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荧光灯芯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89691发布日期:2018-08-29 00:36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灯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荧光灯芯柱。



背景技术:

荧光灯是利用汞蒸气放电产生的紫外线激发荧光粉而发光的电光源,其中芯柱是荧光灯管的主要部件之一。现有技术中通常将固汞放于排气管中,在玻璃喇叭上设置一个与排气管贯通的通气孔,然后将两根导丝穿过玻璃喇叭,但是导丝之间容易相互触碰,造成短路,荧光灯容易损坏。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1780963公开了一种节能荧光灯芯柱,它包括喇叭管、一端套装在喇叭管中的排气管、导丝、连接导丝的电极,以及设置在排气管上的排气孔,套装在喇叭管和排气孔之间的排气管内壁上对应交错设置有前上凸台和后下凸台,在前上凸台和后下凸台之间的排气管内卡置有隔离球。此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导丝之间容易发生触碰,造成短路,容易对荧光灯芯柱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导丝之间容易相互接触的问题,提供一种导丝之间不易接触,保护灯丝的荧光灯芯柱。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荧光灯芯柱,包括玻璃喇叭、导丝和排气管,所述导丝包括第一导丝和第二导丝,所述第一导丝和第二导丝的一端分别从玻璃喇叭的上部穿入并从玻璃喇叭的下部穿出,所述第一导丝下端与第二导丝下端之间固定连接有灯丝,所述排气管中设有汞齐,所述排气管的下端沿着玻璃喇叭中心轴方向从玻璃喇叭的上部插入玻璃喇叭内部,所述玻璃喇叭上设有第一通气孔和第二通气孔,所述排气管的下端分别与第一通气孔和第二通气孔贯通,所述第一导丝与第二导丝之间设有玻璃撑杆,所述玻璃撑杆位于玻璃喇叭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在第一导丝和第二导丝之间设置玻璃撑杆,玻璃撑杆将第一导丝和第二导丝撑开,阻止两根导丝之间的相互接触,避免发生短路,造成荧光灯的损毁;在排气管道中设有汞齐,当灯丝温度升高时,使灯丝周围空气温度升高,汞变为汞蒸气从玻璃喇叭的通气孔进入荧光灯管中,汞蒸气放电产生的紫外线激发荧光灯粉而发光,如果打开荧光灯后,汞蒸气如果进入灯管中的速度较慢会导致灯发光速度较慢,本实用新型在玻璃喇叭上设置两个通气孔,加快汞蒸气进入灯管中的速度,从而提高荧光灯的发光速度。

作为优选,所述排气管下端设有挡网,所述挡网阻挡固汞向第一通气孔和第二通气孔移动。

固态的汞齐如果进入灯管,会碰撞灯管内壁上的荧光粉,造成荧光粉的脱落,从而降低荧光灯的发光效率,本实用新型在排气管下端设有挡网,挡网阻挡固汞向第一通气孔和第二通气孔移动,阻止固态的汞齐进入灯管,保护灯管内壁上的荧光粉体,延长荧光灯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导丝与第二导丝相互平行,第一导丝和第二导丝与玻璃撑杆垂直。

作为优选,所述排气管位于第一导丝和第二导丝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通气孔位于玻璃喇叭的前侧,第二通气孔位于玻璃喇叭的后侧。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导丝之间不发生接触,避免短路;(2)荧光灯发光速度较快 ;(3)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玻璃喇叭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玻璃喇叭1、导丝2、排气管3、灯丝4、第一通气孔11、第二通气孔12、第一导丝21、第二导丝22、玻璃撑杆23、汞齐31、挡网3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一种新型荧光灯芯柱,包括玻璃喇叭1、导丝2和排气管3,所述导丝包括第一导丝21和与第一导丝平行的第二导丝22,所述第一导丝和第二导丝的一端分别从玻璃喇叭的上部穿入并从玻璃喇叭的下部穿出,所述第一导丝下端与第二导丝下端之间固定连接有灯丝4,所述排气管中设有汞齐31,所述排气管下端设有挡网32,所述挡网阻挡汞齐向第一通气孔和第二通气孔移动,排气管位于第一导丝和第二导丝之间,所述排气管的下端沿着玻璃喇叭中心轴方向从玻璃喇叭的上部插入玻璃喇叭内部,所述玻璃喇叭上设有第一通气孔11和第二通气孔12,第一通气孔位于玻璃喇叭的前侧,第二通气孔位于玻璃喇叭的后侧,所述排气管的下端分别与第一通气孔和第二通气孔贯通,所述第一导丝与第二导丝之间设有玻璃撑杆23,玻璃撑杆与第一导丝和第二导丝垂直,所述玻璃撑杆位于玻璃喇叭的下方。

使用过程中,荧光灯打开后灯丝温度升高时,使灯丝周围空气温度升高,排气管中的固汞变为汞蒸气从玻璃喇叭的通气孔进入荧光灯管中,汞蒸气放电产生的紫外线激发荧光灯粉而发光,本实用新型在玻璃喇叭上设置两个通气孔,加快汞蒸气进入灯管中的速度,从而提高荧光灯的发光速度;在第一导丝和第二导丝之间设置玻璃撑杆,玻璃撑杆将第一导丝和第二导丝撑开,阻止两根导丝之间的相互接触,避免发生短路,延长荧光灯芯柱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