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绞线结构的磁感应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24226发布日期:2018-08-21 17:55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磁感应开关,尤指一种具有导线定位结构的磁感应开关。



背景技术:

磁感应开关或浮球开关是利用磁性感应原理的一种液位开关装置。传统上,磁感应开关装置的实施方式是在一中空管体内部设置一磁簧开关,当该磁簧开关受到外部可移动的一磁铁吸引时会产生作动,进而传送一电子信号至一控制器,以利该控制器作出警示讯息或进行后续应变处理等方式。

磁感应开关装置的制作过程通常必须于中空管体内注入封胶,以将磁簧开关定位在管体内部。然而,传统磁感应开关装置在组装时,由于导线在组装过程中容易发生弯曲变形的情况,造成无法定位而延长组装时间。又,由于磁感应开关装置在封胶干固时,导线会因热胀缩应力而发生扭转,导致导线的定位产生偏差。

再者,小型化的磁感应开关的导线需采用线径较细小的导线,此种小线径的导线较不具刚性,致使在安装组合过程中无法精确定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绞线结构的磁感应开关,其绞线段的设置可提供预扭力,使磁感应开关在组合及灌胶过程中具有较佳的刚性,以避免导线在组装过程中发生扭转,进而发生定位偏差。

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具有绞线结构的磁感应开关,包括开关本体、磁簧开关、塞盖及二导线。开关本体包含中空状的管体并具有相对的开口及闭口;磁簧开关设置于管体中,且磁簧开关具有二导接点;塞盖由弹性材质所制成而具有弹性夹持力,塞盖以紧配合的方式而塞固在开口中;二导线穿置在管体中,二导线的一端分别对应连接磁簧开关的其中一导接点、二导线的另外一端穿过塞盖并延伸突出至管体外;其特征在于,二导线在对应的导接点至塞盖之间具有相互缠绕的绞线段。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绞线结构的磁感应开关,其可在绞线段的缝隙中预先沾涂部分胶体,以使绞线段具有较佳的刚性,以维持稳定的组装效果。

上述的具有绞线结构的磁感应开关,其中,该塞盖具有连通该管体内部的至少一注胶部、至少一定位部以及多个排气孔,该注胶部对称排列在该定位部的侧边,该些排气孔成对地对称设置在各该定位部相对的侧边。

上述的具有绞线结构的磁感应开关,其中,更包括一封装胶,该封装胶自该注胶部注入于该管体内,该封装胶完整包覆该磁簧开关及位于该管体内部的导线。

上述的具有绞线结构的磁感应开关,其中,该二导线分别对应并穿过各该定位部而伸出该塞盖外,位在该塞盖外的部分相互缠绕形成而在该塞盖的二侧各有一绞线段。

上述的具有绞线结构的磁感应开关,其中,该塞盖在面向该磁簧开关的一端面具有一外导角。

上述的具有绞线结构的磁感应开关,其中,该塞盖是高分子材料件、橡胶材料件、金属材料件、塑胶材料件、纤维材料件或木质材料件。

上述的具有绞线结构的磁感应开关,其中,该二导线为不同线径、不同材质的导线。

上述的具有绞线结构的磁感应开关,其中,更包括套设在该管体外的一浮球。相较于习知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具有绞线结构的磁感应开关的导线在对应的导接点至塞盖之间具有相互缠绕的绞线段,此绞线段的设置可提供预扭力,使磁感应开关在组合及灌胶过程中具有较佳的刚性,以避免导线在组装过程中发生扭转,进而发生定位偏差;此外,应用在小型化的磁感应开关时,线径较细小的导线可透过绞线段的设置而增加刚性,以安装组合过程保持定位,增加本实用新型的便利性及实用性。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具有绞线结构的磁感应开关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具有绞线结构的磁感应开关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具有绞线结构的磁感应开关的塞盖及导线的结合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具有绞线结构的磁感应开关的塞盖及导线的另一结合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磁感应开关

10…开关本体

11…管体

111…第二结合部

12…开口

13…螺部

14…基座

20…磁簧开关

21…导接点

30、30a…塞盖

301…外缘面

301a…端面

302…第一结合部

302a…外导角

31…注胶部

32…定位部

33…排气孔

34…开口

40、40a…导线

41、41a…绞线段

50…封装胶

60…浮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以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方案及功效,但并非作为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请参照图1及图2,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磁感应开关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及立体分解示意图。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具有绞线结构的磁感应开关1,包括一开关本体10、一磁簧开关20、一塞盖30及二导线40。该磁簧开关20及该二导线40设置在该开关本体10内,该塞盖30盖合该开关本体10。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磁感应开关1更包括一封装胶50,该封装胶50灌注在该开关本体10内,据以固定设置在该开关本体10内部的磁簧开关20及二导线40。更详细描述该磁感应开关1的结构于后。

该开关本体10包含中空状的一管体11并具有相对的一开口12及一闭口(未标号)。于本实施例中,该开关本体10还包括成型在该管体11外的一螺部13及一基座14。该螺部13供将该开关本体10锁固在一固定物(图未示)如容器等;该基座14则可供一手工具(图未示)作套合以对该开关本体10进行转动,并透过该螺部13而将该开关本体10锁固在具有螺孔的固定物上。

该磁簧开关20设置于该管体11中,且该磁簧开关20具有二导接点21。又,该磁簧开关20的结构属习知,于此不再赘述。

该塞盖30由高分子材料、橡胶材料、金属材料、塑胶材料、纤维材料或木质材料所制成而具有可压缩性及弹性夹持力等特性。另外,该塞盖30以紧配合的方式而塞固在该开关本体10的开口12中。

具体而言,该塞盖30成型有可连通该开关本体10的管体11内部的至少一注胶部31及至少一定位部32。该注胶部31设置为一圆孔,该定位部32为一弧型孔。此外,该塞盖30具有符合电器安规范围的一厚度;较佳地,该塞盖30的厚度在3mm以上,并具有夹持二导线40的功能。

于本实施例中,该塞盖30具有二注胶部31、二定位部32及多个排气孔33。又,该二注胶部31对称排列在该二定位部32的二侧边,该些排气孔33则成对地对称设置在各该定位部32相对的二侧边。此外,该塞盖30具有自该定位部32延伸至该塞盖30的侧缘所形成的一开口34,各该导线40自该开口34迫入该定位部32并受到该定位部32的弹性夹持而定位。该封装胶50自该注胶部31注入该管体11。

再者,该二导线40穿置在该管体11中,该二导线40的一端分别对应连接该磁簧开关20的其中一该导接点21、该二导线40的另外一端穿过该塞盖30并延伸突出至该管体11外。要说明的是,实际实施时,该二导线40可设置为不同线径、不同材质的导线。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该二导线40在对应的该导接点21至该塞盖30之间具有相互缠绕的一绞线段41。

进一步地,在该磁簧开关20及该二导线40安置在该管体11内后,并将该塞盖30塞固在该开关本体10的开口12中,接着开始对该管体11内部进行注胶作业。

该封装胶50为环氧树脂等绝缘封胶。该封装胶50自该塞盖30的注胶部31注入于该管体11内;又,该封装胶50完整包覆该磁簧开关20及位于该管体11内部的导线40,并且该封装胶50至少部分凸露出该注胶部31。

另外要说明的是,当该封装胶50干固时会因热胀缩而产生应力。因此,该绞线段41的设置可提供预扭力而增加刚性,以使该磁感应开关1在组合及灌胶过程中具有较佳的抗力,藉此避免该磁簧开关1的二导线40因扭转而产生定位偏差。

再者,本案的磁簧开关1的导线40可在该绞线段41的缝隙中预先沾涂部分胶体,以使该绞线段41具有较佳的刚性,藉此维持稳定的组装效果。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磁感应开关1更包括套设在该开关本体10的管体11外的一浮球60。实际实施时,该浮球60的内部设置有磁吸元件(图未示),另外,该浮球60会随着液面位置改变而在该管体11外移动,当该浮球60移动至一预定位置后,该管体11内的磁簧开关20会受到该磁吸元件的吸引而产生作动,进而传送一电子信号。

值得注意的是,于本实施例中,该塞盖30的外缘面301设有一第一结合部302;另一方面,该管体11的内壁面对应该第一结合部302而具有一第二结合部111。该塞盖30透过该第一结合部302及该第二结合部111的结合而固定在该管体11的开口11上,藉此避免该塞盖30过度被压入该管体11,进而维持该塞盖30在该管体11上的定位。于本实施例中,第一结合部302为一环沟,该第二结合部111为一环肋,惟实际实施时不以此形态为限制,该第一结合部302及该第二结合部111设置为可相互定位的结构即可。

请另参照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塞盖及导线的结合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二导线40分别对应并穿过各该定位部32而伸出该塞盖30外;又,位在该塞盖30外的部分相互缠绕而形成在该塞盖30的二侧各有一绞线段41。

请另参照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绞线结构的磁感应开关的塞盖及导线的另一结合示意图。本实施例中,塞盖30a及二导线40a的结合方式和图3大致相同,该二导线40a在对应的导接点(未标示)至该塞盖30a之间具有相互缠绕的一绞线段41a。又,本实施例不同之处该塞盖30a在面向磁簧开关(图未示)的一端面301a具有一外导角302a。该外导角302a有利于将该塞盖30a塞入开关本体的开口中。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