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B数据传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24713发布日期:2019-01-16 00:18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USB数据传输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数据传输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USB数据传输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技术,要满足两个部件之间可靠、方便和快捷的大量数据传输要求,必须使用USB来传输数据,一般用USB数据线来连接两个部件(比如电脑与手机之间传输数据),或通过USB公插卡入USB母座的方式来连接两个部件,但单纯靠USB公插与USB母座之间的锁紧力联结使两个部件很容易脱离;如果两个部件之间,不仅要可靠传输数据,还要紧密联接在一起不易脱离,同时又要能经常拆缷,这就不是光靠USB公插和USB母座的互锁力能实现的了,而需要增加一些结构来实现。

现有的一种方案,两个部件通过打螺丝联接,需要用工具才能拆缷,拆卸不方便,而且对外观有一定影响(比如说螺丝外露)。

现有的另外一种方案,两个部件直接用卡扣联接,虽然不需要用工具即可拆卸,但卡扣的扣合量小会导致两个部件之间容易松脱,扣合量大会导致两个部件之间难拆缷,而且拆缷次数多了,扣位会磨损,导致两个部件之间最终会扣合不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USB数据传输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需要数据传输的两个部件之间难拆卸和扣合不紧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USB数据传输结构,包括能够相互传输数据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所述第一部件上固设有卡扣,及USB母座或USB公插;所述第二部件包括底座、固设于所述底座上的盖板、活动设于所述底座与所述盖板之间的电路板和用于朝向所述盖板方向复位所述电路板的弹性件,所述电路板上相应的固设有USB公插或USB母座,所述盖板上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包括侧向连通的大孔和小孔,所述大孔供所述卡扣的卡脚伸入或退出所述第二部件,所述小孔的外壁能限制所述卡脚脱出所述第二部件。

进一步地,所述盖板的面向所述电路板的一侧设有定位柱,所述电路板上设有与所述定位柱适配的定位孔,所述第二部件与所述第一部件处于分离状态时所述定位柱伸入所述定位孔,所述卡脚伸入所述第二部件时所述定位柱与所述定位孔分离。

进一步地,所述盖板的面向所述电路板的一侧上设有第二扣位,所述卡脚的与所述盖板贴的一侧设有第一扣位,所述卡扣位于所述小孔时所述第二扣位与所述第一扣位配合限制所述卡脚相对盖板移动,且沿所述USB公插的插入方向对所述第一部件施压能将所述第一扣位与所述第二扣位分离。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扣位和所述第一扣位通过凹凸面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部件还包括活动设于所述底座上的支架,所述电路板固设于所述支架上,所述弹性件用于朝向所述盖板方向复位所述支架。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可转动且可升降地装配于所述底座上;

或所述支架可平移且可升降地装配于所述底座上。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的顶部设有支撑面和沉台,所述沉台位于所述支撑面的外侧且低于所述支撑面,所述电路板安装于所述支撑面上,所述USB公插完全插入所述USB母座时所述卡扣的端部抵顶于所述沉台上。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设于所述底座上并支撑于所述支架的背离所述电路板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上设有压簧安装槽,所述弹性件为安装于所述压簧安装槽内的压簧,所述压簧的靠近所述电路板的一端突出于所述压簧安装槽。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背离所述电路板的一侧设有支脚,所述支脚伸入所述压簧安装槽,所述压簧的面向所述电路板的一端套设于所述支脚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USB数据传输结构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电路板活动设置,USB公插插入USB母座时第一部件相对第二部件移动能够带动电路板移动,从而使得卡扣能够在限位孔的大孔和小孔间切换位置,配合弹性件对电路板的复位作用,卡扣能够在大孔处伸入或退出第二部件,能够在小孔处被弹性件弹压在盖板上实现定位,既方便装配、拆卸,又能保证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紧密联接,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还能防止频繁装配、拆卸导致卡扣及盖板磨损,提高USB数据传输结构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USB数据传输结构连接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第一部件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中第二部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剖视图;

图5为图1中第一部件刚插入第二部件时的剖视图;

图6为图5中USB公插和USB母座插接到位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第一部件相对于第二部件旋转到位后的示意图;

图8为图6中第一部件相对于第二部件旋转到位后卡扣与盖板配合处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第一部件;

2、第二部件;

21、底座;211、压簧安装槽;

22、盖板;221、限位孔;2211、大孔,2212、小孔;222、定位柱;223、第二扣位;

23、电路板;231、定位孔;

24、弹性件;

25、支架;251、支撑面;252、沉台;253、支脚;

3、卡扣;31、卡脚;311、第一扣位;

4、USB母座;5、USB公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及类似用语,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及类似用语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8,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USB数据传输结构进行说明。USB数据传输结构,包括能够相互传输数据的第一部件1和第二部件2,第一部件1上固设有卡扣3及USB母座4(或USB公插),第二部件2上相应的设有USB公插5(或USB母座);第二部件2包括底座21、固设于底座21上的盖板22、活动设于底座21与盖板22之间的电路板23和用于朝向盖板22方向复位电路板23的弹性件24,第二部件2上的USB公插5(或USB母座)固设于电路板23上,盖板22上设有限位孔221,限位孔221包括侧向连通的大孔2211和小孔2212,大孔2211供卡扣3的卡脚31伸入或退出第二部件2,小孔2212的外壁能限制卡脚31脱出第二部件2。为方便后续说明,本实用新型中用Z向表示USB公插5相对于USB母座4插拔的方向。

使用时,施加外力使USB公插5插入USB母座4,卡扣3的卡脚31自大孔2211伸入盖板22的面向电路板23的一侧,弹性件24发生形变储能,相对移动第一部件1和第二部件2,第一部件1带动电路板23移动,使卡扣3移至小孔2212,停止施加外力,弹性件24释放形变,推动电路板23朝向盖板22的方向移动,第一部件1被电路板23带动朝向远离第二部件2的方向移动,最终将卡脚31弹压在盖板22的面向电路板23的一侧,保持第一部件1和第二部件2的稳定联接,满足大数据传输的要求,避免第一部件1和第二部件2自动松脱导致数据传输中断或者数据丢失;

结束数据传输后,施加外力使卡脚31与盖板22分离,相对移动第一部件1和第二部件2,使卡扣3移至大孔2211,即可将USB公插5从USB母座4上拔出,不必借用工具。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USB数据传输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电路板23活动设置,USB公插5插入USB母座4时第一部件1相对第二部件2移动能够带动电路板23移动,从而使得卡扣3能够在限位孔221的大孔2211和小孔2212间切换位置,配合弹性件24对电路板23的复位作用,卡扣3能够在大孔2211处伸入或退出第二部件2,能够在小孔处被弹性件24弹压在盖板22上实现定位,既方便装配、拆卸,又能保证第一部件1和第二部件2的紧密联接,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还能防止频繁装配、拆卸导致卡扣3及盖板22磨损,提高USB数据传输结构的使用寿命。

具体地,电路板23可为PCBA板。

具体地,USB母座4可为USB Type_C接口。

进一步,请一并参阅图4至图7,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USB数据传输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盖板22的面向电路板23的一侧设有定位柱222,电路板23上设有与定位柱222适配的定位孔231,第二部件2与第一部件1处于分离状态时定位柱222伸入定位孔231,卡脚31伸入第二部件2时定位柱222与定位孔231分离。

初始状态时,定位柱222伸入定位孔231内,限制了电路板23的移动,避免电路板23移位,方便USB公插5插入USB母座4,当USB公插5插入USB母座4后继续沿Z向施压,卡脚31穿过限位孔221的大孔2211,电路板23受压朝向远离盖板22的方向移动,定位柱222与定位孔231分离,解除对电路板23的移动限制,此时移动第一部件1,第一部件1带动电路板23移动,使得卡扣3移向小孔2212,停止施加外力,弹性件24释放形变并带动电路板23朝向盖板22的方向移动,将卡脚31抵压于盖板22面向电路板23的一侧,实现第一部件1和第二部件2的紧密联接。

进一步,请一并参阅图3、图7和图8,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USB数据传输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盖板22面向电路板23的一侧上设有第二扣位223,卡脚31的与盖板22贴的一侧设有第一扣位311,卡扣3位于小孔2212时第二扣位223与第一扣位311配合限制卡脚31相对盖板22移动,且沿USB公插5的插入方向对第一部件1施压能将第一扣位311与第二扣位223分离。通过第二扣位223和第一扣位311配合限制卡脚31相对盖板22移动,也即限制了卡脚31移动至大孔2211,避免振动环境下第一部件1和第二部件2相对移动而导致卡扣3脱离盖板22,需要拆卸时,只需先对第一部件1施压再移动第一部件1即可,使用方便,第一部件1和第二部件2的联结更为可靠。

进一步,请参阅图8,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USB数据传输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二扣位223和第一扣位311通过凹凸面配合,即其中一个位置是凹面,另一个位置为凸面,或其中一个位置是凹凸面,另一个位置是与之凹凸方向相反的凹凸面;如此,装配时,卡扣3转至小孔2212,取消外力,第二扣位223与第一扣位311即可通过凹凸面配合,限制卡脚31相对盖板22移动;拆卸时,对第一部件1施压,使第二扣位223与第一扣位311分离,即可转动第一部件1,使卡扣3转至大孔2211处,方便拔出USB公插5,使用方便。

进一步,请一并参阅图7和图8,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USB数据传输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USB母座4的中心轴、USB公插5的中心轴和支架25的转动中心轴重合。USB母座4、USB公插5在第一部件1和第二部件2上的位置稳定,避免第一部件1相对第二部件2旋转时位置偏转(即第二部件2在第一部件1上的正投影减少)。

进一步,请一并参阅图3至图7,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USB数据传输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二部件2还包括活动设于底座21上的支架25,电路板23固设于支架25上,弹性件24用于朝向盖板22方向复位支架25。通过支架25来装配电路板23,电路板23与支架25保持运动一致,电路板23受力时通过支架25促使弹性件24发生形变,弹性件24释放形变时通过支架25带动电路板23,结构稳定性更好,避免电路板23局部应力集中导致变形。

具体地,电路板23可相对于底座21平移和升降,或者可相对于底座21转动和升降,都能够通过第一部件1相对于第二部件2移动(平移或转动),实现第一部件1带动电路板23移动(相应的平移或转动),从而带动卡扣3在限位孔221的大孔2211和小孔2212间切换位置,配合弹性件24的作用,方便第一部件1与第二部件2的装配(USB公插5插入USB母座4,且小孔2212的外壁限制卡扣3的卡脚31沿Z向脱离第二部件2)和拆卸,实现卡扣3与盖板22的紧密联结。设有支架25时,支架25可相对于底座21平移和升降,或者可相对于底座21转动和升降(请参阅图3至图7),电路板23与支架25整体平移、转动或升降。

进一步,请一并参阅图3至图7,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USB数据传输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支架25的顶部设有支撑面251和沉台252,沉台252位于支撑面251的外侧且低于支撑面251,电路板23安装于支撑面251上,USB公插5完全插入USB母座4时卡扣3的端部抵顶于沉台252上。

相对于第二部件2下压第一部件1时,USB公插5插入USB母座4,卡扣3的卡脚31端穿过限位孔221的大孔2211,继续下压第一部件1,卡扣3顶推沉台252,使得支架25下移,通过移动第二部件2使得卡扣3移动至小孔2212,停止施外力,弹性件24推动支架25,将卡扣3的卡脚31压紧于盖板22上,沉台252和盖板22共同限位卡扣3,避免卡扣3脱离第二部件2,更有利于增加第一部件1和第二部件2的连接可靠性,而且减少了电路板23、USB公插5和USB母座4的受力,避免数据传输功能失效。

具体地,弹性件24可为压簧、扭簧、弹片、拉簧等能够为电路板23(或支架25)提供弹性复位力的零件。压簧、扭簧、弹片等可设于电路板23(或支架25)与底座21之间,拉簧可设于电路板23(或支架25)与盖板22之间。

进一步,请参阅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USB数据传输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弹性件24设于底座21上并支撑于支架25的背离电路板23的一侧。

进一步,请一并参阅图4至图7,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USB数据传输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底座21上设有压簧安装槽211,弹性件24为安装于压簧安装槽211内的压簧,压簧的靠近电路板23的一端突出于压簧安装槽211。结构简单,尺量保证压簧的形变发生在Z向,保证能够对支架25进行可靠的复位,从而使得卡扣3能够紧密连接在第二部件2上。

进一步,请参阅图4,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USB数据传输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支架25背离电路板23的一侧设有支脚253,支脚253伸入压簧安装槽211,压簧的面向电路板23的一端套设于支脚253上;具有更好的结构稳定性,保证压簧能够对支架25进行可靠的复位。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例的结构及装配、拆卸操作过程进行详细说明:

在该实施例中,USB母座4设于第一部件1上,USB公插5设于第二部件2上;当然,也可USB母座4和USB公插5互换位置。

如图1,第一部件1与第二部件2有大的数据传输要求,必须使用USB来传输数据(本实施例中使用USB TPYE_C连接器,包括USB母座4和USB公插5),但同时又要求第一部件1和第二部件2能紧密结合且不借助工具自由拆装。在第一部件1和第二部件2上分别装有USB母座4和USB公插5来传输数据。

如图2,在第一部件1的壳体上,设有至少一个卡扣3(本实施例中使用3个卡扣3),用来与第二部件2扣合。

如图3和图4,第二部件2主要由底座21、弹性件24(本实施例中使用3个压簧)、支架25、电路板23(本实施例中使用PCBA)、焊接于电路板23上的USB公插5以及盖板22等组成;弹性件24装在底座21上并支撑支架25,弹性件24的个数以及外径线径等参数可以根据需要改变;支架25的作用是用来支撑电路板23,在弹性件24或USB插拔力的作用下,支架25与电路板23可以在Z向上下移动;当没有装第一部件1时,弹性件24基本处于自由状态,此时支架25处于最高位置,电路板23通过定位孔231与盖板22定位,保证电路板23位置是一定的,不会移位;盖板22与底座21用螺丝锁紧,确保内设于第二部件2内的零件的Z向初始位置。同时,盖板22上有限位孔221(如扇形孔)及第二扣位223,当卡扣3插入限位孔221后可旋转到位以与第二扣位223配合。

如图5,第一部件1与第二部件2的初始装配时,第一部件1和第二部件2由USB母座4和USB公插5定位,因为此时第二部件2的电路板23还是在最高位置,第二部件2盖板22上的定位柱222限制了电路板23,所以此时电路板23(USB公插5)完全不能移动。这样,第一部件1就可以准确定位到第二部件2上,第一部件1的第二扣位223通过第二部件2盖板22上的限位孔221的大孔2211处插入第二部件2。

继续下压第一部件1,使USB母座4与USB公插5完全插到位。此时弹性件24因力而压缩,电路板23及支架25向下移动,电路板23上的定位孔231脱离盖板22上的定位柱222(如图6),从而使电路板23可以由USB公插5带动在平面自由旋转。

当第一部件1下压到底,USB母座4与USB公插5完全插到位后,保持压力并旋转第一部件1,此时,第二部件2内USB公插5带动电路板23一起旋转,第一部件1的卡扣3在第二部件2限位孔221内移动。当第一部件1转到位时(卡扣3侧壁与第二部件2的盖板22上的限位孔221的小孔2212侧壁接触,此时第一部件1与第二部件2的第一扣位311和第二扣位223已经对正),松手,撤消压力,弹性件24部分回弹,支架25受到向上的力,推动第一部件1向上,第一扣位311和第二扣位223Z向完全扣紧,实现第一部件1与第二部件2的紧密联结(如图7)。

拆卸时,下压第一部件1到底,使第一部件1和第二部件2的卡扣3在Z向分离,然后反向旋转,到位后,拔出USB公插5即可,此时第二部件2的电路板23会经由USB公插5的带动回复到初始位置,USB公插5复位。

该优选结构的最主要的优点在于:第一部件1和第二部件2之间,用USB连接,保证了数据的可靠传输,同时,用多个卡扣3及弹性件24,实现了第一部件1和第二部件2之间紧密结合但又容易拆装的功能。弹性件24确保卡扣3在拆装过程中不会被磨损,而且装配到位后第二扣位223能扣合很紧。想要拆卸时,下压第一部件1并旋转到确定位置,才能拔出使第一部件1和第二部件2相脱离,第一部件1和第二部件2不会自行松脱。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