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面天线用拼装式箱型钢结构基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89064发布日期:2018-10-30 23:25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楼面天线用拼装式箱型钢结构基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基站的安装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安装楼面天线的基础。



背景技术:

楼面天线主要指的是安装在楼顶面上的通信基站,为保证楼面天线安装的稳固性,通常需要在楼顶设置配重基础。当前,楼面天线抱杆的配重基础主要是由型钢和混凝土块组合成固定的形式,在不同场景下进行简单的尺寸调整和修改,由于受作业人员认知度的限制以及现场建设多样化的特征,此种结构形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配重基础形式单一,无法适用于不同场地形状;2)不同风压和楼高情况下,钢材尺寸和混凝土块大小需要不断调整,无法批量生产;3)单块混凝土重量较大,不便于运输和施工;4)外观笨拙,不协调美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应用于楼面天线安装使用的型钢结构基础,可以满足不同场地形状和尺寸条件下楼面天线抱杆的配重要求,能够批量生产,降低建设难度,提高建筑表面协调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楼面天线用拼装式箱型钢结构基础,包括至少一个内部填充有石子的单元箱型钢体,相邻单元箱型钢体之间通过相配装的螺栓螺母组合连接;所述单元箱型钢体包括主体框架,主体框架的四周配装有侧板,主体框架的底部配装有底板;所述主体框架包括上下平行且相对设置的顶部方形框架和底部方形框架,顶部方形框架和底部方形框架均通过首尾连接的角钢焊接而成,顶部方形框架和底部方形框架的四个边角处通过角形立柱焊接为一体结构,所述底板搭载在底部方形框架朝内设置的端板上;所述顶部方型框架的顶部端板以及底部方形框架的底部端板上分别开设有若干安装用条形通孔,顶部方形框架和底部方形框架朝向四周的立板上开设有穿过螺栓的螺栓孔。

上述楼面天线用拼装式箱型钢结构基础,所述相邻角形立柱的顶部方形框架和底部方形框架之间固定设置有起加强作用的角形支撑架,角形支撑架的一个端面与顶部方形框架和底部方形框架位于同一平面上,角形支撑架的另一个端面朝向单元箱型钢体的内腔设置。

上述楼面天线用拼装式箱型钢结构基础,所述底板为朝向单元箱型钢体的内腔设置的微小弧形结构。

上述楼面天线用拼装式箱型钢结构基础,所述底板上开设有若干排水孔。

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取得技术进步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单元箱型钢体可以实现批量生产加工,运输安装方便,大大缩短了施工周期。本实用新型应用时,可在不同荷载条件下,通过调整单元箱型钢体的数量以及组合样式,来满足不同场地形状和尺寸条件下天线抱杆的配重要求,解决了传统楼面天线抱杆形状单一、调整和适用性差的缺点,有效减小了占地面积,提高了外观美观度,并能够与环境相容,减小阻工。单元箱型钢体中间可以填充石子,增加配重,方便运输施工,克服了混凝土块配重基础重量大、搬动难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作为楼面天线的基础,对于楼面墙体较高的位置,单元箱型钢体上下叠放设置可以实现增高的功能;而对于较高的天线杆体,可以通过长形螺栓孔与箱体底部方形框架进行连接,来增加稳定性;另外,箱体底部框架上的长形螺栓孔可以与新增散力架相连接,实现底部散力的功能,满足楼面承载不足的要求。本实用新型的单元箱型钢体自由组合后,不仅可以作为塔脚基础使用,也可以根据楼顶不同杆体形式作为支撑配重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主体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单元箱型钢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采用本实用新型形成一立杆单元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顶部方形框架,2.底部方形框架,3.角形支撑架,4.条形通孔,5.螺栓孔,6.侧板,7.底板,8.排水孔,9.抱杆支架,10.安装过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楼面天线用拼装式箱型钢结构基础,包括至少一个单元箱型钢体,单元箱型钢体内部填充有10#石子;在进行天线基础的设计时,可根据勘察的现场环境,并依据相关参数经过计算确定箱型钢块的合理组合形式,当需要设置多个单元箱型钢体时,相邻单元箱型钢体之间通过相配装的螺栓螺母组合连接。

单元箱型钢体的结构如图2所示,包括主体框架,主体框架的四周配装有侧板6,主体框架的底部配装有底板7。

主体框架的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顶部方形框架1和底部方形框架2,顶部方形框架1和底部方形框架2上下平行,且相对设置。顶部方形框架1和底部方形框架2的结构相对称,均通过首尾连接的角钢焊接而成,顶部方形框架1和底部方形框架2的四个边角处通过角形立柱焊接为一体结构,底板7搭载在底部方形框架2朝内设置的端板上。

为方便安装用于安装天线的抱杆支架,在顶部方形框架1的顶部端板上开设有安装立板角形架的条形通孔4,条形通孔的设置可以满足不同法兰间距的连接要求,提高本实用新型的通用性;当然条形通孔还可以用来进行安装抱杆的支撑件或者拉线杆件,也可以用于上下单元箱型钢体的拼装。顶部方形框架1和底部方形框架2朝向四周的立板上开设有穿过螺栓的螺栓孔5,以方便四周相邻单元箱型钢体之间的组装。

本实用新型为提高强度,相邻角形立柱的顶部方形框架1和底部方形框架2之间固定设置了角形支撑架3,角形支撑架的一个端面与顶部方形框架1和底部方形框架2位于同一平面上,角形支撑架的另一个端面朝向单元箱型钢体的内腔设置。

当本实用新型构成安装天线的基础上,通常放置在楼顶上,如遇雨天,单元箱型钢体容易产生积水,为避免此情况出现,本实用新型的底板设置为朝向朝向单元箱型钢体的内腔设置的微小弧形结构,并在底板上开设了若干排水孔8,如图2所示。

如天线尺寸较小,那么采用一个单元箱型钢体即可进行天线的安装,如图3所示,在单元箱型钢体顶部方形框架1顶部端板相对的两边上搭载安装天线抱杆的抱杆支架9,本实施例中,抱杆支架由角钢制成,抱杆支架的连接端板上开设有抱杆安装过孔10。

在进行基础的设置时,用水泥砂浆进行基础找平,配重基础底部和楼面之间铺设橡胶垫,橡胶垫的厚度不小于4mm,大小需超出配重基础外边缘不小于100mm;然后在橡胶垫上进行单元箱型钢体的组装,组装完成后,填充石子;最后安装抱杆和天线即可。

在配重基础位置的选择时,应将配重基础放置在承重墙或者承重梁上。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