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频器废旧电线破碎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20672发布日期:2019-03-15 23:46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变频器废旧电线破碎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回收装置,具体是一种变频器废旧电线破碎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电线包括导体材料和绝缘材料,导体材料主要分为铝和铜,绝缘材料有聚氯乙稀、橡胶、聚乙烯、交联聚乙烯和纸。现有的变频器电线使用时间过长或绝缘层被损坏,便不能安全使用,进而被废弃。电线中包括大量的铝或铜,非常有必要对其进行回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频器废旧电线破碎回收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变频器废旧电线破碎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中间设有外壳,外壳紧固连接在底座上,外壳上设有进料斗,进料斗贯穿外壳。

所述外壳内侧设有连通单元。

所述外壳内侧设有驱动单元。

所述驱动单元上设有离心单元,离心单元包括第三电机、第三转轴、罐体、环形框体和环形刀片,第三电机位于第二支撑块上,第三电机输出端设有第三转轴,第三转轴一端设有罐体,罐体侧面设有阵列分布的环形框体,环形框体贯穿罐体,环形框体一端设有环形刀片。

所述外壳内侧设有导轨,导轨上设有滚珠丝杠,滚珠丝杠中的丝杠上设有搅拌单元,搅拌单元包括第二密封盖、第四电机、第四转轴和搅拌棒,第二密封盖位于滚珠丝杠的丝杠上,第二密封盖下端设有第四电机,第四电机输出端设有第四转轴,第四转轴上设有阵列分布的搅拌棒。

所述底座上设有气缸,气缸输出端设有支撑轴,支撑轴上设有盒体,盒体位于外壳外侧。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为腰形。

进一步地,所述进料斗为管状。

进一步地,所述进料斗一端外侧设有滑轨,滑轨一端设有第一支撑块,滑轨上设有滑槽,第一支撑块一侧设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一端设有第一挡块,第一挡块一侧第一密封盖,第一密封盖一侧设有第二挡块,第一挡块一端设有对称分布的档条。

进一步地,所述连通单元包括第一电机、第一转轴、连接条、弧形板、第三挡块和第四挡块,第一电机位于外壳内侧,第一电机输出端设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一端设有连接条,连接条一端设有弧形板,弧形板一侧设有第三挡块,弧形板一侧设有第四挡块。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第二电机、第二转轴和第二支撑块,第二电机位于外壳内侧,第二电机输出端设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一端设有第二支撑块。

所述第三电机位于第二支撑块上。

进一步地,所述罐体外侧设有环形支撑块,环形支撑块内设有环形槽,环形槽内设有阵列分布的第二弹簧,第二弹簧一端设有环形密封块。

进一步地,所述导轨一端设有第四挡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离心单元,对装入电线或进行离心切割,实现电线的绝缘材料与导体材料相互分离;

2、本发明对电线进行搅拌断开,提高了电线的绝缘材料与导体材料相互分离效率;

3、本发明只有弧形板转动至进料斗正下方时,进料斗为开启状态,其余情况下,进料斗均为闭合,防止杂物从进料斗进入壳体内。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变频器废旧电线破碎回收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局部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连通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环形框体和环形刀片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开孔”、“上”、“下”、“厚度”、“顶”、“中”、“长度”、“内”、“四周”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一种变频器废旧电线破碎回收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底座1,底座1为腰形,底座1中间设有外壳11,外壳11紧固连接在底座1上,外壳11上设有进料斗2,进料斗2为管状,进料斗2贯穿外壳11,回收的电线从进料斗2进入。

如图3所示,进料斗2一端外侧设有滑轨21,滑轨21一端设有第一支撑块22,滑轨21上设有滑槽23,第一支撑块22一侧设有第一弹簧24,第一弹簧24一端设有第一挡块25,第一挡块25一侧第一密封盖26,第一密封盖26一侧设有第二挡块27,第一挡块25一端设有对称分布的档条28;第一弹簧24舒张推动第一密封盖26沿着滑槽23滑动,第一密封盖26对进料斗2进行闭合,档条28对第一密封盖26进行限位,确保第一密封盖26对进料斗2完全密封。

外壳11内侧设有连通单元3,如图4所示,连通单元3包括第一电机31、第一转轴32、连接条33、弧形板34、第三挡块35和第四挡块36,第一电机31位于外壳11内侧,第一电机31输出端设有第一转轴32,第一转轴32一端设有连接条33,连接条33一端设有弧形板34,弧形板34一侧设有第三挡块35,弧形板34一侧设有第四挡块36;开启第一电机31,第一电机31输出端带动第一转轴32转动,第一转轴32转动带动弧形板34转动至进料斗2正下方,同时第三挡块35对弧形板34进行限位,第四挡块36推动第二挡块27使第一密封盖26沿着滑槽23滑动,使第一弹簧24压缩,开启进料斗2,进料斗2中的电线滑落至弧形板34上。

外壳11内侧设有驱动单元4,如图5所示,驱动单元4包括第二电机41、第二转轴42和第二支撑块43,第二电机41位于外壳11内侧,第二电机41输出端设有第二转轴42,第二转轴42一端设有第二支撑块43。

第二支撑块43上设有离心单元5,离心单元5包括第三电机51、第三转轴52、罐体53、环形框体54和环形刀片55,第三电机51位于第二支撑块43上,第三电机51输出端设有第三转轴52,第三转轴52一端设有罐体53,罐体53侧面设有阵列分布的环形框体54,环形框体54贯穿罐体53,如图6所示,环形框体54一端设有环形刀片55;开启第三电机51,第三电机51带动第三转轴52转动,第三转轴52带动罐体53转动,罐体53转动,对装入罐体53内的电线进行离心旋转,环形刀片55对离心旋转电线的绝缘材料进行切割破碎,切割后的绝缘材料从环形框体54中甩进外壳11内,实现电线的导体材料与绝缘材料分离。

开启第二电机41,第二电机41输出端带动第二转轴42转动,第二转轴42带动第二支撑块43转动,进而带动第二支撑块43上的离心单元5转动,离心单元5转动至罐体53位于弧形板34上侧时,向进料斗2投入回收的电线,电线从进料斗2滑落至弧形板34,弧形板34上的电线滑落至罐体53中,完成对回收的电线进行装罐,同理通过第二电机41驱动,装有电线的罐体旋转初始位置。

如图7所示,罐体53外侧设有环形支撑块56,环形支撑块56内设有环形槽57,环形槽57内设有阵列分布的第二弹簧58,第二弹簧58一端设有环形密封块59,环形密封块59起到缓冲。

外壳11内侧设有导轨6,导轨6上设有滚珠丝杠61,滚珠丝杠61中的丝杠上设有搅拌单元7,搅拌单元7包括第二密封盖71、第四电机72、第四转轴73和搅拌棒74,第二密封盖71位于滚珠丝杠61的丝杠上,第二密封盖71下端设有第四电机72,第四电机72输出端设有第四转轴73,第四转轴73上设有阵列分布的搅拌棒74。

通过外部驱动,如电机驱动滚珠丝杠61,滚珠丝杠61带动第二密封盖71滑动,第二密封盖71滑动带动第四转轴73伸入罐体53内,当第二密封盖71滑动至环形密封块59上侧时,第二密封盖71对罐体53进行密封,开启第四电机72,第四电机72输出端带动第四转轴73转动,搅拌棒74对罐体53内的电线进行搅拌断开,提高电线的绝缘材料与导体材料的分离效率。

导轨6一端设有第四挡块62,第四挡块62对罐体53进行限位。

底座1上设有气缸8,气缸8输出端设有支撑轴81,支撑轴81上设有盒体82,盒体82位于外壳11外侧;切割后进入外壳11内的电线滑落至盒体82内,开启气缸8,气缸8输出端带动支撑轴81向下运动,进一步带动盒体82向下运动,方便对盒体82内切割破碎后的电线绝缘材料进行收集。

使用方法:罐体53位于搅拌单元7正下方和弧形板34位于进料斗2下方一侧时为初始位置,

第一步,开启第一电机31,使第三挡块35位于进料斗2一侧,此时弧形板34位于进料斗2正下方;

第二步,开启第二电机41,使罐体53位于弧形板34上侧,向进料斗2投入电线,对电线进行装罐,装罐完成后,罐体53和弧形板34恢复初始位置;

第三步,通过外部驱动驱动滚珠丝杠61,使第二密封盖71对罐体53进行密封,开启第四电机72,通过搅拌棒74对电线进行搅拌断开;

第四步,开启第三电机51,对装入电线进行离心切割;

第五步,切割完成后,开启气缸8对切割后的电线绝缘材料进行收集;

第六步,电线绝缘材料收集完成后,开启第二电机41,使罐体53开口处向下切斜,罐体53中的电线导体材料滑落至盒体82中,对电线导体材料进行收集。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