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合负氧离子产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20566发布日期:2019-02-10 22:44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合负氧离子产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指一种水合负氧离子产生装置。



背景技术:

负离子(负氧离子)是空气中一种带负电荷的气体离子,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规定,当空气中负氧离子的浓度不低于每立方厘米1000~1500个时,这样的空气被视为清新空气。

申请公开号为CN105526640A的中国专利申请《一种双电源驱动负氧离子空气净化器》(申请号:CN201610023392.2)、申请号为CN105650752A的中国专利申请《一种装有集成式离子空气净化系统的净化装置》(申请号:CN201610001146.7)均设置了负氧离子发生模块,其负氧离子发生模块主要采用尖端电晕放电的方式产生负氧离子,然后通过风机直接将负氧离子吹出。授权公告号为CN101214390B的中国专利《负氧离子发生装置》(申请号:CN200810010137.X)即披露了比较具体的类似负氧离子发生结构,其包括底座和组装底座上的壳体、固定在隔板与窗栅之间的竖直等间距排列的同极放电针的针条板以及控制回路,壳体由后壳和前壳构成,窗栅与后壳活动连接,竖直等间距排列的同极钨合金放电针采用一次封装工艺固定在针条板与压板之间,固定在针条板上的碳化纤维连通所述小高压块,针条板外周环形槽内设置封闭的碳化纤维环,固定在壳体内的高压块组件封装在屏蔽罩内,底座与壳体通过旋转定位装置铰接在一起。

上述负氧离子产生原理及结构已经比较成熟,但是,以电晕放电方式产生的负氧离子寿命极短,很快就会消失,无法进行远距离传播,很难在大空间内营造出高浓度的负氧离子环境。而在生活中,雷雨过后、瀑布旁,会使人感觉空气清新,这是因为空气中存在大量“水合负氧离子”的缘故,负氧离子以O2-(H2O)n形式存在具有60s的半衰期,水合负氧离子寿命较长,迅速传播有望改善室内环境。因此,提供一种能产生水合负氧离子的装置尤为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能通过高压水流冲击而形成水合负氧离子的产生装置,该装置能提供寿命长、传播距离远的水合负氧离子,提高空气清新度。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水合负氧离子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能喷出高压水流的喷出机构及供高压水流冲击从而产生水合负氧离子的冲击区。

作为改进,所述喷出机构包括有喷嘴,所述冲击区与喷嘴相对布置。

优选地,所述喷嘴静止或能周向转动地设于冲击区附近。

优选地,所述冲击区设置有能与水流相互撞击从而产生负氧离子的碰撞结构。

优选地,所述的碰撞结构为具有高低起伏结构的表面的冲击板。

优选地,所述碰撞结构包括至少两层冲击件,每层冲击件包括多条间隔布置的冲击条。

优选地,所述碰撞结构上设置有能对高低起伏结构的起伏状态进行调节的调节机构。该调节机构实际上可调节水合负氧离子产生的速度,便于使用者根据室内面积的不同进行选择。

优选地,所述的高低起伏结构包括若干条沿冲击板长度方向布置的芒刺。

进一步优选,所述调节机构具有能对芒刺的高度和/或相邻芒刺之间的间距进行调节的调节模块。

优选地,所述的水合负氧离子产生装置还包括本体,所述喷出机构的至少部分及冲击区均设于本体中。

优选地,所述本体侧壁上开有供气体进入的进气口及供水合负氧离子输出的出气口。

优选地,所述进气口上设置有能为进气及出气提供动力的动力机构。

再改进,所述出气口上设置有能提高水合负氧离子浓度的强化模块。

优选地,所述出气口处设置有能使负氧离子发生周向偏转的扩散组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中喷出机构喷出的高压水流冲击冲击区,产生的负氧离子与氧气结合形成水合负氧离子,与负氧离子相比,水合负氧离子可在空气中长时间稳定存在,从而提高了负氧离子寿命,延长了传播距离,有利于形成清新空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2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2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喷嘴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剖视图;

图6为图5中碰撞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冲击条的断面图;

图8为图5中扩散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的分解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剖视图;

图11为图10中喷嘴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水合负氧离子产生装置包括能喷出高压水流的喷出机构及供高压水流冲击从而产生水合负氧离子的冲击区。喷出机构包括有喷嘴4,冲击区与喷嘴4相对应的表面为具有高低起伏结构的不规则表面。冲击区设置有冲击板3,该冲击板3的表面构成上述不规则表面。冲击板3上设置有能对不规则表面的起伏状态进行调节的调节机构,该调节机构实际上可调节水合负氧离子产生的速度,便于使用者根据室内面积的不同进行选择。上述高低起伏结构包括若干条沿冲击板3长度方向布置的芒刺31。调节机构具有能对芒刺31的高度和/或相邻芒刺31之间的间距进行调节的调节模块。水合负氧离子产生装置还包括本体1,喷出机构的至少部分及冲击区均设于本体1中。本体1侧壁上开有供气体进入的进气口13及供水合负氧离子输出的出气口14。进气口13上设置有能为进气及出气提供动力的动力机构。出气口14上设置有能提高水合负氧离子浓度的强化模块。

具体的,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的水合负氧离子产生装置包括本体1,本体1内部中空从而形成负氧离子发生腔10,本体1的第一侧壁11上开有供空气进入负氧离子发生腔10的进气口13,本体1的第二侧壁12上开有与进气口13相对布置的出气口14。负氧离子发生腔10中设置有风机2、冲击板3及能产生高压水的喷嘴4,喷嘴4设于本体1内壁上并与水源相连接,冲击板3设于负氧离子发生腔10中并与喷嘴4相对布置,风机2设于负氧离子发生腔10中并用于将产生的水合负氧离子输出。

在本实施例中,冲击板3与喷嘴4相对应的表面为具有高低起伏结构的不规则表面。高低起伏结构包括若干条沿冲击板3长度方向布置的芒刺31。采用该结构,以使高压水在撞击冲击板3时能快速产生水合负氧离子。本体1底部开有供负氧离子发生腔10中的水流出的出水口15,该出水口15可作为回水口,即通过水泵等动力机构将水流输送给喷嘴4,使水流循环利用。

本实施例的喷嘴4设于第一侧壁11上,冲击板3设于与第一侧壁11相对布置的第二侧壁12上。风机2设于第一侧壁11上且风机2的进风口与本体1的进气口相对应,风机2的出风口与本体1的出气口14相对应。本实施例的喷嘴4包括自前向后依次连接的进水段41、缓冲段42及喷口43,且进水段41、缓冲段42及喷口43的内径依次减小。喷口43的长度大于0.5mm,喷口43的内径为0.5~1.3mm。进水段41与缓冲段42的连接处形成有一台阶44,缓冲段42的后部成型为自前向后内径逐渐减小的锥形部45,该锥形部45的截面夹角α为60~90°,该锥形部45的长度大于0.8mm,喷口43的前端与该锥形部45的后端相连接。采用上述结构,便于产生高压水。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水合负氧离子产生装置还包括能产生负氧离子的电气石组件5,该电气石组件5设于负氧离子发生腔10中并覆盖在本体1的出气口14上。电气石本身就可以产生负氧离子,采用上述结构,可进一步提高负氧离子浓度,并使负氧离子在电气石组件5中与氧气进一步接触从而形成水合负氧离子;同时,电气石组件5还可以过滤掉大颗水雾,有利于水合负氧离子远距离传播。电气石组件5包括盒体51及电气石52,盒体51的第一侧面上开有与进气口13相对应的进口511,盒体51的第二侧面上开有与出气口14相对的出口512,盒体51具有用于填充电气石52的内腔510,电气石52以球状颗粒分散排布于盒体51的内腔510中。采用该结构,以降低电气石组件5的风阻,同时储存更多空气,供负氧离子与氧气结合。

使用本实施例的水合负氧离子产生装置时,空气自进气口13进入负氧离子发生腔10中,喷嘴4喷出的高压水撞击冲击板3产生负氧离子,部分负氧离子与负氧离子发生腔10中的氧气相结合形成寿命长的水合负氧离子并通过出气口14输出,延长了传播距离,以便于在大空间内营造出高浓度的负氧离子环境。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碰撞结构与实施例1不同。

具体的,如图5~9所示,本实施例的碰撞组件3a包括至少两层冲击件31a,每层冲击件31a包括多条间隔布置的冲击条311a。相邻两层冲击件31a中的冲击条311a相垂直布置。冲击条311a成形为一条棱朝向喷嘴4a布置的三棱柱结构。采用该结构,以使高压水在撞击碰撞组件3a时能快速产生水合负氧离子。

本实施例本体1a的第一侧壁11a上开有供空气进入负氧离子发生腔10a的进气口13a,本体1a的顶壁上开有供水合负氧离子输出的出气口14a。负氧离子发生腔10a中设置有碰撞组件3a及能产生高压水的喷嘴4a,喷嘴4a设于本体1a内壁上并通过涡轮增压机6a与水源相连接,从而形成高压水。本体1a内顶壁的中部设置有向下延伸并置于进气口13a与出气口14a之间的挡板15a,本体1a的进气口13a中设置有能将空气吸入负氧离子发生腔中的风机2a,挡板15a的下边沿位于对应进气口13a的中下部布置,该结构可避免进入负氧离子发生腔10a中的风直接经出气口14a输出,又能为水合负氧离子的输出提供动力;挡板15a可对风进行阻挡并分散,使空气可在负氧离子发生腔10a中充分循环,有利于提高合成水合负氧离子的量。

本实施例的出气口14a中设置有能使负氧离子发生周向偏转的扩散组件5a,该扩散组件5a包括安装环51a、安装轴52a及具有N极和S极的磁片组件53a,安装环51a套置于安装轴52a外周并与该安装轴52a同轴布置,磁片组件53a设于安装轴52a上并位于安装环51a中,磁片组件53a有三组且各组磁片组件53a的N极与S极分别位于安装轴52a的两侧,各组磁片组件53a的N极相邻布置,各组磁片组件53a的S极相邻布置。本实施例安装环51a与出气口14a同轴布置。安装环51a的内壁上开有沿轴向布置的第一卡槽511a,对应的,安装轴52a的外周壁上开有沿轴向布置的第二卡槽521a,磁片组件53a通过第一卡槽511a、第二卡槽521a呈放射状布置于安装环51a与安装轴52a之间。风机2a可加快空气向负氧离子发生腔10a中输送,从而促进负氧离子发生腔10a中合成的水合负氧离子通过出气口14a输出,而扩散组件5a的设置有利于增大水合负氧离子的扩散范围,当带有负电的负氧离子沿轴向通过安装环51a时,负氧离子受到洛伦兹力的作用将偏离原来的轴向方向从而向四周偏转并在室内迅速扩散开,形成均匀性好的携带负氧离子的空气,达到较好的空气净化效果。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如图10、1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喷嘴4b为多孔喷嘴4b,该多孔喷嘴4b设于负氧离子发生腔10b的中部。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喷嘴及碰撞结构与实施例3不同。

具体的,喷嘴4c能转动地设于本体1c中部且具有至少两个间隔布置的出水口421c,碰撞组件3c在本体1c内壁上沿周向布置并与喷嘴4高度相对应。

本实施例的喷嘴4c包括集水腔41c及间隔布置于该集水腔41c外周的喷水通道42c,该集水腔41c的底部具有进水口,喷水通道42c为至少三条并沿集水腔41c的顺时针方向弯曲,喷水通道42c的外端口构成上述出水口421c。喷嘴4c的集水腔41c内壁可以是通过卡扣活动衔接在涡轮增压机6c的出口处,由于输入集水腔41c中的水压很高,且配合喷水通道42c的弯曲结构,从而使喷嘴4c在涡轮增压机6c的出口处不断转动。采用这样的结构,可在高压水喷出的同时为其提供离心力,增加其与碰撞组件3c的撞击范围与撞击力,进而提高负氧离子的产生效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