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WiFi插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55353发布日期:2019-01-02 22:07阅读:399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WiFi插座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插座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智能WiFi插座。



背景技术:

插座,又称电源插座、开关插座。插座是指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电路接线可插入的座,通过它可插入各种接线,这样便于与其他电路接通。通过线路与铜件之间的连接与断开,来达到最终达到该部分电路的接通与断开。

现有的插座大多数功能都比较单一,只能通过实体按钮控制插座断通,无法实现使用移动设备进行控制;而且一旦插座负载过多,便有可能产生发热,对插座造成损坏,降低其使用寿命,严重情况下甚至有可能发生火灾,并且很多插座电路中没有针对高压的保护措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智能WiFi插座,可实现使用移动设备控制插座的断通,同时当插座内温度过高时,插座可发出预警信号提醒用户,保证了用电安全,同时可以防止高压对电源模块进行破坏,加强了插座的稳定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WiFi插座,包括内置有电路板的插座壳体,所述电路板上设有单片机U3以及均与单片机U3连接的开关电路、电源模块、温度采集电路、报警电路、无线通信模块,所述单片机U3通过控制开关电路,从而控制插座的断通,所述电源模块用于连接市电且为整个插座提供电能,所述温度采集电路可采集插座内的温度数据并且传输到单片机U3,所述报警电路可根据单片机U3的指令向用户发出预警信号,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可接收来自移动设备发送的指令并且传送给单片机U3处理,所述电源模块设有用于防止高压对电源模块造成破坏的压敏电阻RVP1。

作为优选,所述电源模块包括可连接市电的整流稳压电路以及将整流稳压电路输出的电源进行降压的降压电路。

作为优选,所述温度采集电路包括电容C6、电阻R8以及热敏电阻R9;所述电容C6与电阻R8并联,所述热敏电阻R9一端与电容C6的一端以及电阻R8的一端连接,所述热敏电阻R9另一端连接稳压电路,所述电容C6的另一端与电阻R8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容C6与热敏电阻R9连接的一端与单片机U3的输入端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报警电路包括三极管Q1、电阻R3、电阻R6、电阻R7、蜂鸣器P1;所述R6一端连接于单片机U3输出端,所述电阻R6另一端与电阻R7的一端共同连接于三极管Q1的基极,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1的发射极共同接地,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于蜂鸣器P1的阴极,所述蜂鸣器P1的正极连接于电阻R3的一端,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整流稳压电路。

作为优选,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包括WiFi通信模组。

作为优选,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包括433MHZ信号接收模组,所述433MHZ信号接收模组包括前端滤波电路1、电源滤波电路2、433MHZ信号功率接收芯片U5、无源晶振Y3、电容C27、电容C29、零欧姆电阻R31;所述前端滤波电路1、电源滤波电路2均与433MHZ信号功率接收芯片U5连接,所述电容C27的正极和阴极均与U5连接,同时所述电容C27的阴极接地,所述无源晶振Y3一端与U5连接,所述无源晶振Y3另一端与电容C27的阴极共同接地,所述电阻C29一端接地,所述电阻C29另一端单片机U3连接,所述零欧姆电阻R31与无源晶振Y3串联,所述零欧姆电阻R31远离无源晶振Y3的一端接地。

作为优选,所述整流稳压电路包括用于与市电的连接的输入端,所述压敏电阻RVP1设于输入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当用户需要断开或者连通插座时,使用移动设备向无线通信模块发送指令,无线通信模块接收到指令后便会将指令转发到单片机U3,单片机U3通过控制开关电路,从而控制插座的断通,使用户可以通过移动设备控制插座的断通,为生活提供了便利。当插座的负载过多时,导致温度过高时,温度采集电路将温度数据传送到单片机U3,当温度超过临界值时,单片机U3便会发送预警指令到报警电路,报警电路接收到指令便会发出预警信号以提醒用户,保证了用电安全。而在电源模块中设置压敏电阻RVP1,可以防止高压对电源模块进行破坏,加强了插座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单片机U3的引脚图以及报警电路的电路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温度采集电路的电路图;

图4为开关电路的电路图;

图5为WiFi通信模组电路的电路图;

图6为433MHZ信号接收模组电路的电路图;

图7为整流稳压电路的电路图;

图8为降压电路的电路图。

附图标记:1、前端滤波电路;2、电源滤波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智能WiFi插座,包括内置有电路板的插座壳体,所述电路板上设有单片机U3以及均与单片机U3连接的开关电路、电源模块、温度采集电路、报警电路、无线通信模块,所述单片机U3通过控制开关电路,从而控制插座的断通,所述电源模块用于连接市电且为整个插座提供电能,所述温度采集电路可采集插座内的温度数据并且传输到单片机U3,所述报警电路可根据单片机U3的指令向用户发出预警信号,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可接收来自移动设备发送的指令并且传送给单片机U3处理,所述电源模块设有用于防止高压对电源模块造成破坏的压敏电阻RVP1。

当用户需要断开或者连通插座时,使用移动设备向无线通信模块发送指令,无线通信模块接收到指令后便会将指令转发到单片机U3,单片机U3通过控制开关电路,从而控制插座的断通,使用户可以通过移动设备控制插座的断通,为生活提供了便利。当插座的负载过多时,导致温度过高时,温度采集电路将温度数据传送到单片机U3,当温度超过临界值时,单片机U3便会发送预警指令到报警电路,报警电路接收到指令便会发出预警信号以提醒用户,保证了用电安全。而在电源模块中设置压敏电阻RVP1,可以防止高压对电源模块进行破坏,加强了插座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智能WiFi插座,所述电源模块包括可连接市电的整流稳压电路以及将整流稳压电路输出的电源进行降压的降压电路。整流稳压电路将家用220V交流电转换成5.0V直流电源,而稳压电路可将5.0V直流电源稳压成3.3V直流电源。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智能WiFi插座,所述温度采集电路包括电容C6、电阻R8以及NTC热敏电阻R9;所述电容C6与电阻R8并联,所述NTC热敏电阻R9一端与电容C6的一端以及电阻R8的一端连接,所述NTC热敏电阻R9另一端连接稳压电路,所述电容C6的另一端与电阻R8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容C6与热敏电阻R9连接的一端与单片机U3的输入端连接。NTC热敏电阻R9的阻值会随温度增大而减小,单片机U3通过解析NTC热敏电阻R9的阻值大小便可分析出插座内温度。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智能WiFi插座,所述报警电路包括采用型号为S8050的三极管Q1、电阻R3、电阻R6、电阻R7、蜂鸣器P1;所述R6一端连接于U3输出端,所述电阻R6另一端与电阻R7的一端共同连接于三极管Q1的基极,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1的发射极共同接地,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于蜂鸣器P1的阴极,所述蜂鸣器P1的正极连接于电阻R3的一端,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整流稳压电路。

三极管Q1的基极由单片机U3的IO口控制,当插座内的温度到临界值之后,单片机U3便会向报警电路发送高电平信号,接收到高电平之后,三极管Q1便会导通,使蜂鸣器P1与5.0V电源的通路接通,蜂鸣器P1报警,当温度低于临界值时,单片机U3向报警电路发送低电平信号,三极管截止,蜂鸣器P1的通路断开不报警。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智能WiFi插座,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包括采用ESP-12EF芯片M1的WiFi通信模组。ESP-12EF芯片M1可连接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设备,用户使用智能设备上的应用程序向服务器请求查询插座状态,服务器将查询请求发送到M1,M1接收来自服务器的查询请求,并通过串口将请求转发给单片机U3,单片机U3进行数据解析,并执行相应指令控制插座断通,实现了通过了智能设备控制插座断通的目的。单片机U3执行完指令后,通过串口将插座当前状态发送给M1,M1将接收到的数据调制后转发到服务器,然后服务器在将数据转发给应用程序,这样用户便可以查询到执行指令后插座的断通状态。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智能WiFi插座,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包括433MHZ信号接收模组,所述433MHZ信号接收模组包括前端滤波电路1、电源滤波电路2、433MHZ信号功率接收芯片U5、无源晶振Y3、电容C27、电容C29、零欧姆电阻R31;所述前端滤波电路1、电源滤波电路2均与433MHZ信号功率接收芯片U5连接,433MHZ信号功率接收芯片U5可接收来自遥控器发送的433MHZ信号,所述电容C27的正极和阴极均与U5连接,同时所述电容C27的阴极接地,所述无源晶振Y3一端与U5连接,所述无源晶振Y3另一端与电容C27的阴极共同接地,所述零欧姆电阻R31与无源晶振Y3串联,所述零欧姆电阻R31远离无源晶振Y3的一端接地。当遥控器发送433MHZ信号时,信号经过前端带通滤波电路进入U5,U5将接收到的信号发送给单片机U3,单片机U3解析接收数据,并保存外部数据存储单元当中,然后通过控制开关电路控制插座的断通,实现了通过遥控器控制插座断通的目的。

所述整流稳压电路包括用于与市电的连接的输入端,所述压敏电阻RVP1设于输入端。整流稳压电路用于连接市电,而市电会因为雷雨天气等因素产生高压,所以在输入端设置压敏电阻RVP1,可防止高压对电源模块造成破坏。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变更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是指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