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芯棒的电容器芯子转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17825发布日期:2018-09-11 22:40阅读:76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容器生产技术,具体的是指带芯棒的电容器芯子转孔装置。



背景技术:

金属化薄膜电容器制作的关键工序中,喷金系指采用电弧或火焰等热源,将需喷涂的各类焊料熔化并在高压空气的作用下雾化成金属粒子,将其以高速喷涂在对热能具有极高灵敏度的电容器芯子端面的薄膜层间隙,使电容器芯子端面自内至外形成一个等电位的金属电极面,为电极引出提供一个桥接平台。如图1所示,带芯棒的电容器芯子,以芯棒为轴缠绕电容器薄膜,喷金工序会在芯棒内孔残留金属粉末,由于金属粉末导电,会让电容器芯子的两个端面短路。为了避免这种情况,通常有两种做法:

(1)如中国实用新型“一种方便喷金的金属化薄膜电容器”(申请号201620834383.7),所述芯棒内部设有通孔(即芯棒内孔),喷金工序中,在所述通孔的两端设置孔塞进行堵塞,把芯棒内孔两端堵住可靠的避免了芯棒内孔残留金属粉末,但是多一道生产工序,费工费时;

(2)如图2所示,惯用的电容器芯子钻孔结构是在喷金工序后,用两台相向设置的电机从电容器芯子两头同时驱动钻头钻孔芯棒内孔把残留金属粉末钻掉,由于在此过程中是两头同时钻孔的,容易使芯棒与电容器薄膜发生串动引起电容器击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带芯棒的电容器芯子转孔装置,具体方案如下。

带芯棒的电容器芯子转孔装置,包括相向设置的两台电机,其中一台电机的转轴上装有钻头,钻头用于从电容器芯子的芯棒内孔一端轴向钻孔,另一台电机的转轴上设有固定棒,固定棒用于从电容器芯子的芯棒内孔另一端轴向插入并带动电容器芯子与前述钻孔方向逆向转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的固定棒为与电容器芯子的芯棒内孔配合的棱柱体,其棱边与芯棒内孔的内壁嵌合以带动电容器芯子转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的固定棒为六棱柱。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的固定棒用于插入电容器芯子的芯棒内孔的一端,具有锥形导向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还包括导向底座,导向底座上设有滑轨和与之构成滑动副的安装板,安装板后端还设有推动其沿滑轨移动的伸缩气缸,所述的电机则固定在安装板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还包括设于安装板后方并与滑轨构成滑动副的气缸座,伸缩气缸两端分别连接安装板和气缸座,气缸座一侧具有内螺纹导套,导向底座一侧则具有与内螺纹导套构成丝杆传动结构的螺纹杆,螺纹杆的尾部设有用于转动螺纹杆的手轮,导向底座一侧还具有用于安装螺纹杆的轴承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的内螺纹导套下部具有贯通的槽口,槽口两侧通过锁紧螺栓连接,锁紧螺栓旋紧之后致使内螺纹导套与螺纹杆紧配锁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钻头从电容器芯子的芯棒内孔一端钻孔时,固定棒从电容器芯子的芯棒内孔另一端插入并带动电容器芯子与前述钻孔方向逆向转动,由于固定棒与芯棒无相对转动,因此不会导致芯棒与电容器薄膜发生串动,进而有效的防止电容器芯子在钻孔时发生串动击穿。

下面结合说明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带芯棒的电容器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惯用的电容器芯子钻孔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棒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到图5所示,带芯棒的电容器芯子转孔装置,包括相向设置的两台电机3,其中一台电机3的转轴上装有钻头31,钻头31用于从电容器芯子1的芯棒内孔12一端轴向钻孔,另一台电机3的转轴上设有固定棒32,固定棒32用于从电容器芯子1的芯棒内孔12另一端轴向插入并带动电容器芯子1与前述钻孔方向逆向转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的固定棒32为与电容器芯子1的芯棒内孔12配合的棱柱体,其棱边与芯棒内孔12的内壁嵌合以带动电容器芯子1转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的固定棒32为六棱柱。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的固定棒32用于插入电容器芯子1的芯棒内孔12的一端,具有锥形导向头321。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还包括导向底座4,导向底座4上设有滑轨41和与之构成滑动副的安装板42,安装板42后端还设有推动其沿滑轨41移动的伸缩气缸43,所述的电机3则固定在安装板42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还包括设于安装板42后方并与滑轨41构成滑动副的气缸座44,伸缩气缸43两端分别连接安装板42和气缸座44,气缸座44一侧具有内螺纹导套45,导向底座4一侧则具有与内螺纹导套45构成丝杆传动结构的螺纹杆46,螺纹杆46的尾部设有用于转动螺纹杆46的手轮47,导向底座4一侧还具有用于安装螺纹杆46的轴承座48。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的内螺纹导套45下部具有贯通的槽口451,槽口451两侧通过锁紧螺栓452连接,锁紧螺栓452旋紧之后致使内螺纹导套45与螺纹杆46紧配锁定。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通过手轮47驱动螺纹杆46上的内螺纹套以对气缸座44的位置进行调节,通过锁紧螺栓452使内螺纹导套45与螺纹杆46紧配锁定以固定气缸座44的位置,通过伸缩气缸43驱动安装板42以实现电机3沿滑轨41移动,进而驱动钻头31对电容器芯子1的芯棒10进行钻孔和退刀,以及驱动固定棒32对电容器芯子1的芯棒10进行插接和拔离。

如图6所示,钻头31从电容器芯子1的芯棒10一端钻孔芯棒内孔时,固定棒32从电容器芯子1的芯棒10另一端插入芯棒内孔并带动电容器芯子1与前述钻孔方向逆向转动,由于固定棒32与芯棒10无相对转动,因此不会导致芯棒10与电容器薄膜11发生串动,进而有效的防止电容器芯子1在钻孔时发生串动击穿。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结构和原理获得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变形,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变形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