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双电源转换开关的驱动装置和双电源转换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69706发布日期:2018-10-26 20:54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用于双电源转换开关的驱动装置和双电源转换开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双电源转换开关的驱动装置以及包括这种驱动装置的双电源转换开关。



背景技术:

在市场在售的双电源转换开关中,用于小的额定电流(例如小于100A)的双电源转换开关占有极高的比例(例如占75%)。

目前,这样的双电源转换开关主要有两种形式:派生式和一体式。派生式双电源转换开关采用两台断路器左右拼装,驱动装置位于两台断路器之间,驱动装置由电机构成。然而,这样的双电源转换开关由电机驱动,存在着转换时间长(例如2-3s)的缺点。一体式双电源转换开关虽然采用了电磁铁驱动,但是存在着体积较大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电源转换开关,其能够在由电磁铁驱动的情况下显著减小体积。

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双电源转换开关的驱动装置,能够驱动双电源转换开关的动触头在双分位置、第一电源接通位置和第二电源接通位置之间切换,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第一连接杆,其一端与第一电磁铁的第一动芯枢转连接,使得第一连接杆能够随着第一动芯的移动而移动;第一旋转轴,安装在驱动装置的壳体内,其一端与动触头相关联,使动触头响应于第一旋转轴的旋转而相应地旋转;传动机构,连接在第一连接杆和第一旋转轴之间,能够将第一连接杆随着第一动芯的移动转换为第一旋转轴的旋转运动,从而使动触头相应地旋转。

优选地,所述第一旋转轴的另一端具有第一齿轮,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具有第一长圆孔,所述传动机构包括:摆杆,其第一端具有容纳在所述第一长圆孔内的凸台;主轴,该主轴安装在驱动装置的壳体内,并且设置有第二齿轮,所述主轴与摆杆固定连接,使得摆杆和主轴能够一起以所述主轴的中心轴线旋转,当所述主轴沿第一方向旋转时,所述第二齿轮能够与第一齿轮啮合,使第一旋转轴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旋转,从而使动触头相应地旋转。

优选地,在双分位置,当第一电磁铁通电时,所述第一连接杆与第一动芯一起沿第三方向移动,从而使得摆杆的凸台在第一长圆孔内相对地移动,当第一长圆孔的一端与凸台抵接时,第一连接杆的继续移动会导致摆杆以所述主轴的中心轴线为中心沿第一方向旋转,从而最终带动主轴沿第一方向旋转,此时,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从而使第一旋转轴沿第二方向旋转,结果动触头相应地旋转,最终到达第一电源接通位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电磁铁具有第一复位弹簧,以在动触头与第一电源的静触头接触之后,使第一动芯返回其初始位置。

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第二连接杆,其一端与第二电磁铁的第二动芯枢转连接,使得第二连接杆能够随着第二动芯的移动而移动,另一端具有第二长圆孔;第二旋转轴,安装在驱动装置的壳体内,其一端与动触头相关联,使动触头响应于第二旋转轴的旋转而相应地旋转,另一端具有第三齿轮,所述摆杆的凸台还容纳在第二长圆孔内,所述凸台还能够在第二长圆孔内相对地移动,所述主轴还设置有第四齿轮,当所述主轴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旋转时,所述第四齿轮能够与第三齿轮啮合。

优选地,在双分位置,当第二电磁铁通电时,所述第二连接杆与第二动芯一起沿与第三方向相反的第四方向移动,从而使得摆杆的凸台在第二长圆孔内相对地移动,当第二长圆孔的一端与凸台抵接时,第二连接杆的继续移动会导致摆杆以所述主轴的中心轴线为中心沿第二方向旋转,从而最终带动主轴沿第二方向旋转,此时,第三齿轮与第四齿轮啮合,从而使第二旋转轴沿第一方向旋转,结果动触头相应地旋转,最终到达第二电源接通位置。

优选地,所述第二电磁铁具有第二复位弹簧,以在动触头与第二电源的静触头接触之后,使第二动芯返回其初始位置。

优选地,所述主轴具有方形形状,相应地,所述摆杆的开口是方形开口。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双电源转换开关,包括如上所述的驱动装置。

附图说明

从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目的可以得到更好地理解。为了在附图中更好地显示各部件的关系,附图并非按比例绘制。附图中:

图1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双电源转换开关的示意图;

图2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双电源转换开关的驱动装置的示意图;

图3示出图2的双电源转换开关的驱动装置的示意图,其中拆除了一部分壳体;

图4示出图3的双电源转换开关的驱动装置的示意图,其中进一步拆除了一部分壳体;

图5示出图4的双电源转换开关的驱动装置的示意图,其中进一步拆除了一个电磁铁及其相关部件;

图6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双电源转换开关处于双分位置时,驱动装置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7示出图6的透视图;

图8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双电源转换开关处于第一电源接通位置时,驱动装置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9示出图8的透视图;

图10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双电源转换开关处于第二电源接通位置时,驱动装置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11示出图10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各个实施例。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附图中,将相同的附图标记赋予基本上具有相同或类似结构和功能的组成部分,并且将省略关于它们的重复描述。如果没有特别说明,本文中的术语“第一方向”、“第二方向”等均是相对于本实用新型的附图描述的。术语“依次包括A、B、C等”仅指示所包括的部件A、B、C等的排列顺序,并不排除在A和B之间和/或B和C之间包括其它部件的可能性。第一”及其变体的描述仅仅是为了区分各部件,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第一部件”可以写为“第二部件”等。

本说明书的附图为示意图,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示意性地表示各部分的形状及其相互关系。

下面,参照图1至图11,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

首先,参见图1,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双电源转换开关1的示意图。该双电源转换开关1是一体式的类型,包括位于两侧开关之间的驱动装置2。

该驱动装置2包括壳体21(参见图2)。该驱动装置包括用于第一电源的第一电磁铁和用于第二电源的第二电磁铁,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均容纳在壳体内。第一电磁铁具有第一动芯22,第二电磁铁具有第二动芯23,例如参见图3和4。该驱动装置包括传动机构,传动机构包括摆杆和主轴(如下详细所述)。

第一连接杆24的一端枢转连接到第一动芯22,更清楚地参见图5,从而第一连接杆24能够与第一动芯一起移动。第一连接杆24的另一端具有第一长圆孔241。摆杆25的一端具有容纳在第一长圆孔241内的凸台251,另一端具有开口252。主轴26穿过开口252,与摆杆固定连接,从而能够与摆杆一起旋转。应注意,虽然本实施例中使用了主轴穿过摆杆开口的方式将主轴和摆杆固定连接起来,但是应明白,还可以使用其它方式,只要主轴和摆杆能够一起旋转即可。

主轴26的一端具有第二齿轮261,另一端具有第四齿轮262。第一旋转轴27的一端具有第一齿轮271,第二旋转轴29的一端具有第三齿轮272。在主轴沿顺时针方向旋转时,第二齿轮261与第一齿轮271啮合,第四齿轮262不会与第三齿轮272啮合,在主轴沿逆时针方向旋转时,第四齿轮262与第三齿轮272啮合,第二齿轮261不与第一齿轮271啮合。

可以明白的是,驱动装置2还包括第二连接杆(未示出),第二连接杆的一端枢转连接到第二动芯23,从而第二连接杆能够与第二动芯一起移动。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具有第二长圆孔,摆杆25的凸台251还容纳在第二长圆孔内。在本实施例中,主轴26具有方形形状,相应地,摆杆的开口252是方形开口,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

下面参见图6-9来描述驱动装置2使双电源转换开关从双分位置到第一电源接通位置的操作过程。

参见图6和7,分别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双电源转换开关处于双分位置时驱动装置4的平面图和透视图。当第一电磁铁受到激励时,第一动芯22向左移动,使得第一连接杆24也向左移动,从而摆杆25的凸台251在第一长圆孔241内相对地向右移动。当摆杆的凸台251抵靠住第一长圆孔的右侧边缘时,第一连接杆24的向左移动会导致摆杆25以主轴26的中心轴线为中心沿顺时针旋转,同时主轴也会沿顺时针旋转,此时,仅第一齿轮271与第二齿轮261啮合,第四齿轮262不会与第三齿轮272啮合,从而使第一旋转轴27沿逆时针旋转,结果动触头相应地旋转,最终到达第一电源接通位置。然后,第一动芯22通过第一复位弹簧221向右移动返回其如图6所示的初始位置,此时,驱动装置4的状态如图8和9所示。

应明白,尽管未在附图中示出,但是本领域技术可以理解将双电源转换开关从第一电源接通位置切换到图6和7所示的双分位置的过程。具体地,激励第二电磁铁,使第二电磁铁的第二动芯23向右移动,使凸台251与第二长圆孔的左侧边缘抵靠,从而使摆杆25以主轴26的中心轴线为中心沿逆时针旋转,同时主轴也沿逆时针旋转,第一旋转轴27沿顺时针旋转,结果动触头相应地旋转,最终到达双分位置。然后,第二动芯23通过第二复位弹簧231返回初始位置,此时,驱动装置4的状态如图6和7所示。

下面参见图6-7和图10-11描述驱动装置2使双电源转换开关从双分位置到第二电源接通位置的操作过程,该过程与双电源转换开关从双分位置到第一电源接通位置的过程类似。

具体地,当第二电磁铁受到激励时,第二动芯23向右移动,使得第二连接杆也向右移动,从而摆杆25的凸台251在第二长圆孔内相对地向左移动。当摆杆的凸台251抵靠住第二长圆孔的左侧边缘时,第二连接杆的向右移动会导致摆杆25以主轴26的中心轴线为中心沿逆时针旋转,同时主轴也会沿逆时针旋转,此时,仅第四齿轮262与第三齿轮272啮合,第二齿轮261不会与第一齿轮271啮合,从而使第二旋转轴29沿顺时针旋转,结果动触头相应地旋转,最终到达第二电源接通位置。然后,第二动芯23通过第二复位弹簧231向左移动返回其初始位置,此时,驱动装置4的状态如图10和11所示。

应明白,尽管未在附图中示出,但是本领域技术可以理解将双电源转换开关从第二电源接通位置切换到图6和7所示的双分位置的过程。具体地,激励第一电磁铁,使第一电磁铁的第一动芯22向左移动,使凸台251与第一长圆孔241的右侧边缘抵靠,从而使摆杆25以主轴26的中心轴线为中心沿顺时针旋转,同时主轴也沿顺时针旋转,第二旋转轴29沿逆时针旋转,结果动触头相应地旋转,最终到达双分位置。然后,第一动芯22通过第一复位弹簧221返回初始位置,此时,驱动装置4的状态如图6和7所示。

以上介绍了本实用新型的双电源转换开关的驱动装置。由此可以得出,通过该驱动装置,本实用新型的双电源转换开关的体积减小,同时还能够满足小转换时间(约500ms)的要求。

以上描述了双电源转换开关从双分位置向第一电源接通位置的转换、从第一电源接通位置向双分位置的转换以及从双分位置向第二电源接通位置的转换,但是应明白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可以设想出双电源转换开关的其它转换,例如从第一电源接通位置向第二电源接通位置的转换。

而且,上述披露的各技术特征并不限于已披露的与其它特征的组合,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根据实用新型目的进行各技术特征之间的其它组合,以实现本实用新型之目的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