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IEC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18541发布日期:2018-10-19 22:25阅读:1232来源:国知局
一种IEC接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符合IEC61169-2规范的IEC接头。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传统的符合IEC61169-2规范的接头(简称IEC接头)由三部分组成(图1以公头为例):主体1、绝缘胶芯3和内导体2;一般来讲,传统的IEC接头的主体1与内导体2采用铜棒、利用五金车床加工,尾部分别形成引脚,当接头与线路板组装后,主体引脚与线路板的地焊接,内导体的引脚与信号线路焊接并传输信号。引脚焊接后,接头与线路板固定。

理论上,接头的阻抗是由接头的内部结构尺寸和材质确定的,阻抗的具体计算公式如下:Z0=138.16*lg(D/d)/SQRT(ε),其中Z0:阻抗(单位:欧姆);D:外导体内径(单位:mm);d:内导体外径(单位:mm);ε:材料导电介质常数(注:所有绝缘材料中,空气的ε最大,即1.0)。传统的IEC接头采用PE做绝缘介质,PE材料的ε=2.28;对于IEC公头,D=8.4mm,d=2.35mm, 通过上面的阻抗公式计算,阻抗只有50欧姆左右,与系统不匹配,导致同轴电缆成品的反射指标非常差,并且传输频率越高,反射越差,导致信号传输的损失非常大。

目前,系统的朝着高频率、高速率的方向发展,传统的IEC接头不能适应新系统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符合IEC61169-2规范的IEC接头,可以改善接头处信号的传输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IEC接头由主体、内导体及位于主体内的绝缘胶芯构成,所述主体、内导体均为金属制成;所述内导体穿过绝缘胶芯并通过绝缘胶芯与主体固定连接;关键在于所述绝缘胶芯的侧面设有槽体,所述槽体与主体的内侧壁之间构成空腔。

在上述IEC接头中,绝缘胶芯的侧面槽体与主体的内侧壁之间构成空腔,从而使绝缘胶芯成为一个以空气加绝缘胶芯的混合型绝缘介质,这样,通过减少部分塑胶、增加空气作为绝缘介质,改变了整个内绝缘体的介电常数,即,塑胶的介电常数为2.28,空气的介电常数为1.0,混合绝缘介质的介电常数在1.0~2.28之间。由于介电常数减小,接头的阻抗与系统的75欧姆阻抗更加匹配。

具体来说,所述槽体一端封闭,另一端敞口,槽体的敞口端朝向于IEC接头的头端方向。槽体的封闭端可以用于绝缘胶芯与主体的连接固定,同时还使得主体内部隔绝成互不相通的两部分。

进一步地,所述槽体有多个,并均匀分布于绝缘胶芯的侧面,以使得接头的结构稳定,绝缘胶芯的介电常数分布更加均匀。

进一步地,所述内导体的侧面沿内导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有两组凸部,所述凸部中,至少一组凸部为弹性凸部;所述绝缘胶芯的中部设有供内导体穿过的通孔,所述通孔的内侧壁设有两组与所述凸部适配的限位槽,限位槽的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于绝缘胶芯的端面,两组限位槽的开口方向相反;所述内导体穿过通孔后,凸部与对应的限位槽的封闭端的端面相抵。

在安装时,将内导体由弹性凸部方向伸入到绝缘胶芯的通孔内,首先压迫弹性凸部,使弹性凸部沿限位槽的开口处进入到限位槽内,弹性凸部在其自身的弹力作用下与限位槽的槽底相抵,当该弹性凸部行进到限位槽的封闭端时,弹性凸部就会与限位槽的封闭端的端面相抵,同时另一组凸部也会与另一组限槽的封闭端的端面相抵,这样就可以将内导体与绝缘胶芯相对固定,防止内导体在通孔内轴向窜动以及圆周方向的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内导体由金属片制成的内部中空的圆筒形结构,所述凸部为由内导体局部切割而形成的一端翘起的金属片,两组凸部的金属片翘起端的方向相对。由上述方法形成的内导体结构简单、制造方便,且两组凸部均具有弹性,使得内导体的安装方向不受限制,降低了装配难度。

进一步地,所述内导体的尾部为窄条形,形成内导体的引脚,以用于与信号线路焊接并传输信号。

本实用新型的IEC接头通过改进绝缘胶芯的结构,使得接头的阻抗与系统的75欧姆阻抗更加匹配,降低了所传输信号的损益,从而改善了接头处信号的传输性能,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传统线路板焊接型IEC接头(公头)的结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IEC接头(公头)的结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IEC接头的正视图(头端方向看过去)。

图4、5是本实用新型IEC接头在两个方向上的轴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IEC接头(公头)的内导体的结构剖视图。

图7、8是本实用新型IEC接头(公头)的内导体与绝缘胶芯组装示意图。

附图标示:1、主体;11、主体引脚;2、内导体;21、内导体引脚;22、凸部;3、绝缘胶芯;31、通孔;32、限位槽;33、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实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等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2~8所示,本实施例的IEC接头由主体1、内导体2及位于主体1内的绝缘胶芯3构成,所述主体1、内导体2均为金属铜制成,其中主体1为圆筒状结构,其尾端设有主体引脚11;内导体2穿过绝缘胶芯3并通过绝缘胶芯3与主体1固定连接。

如图6所示,内导体2是由金属片冲压、卷绕加工而形成的内部中空的圆筒形结构,内导体2的尾部为窄条形而形成内导体2的引脚21。内导体2的侧面沿内导体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有两组凸部22,每组凸部22由若干个均匀分布于内导体2侧面的凸部22组成;在本实施例中,凸部22为由内导体2局部切割而形成的一端翘起的金属片,两组凸部22的金属片翘起端的方向相对,这样形成的两组凸部22均具有弹性。

如图3~5所示,绝缘胶芯3为中部设有通孔31的圆柱形结构,绝缘胶芯3的外侧面均匀分布有若干槽体32,槽体32一端封闭,另一端敞口,槽体32的敞口端朝向于IEC接头的头端方向,槽体32与主体1的内侧壁之间构成空腔。槽体32的封闭端用于绝缘胶芯3与主体1的连接固定,同时还使得主体1内部隔绝成互不相通的两部分。

绝缘胶芯3的通孔31的内侧壁设有两组与所述凸部22适配的限位槽33,限位槽33的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于绝缘胶芯3的端面,两组限位槽33的开口方向相反;所述内导体2穿过通孔31后,凸部22与对应的限位槽33的封闭端的端面相抵。

如图7、8所示,在安装时,将内导体2由一端伸入到绝缘胶芯3的通孔31内,首先压迫弹性凸部22,使弹性凸部22沿限位槽33的开口处进入到限位槽33内,弹性凸部22在其自身的弹力作用下与限位槽33的槽底相抵,当该弹性凸部22行进到限位槽33的封闭端时,弹性凸部22就会与限位槽33的封闭端的端面相抵,同时另一组凸部22也会与另一组限槽的封闭端的端面相抵,这样就可以将内导体2与绝缘胶芯3相对固定,防止内导体2在通孔31内轴向窜动以及圆周方向的转动。

在上述IEC接头中,绝缘胶芯3的侧面槽体32与主体1的内侧壁之间构成空腔,从而使绝缘胶芯3成为一个以空气加绝缘胶芯3的混合型绝缘介质,这样,通过减少部分塑胶、增加空气作为绝缘介质,改变了整个内绝缘体的介电常数,即,塑胶的介电常数为2.28,空气的介电常数为1.0,混合绝缘介质的介电常数在1.0~2.28之间。由于介电常数减小,接头的阻抗与系统的75欧姆阻抗更加匹配。

具体来说,所述内导体2有公头内导体与母头内导体之分,采用五金冲压成型后侧面保留一条接缝,所述内导体2会保持一定的弹性。这样,当公头内导体2插入母头内导体2后,接头有良好的插入力和拔出力。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