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铜排软连接的软包单体电池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10120发布日期:2018-11-30 19:42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铜排软连接的软包单体电池结构。



背景技术:

铜排又称铜母排或铜汇流排,是由铜材质制作的,截面为矩形或倒角(圆角)矩形的长导体(现在一般都用圆角铜,以免产生尖端放电),在电路中起输送电流和连接电气设备的作用。铜排在电气设备,特别是成套配电装置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铜排软连接的搭界面采用分子扩散焊技术一次性焊接成型,产品质量好,导电性强,承受电流大,电阻值小,经久耐用等特点。

现有技术中,已存在将铜排固定于电池极耳上的电池,但大多数结构复杂,有些直接将铜排通过垫片压紧与正、负极耳之间使电池单体之间形成串并联结构,不能解决单体电池自身在长时间大电流通过的情况下会产生的损坏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铜排软连接的软包单体电池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基于铜排软连接的软包单体电池结构,包括多个软包电芯,每个软包电芯上设有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还包括锁紧杆,锁紧杆由正极锁紧杆和负极锁紧杆组成,所述正极极耳上设有与正极锁紧杆配合的第一通孔,所述负极极耳上设有与负极锁紧杆配合的第二通孔,所述正极锁紧杆顺次穿过所述第一通孔,所述负极锁紧杆顺次穿过所述第二通孔;

所述的基于铜排软连接的软包单体电池结构还包括多个柱形导体,所述柱形导体轴向设有与所述锁紧杆配合的贯穿孔,所述柱形导体套接在所述锁紧杆上,并通过锁紧杆夹紧于相邻极耳之间;

所述的基于铜排软连接的软包单体电池结构还包括L型折耳和铜排,所述L型折耳的侧板上设有与所述锁紧杆相匹配的第三通孔,侧板通过锁紧杆锁紧固定,顶板向上引出接线柱,所述铜排两端套接在接线柱上并固定于L型折耳的顶板上表面。

所述的铜排为软铜排。

所述的基于铜排软连接的软包单体电池结构还包括绝缘包装层,所述绝缘包装层包覆于所述铜排上。

所述铜排两端通过锁紧螺母固定在L型折耳的顶板上,所述锁紧螺母与所述接线柱螺纹连接。

所述的锁紧杆为螺杆,所述螺杆的一端为螺帽,另一端由锁紧螺母锁紧。

所述的柱形导体为铜柱。

所述的L型折耳为铜制L型折耳。

所述侧板夹紧于外端的电芯极耳与外端的柱形导体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软包电芯上的极耳通过接线柱引出电流,软包单体电池的两负极接线柱之间、两正极接线柱之间分别连接有铜排,铜排串接在接线柱与极耳之间,则铜排与柱形导体并联,能够有效降低柱形导体过流的压力。

2)极耳片脱离柱形导体并向上伸展,伸展部分的极耳片容易划破壳体中的海绵垫,故可将所述铜排制作为合适的厚度,对于顶部突出的锋利极耳片就可以起到保护、防划伤的作用。

3)所用铜排为软铜,软铜是铜经过退火处理后的状态,这时铜的弹性比较差,可塑性比较强,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和导电性,进一步的,铜排可选择合适的长度,相较于硬铜排而言,高柔性的特点使得铜排可手工折弯,节省空间的同时便于提拉,使用方便。

4)L型折耳设于电池单体的两端并向上引出接线柱,接线柱通过L型折耳与极耳相连,使得整个结构更加紧凑、便于串接。

5)由于相邻极耳之间的距离是固定的,将L型折耳侧板设于外端的电芯极耳与外端的柱形导体之间,能够用L型折耳侧板的厚度替代一段柱形导体的长度来达到同样的导流效果,节约了外端四个柱形导体的用料,降低了成本,再者,将L型折耳侧板设于外端的电芯极耳与外端的柱形导体之间还可缩短螺杆所需长度,也能够满足软包电池单体由于壳体的限制而需要的小型化设计,能够有效避免搬运过程中发生碰撞使螺杆两端与壳体接触的问题。

6)柱形导体套接在锁紧杆上,并由锁紧杆两端夹紧,使柱形导体夹紧于相邻极耳之间,能够使极耳片与柱形导体的截面平整紧密接触,进而降低接触电阻,减小了电流传输过程中的损耗,增长电池使用寿命。

7)绝缘包装层包覆于铜排上,用以防止提拉时发生漏电等情况,提高安全效益,并简化结构,使连接更紧凑,取得更好的外观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图;

图2为图1的主视图;

图3为图1的左视图;

图4为图1的俯视图;

图中,1-正极极耳,1.1-负极极耳,2-正极锁紧杆,2.1-负极锁紧杆,3-第一通孔,3.1-第二通孔,3.2-第四通孔,4-接线柱,5-柱形导体,6-L型折耳,6.1-侧板,6.2-顶板,7-铜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基于铜排软连接的软包单体电池结构,包括多个软包电芯,每个软包电芯上设有正极极耳1和负极极耳1.1,还包括锁紧杆,所述锁紧杆由正极锁紧杆2和负极锁紧杆2.1组成,所述正极极耳1上设有与正极锁紧杆2配合的第一通孔3,所述负极极耳1.1上设有与负极锁紧杆2.1配合的第二通孔3.1,所述正极锁紧杆2顺次穿过所述第一通孔3,所述负极锁紧杆2.1顺次穿过所述第二通孔3.1,分别将软包电芯的正极极耳1、负极极耳1.1串接为一体形成并联结构。

所述的基于铜排软连接的软包单体电池结构还包括多个柱形导体5,所述柱形导体5轴向设有与所述锁紧杆配合的贯穿孔,所述柱形导体5套接在所述锁紧杆上,并由锁紧杆两端夹紧,使柱形导体5夹紧于相邻极耳之间,能够使极耳片与柱形导体5的截面平整紧密接触,进而降低接触电阻,减小电流传输过程中的损耗,增长电池使用寿命,所述柱形导体5夹紧在软包电芯的相邻极耳之间,则当所述软包电芯的数量为n个时,需要的柱形导体5总数量为2*(n-1)个。

所述柱形导体5为铜柱,铜是紫红色金属,其导热性和导电性在所有金属中仅次于银,且铜的产量仅此于铝,价格适中,再者,铜在干燥的空气中不易氧化,将铜柱套接在所述锁紧杆上,铜柱的表面不会生成氧化膜,则其截面与极耳片接触时不会产生由于接触表面膜层及其他污染物所构成的膜层电阻。

优选的,所述的锁紧杆为螺杆,所述螺杆的一端为螺帽,另一端由锁紧螺母锁紧,螺杆的螺旋结构能够在其末端安装螺栓以便于固定锁紧柱形导体5,使得柱形导体5能够将极耳片牢牢固定,再者,因螺杆表面螺旋槽的存在,使得所述锁紧杆与所述柱形导体5之间存在缝隙,在一定程度上达到通风散热的效果,并且两者之间不完整接触,降低了两者之间的摩擦面积,有效延长了整个并联结构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可将所述锁紧杆在能够支撑柱形导体5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直径小的螺杆作为中间连接件,然后将柱形导体5的截面积尽量做大,柱形导体5与极耳接触面积也得到保障,随之降低接触电阻,使得能够通过更大的电流。

优选的,所述锁紧杆与所述柱形导体5过盈套接,依靠所述锁紧杆与通孔的过盈值,套接后使所述柱形导体5和所述锁紧杆的表面间产生弹性压力,从而获得紧固的联接,进一步减小两者之间的摩擦,在一定程度上利于整个并联结构的稳定性。

所述基于铜排软连接的软包单体电池结构还包括L型折耳6,所述L型折耳6的侧板6.1上设有与所述锁紧杆相匹配的第三通孔,侧板6.1通过锁紧杆锁紧固定,则所述锁紧杆穿过所述侧板6.1,顶板6.2向上引出接线柱4,接线柱4分别将所述的软包电池单体的正、负极与导线相连,方便快捷,接线柱4与L型折耳6相连,使得整个结构更加紧凑、便于串接。

优选的,所述顶板6.2上设有与所述接线柱4相匹配的第四通孔3.2,则可将接线柱4直接穿过第四通孔3.2即可完成接线柱4与L型折耳6的固定工作,结构简单,方便实用。

所述的L型折耳6为铜制L型折耳6,L型折耳6的侧板6.1与铜柱接触,顶板6.2与所述接线柱4接触,也能达到如前所述的减小接触电阻的效果。

所述侧板6.1夹紧于外端的电芯极耳与外端的柱形导体5之间,由于相邻极耳之间的距离是固定的,将L型折耳6的侧板6.1设于外端的电芯极耳与外端的柱形导体5之间,能够用侧板6.1的厚度替代一段柱形导体5的长度来达到同样的导流效果,节约了外端四个柱形导体5的用料,降低了成本,再者,将L型折耳6的侧板6.1设于外端的电芯极耳与外端的柱形导体之间还可缩短螺杆所需长度,也能够满足软包电池单体由于壳体的限制而需要的小型化设计,能够有效避免搬运过程中发生碰撞使螺杆两端与壳体接触的问题。

所述L型折耳6的侧板6.1可为两种形状,其一,当侧板6.1与极耳的截面相同时,加工较为容易,其二,当侧板6.1与柱形导体5的截面相同时,由于柱形导体5串接极耳上已具备了流通最大载流的条件,则侧板6.1与柱形导体5的截面相同,能够起到与柱形导体5同样的效果,然后通过与侧板6.1衔接的顶板6.2将电流传输到接线柱4即可,相较于前者,后者则节省用料,节约成本。

所述基于铜排软连接的软包单体电池结构还包括铜排7,所述铜排7两端固定在L型折耳6上表面,具体的,所述铜排7两端通过锁紧螺母固定在L型折耳6的顶板6.2上,所述锁紧螺母与所述接线柱4螺纹连接,电芯上的极耳通过接线柱4引出电流,则铜排7设于所述软包单体电池的两负极接线柱4之间、两正极接线柱4之间,所述铜排7的两端设有与所述接线柱4相匹配的通孔,即铜排7与顶板6.2均串接在所述接线柱4上,则所述铜排7与所述柱形导体5并联,能够有效降低柱形导体5过流的压力。

进一步的,极耳片脱离柱形导体5并向上伸展,伸展部分的极耳片容易划破壳体中的海绵垫,故可将所述铜排7制作为合适的厚度,对于顶部突出的锋利极耳片就可以起到保护、防划伤的作用。

所述的铜排7为软铜排,软铜是铜经过退火处理后的状态,这时铜的弹性比较差,可塑性比较强,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和导电性,进一步的,铜排7可选择合适的长度,相较于硬铜排7而言,高柔性的特点使得铜排7可手工折弯,节省空间的同时便于提拉,使用方便。

所述的基于铜排软连接的软包单体电池结构还包括绝缘包装层,所述绝缘包装层包覆于所述铜排7上,用以防止提拉时发生漏电等情况,提高安全效益,并简化结构,使连接更紧凑,取得更好的外观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