为第一弯折段,远离t型镶嵌部的为第二弯折段,所述第二弯折段朝向凸筋的凸起方向弯折。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凸筋是由外层密封条自身的一部分向一面凸起构成,外层密封条另一面与所述凸筋相对应的部位形成沟槽。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母线塑管的内壁上设有三个相线安装槽、一个零线安装槽和一个地线安装槽,其中两个相线安装槽设置在与所述槽口相邻的一边侧壁的内表面上,另外一个相线安装槽和一个零线安装槽设置在与所述槽口相邻的另一边侧壁内表面上且分别与对面的两个相线安装槽正面相对,所述地线安装槽设置在与所述槽口相对的侧壁的内表面中心处;所述滑线导体包括三个相线导体、零线导体和地线导体,三个相线导体对应安装在三个相线安装槽内,零线导体、地线导体分别对应安装在零线安装槽、地线安装槽内;所述母线塑管外壁上对应于零线安装槽的位置设有零线指示标记,所述母线塑管外壁上对应于地线安装槽的位置设有地线指示标记。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滑线导体的横截面呈矩形,在滑线导体的其中一个侧面上设有用于与碳刷滑动接触的滑触面,滑线导体的轴向中心设有矩形贯通槽道;所述公插接组件包括连接插片和插片紧固件,所述连接插片的后部插设在矩形贯通槽道内并贴靠滑触面所在侧面的内壁,连接插片与滑线导体之间通过插片紧固件紧固连接;所述母插接组件包括连接簧片和簧片紧固件,所述连接簧片设置为z形,连接簧片包括第一簧片面和第二簧片面,连接簧片插设在矩形贯通槽道内,第一簧片面贴靠滑触面所在侧面的内壁,第二簧片面与滑线导体之间构成供所述连接插片插入的插槽,连接簧片与滑线导体之间通过簧片紧固件紧固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滑线导体的背向滑触面的侧面上设有与矩形贯通槽道连通的开口,所述开口两侧设有挡边;所述插片紧固件包括第一压紧板和第一紧定螺钉,所述第一压紧板设置在矩形贯通槽道内,所述第一紧定螺钉螺纹连接在第一压紧板上,第一紧定螺钉内端抵紧所述连接插片,第一压紧板抵紧于所述挡边;所述簧片紧固件包括簧片挡板、第二压紧板和第二紧定螺钉,所述簧片挡板设置为z形且与连接簧片形状适配,簧片挡板包括第一挡板面和第二挡板面,所述第一挡板面压在第一簧片面之上,所述第二压紧板设置在矩形贯通槽道内,所述第二紧定螺钉螺纹连接在第二压紧板上,第二紧定螺钉内端抵紧所述第一挡板面,第二压紧板抵紧于所述挡边;所述第二挡板面压在第二簧片面之上,第二挡板面的两侧设有卡边,所述卡边抵紧于所述挡边。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簧片面上设有向所述插槽内凸起的压触部,所述压触部为弧形;所述连接插片前端设有插头部,所述插头部设为圆弧形,所述插头部的厚度自后向前逐渐变薄。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插片与滑线导体之间设有第一衬片,所述连接簧片与滑线导体之间设有第二衬片,所述第一衬片、第二衬片采用铜或银材料制成;第一衬片、第二衬片的外端部设有钩挂在滑线导体的端部的钩头。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滑触面为向内凹陷的v形,在滑触面的两侧设有导正边。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盒两端是用于套接在母线塑管端部的连接段,连接盒中部设有用于抵接母线塑管端面的抵接台,所述抵接台的截面形状与母线塑管的截面形状近似,抵接台端面与母线塑管端面之间设有防水橡塑密封件。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优点在于:

1)、本发明结构巧妙,设计合理,通过在滑触母线的槽口侧边设置外层密封条和内层密封条,可以有效避免水进入到滑触线内部,防止输电线路出现短路问题,确保输电运行安全可靠。

2)、本发明通过对公插接组件和母插接组件进行改进设计,可以使公插接组件与母插接组件连接可靠,保证滑线导体在工作中不会有大的温升,减小故障发生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滑触母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滑触母线装上外层密封条和内层密封条后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滑触母线去掉滑线导体后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外层密封条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带有公插接组件和母插接组件的滑线导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带有公插接组件和母插接组件的滑线导体的结构主视图。

图8为图7中的a-a向剖视图。

图9为图7中的b-b向剖视图。

图10为图7中的c-c向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滑触母线、1.1-母线塑管、1.1a-通道、1.1b-槽口、1.1c-相线安装槽、1.1d-零线安装槽、1.1e-地线安装槽、1.1f-小t型槽、1.2-滑线导体、1.2.1-相线导体、1.2.2-零线导体、1.2.3-地线导体、1.2a-滑触面、1.2b-矩形贯通槽道、1.2c-开口、1.2d-挡边、1.2e-导正边、1.3-零线指示标记、2-连接盒、4-公插接组件、4.1-连接插片、4.1a-插头部、4.2-插片紧固件、4.2.1-第一压紧板、4.2.2-第一紧定螺钉、4.3-第一衬片、5-母插接组件、5.1-连接簧片、5.1a-第一簧片面、5.1b-第二簧片面、5.1c-压触部、5.2-簧片紧固件、5.2.1-簧片挡板、5.2.1a-第一挡板面、5.2.1b-第二挡板面、5.2.1c-卡边、5.2.2-第二压紧板、5.2.3-第二紧定螺钉、5.3-第二衬片、6-外层密封条、6a-t型镶嵌部、6b-凸筋、6c-沟槽、6d-第一弯折段、6e-第二弯折段、7-内层密封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如图所示,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施工电梯专用滑触线,其主要由滑触母线1、连接盒2、防水橡塑密封件、公插接组件4、母插接组件5、外层密封条6和内层密封条7等组成。

如图1~图3所示,所述滑触母线1包括母线塑管1.1,所述母线塑管1.1内部设有轴向贯通的通道1.1a,母线塑管1.1侧壁上沿长度方向开设有通长设置的槽口1.1b,所述槽口1.1b与通道1.1a连通,槽口1.1b和通道1.1a构成供集电器滑行的槽道;每个母线塑管1.1的一端均设置有连接盒2,所述连接盒2与母线塑管1.1的另一端能够配合连接;所述母线塑管1.1的内壁上沿长度方向设有多个用于与集电器的碳刷接触的滑线导体1.2,每个滑线导体1.2的两端均分别设置有公插接组件4和母插接组件5,所述公插接组件4与母插接组件5能够配合连接。

如图3、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母线塑管1.1的内壁上设有三个相线安装槽1.1c、一个零线安装槽1.1d和一个地线安装槽1.1e,其中两个相线安装槽1.1c设置在与所述槽口1.1b相邻的一边侧壁的内表面上,另外一个相线安装槽1.1c和一个零线安装槽1.1d设置在与所述槽口1.1b相邻的另一边侧壁内表面上且分别与对面的两个相线安装槽1.1c正面相对,所述地线安装槽1.1e设置在与所述槽口1.1b相对的侧壁的内表面中心处;所述滑线导体1.2包括三个相线导体1.2.1、零线导体1.2.2和地线导体1.2.3,三个相线导体1.2.1对应安装在三个相线安装槽1.1c内,零线导体1.2.2、地线导体1.2.3分别对应安装在零线安装槽1.1d、地线安装槽1.1e内。如此设置,可以使母线塑管1.1内的各滑线导体1.2具有合理的布局,并且滑线导体1.2可以很方便地安装、拆卸与更换。

如图2~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母线塑管1.1外壁上对应于零线安装槽1.1d的位置设有零线指示标记1.3,如此设置,可以轻易辨识,方便安装。所述零线指示标记1.3为与母线塑管1.1一体结合的有色条。同理,所述母线塑管1.1外壁上对应于地线安装槽1.1e的位置也可以设置地线指示标记,地线指示标记同样也可以是与母线塑管1.1一体结合的有色条。

本发明中,所述母线塑管1.1至少一端的端面上优选设置有缺口。通过设置缺口,集电器碳刷在工作过程中磨损产生的物质就会进入到缺口内,而不会在滑触母线1的连接处积聚,从而可以保证滑触母线1的导电性能不受影响。

如图4、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滑线导体1.2的横截面呈矩形,在滑线导体1.2的其中一个侧面上设有用于与碳刷滑动接触的滑触面1.2a,滑线导体1.2的轴向中心设有矩形贯通槽道1.2b;所述滑线导体1.2的背向滑触面1.2a的侧面上设有与矩形贯通槽道1.2b连通的开口1.2c,所述开口1.2c两侧设有挡边1.2d。

如图4~图9所示,所述公插接组件4主要由连接插片4.1和插片紧固件4.2组成,所述连接插片4.1的后部插设在矩形贯通槽道1.2b内并贴靠滑触面1.2a所在侧面的内壁,连接插片4.1与滑线导体1.2之间通过插片紧固件4.2紧固连接。所述插片紧固件4.2主要由第一压紧板4.2.1和第一紧定螺钉4.2.2组成,所述第一压紧板4.2.1设置在矩形贯通槽道1.2b内,所述第一紧定螺钉4.2.2螺纹连接在第一压紧板4.2.1上,第一紧定螺钉4.2.2内端抵紧所述连接插片4.1,第一压紧板4.2.1抵紧于所述挡边1.2d。

如图4~图8和图10所示,所述母插接组件5主要由连接簧片5.1和簧片紧固件5.2组成,所述连接簧片5.1设置为z形,连接簧片5.1包括第一簧片面5.1a和第二簧片面5.1b,连接簧片5.1插设在矩形贯通槽道1.2b内,第一簧片面5.1a贴靠滑触面1.2a所在侧面的内壁,第二簧片面5.1b与滑线导体1.2之间构成供所述连接插片4.1插入的插槽,连接簧片5.1与滑线导体1.2之间通过簧片紧固件5.2紧固连接。

如图7、图8所示,所述簧片紧固件5.2主要由簧片挡板5.2.1、第二压紧板5.2.2和第二紧定螺钉5.2.3组成,所述簧片挡板5.2.1设置为z形且与连接簧片5.1形状适配,簧片挡板5.2.1包括第一挡板面5.2.1a和第二挡板面5.2.1b,所述第一挡板面5.2.1a压在第一簧片面5.1a之上,所述第二压紧板5.2.2设置在矩形贯通槽道1.2b内,所述第二紧定螺钉5.2.3螺纹连接在第二压紧板5.2.2上,第二紧定螺钉5.2.3内端抵紧所述第一挡板面5.2.1a,第二压紧板5.2.2抵紧于所述挡边1.2d;所述第二挡板面5.2.1b压在第二簧片面5.1b之上,第二挡板面5.2.1b的两侧设有卡边5.2.1c,所述卡边5.2.1c抵紧于所述挡边1.2d。

如图8所示,为了保证连接插片4.1与连接簧片5.1之间能够可靠接触,所述第二簧片面5.1b上设有向所述插槽内凸起的压触部5.1c。本实施例中,所述压触部5.1c设置为弧形,这样方便连接插片4.1插入到插槽内。

如图7、图8所示,所述连接插片4.1前端设有插头部4.1a,所述插头部4.1a设为圆弧形,并且所述插头部4.1a的厚度自后向前逐渐变薄。这样设置的目的可以使连接插片4.1更容易插入到插槽内。

如图8~图10所示,所述连接插片4.1与滑线导体1.2之间设有第一衬片4.3,所述连接簧片5.1与滑线导体1.2之间设有第二衬片5.3,并且第一衬片4.3、第二衬片5.3可以采用铜或银材料制成。如此设置,第一衬片4.3和第二衬片5.3可以保证多个滑线导体1.2连接后具有优良的导电性能。

如图8所示,所述第一衬片4.3、第二衬片5.3的外端部均设有钩挂在滑线导体1.2的端部的钩头。这样可以保证第一衬片4.3、第二衬片5.3与滑线导体1.2直接结合紧密,保证导电性能。

如图9、图10所示,所述滑触面1.2a为向内凹陷的v形,在滑触面1.2a的两侧设有导正边1.2e。这样的设置方式可以保证与滑触面1.2a接触配合的碳刷能够平稳行走,不会偏移。

如图1所示,所述槽口1.1b的两个侧边上各连接有一个外层密封条6,两个外层密封条6背离母线塑管1.1的侧边在不受外力时相互抵接;所述槽口1.1b的其中一个侧边上还连接有一个内层密封条7,所述内层密封条7位于外层密封条6内侧,内层密封条7背离母线塑管1.1的侧边在不受外力时抵触于槽口1.1b的另一侧边。

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层密封条6与槽口1.1b侧边的连接结构如图3、图4所示,所述槽口1.1b的两侧边上设有小t型槽1.1f,所述外层密封条6的连接于母线塑管1.1的侧边上设有t型镶嵌部6a,所述t型镶嵌部6a对应嵌设于小t型槽1.1f内;所述内层密封条7的结构与外层密封条6相同。如此设置,可以保证外层密封条6、内层密封条7与母线塑管1.1之间具有可靠的连接,并且拆卸更换方便。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层密封条6上远离t型镶嵌部6a的一边设有一道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凸筋6b,所述凸筋6b横截面的外表面形状为弧形,凸筋6b的凸出方向朝向母线塑管1.1的槽口1.1b。所述凸筋6b是由外层密封条6自身的一部分向一面凸起构成,外层密封条6另一面与所述凸筋6b相对应的部位形成沟槽6c。如此设置,当两个外层密封条6的侧边相互抵接时,凸筋6a更容易变形,使两个外层密封条6迅速形成密封配合。

如图4、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层密封条6在宽度方向上分为两段,靠近t型镶嵌部6a的为第一弯折段6d,远离t型镶嵌部6a的为第二弯折段6e,所述第二弯折段6e朝向凸筋6b的凸起方向弯折,即第二弯折段6e朝向母线塑管1.1的槽口1.1b方向弯折。如此设置,可以使外层密封条6、内层密封条7更紧密地贴靠集电器或母线塑管1.1的槽口1.1b,提高密封性能。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盒2两端是用于套接在母线塑管1.1端部的连接段,连接盒2中部设有用于抵接母线塑管端面的抵接台,所述抵接台的截面形状与母线塑管1.1的截面形状近似,抵接台端面与母线塑管1.1端面之间设有防水橡塑密封件。如此设置,可以防止水汽从抵接台端面与母线塑管1.1端面之间的缝隙渗入到母线塑管1.1内部。在实际安装中,所述防水橡塑密封件可以仅设置在母线塑管1.1开设有槽口1.1b的侧边端部处,即可满足防水要求。为方便安装,所述抵接台上与母线塑管开设有槽口1.1b的侧边相对应的部位开设有轴向镂空槽,所述防水橡塑密封件一侧设有小凸起,防水橡塑密封件通过所述小凸起嵌装在轴向镂空槽内。

具体应用时,集电器设置在滑触母线1内,集电器的各碳刷与滑触母线1内的各滑线导体1.2相抵触;在远离集电器的位置,两个外层密封条6的远离母线塑管1.1的侧边始终紧密抵接,内层密封条7的远离母线塑管1.1的侧边始终与母线塑管1.1的槽口1.1a侧边紧密抵接;在靠近集电器的位置,外层密封条6、内层密封条7又始终与集电器表面紧密贴合接触。这样就形成了多道密封结构,可以有效阻止灰尘气雾、水汽等侵入到滑触母线1内,大大提高滑触母线1的防护等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