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位置转换开关的分合闸操作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53388发布日期:2018-12-05 18:42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位置转换开关的分合闸操作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开关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多位置转换开关的分合闸操作机构。



背景技术:

转换开关广泛的应用于各种需不间断供电的场所,其实现了负载线路在两路电源之间的转换,以保证用户供电的可靠性。为了实现触头系统的分合闸转换,现有结构均是从触头系统中延伸出转轴,该转轴被操作机构带动着旋转,而操作机构连接电机,由电机驱动旋转切换,操作机构本身也可由手动操作进行旋转。现有的操作机构基本采用齿轮结构进行旋转传动,缺少较为牢固的结构来限定操作机构的停止位置,可能会出现分合闸位置不稳定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多位置转换开关的分合闸操作机构,可以稳定保持分合闸位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多位置转换开关的分合闸操作机构,包括安装架、转轴、驱动机构和限位机构,转轴可旋转的设置于安装架上,驱动机构设置于转轴上并与转轴联动,驱动机构包括若干卡槽,若干卡槽之间为弧形突部,限位机构包括限位件,限位件可滑移的设置于安装架上并通过弹性件抵入卡槽限位,当驱动机构旋转时,限位件被弧形突部抵开而离开一卡槽,限位件在经过弧形突部后进入另一卡槽限位。

作为一种改进,驱动机构还包括主支架和副支架,主支架和副支架均套设于转轴上并与转轴联动,卡槽和弧形突部设置于主支架侧面,安装架上还可旋转设置一调节架,调节架与副支架配合联动。

作为一种改进,调节架的中部通过一转杆可旋转的设置在安装架上,调节架的上部设置一供穿插的调节孔,调节架的下部与副支架通过齿结构啮合传动。

作为一种改进,副支架的数量为两个,分设于主支架的两侧,调节架整体呈U形,U形的两端设置齿结构与两个副支架分别配合,主支架容纳于U形的中部空间。

作为一种改进,卡槽的数量为2个或3个。

作为一种改进,限位件为杆状,安装架上具有供限位件设置并滑移的腰形孔,限位件的杆侧面抵入卡槽限位,弹性件从相对卡槽的另一侧抵住限位件。

作为一种改进,限位件上设置有定位杆,定位杆与腰形孔相平行设置,弹性件为弹簧,弹性件套设于定位杆中,弹性件被限位于限位件和安装架之间进行压缩。

作为一种改进,安装架上具有供定位杆穿设的定位孔,定位杆背离限位件的一端穿入定位孔中,当限位件沿着腰形孔滑移时,定位杆在定位孔中滑移。

作为一种改进,安装架呈L形,腰形孔和定位孔分别位于L形两个相互垂直的面上。

作为一种改进,安装架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子架,腰形孔在两个子架上对称设置,限位件的中部具有直径大于两侧的圆台,圆台位于两个子架之间,圆台中部设置有与卡槽适配的环形槽;限位件的两侧在两个子架外对称设置弹性件进行限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驱动机构和限位机构的设置,当转轴由电机带动或者人手动进行转动操作时,均需克服卡槽与限位件的位置限制,转轴在转动过程中限位件从一个卡槽被弧形突部顶开然后到达下一卡槽,把转轴重新限位,卡槽的数量限定了转轴的停留位置,从而实现了转轴所连接着的触头系统处分合闸转换后的准确限位,分合闸的位置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多位置转换开关去除部分外壳后的立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多位置转换开关去除部分外壳后的正面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多位置转换开关的分合闸操作机构的立体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多位置转换开关的分合闸操作机构的俯视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多位置转换开关的分合闸操作机构去除安装架后的立体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多位置转换开关的分合闸操作机构去除安装架后的侧面结构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主支架、副支架、转轴处的立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说明。

如图1、2、3、4、5、6、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多位置转换开关的分合闸操作机构的一种具体实施例。该实施例包括安装架1、转轴0、驱动机构2和限位机构3,转轴0可旋转的设置于安装架1上,驱动机构2设置于转轴0上并与转轴0联动,驱动机构2包括若干卡槽21,若干卡槽21之间为弧形突部22,限位机构3包括限位件31,限位件31可滑移的设置于安装架1上并通过弹性件32抵入卡槽21限位,当驱动机构2旋转时,限位件31被弧形突部22抵开而离开一卡槽21,限位件31在经过弧形突部22后进入另一卡槽21限位。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如图1、2所示,转轴0右端可连接至触头系统,驱动具体的动触头旋转至常用静触头或备用静触头,实现两路电源之间的转换;转轴0左端可连接至电机,由电机控制进行自动的开关切换;转轴0进一步通过相互配合的调节结构可以由使用者手动旋转转轴0来进行手动分合闸操作,便于进行调试维护。如图3-7所示,转轴0可以设置为腰形,其上套设柱形结构可旋转的设置在安装架1上,驱动机构2与转轴0相配合安装进行联动。卡槽21可根据需要设置若干组,作为优选可设置为2个或者3个,当为2个卡槽21时,对应常用和备用两个合闸的位置;当为3个卡槽21时,对应常用、分闸、备用三个位置;该两种优选方式为实现基本分合闸功能的结构。若多位置转换开关有特殊功能需求,可以进一步增加卡槽21的数量,令转轴0可以在更多的位置停留实现具体功能。卡槽21和弧形突部22的设置令限位件31可以抵入卡槽21之中,随着转轴0的转动,限位件31可以沿着弧形突部22的弧形被顶开,待越过弧形突部22的突出顶端,限位件31可以由弹性件32的回复力抵入另一个卡槽21,完成位置的切换。在结构上限位件31可以在卡槽21中良好的限位,若进行切换需要施力顶开弧形突部22,这增加了限位的稳定性,实现了转轴0所连接着的触头系统处分合闸转换后的准确限位,分合闸的位置稳定。

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驱动机构2还包括主支架23和副支架24,主支架23和副支架24均套设于转轴0上并与转轴0联动,卡槽21和弧形突部22设置于主支架23侧面,安装架1上还可旋转设置一调节架11,调节架11与副支架24配合联动。

如图3-7所示,主支架23具体加工设置卡槽21和弧形突部22,副支架24设置为与调节架11进行配合,调节架11可向外延伸设置,供使用者进行操作来手动旋转转轴0,实现手动分合闸;分为主支架23和副支架24两部分更便于零部件的加工制造,降低制造成本。

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调节架11的中部通过一转杆12可旋转的设置在安装架1上,调节架11的上部设置一供穿插的调节孔13,调节架11的下部与副支架24通过齿结构啮合传动。

如图3、4所示,调节架11如一杠杆结构,绕中部转杆12旋转,下部通过齿结构与副支架24啮合传动;在使用时,调节架11位于转换开关整体的壳体中,调节架11处开设一个条形的开口,可以通过开口伸入一扳手,该扳手插入调节孔13,使用者扳动扳手可以驱动副支架24的旋转,从而驱动转轴0联动旋转。该结构可以较好的令调节架11带动副支架24动作,便于使用者施力进行手动切换开关。

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副支架24的数量为两个,分设于主支架23的两侧,调节架11整体呈U形,U形的两端设置齿结构与两个副支架24分别配合,主支架23容纳于U形的中部空间。

如图1-7所示,副支架24在主支架23两侧设置,在调节架11带动副支架24旋转时,主支架23两侧的受力较为均匀,并且主支架23被限位于调节架11的U形空间中,结构更加稳定不会窜动;副支架24和调节架11整体也较好的限位于安装架1形成的空间中,结构稳定。

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限位件31为杆状,安装架1上具有供限位件31设置并滑移的腰形孔14,限位件31的杆侧面抵入卡槽21限位,弹性件32从相对卡槽21的另一侧抵住限位件31。如图1-6所示,杆状的限位件31抵入卡槽21限位,并由弹性件32在另一侧限位,安装架1上的腰形孔14可以良好的限定限位件31的滑移方向,限位件31沿着腰形孔14滑移令弹性件32积蓄回复力,之后依靠弹性件32的回复力把限位件31抵到另一卡槽21。

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限位件31上设置有定位杆33,定位杆33与腰形孔14相平行设置,弹性件32为弹簧,弹性件32套设于定位杆33中,弹性件32被限位于限位件31和安装架1之间进行压缩。如图1-6所示,弹簧穿设在定位杆33上,令弹簧与腰形孔14平行设置,弹簧可以在限位件31的滑移方向上积蓄回复力,令限位件31更好更稳的抵向卡槽21。

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安装架1上具有供定位杆33穿设的定位孔15,定位杆33背离限位件31的一端穿入定位孔15中,当限位件31沿着腰形孔14滑移时,定位杆33在定位孔15中滑移。如图5所示,该实施方式令定位杆33不必设置为固定的结构,其可一端穿设在限位件31上,另一端穿设在定位孔15中滑移,腰形孔14和定位孔15处于同一截面位置,令定位杆33与腰形孔14保持平行,限位件31的活动状态稳定,弹簧可以稳定的被压缩和恢复。

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安装架1呈L形,腰形孔14和定位孔15分别位于L形两个相互垂直的面上。如图1-4所示,定位孔15位于L形的一个面上,腰形孔14位于L形的另一个面上,令限位件31、弹性件32、定位杆33良好的进行布置,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可以有效控制产品的体积。

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安装架1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子架10,腰形孔14在两个子架10上对称设置,限位件31的中部具有直径大于两侧的圆台311,圆台311位于两个子架10之间,圆台311中部设置有与卡槽21适配的环形槽312;限位件31的两侧在两个子架10外对称设置弹性件32进行限位。如图1-4所示,两个子架10之间良好的容纳了主支架23和副支架24,限位件31的圆台311也很好的容纳于两个子架10之间通过两侧内壁限定了位置不易产生偏移;根据主支架23的厚度设置环形槽312,令环形槽312抵入卡槽21,令两者相适配,结构上更加稳定;弹性件32、定位杆33在两个子架10外侧对称的设置两组,稳定的抵向限位件31,更好的起到限位效果。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