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台式电脑主机电源外置的插线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71333发布日期:2018-12-07 21:58阅读:396来源:国知局
用于台式电脑主机电源外置的插线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计算机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台式电脑主机电源外置的插线板。



背景技术:

插线板就是移动的插座,也叫排插和拖线板等,一般用于电脑电源连通或者家庭某处需集中使用好几个插座的情况。

电脑主机外置需要用到插线板,如中国专利公开了“电源插线板”(专利号为:CN 206259569U),该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USB充电插孔在使用的时候还需要外带一根USB数据线才能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既不方便也造成成本资源的浪费,但是存在着插线板本体不能被固定,使在实际使用的过程在插线板本体会移动,导致无法稳定的给电器进行供电。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台式电脑主机电源外置的插线板,解决了插线板本体不能被固定,使在实际使用的过程在插线板本体会移动,导致无法稳定的给电器进行供电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台式电脑主机电源外置的插线板,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表面的左右两侧与左侧板和右侧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底板的上方设置有箱体,所述箱体的左侧面与第一转动装置的右端固定连接,并且第一转动装置的左端卡接在左侧板的右侧面,所述箱体的右侧面与第二转动装置的左侧面固定连接,并且第二转动装置的右端卡接在右侧板的左侧面,所述右侧板的右侧面开设有第一导线孔。

所述箱体内壁的下表面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数量为两个,并且两个滑块的上表面分别与载物板下表面的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所述载物板的正面设置有插线板本体,所述插线板本体通过固定装置与载物板的正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装置的数量为两个,并且两个固定装置分别位于插线板本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载物板的上表面与推动装置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推动装置的顶端穿过第一通孔延伸至箱体的上方,所述第一通孔开设在箱体内壁的上表面,所述第一通孔的数量为两个,并且两个第一通孔对称分布在箱体内壁的上表面,所述箱体内壁的右侧面开设有第二导线孔,并且第二导线孔与第一导线孔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所述第一转动装置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的下表面与驱动装置的上表面啮合,所述驱动装置的右端套接在第三轴承内,并且驱动装置的左端与摇杆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轴承卡接在左侧板的左侧面,所述驱动装置的下表面与固定杆的外表面卡接,所述固定杆的右端穿过第二通孔卡接在凹槽内,所述第二通孔开设在支撑板的左侧面,并且支撑板的下表面与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凹槽开设在左侧板的左侧面。

优选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装置包括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右端与箱体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的左端穿过第一轴承延伸左侧板板的左侧,并且第一转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从动齿轮,所述第一轴承卡接在左侧板的右侧面。

优选的,所述第二转动装置包括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左端与箱体的右侧面固定连接,并且第二转轴卡接在第二轴承内,所述第二轴承卡接在右侧板的左侧面。

优选的,所述固定装置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下表面与插线板本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通过螺钉与载物板的正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推动装置包括推杆,所述推杆的底端与载物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推杆的数量为两个,并且两个推杆对称分布在载物板的上表面,所述推杆的顶端穿过第一通孔与把手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卡接在第三轴承内,并且第三转轴的左端与摇杆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转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主动齿轮的上表面与从动齿轮的下表面啮合,并且主动齿轮下表面的齿牙卡接在固定杆的外表面。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台式电脑主机电源外置的插线板,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用于台式电脑主机电源外置的插线板,通过设置底板、左侧板、右侧板、箱体、第一转动装置、第二转动装置、载物板、插线板本体、供电装置、推动装置、滑槽、滑块、第一导线孔和第二导线孔,当需要使用插线板本体的时候,人们首先将插线板本体的导线从箱体内依穿过第二导线孔和第一导线孔,然后再通过固定装置的螺钉把插线板本体固定在载物板上,使得插线板本体在使用的时候可以被固定住,从而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稳定的给电器进行供电,然后用手推动推动装置的把手向前推动,把手带动推杆向前运动,推杆向前运动带动载物板向前运动,从而带插线板本体向前运动,当主机电源线插在插线板本体上后,再通把推动装置的把手向后推动,从而把插线板本体收进箱体内,使得插线板本体可以隐藏起来,从而使人们不会触碰到插线板本体。

(2)、该用于台式电脑主机电源外置的插线板,通过设置第一转动装置、第二转动装置、从动齿轮、驱动装置和摇杆,当插线板本体隐藏起来后,先把固定杆从凹槽中抽下来,再通过摇杆转动驱动装置的第三转轴转动,第三转轴转动带动主动齿轮转动,主动齿轮转动带动从动齿轮转动,从动齿轮转动带动第一转轴转动,从而使箱体可以进行转动,箱体转动带动插线板本体的角度可以调节,从而使得插线板本体可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

(3)、该用于台式电脑主机电源外置的插线板,通过设置固定杆、第二通孔,支撑板和凹槽,当插线板本体的使用角度调节好后,将固定杆的右端穿过第二通孔卡接在凹槽内,使驱动装置的主动齿轮可以被固定住,从而可以固定住插线板本体的角度,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设计合理,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右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箱体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2左侧板、3右侧板、4箱体、5第一转动装置、51第一转轴、52第一轴承、6第二转动装置、61第二转轴、62第二轴承、7第一导线孔、8滑槽、9滑块、10载物板、11插线板本体、12固定装置、121连接板、122螺钉、13推动装置、131推杆、132把手、14第一通孔、15从动齿轮、16驱动装置、161第三转轴、162主动齿轮、17第三轴承、18摇杆、19 固定杆、20第二通孔、21凹槽、22支撑板、23第二导线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台式电脑主机电源外置的插线板,包括底板1,底板1上表面的左右两侧与左侧板2和右侧板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底板1的上方设置有箱体4,箱体4的左侧面与第一转动装置5的右端固定连接,第一转动装置5包括第一转轴51,第一转轴51 的右端与箱体4的左侧面固定连接,第一转轴51的左端穿过第一轴承52延伸左侧板2板的左侧,并且第一转轴5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从动齿轮15,第一轴承52卡接在左侧板2的右侧面,并且第一转动装置5的左端卡接在左侧板 2的右侧面,箱体4的右侧面与第二转动装置6的左侧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第一转动装置5和第二转动装置6,使得箱体4可以进行旋转,从而使得插线板本体11的角度可以随箱体4的旋转得到调节,第二转动装置6包括第二转轴61,第二转轴61的左端与箱体4的右侧面固定连接,并且第二转轴61卡接在第二轴承62内,第二轴承62卡接在右侧板3的左侧面,并且第二转动装置6的右端卡接在右侧板3的左侧面,右侧板3的右侧面开设有第一导线孔7,通过设置第一导线孔7和第二导线孔23,使得插线板本体11上的导线可以从第一导线孔7和第二导线孔23空中穿过,从而使得导线存放箱体4内避免影响插线板本体11的使用。

箱体4内壁的下表面开设有滑槽8,滑槽8内滑动连接有滑块9,滑块9 的数量为两个,并且两个滑块9的上表面分别与载物板10下表面的左右两侧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滑槽8和滑块9,使得载物板10可以在箱体4内进行前后滑动,从而使得插线板本体11可以隐藏到箱体4内,载物板10的正面设置有插线板本体11,插线板本体11通过固定装置12与载物板10的正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固定装置12,使得插线板本体11可以被固定在载物板10 的正面使得插线板本体11不会移动,从而插线板本体11可以稳定的供电,固定装置12包括连接板121,连接板121的下表面与插线板本体1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连接板121通过螺钉122与载物板10的正面固定连接,固定装置12的数量为两个,并且两个固定装置12分别位于插线板本体1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载物板10的上表面与推动装置13的底端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推动装置13,使得可以通过推动推动装置13的把手132对插线板进本体11行移动,从而使得载物板10可以带动插线板本体11进行前后移动,推动装置13 包括推杆131,推杆131的底端与载物板10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推杆131的数量为两个,并且两个推杆131对称分布在载物板10的上表面,推杆131的顶端穿过第一通孔14与把手13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推动装置13的顶端穿过第一通孔14延伸至箱体4的上方,第一通孔14开设在箱体4内壁的上表面,第一通孔14的数量为两个,并且两个第一通孔14对称分布在箱体4内壁的上表面,箱体4内壁的右侧面开设有第二导线孔23,并且第二导线孔23 与第一导线孔7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第一转动装置5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从动齿轮15,从动齿轮15的下表面与驱动装置16的上表面啮合,通过设置驱动装置16,使得可以通过转动驱动装置16的主动齿轮162来对箱体4进行旋转,从而可以调节插线板本体11的角度,驱动装置16包括第三转轴161,第三转轴161卡接在第三轴承17内,并且第三转轴161的左端与摇杆18的右端固定连接,第三转轴16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162,主动齿轮162的上表面与从动齿轮15的下表面啮合,并且主动齿轮162下表面的齿牙卡接在固定杆19的外表面,驱动装置16的右端套接在第三轴承17内,并且驱动装置16的左端与摇杆18的右端固定连接,第三轴承17卡接在左侧板2的左侧面,驱动装置16的下表面与固定杆 19的外表面卡接,通过设置固定杆19,使得在插线板本体11角度调节完成后可以稳定住主动齿轮162,从而使得插线板本体11的角度可以被固定住,固定杆19的右端穿过第二通孔20卡接在凹槽21内,第二通孔20开设在支撑板22的左侧面,并且支撑板22的下表面与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凹槽21开设在左侧板2的左侧面。

使用时,当需要使用插线板本体11的时候,人们首先将插线板本体11 的导线从箱体4内依穿过第二导线孔23和第一导线孔7,然后再通过固定装置12的螺钉122把插线板本体11固定在载物板10上,然后用手推动推动装置13的把手132向前推动,把手132带动推杆131向前运动,推杆131向前运动带动载物板10向前运动,从而带插线板本体11向前运动,当主机电源线插在插线板本体11上后,再通把推动装置13的把手132向后推动,从而把插线板本体11收进箱体4内,当插线板本体11隐藏起来后,先把固定杆 19从凹槽21中抽下来,再通过摇杆18转动驱动装置16的第三转轴161转动,第三转轴161转动带动主动齿轮162转动,主动齿轮162转动带动从动齿轮 15转动,从动齿轮15转动带动第一转轴51转动,从而使箱体4可以进行转动,箱体4转动带动插线板本体11的角度可以调节,当插线板本体11的使用角度调节好后,将固定杆19的右端穿过第二通孔20卡接在凹槽21内,使驱动装置16的主动齿轮162可以被固定住。

综上可得,该用于台式电脑主机电源外置的插线板,通过设置底板1、左侧板2、右侧板3、箱体4、第一转动装置5、第二转动装置6、载物板10、插线板本体11、供电装置、推动装置13、滑槽8、滑块9、第一导线孔7和第二导线孔23,当需要使用插线板本体11的时候,人们首先将插线板本体 11的导线从箱体4内依穿过第二导线孔23和第一导线孔7,然后再通过固定装置12的螺钉122把插线板本体11固定在载物板10上,使得插线板本体11 在使用的时候可以被固定住,从而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稳定的给电器进行供电,然后用手推动推动装置13的把手132向前推动,把手132带动推杆131 向前运动,推杆131向前运动带动载物板10向前运动,从而带插线板本体11 向前运动,当主机电源线插在插线板本体11上后,再通把推动装置13的把手132向后推动,从而把插线板本体11收进箱体4内,使得插线板本体11 可以隐藏起来,从而使人们不会触碰到插线板本体11。

同时,该用于台式电脑主机电源外置的插线板,通过设置第一转动装置5、第二转动装置6、从动齿轮15、驱动装置16和摇杆18,当插线板本体11隐藏起来后,先把固定杆19从凹槽21中抽下来,再通过摇杆18转动驱动装置 16的第三转轴161转动,第三转轴161转动带动主动齿轮162转动,主动齿轮162转动带动从动齿轮15转动,从动齿轮15转动带动第一转轴51转动,从而使箱体4可以进行转动,箱体4转动带动插线板本体11的角度可以调节,从而使得插线板本体11可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

同时,该用于台式电脑主机电源外置的插线板,通过设置固定杆19、第二通孔20,支撑板22和凹槽21,当插线板本体11的使用角度调节好后,将固定杆19的右端穿过第二通孔20卡接在凹槽21内,使驱动装置16的主动齿轮162可以被固定住,从而可以固定住插线板本体11的角度,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设计合理,实用性强。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