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压器次级输出铜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57303发布日期:2019-01-08 21:43阅读:570来源:国知局
变压器次级输出铜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压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变压器次级输出铜板。



背景技术:

变压器是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来改变交流电压的装置,主要构件是初级线圈、次级线圈和铁芯,变压器中输入电源电压的就是初级,输出电源电压的就是次级。

现有技术中,变压器的次级输出位置上会设置铜板,通常情况下在这种输出铜板上会设置一层绝缘板,以将铜板与初级线圈以及次级线圈相分隔,但是在电压输出较大时,线圈上所通过的电流也会变大,即使有绝缘板的阻隔,铜板的部分位置仍然裸露在外部,线圈中产生的强大电流会与铜板相接触,进而易导致输出电压变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变压器次级输出铜板,这种铜板具有提高与线圈的绝缘效果,减少电流与铜板相通的优势。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变压器次级输出铜板,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侧壁两端设有输出引板,所述底座背离所述输出引板的一侧对称设有两个拱形缠绕板,所述拱形缠绕板用于缠绕线圈,所述底座与拱形缠绕板上涂有绝缘粉,所述绝缘粉将所述底座与拱形缠绕板包裹于内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这种铜板安装于变压器上时,将线圈通电缠绕于拱形缠绕板的侧壁上,以使变压器可以正常工作,而在变压器处于升压或降压的工作过程中,由于整个的底座和拱形缠绕板全部覆盖有绝缘粉,绝缘粉将底座和拱形缠绕板完全包裹,使得电流在线圈内流通的过程中,完全断绝与铜板之间的连通可能性,大大提高铜板的绝缘效果,进而可减少电流与铜板相通的几率,保证电压能够稳定输出。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拱形缠绕板内设有冷却流道,所述冷却流道贯穿于所述拱形缠绕板的端部,所述底座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冷却流道相连通的第一冷却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变压器处于工作状态中,铜板会产生大量的热量,此时可通过第一冷却孔朝冷却流道内通入冷却液体,以降低铜板的温度,进而可减少高温下变压器过热而损坏的几率。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拱形缠绕板包括弧形部、竖直设置于所述弧形部两端的第一竖脚、第二竖脚,所述第一竖脚的端部朝所述输出引板方向延伸,并突出于所述底座的侧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冷却孔内的冷却液经过冷却流道后可通过第一竖脚的端部流出,以便于将冷却液进行收集,然后再通过冷却后进行反复利用,提高冷却液的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竖脚突出于所述底座的端部设有引流板,所述引流板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冷却流道相连通的第二冷却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冷却液从第一竖脚的端部流出后,可经过引流板再从第二冷却孔内流出,使得过热的冷却液在流出的过程中可以进行一次缓存,以减少冷却液流动过快而引起飞溅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拱形缠绕板与所述引流板一体成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冷却液进入引流板后,由于拱形缠绕板与引流板一体成型,可减少拱形缠绕板与引流板的空隙,增强第二冷却孔与冷却通道之间的结构强度,同时在生产过程中可进行同时生产,降低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引流板的底部设有加强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冷却液经过第二冷却孔流出的过程中,由于引流板处于第一竖脚的端部,冷却液向下冲击时有较大的势能,通过设置加强板以提高引流板侧壁的结构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强板上贯穿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所述引流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孔相对的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第二连接孔内穿设有定位螺丝。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加强板安装于引流板底部时,通过将第一连接孔与第二连接孔相互对齐后,通过定位螺丝固定,此时的加强板可正好处于引流板的正下方,实现和引流板精准的安装定位。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输出引板的底部贯穿设有与所述第一冷却孔相连通的第三冷却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冷却液经过第一冷却孔进入底座后,除了经过拱形缠绕板外,也可经过第三冷却孔,而经过第三冷却孔的冷却液可对输出引板进行冷却,此时整个铜板都会处于降温的状态,以进一步减少铜板的过热;另外的话,可通过第三冷却孔冲入冷却液,相比于第一冷却孔,第三冷却孔距离线圈的位置更远,在通入的过程中,降低与高电流的接触几率。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的底部开设有供所述输出引板滑移的滑槽,所述输出引板的侧壁上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内设有限位件,所述滑槽的槽壁上开设有与所述限位件卡接配合的固定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涂覆绝缘粉时,可通过解除限位件,使输出引板沿滑槽从底座上拆下,可避免绝缘粉涂覆在输出引板上,进而可保证输出引板与外部电压接收器件的连通性。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件包括滑移连接于所述定位槽内的固定块、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块底部的弹簧,所述弹簧远离所述固定块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定位槽的槽底。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接触限位件时,可通过施力于固定块,使弹簧收缩,固定块向定位槽的槽底运动,直至固定块与固定槽分离后,以将输出引板从底座上拆下;安装输出引板时,挤压固定块,使弹簧收缩,固定块向定位槽的槽底运动,将输出引板插入至滑槽内,直至定位槽的槽口与固定槽的槽口相对,弹簧还原并施力于固定块使固定块进入到固定槽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在将整个的底座和拱形缠绕板全部包裹绝缘粉,使得电流在线圈内流通的过程中,完全断绝与铜板之间的连通可能性,有利于提高铜板的绝缘效果,以减少电流与铜板相通的几率,进而可减少电流的损失,保证电压能够稳定输出,同时可起到节能的作用;

2、通过设置第一冷却孔、第二冷却孔以及第三冷却孔,使得冷却液可从任意一个冷却孔通入铜板内部,并从任意一个冷却孔流出,有利于提高铜板的降温速度,减少铜板的过热损坏。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图,用于重点展示实施例的整体结构;

图2为实施例的整体剖视图,用于重点展示冷却流道;

图3为实施例中加强板的安装图,用于重点展示加强板的安装结构;

图4为实施例中底座与输出引板的剖视图,用于重点展示底座与输出引板连接结构;

图5为图4中A部的放大图,用于重点展示限位件的结构。

图中:1、底座;11、第一冷却孔;2、输出引板;21、第三冷却孔;22、定位槽;3、拱形缠绕板;31、弧形部;32、第一竖脚;33、第二竖脚;4、冷却流道;5、引流板;51、第二冷却孔;52、第二连接孔;6、加强板;61、第一连接孔;7、定位螺丝;8、滑槽;81、固定槽;9、限位件;91、固定块;92、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一种变压器次级输出铜板,包括呈长方体状的底座1,底座1侧壁的两端均竖直设有输出引板2,底座1背离输出引板2的侧壁上设有两个用于缠绕线圈的拱形缠绕板3,两个拱形缠绕板3沿底座1宽度方向的中心线呈对称设置。

底座1与拱形缠绕板3的外侧壁上均涂有绝缘粉,绝缘粉将底座1与拱形缠绕板3完全包裹于内部,绝缘粉采用二氧化硅材料制成;绝缘粉将底座1与拱形缠绕板3包裹后,使得电流在线圈内流通的过程中,完全断绝与铜板之间的连通,有利于提高铜板的绝缘效果。

拱形缠绕板3包括弧形部31、竖直设置于弧形部31两端的第一竖脚32、第二竖脚33,第一竖脚32与第二竖脚33远离弧形部31的端部连接于底座1上,其中第一竖脚32还朝输出引板2方向延伸,并突出于输出引板2所在的底座1的侧壁;两个拱形缠绕板3的第一竖脚32之间、第二竖脚33之间均沿底座1的中点位置呈中心对称设置,进而使得两个拱形缠绕板3的第一竖脚32与第二竖脚33沿底座1宽度方向的中心线呈对称设置,线圈将第一竖脚32与第二竖脚33缠绕于内部。

参见图1、图2,拱形缠绕板3内设有冷却流道4,冷却流道4沿第一竖脚32、弧形部31、第二竖脚33的方向进行设置,且贯穿于第一竖脚32与第二竖脚33的端部,底座1的侧壁上设有与第一冷却孔11,第一冷却孔11与第二竖脚33端部的冷却流道4相连通。

第一竖脚32突出于底座1的端部设有引流板5,引流板5与拱形缠绕板3一体成型,引流板5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冷却孔51,第二冷却孔51与第一竖脚32端部的冷却流道4相连通,且第二冷却孔51位于底座1宽度方向的中心线上。

参见图2、图3,输出引板2底部的中心位置上朝底座1方向开设有第三冷却孔21,第三冷却孔21与第一冷却孔11相连通的,通过以上的第一冷却孔11、第二冷却孔51以及第三冷却孔21,使得冷却液可从任意一个冷却孔通入铜板内部,并从任意一个冷却孔流出,提高铜板的降温速度。

引流板5的底部水平设有加强板6,加强板6位于两个输出引板2之间,加强板6上贯穿设置有若干第一连接孔61,引流板5上设有与第一连接孔61相对的第二连接孔52,第一连接孔61与第二连接孔52内穿设有定位螺丝7;在加强板6提高引流板5侧壁结构强度的同时,可通过定位螺丝7实现加强板6和引流板5精准的安装定位以及固定。

参见图4、图5,底座1与输出引板2接触的侧壁上沿底座1的长度方向开设有供输出引板2滑移的滑槽8,滑槽8的长度与输出引板2的宽度相同,输出引板2的侧壁上沿长度方向开设有若干定位槽22,定位槽22内设有限位件9;限位件9包括滑移连接于定位槽22内的固定块91、固定连接于固定块91底部的弹簧92,弹簧92远离固定块91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定位槽22的槽底,且弹簧92施力于固定块91使固定块91突出于定位槽22的槽口;固定块91远离弹簧92的一端为弧形面,滑槽8的槽壁上开设有与固定块91卡接配合的固定槽81,进而可通过固定块91与固定槽81实现输出引板2与底座1的可拆卸连接。

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