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缠绕电线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25727发布日期:2018-09-25 20:32阅读:191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缠绕电线电缆。



背景技术:

在电线电缆使用过程中,由于需考虑到电线电缆具有足够的长度以供使用,因此电线电缆在起到连接两端的作用后,电线电缆往往会有多余长度的部分存在,导致整根电线电缆并非处于拉紧状态,若是这根电线电缆是放置于地面上,一旦出现刮风、人为碰触等因素,电线电缆的松弛部分便极易出现缠绕的情况,长期缠绕的电线电缆则会遭受到弯折,易加快电线电缆表层的老化。

在电线电缆排线过程中,若是电线电缆在起初位置便出现一定的翻转,等到排线距离不断延长时,这种翻转程度则会不断加剧,最终导致工作人员直线拉扯电线电缆时则会十分费力,但若是工作人员用力过少,电线电缆前面翻转的部分在翻转形成的扭力作用下同样易出现缠绕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缠绕电线电缆,它能够始终保持自身的笔直状态,即使翻转也能够快速恢复至笔直状态,起到防缠绕效果,避免缠绕弯折导致电线电缆老化加速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防缠绕电线电缆,包括导体、包裹于导体外的绝缘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外设有一辅助层;所述辅助层内设有若干呈轴向均匀分布的通气空间,通气空间呈环形;所述辅助层外设有一重力层,重力层上方设有与其相围合的增压层;所述重力层覆盖辅助层三分之二面积,增压层覆盖辅助层三分之一面积,重力层与辅助层相围合将辅助层完全覆盖;所述绝缘层、辅助层、重力层与增压层皆为橡胶材质;所述增压层内设有若干与通气空间位置相对应的增压空间;所述增压空间与通气空间通过连接管相贯通;所述重力层底部外壁设有若干与通气空间位置相对应的凹槽;所述凹槽通过一增压管与通气空间相贯通;所述凹槽槽口覆盖有弹性膜;所述凹槽两侧设有均匀分布的球形空间;所述球形空间内安装有重力球。

所述重力层两侧设有若干与通气空间位置相对应的弧形滑道;所述弧形滑道内壁涂有润滑油;所述弧形滑道内安装有与其相匹配的滑条,滑条长度小于弧形滑道长度。

所述增压管呈上宽下窄的漏斗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实用新型结构的防缠绕电线电缆可通过重力层使电线电缆的上下部位置分布分明,在正常排线时,能够始终保持笔直的状态,不会出现缠绕的情况,即使出现电线电缆翻转的情况,也能够在第一时间使其翻转回来,最大程度上避免电线电缆由于翻转导致缠绕的情况,从而避免电线电缆缠绕弯折导致自身老化加速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防缠绕电线电缆的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防缠绕电线电缆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请参阅图1、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缠绕电线电缆,包括导体1、包裹于导体1外的绝缘层2,所述绝缘层2外设有一辅助层3;所述辅助层3内设有若干呈轴向均匀分布的通气空间4,通气空间4呈环形;所述辅助层3外设有一重力层5,重力层5上方设有与其相围合的增压层6;所述重力层5覆盖辅助层三分之二面积,增压层6覆盖辅助层三分之一面积,重力层5与辅助层3相围合将辅助层3完全覆盖;所述绝缘层2、辅助层3、重力层5与增压层6皆为橡胶材质;所述增压层6内设有若干与通气空间4位置相对应的增压空间7;所述增压空间7与通气空间4通过连接管8相贯通;所述重力层5底部外壁设有若干与通气空间4位置相对应的凹槽9;所述凹槽9通过一增压管10与通气空间4相贯通;所述凹槽9槽口覆盖有弹性膜11;所述凹槽9两侧设有均匀分布的球形空间12;所述球形空间12内安装有重力球13。

所述重力层5两侧设有若干与通气空间4位置相对应的弧形滑道14;所述弧形滑道14内壁涂有润滑油;所述弧形滑道14内安装有与其相匹配的滑条15,滑条15长度小于弧形滑道14长度。

所述增压管10呈上宽下窄的漏斗状。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

由于重力层5覆盖辅助层3三分之二面积,增压层6覆盖辅助层3三分之一面积,且增压层6内部还设有增压空间7,因此重力层5远远比增压层6重,而重力层5底部内设有重力球13,导致电线电缆的重力全都集中于电线电缆的下部,这种情况能够使电线电缆上下部分明,在正常排线时,不会出现翻转的情况,保持笔直状态。

即使电线电缆出现翻转的情况,电线电缆的上部的增压层6下翻与地面接触,电线电缆的下部的重力层5上翻处于上方,同样能够实现快速复位,令电线电缆的上下部恢复至正常状态的位置,在电线电缆上部下翻与地面接触时,由于较重的重力层5处于上方,因此该股重力则会对此时与地面接触的增压层6进行挤压,随着增压层6被挤压,增压空间7内的空间变小,增压空间7内的气压随之增高,高压气流随之通过连接管被挤入通气空间4,随着高压气流涌入通气空间4,通气空间4的气压随之增高,并随着通气空间4的轨迹,流动至增压管10位置,最后通过增压管10喷射而出,而增压管10与凹槽9相贯通,随着增压管10往凹槽9内喷射气流,喷射气流则会对弹性膜11进行冲击,此时重力层5处于电线电缆的上方,弹性膜11则位于最上方,一旦弹性膜11遭受高压气流的冲击,弹性膜11随之凸出至电线电缆的表面,弹性膜11的向上凸出来自于高压气流的冲击力,该股冲击力则可通过弹性膜11将这向上冲击的力作用至电线电缆上,此刻电线电缆瞬间向上跳动,原先被挤压于地面上的增压层6,最多与地面进行点接触,不再面接触,电线电缆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瞬间降至极低,甚至有可能在该瞬间,电线电缆完全脱离地面,此时由于上重下轻,一旦电线电缆出现一丝侧倾,较重的重力层5则会再次从上方翻转至下方,恢复原来的状态。

综上所述可知,本实用新型可通过重力层5使电线电缆的上下部位置分布分明,在正常排线时,能够始终保持笔直的状态,不会出现缠绕的情况,即使出现电线电缆翻转的情况,也能够在第一时间使其翻转回来,最大程度上避免电线电缆由于翻转导致缠绕的情况,从而避免电线电缆缠绕弯折导致自身老化加速的情况。

重力层5两侧设有若干与通气空间4位置相对应的弧形滑道14,弧形滑道14内壁涂有润滑油,弧形滑道14内安装有与其相匹配的滑条15,滑条15长度小于弧形滑道14长度,当电线电缆的重力层5从上方下翻复位时,滑条15随之侧翻向下滑动,从而加快下翻速度,提高复位效率,且滑条15从上滑至最下方时,会对重力层5形成一个向下的撞击力,进一步加速电线电缆的复位效率。

增压管10呈上宽下窄的漏斗状,随着增压管10的不断收窄,当气流流经增压管10时,气压会不断提高,从而提高高压气流对弹性膜11的冲击力,保证电线电缆的复位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