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路板自动插接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95750发布日期:2018-09-21 21:40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面板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线路板自动插接机构。



背景技术:

显示模组(如液晶显示模组、OLED显示模组等)出厂前,需要进行对显示模组进行点屏测试以获取各个方面的性能,进而判断显示模组是否达到品质标准。

点屏测试时一般通过插接PCB板的方式将待测显示模组与外部测试信号导通。目前,在插接PCB板时,主要是通过人工手动将PCB板与PCB板插座插接。如此,会消耗较大的人力成本,增加了OLED模组的测试成本。

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线路板自动插接机构,使其更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线路板自动插接机构,能够自动地将线路板插座与线路板插接。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线路板自动插接机构,包括支架、推动件及插座安装架,其中,

所述推动件安装在所述支架上,用于推动所述插座安装架朝向线路板移动;

所述插座安装架设置在所述推动件上,包括与所述推动件连接的固定块、两个能够分别相对所述固定块两端往复移动的侧板、与两个所述侧板连接的插座安装板,所述插座安装板上安装与所述线路板插接配合的插座。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块上穿插有两个相互平行的导向轴,两个所述导向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侧板活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块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侧板之间连接有弹性件。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件为套设在所述导向轴上的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插座安装板上设有调节其在两个所述侧板上安装位置的调节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结构为设置在所述插座安装板与所述侧板连接处的腰形孔,所述侧板上对应连接处设有第一安装孔。

进一步的,所述推动件为气缸。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上设有第二安装孔。

进一步的,所述插座上设置有信号转接板,用以连接测试信号。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利用推动件自动将线路板插座推向线路板,利用推动件的推力将线路板与插座插接,从而将待测模组与外部测试信号导通,且在插接过程中,插座可相对线路板浮动,从而精确地将线路板与插座插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线路板自动插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线路板自动插接机构的爆炸图。

图中:10-支架,20-推动件,31-固定块,32-侧板,33-插座安装板,34-插座,35-导向轴,36-弹性件,37-腰形孔,38-第一安装孔,40-信号转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线路板自动插接机构包括支架10、推动件20及插座安装架,其中,推动件20安装在支架10上,用于推动插座安装架朝向线路板移动;插座安装架设置在推动件20上,包括与推动件20连接的固定块31、两个能够分别相对固定块31两端往复移动的侧板32、与两个侧板32连接的插座安装板33,插座安装板33上安装与线路板插接配合的插座34。

为了使两个侧板32能够分别相对固定块31两端往复移动,本实用新型在固定块31上穿插有两个相平行的导向轴35,两个导向轴35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侧板32活动连接。在插接过程中,若线路板没有与插座34精确对准,在推动件20的推力作用下,两个侧板32会沿导向轴35移动,从而带动插座安装板33移动,直至线路板与插座34对准插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在固定块3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侧板32之间连接有弹性件36,弹性件36为套设在导向轴35上的弹簧。利用弹簧的弹力可使插座34在插接过程中相对线路板左右浮动,通过浮动的方式,使插座34与线路板精确对接。

为了方便将插座34调整成与线路板持平,本实用新型在插座安装板33上设有调节其在两个侧板32上安装位置的调节结构,调节结构为设置在所插座安装板33与侧板32连接处的腰形孔37,在侧板32上对应连接处设有第一安装孔38。安装时,先确定插座安装板33的安装位置,然后利用螺钉穿过腰形孔37与第一安装孔,将插座安装板33与侧板32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推动件20为气缸,气缸启动,即可将插座安装架推向线路板,结构简单。

于一实施例中,插座34上还设置有信号转接板40,用以连接测试信号并与插入其中的线路板电性导通,使得待测显示模组的线路板与外部测试线路的连接,进而实现显示模组的点屏测试。

为了方便将本实用新型的线路板自动插接机构安装到OLED模组的测试设备上,本实用新型在支架10上设有第二安装孔,通过第二安装孔将支架10安装到所需设备上。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线路板自动插接机构能够自动地将线路板插座与线路板插接,无需人工操作,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