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避雷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03071发布日期:2019-02-19 18:11阅读:846来源:国知局
独立避雷针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防雷保护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独立避雷针。



背景技术:

避雷针是应用于建筑物、古树木、公共场所等的避雷保护设备,在防雷保护领域中被广泛应用。由于应用到大型场所的避雷针高度高,因此这些避雷针多是由多节独立的钢管逐级固定连接组成。目前的避雷针在组装时,各独立钢管之间连接处密封性不好,容易通过连接处的缝隙渗入到钢管内雨水,从而对引下线造成损坏而音响避雷效果;而且,引下线与钢管之间未采用有效的绝缘保护措施,使得引下线引入的电流容易导入钢管,一旦雷电激烈的情况出现,容易对钢管周围的人或物体产生损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本实用新型具有绝缘性好、密封性强、固定好、拆装方便的优点的独立避雷针。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独立避雷针,包括依次连接的钢管底段、钢管中段、钢管顶段以及接闪器,所述钢管底段的下部设置有固定法兰片,所述固定法兰片的中部设置有第一绝缘层,钢管底段的上部内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内环形板,所述第一内环形板的中部设置有第二绝缘层,钢管底段内穿设有第一引下板;

所述钢管中段的下部插接在钢管底段的顶部,钢管中段的下部设置有抵触在钢管底段上端面的第一外环形板,钢管中段的上部内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内环形板,所述第二内环形板的中部设置有第三绝缘层,钢管中段内穿设有与第一引下板相接触的第二引下板;

所述钢管顶段的下部插接在钢管中段的顶部,钢管顶段的下部设置有抵触在钢管中段上端面的第二外环形板,钢管顶段的顶部设置有第四绝缘层,钢管顶段内穿设有与第二引下板相接触的第三引下板;

所述接闪器通过快速连接装置固定在钢管顶段的上部,接闪器的下端与第三引下板相接触。

进一步,所述第一引下板的下端伸出钢管底段的下端面,第一引下板的顶端固定在第二绝缘层的1/2处。

进一步,所述第二引下板的顶端固定在第三绝缘层的1/2处,第二引下板的下端插接在第一绝缘层内。

进一步,所述第三引下板的顶端固定在第四绝缘层的1/3至1/2处。

进一步,所述第一引下板的上端、第二引下板的上端以及第三引下板的顶端均开设有插接槽。

进一步,所述接闪器的下端、第二引下板的下端以及第三引下板的下端均设置有与插接槽相适应的插块。

进一步,所述第一引下板连接有铜排,所述铜排连接有等离子接地极以及非金属接地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的钢管底段、钢管中段、钢管顶段依次插接连接后通过螺栓进行固定连接,从而有效保证独立避雷针的整体牢固性;

2、设置在钢管中段下部且抵触在钢管底段的第一外环形板以及设置在钢管顶段下部且抵触在钢管中段的第二外环形板具有良好防水作用,有效避免水渍从接缝处进入钢管内部;

3、第一绝缘层、第二绝缘层第三绝缘层以及第四绝缘层分别有效的避免第一引下板与钢管底段接触、第二引下板与钢管中段接触、第三引下板及接闪器与钢管顶段接触,进而保证雷电直接引入地下;

4、接闪器通过弹簧定位销固定在固定在钢管顶段上,从而便于对接闪器的拆装;

5、插槽与插孔相互配合有效保证第一引下板、第二引下板、第三引下板之间的机密连接,对雷电进行有效引入地下;

总之,本实用新型具有绝缘性好、密封性强、固定好、拆装方便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部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2中B部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2中C部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接闪器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局部拆分示意图。

其中,1、钢管底段,2、钢管中段,3、钢管顶段,4、接闪器,5、固定法兰片,6、第一绝缘层,7、第一内环形板,8、第二绝缘层,9、第一引下板,10、第一外环形板, 11、第二内环形板,12、第三绝缘层,13、第二引下板,14、第二外环形板,15、第四绝缘层,16、第三引下板,17、弹簧定位销,18、孔,19、插接槽,20、插块,21、铜排, 22、等离子接地极,23、非金属接地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7所示,一种独立避雷针,包括依次通过螺栓连接的钢管底段1、钢管中段2、钢管顶段3以及接闪器4;所述钢管底段1的下部设置有固定法兰片5,所述固定法兰片5 的中部设置有第一绝缘层6,钢管底段1的上部内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内环形板7,所述第一内环形板7的中部设置有第二绝缘层8,钢管底段1内穿设有第一引下板9;所述钢管中段2的下部插接在钢管底段1的顶部,钢管中段2的下部设置有抵触在钢管底段1上端面的第一外环形板10,钢管中段2的上部内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内环形板11,所述第二内环形板11的中部设置有第三绝缘层12,钢管中段2内穿设有与第一引下板9相接触的第二引下板13;所述钢管顶段3的下部插接在钢管中段2的顶部,钢管顶段3的下部设置有抵触在钢管中段2上端面的第二外环形板14,钢管顶段3的顶部设置有第四绝缘层15,钢管顶段3内穿设有与第二引下板13相接触的第三引下板16;所述接闪器4通过弹簧定位销17固定在钢管顶段3的上部,接闪器4的下端与第三引下板16相接触,接闪器4的下部开设有与弹簧定位销17的插销端相适应的孔18。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引下板9的下端伸出钢管底段1的下端面,并且第一引下板9 穿过第一绝缘层6,从而避免第一引下板9直接与固定法兰片5接触,有效进行绝缘,第一引下板9的顶端固定粘结在第二绝缘层8的1/2处;所述第二引下板13的顶端固定在第三绝缘层12的1/2处,第二引下板13的下端插接在第一绝缘层6内;所述第三引下板 16的顶端固定在第四绝缘层15的1/3至1/2处;所述第一引下板9的下端、第二引下板 13的下端以及第三引下板16的顶端均开设有插接槽19;所述接闪器4的下端、第二引下板13的下端以及第三引下板16的下端均设置有与插接槽相适应的插块20,从而使得第二引下板13与第一引下板9、第三引下板16与第二引下板13以及接闪器4与第三引下板 16之间依次紧密接触,有效将接闪器4接收到的雷电导入大地;所述第一引下板9连接有铜排21,所述铜排21连接有等离子接地极22以及非金属接地体23。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外环形板10、第二外环形板14有效避免钢管中段2与钢管底段 1连接处以及钢管顶段3与钢管中段2连接处出现渗入雨水的现象;为了避免接闪器4与钢管顶段3连接处出现渗入雨水现象,接闪器4的大径段的下端面与钢管顶段1的顶端相抵触。

本实用新型在安装时,先将通过引线将第一引下板9与铜排21连接,然后将钢管底段1上的固定法兰片5固定在安装基础上;接着将钢管中段2的下端插接在钢管底段1的顶端,插接时使得第二引下板13的插块20插接在第一引下板9上的插接槽内,插接完毕后,第一外环形板10的下部抵触在钢管底段1的顶端,然后通过3个螺栓将钢管底段1 与钢管中段2重叠部分进行固定;接着将钢管顶段3的下端插接在钢管中段2的顶端,插接时,使得第三引下板16的插块20插接在第二引下板13上的插接槽19内,插接完毕后,第二外环形板14的下部抵触在钢管中段10的顶端,然后通过3个螺栓将钢管中段2与钢管顶段3重叠部分进行固定;最后将接闪器4的下端插接在钢管顶段1的顶端,插接时接闪器4上的插块20插接在第三引下板16上的插接槽19内,插接时使得弹簧定位销17的销钉与接闪器4上的孔18对应,从而使得弹簧定位销17将接闪器4与钢管顶段3进行固定连接。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