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覆成型式薄型变压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52539发布日期:2019-01-02 21:54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包覆成型式薄型变压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压器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包覆成型式薄型变压器。



背景技术:

变压器是变换交流电压、交变电流和阻抗的器件,当初级线圈中通有交流电流时,铁芯(或磁芯)中便产生交流磁通,使次级线圈中感应出电压(或电流)。变压器一般包括有铁芯(或磁芯)和线圈,现有技术中,通常是采用铜导线来绕制线圈,线圈被紧密绕制在铁芯(或磁芯)上,由于铁芯(或磁芯)和线圈均没有任何支撑,因此,需要设置支架,该支架主要用于承载铁芯(或磁芯),如此便使得变压器的厚度变大,并且产品的整体体积也变大,占据了较大的安装空间,同时,由于线圈的绕制存在着不规则性和不稳定性,使得产生的磁通存在一致性和稳定性都较差的问题,从而影响产品的使用性能,此外,由于线圈的密集叠合绕制,使得容易出现分布电容大、漏感大、应用频宽窄的现象。

后来,通过于PCB 板的表面上蚀刻形成有螺旋状的绕组线路的方式,获得了薄型的变压器,但是,在初级绕组线路、次级线圈之间,一般是通过垫设绝缘片的方式来形成隔离,其存在组装麻烦、定位不便等缺陷。

因此,需要研究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包覆成型式薄型变压器,其通过于PCB的表面包覆成型有绝缘隔离部,以达成次级线圈、初级绕组线路的隔离,其结构简单,易于成型制作,组装方便,且产品整体稳定性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包覆成型式薄型变压器,包括有绝缘基座和装设于绝缘基座上的磁芯线圈组件;所述磁芯线圈组件包括有磁芯、PCB板及次级线圈,其中:

所述PCB 板的上下表面贯穿形成有通孔,且PCB 板的表面上蚀刻形成有螺旋状的初级绕组线路,初级绕组线路围绕于通孔的外围;所述PCB 板的表面包覆成型有绝缘隔离部,次级线圈叠设于PCB板的绝缘隔离部外侧以形成线圈模块;

所述磁芯包括有上盖板、下盖板及芯柱,该芯柱与通孔相适配并穿过通孔,该线圈模块夹设于上盖板和下盖板之间。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绝缘隔离部的表面设置有定位槽,次级线圈被放置定位于定位槽内。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绝缘隔离部上凸设有围绕通孔部位设置的内侧定位凸边、围绕内侧定位凸边设置的外侧定位凸边,所述定位槽形成内侧定位凸边、外侧定位凸边之间。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内侧定位凸边具有内侧让位口,内侧让位口连通于通孔、定位槽;所述外侧定位凸边具有外侧让位口,外侧让位口连通于定位槽及线圈模块外部;该次级线圈具有内端引脚、外端引脚,其内端引脚自内侧让位口向下伸入并连接于PCB板上,其外端引脚自外侧让位口往外伸出并延伸至线圈模块外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PCB板的一端开设有若干连接孔,连接孔内设置有相应插针,所述绝缘隔离部具有隔设于插针与次级线圈之间的挡部,所述挡部自绝缘隔离部往外凸设而成,插针与次级线圈分别位于挡部的两侧。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次级线圈设置有两个,分别定义为第一次级线圈、第二次级线圈;所述PCB 板的上、下表面均包覆成型有前述绝缘隔离部,第一次级线圈设置于上侧的绝缘隔离部上方,第二次级线圈设置于下侧的绝缘隔离部下方。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PCB 板上、下表面的绝缘隔离部是一次包覆成型设置,上侧的绝缘隔离部、下侧的绝缘隔离部之间连接有侧向连接部,侧向连接部包覆于PCB板的外侧。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插针、外端引脚均竖向延伸插入绝缘基座并伸出绝缘基座外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次级线圈是是金属板冲压折弯而成。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绝缘基座具有底板部和分别连接于底板部左、右端的两个侧向凸部;两个侧向凸部的顶端均开设有向下延伸的插接孔,所述插针、外端引脚伸入相应的插接孔内;PCB板的一端搭置于其中一侧向凸部上,该侧向凸部上凹设有凹位,PCB板适配于凹位内,该侧向凸部上的插接孔布置于凹位所在位置。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通过于PCB的表面包覆成型有绝缘隔离部,以达成次级线圈、初级绕组线路的隔离,其结构简单,易于成型制作,组装方便,且产品整体稳定性佳;以及,于PCB的表面包覆成型有绝缘隔离部,这样,隔离部上可以十分灵活方便地成型出定位槽、挡部、内侧让位口、外侧让位口等结构,次级线圈放置组装时十分方便,确保了变压器内各零件的组装定位精准性,提升了产品质量及制作效率。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磁芯线圈组件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磁芯线圈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磁芯线圈组件的另一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磁芯线圈组件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绝缘基座 11、底板部

12、侧向凸部 20、磁芯

21、上盖板 22、下盖板

23、芯柱 30、PCB板

301、插针 31、通孔

32、绝缘隔离部 321、外侧定位凸边

322、内侧定位凸边 323、内侧让位口

324、外侧让位口 325、挡部

326、侧向连接部 41、第一次级线圈

42、第二次级线圈 401、内端引脚

402、外端引脚。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5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具体结构。

一种包覆成型式薄型变压器,包括有绝缘基座10和装设于绝缘基座10上的磁芯线圈组件;绝缘基座10一般是射出成型;所述磁芯线圈组件包括有磁芯20、PCB板30及次级线圈,其中:

所述PCB板30的上下表面贯穿形成有通孔31,且PCB板30的表面上蚀刻形成有螺旋状的初级绕组线路,初级绕组线路围绕于通孔31的外围;所述PCB 板30的表面包覆成型有绝缘隔离部32,次级线圈叠设于PCB板30的绝缘隔离部32外侧以形成线圈模块。

所述磁芯20包括有上盖板21、下盖板22及芯柱23,该芯柱23与通孔31相适配并穿过通孔31,该线圈模块夹设于上盖板21和下盖板22之间。

所述绝缘隔离部32的表面设置有定位槽,次级线圈被放置定位于定位槽内。具体而言:所述绝缘隔离部32上凸设有围绕通孔31部位设置的内侧定位凸边322、围绕内侧定位凸边322设置的外侧定位凸边321,所述定位槽形成内侧定位凸边322、外侧定位凸边321之间。此处,所述内侧定位凸边322具有内侧让位口,内侧让位口连通于通孔31、定位槽;所述外侧定位凸边321具有外侧让位口,外侧让位口连通于定位槽及线圈模块外部;该次级线圈具有内端引脚401、外端引脚402,其内端引脚401自内侧让位口向下伸入并连接于PCB板30上,其外端引脚402自外侧让位口往外伸出并延伸至线圈模块外部。

本实施例中,所述PCB板30的一端开设有若干连接孔,连接孔内设置有相应插针301,所述绝缘隔离部32具有隔设于插针301与次级线圈之间的挡部325,所述挡部325自绝缘隔离部32往外凸设而成,插针301与次级线圈分别位于挡部325的两侧。

所述次级线圈设置有两个,分别定义为第一次级线圈、第二次级线圈;所述PCB 板的上、下表面均包覆成型有前述绝缘隔离部32,第一次级线圈设置于上侧的绝缘隔离部32上方,第二次级线圈设置于下侧的绝缘隔离部32下方。所述PCB 板上、下表面的绝缘隔离部32是一次包覆成型设置,上侧的绝缘隔离部32、下侧的绝缘隔离部32之间连接有侧向连接部326,侧向连接部包覆于PCB板30的外侧。

所述插针301、外端引脚402均竖向延伸插入绝缘基座10并伸出绝缘基座10外部。这样,取代了传统技术中初级和次级线圈需要引出飞线来焊接在电路板上的情形,本实施例中,利用初级绕组线路连接的插针301、次级线圈的外端引脚402直接伸入到绝缘基座10,再伸出绝缘基座10,后续可以直接焊接在电路板上,简化了结构,制程操作也更加方便。

此处,所述绝缘基座10具有底板部和分别连接于底板部11左、右端的两个侧向凸部12;两个侧向凸部12的顶端均开设有向下延伸的插接孔,所述插针301、外端引脚402伸入相应的插接孔内;PCB板30的一端搭置于其中一侧向凸部12上,该侧向凸部12上凹设有凹位,PCB板30适配于凹位内,该侧向凸部12上的插接孔布置于凹位所在位置。

接下来,大致介绍一下本实施例中变压器的制作过程:

1、准备步骤:

准备蚀刻有初级绕组线路的PCB板30,于PCB板30的表面包覆成型有绝缘隔离部32;准备次级线圈:所述次级线圈是是金属板冲压折弯而成;准备绝缘基座10:绝缘基座10一般是射出成型;

2、组装步骤:将次级线圈(此处指第一次级线圈、第二次级线圈)分别叠装于PCB板30的上侧绝缘隔离部32的上表面、下侧绝缘隔离部32的下表面以形成线圈模块;然后,将磁芯20(上磁芯20、下磁芯20两部分)装于线圈模块的上、下侧,以形成磁芯线圈组件;再将磁芯线圈组件对应装设于绝缘基座10上,初级绕组线路连接的插针301、次级线圈的外端引脚402直接伸入到绝缘基座10,再伸出绝缘基座10。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其主要是通过于PCB的表面包覆成型有绝缘隔离部,以达成次级线圈、初级绕组线路的隔离,其结构简单,易于成型制作,组装方便,且产品整体稳定性佳;以及,于PCB的表面包覆成型有绝缘隔离部,这样,隔离部上可以十分灵活方便地成型出定位槽、挡部、内侧让位口、外侧让位口等结构,次级线圈放置组装时十分方便,确保了变压器内各零件的组装定位精准性,提升了产品质量及制作效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