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薄膜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13847发布日期:2019-03-02 02:22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柔性薄膜开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薄膜开关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柔性薄膜开关。



背景技术:

常见的薄膜开关,一般由上电极、下电极和硅胶层构成,由于硅胶层具有弹性,并且硅胶层在对应上电极和下电极的地方设置有开孔,而该开孔的直径大于上电极和下电极的直径,因此,当按下该薄膜开关时,上电极会把硅胶层挤压,直到上电极与下电极相接触,此时该薄膜开关被导通。当松开该薄膜开关时,硅胶层的弹力把上电极抬升,从而使得上电极离开下电极。传统的这种薄膜开关中,上电极和下电极之间必须设置一层用于隔离的硅胶层,否则上电极和下电极之间容易出现误接触的问题,所以,传统的薄膜开关会存在制作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柔性薄膜开关,不需要额外设置传统的硅胶层即可实现上电极和下电极之间的隔离,从而能够有效降低制作成本。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柔性薄膜开关,包括上电极层和下电极层,上电极层设置有上电极,下电极层设置有与上电极位置对应的下电极,上电极和/或下电极的区域内设置有用于隔离上电极和下电极的绝缘点,绝缘点使上电极和下电极之间形成隔离空间。

进一步,上电极包括印有导电油墨的上线路,上线路布设于上电极的区域内并且每两条上线路之间不相交。

进一步,下电极包括印有导电油墨的下线路,下线路布设于下电极的区域内并且每两条下线路之间不相交;上线路在下线路之上的投影与下线路形成网状结构。

进一步,绝缘点设置于每两条上线路之间的间隙处和/或每两条下线路之间的间隙处。

进一步,上电极和/或下电极的外围分别设置有用于围蔽的绝缘圈线。

进一步,绝缘点还围绕绝缘圈线的外侧分布设置。

进一步,上电极层和下电极层分别包括柔性的上层基板和下层基板,上电极和下电极分别设置于上层基板和下层基板之中。

优选的,绝缘点的直径为1mm,厚度大于0.1mm。

优选的,上线路和下线路的线宽大于0.5mm。

优选的,绝缘圈线的线宽大于2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柔性薄膜开关,上电极与下电极的位置对应,并且上电极和/或下电极的区域内设置有用于隔离上电极和下电极的绝缘点,所以绝缘点能够把上电极撑起从而离开下电极,因此在上电极和下电极之间形成了隔离空间;由于绝缘点相对于上电极和下电极都比较小,因此当用户按下上电极时,上电极和下电极的大部分范围都能够接触于一起,从而能够把柔性薄膜开关导通;隔离空间不仅能够起到隔离上电极和下电极的作用,并且能够为上电极提供一个移动的行程空间,使得用户在按下柔性薄膜开关后,柔性薄膜开关会有一个回弹的操作,从而提高用户的使用感受。由于设置在上电极和/或下电极的区域内的绝缘点能够把上电极和下电极隔离开来,因此不需要额外设置传统的硅胶层即可实现上电极和下电极之间的隔离,从而能够有效降低制作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上电极的示意图;

图2是下电极的示意图;

图3是柔性薄膜开关的第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4是柔性薄膜开关的第二实施例示意图;

图5是柔性薄膜开关的第三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5,柔性薄膜开关,包括上电极层1和下电极层2,上电极层1设置有上电极11,下电极层2设置有与上电极11位置对应的下电极21,上电极11和/或下电极21的区域内设置有用于隔离上电极11和下电极21的绝缘点3,绝缘点3使上电极11和下电极21之间形成隔离空间。其中,上电极层1和下电极层2分别包括柔性的上层基板13和下层基板23,上电极11和下电极21分别设置于上层基板13和下层基板23之中;绝缘点3的直径为1mm,厚度大于0.1mm。

具体地,上电极11与下电极21的位置对应,并且上电极11和/或下电极21的区域内设置有用于隔离上电极11和下电极21的绝缘点3,所以绝缘点3能够把上电极11撑起从而离开下电极21,因此在上电极11和下电极21之间形成了隔离空间;由于绝缘点3相对于上电极11和下电极21都比较小,因此当用户按下上电极11时,上电极11和下电极21的大部分范围都能够接触于一起,从而能够把柔性薄膜开关导通;隔离空间不仅能够起到隔离上电极11和下电极21的作用,并且能够为上电极11提供一个移动的行程空间,使得用户在按下柔性薄膜开关后,柔性薄膜开关会有一个回弹的操作,从而提高用户的使用感受。由于设置在上电极11和/或下电极21的区域内的绝缘点3能够把上电极11和下电极21隔离开来,因此不需要额外设置传统的硅胶层即可实现上电极和下电极之间的隔离,从而能够有效降低制作成本。

参照图1-图2,上电极11包括印有导电油墨的上线路12,上线路12布设于上电极11的区域内并且每两条上线路12之间不相交;下电极21包括印有导电油墨的下线路22,下线路22布设于下电极21的区域内并且每两条下线路22之间不相交;上线路12和下线路22的线宽大于0.5mm。因此,上电极11和下电极21均可以有多种实施方式。例如,在上电极11和下电极21的第一实施例中,上线路12和下线路22均为直线;在上电极11和下电极21的第二实施例中,上线路12和下线路22均为曲线;在上电极11和下电极21的第三实施例中,上线路12和下线路22均为直线与曲线的组合。此外,上线路12在下线路22之上的投影与下线路22形成网状结构,该网状结构也有不同的实施方式。例如,在网状结构的第一实施例中,上线路12在下线路22之上的投影与下线路22相垂直,因此网状结构的网格为矩形;在网状结构的第二实施例中,上线路12在下线路22之上的投影与下线路22非垂直相交,因此网状结构的网格为菱形。

参照图1-图2,绝缘点3设置于每两条上线路12之间的间隙处和/或每两条下线路22之间的间隙处,因此,绝缘点3的设置位置有不同的实施方式。

例如,绝缘点3的第一实施例中,绝缘点3设置于每两条上线路12之间的间隙处。在这种情况下,绝缘点3可能处于每两条下线路22之间的间隙处,也可能处于下线路22之上,但不论绝缘点3是否与下线路22相接触,由于绝缘点3所占的空间位置较小,因此当按下上电极11时,上电极11中的上线路12仍然会有很大的一部分能够与下电极21中的下线路22相接触,因此能够有效导通柔性薄膜开关。

绝缘点3的第二实施例中,绝缘点3设置于每两条下线路22之间的间隙处。在这种情况下,绝缘点3可能处于每两条上线路12之间的间隙处,也可能处于上线路12之上,但不论绝缘点3是否与上线路12相接触,由于绝缘点3所占的空间位置较小,因此当按下上电极11时,上电极11中的上线路12仍然会有很大的一部分能够与下电极21中的下线路22相接触,因此能够有效导通柔性薄膜开关。

绝缘点3的第三实施例中,绝缘点3同时设置于每两条上线路12之间的间隙处和每两条下线路22之间的间隙处。在这种情况下,绝缘点3既不与上线路12接触,也不与下线路22接触,即绝缘点3处于网状结构的网格之中,因此当按下上电极11时,上电极11中的上线路12能够与下电极21中的下线路22良好接触,从而能够有效导通柔性薄膜开关。

参照图1-图2,上电极11和/或下电极21的外围分别设置有用于围蔽的绝缘圈线4,绝缘圈线4的线宽大于2mm,绝缘点3还围绕绝缘圈线4的外侧分布设置。绝缘圈线4和围绕绝缘圈线4的外侧分布设置的绝缘点3,能够防止在未加压力于上电极11时,上电极11在上电极层1的重力作用下和下电极21相接触而出现误接通的问题。

具体地,上电极11和下电极21都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形状及尺寸,例如,上电极11和下电极21可以为圆形、椭圆形、矩形、三角形、文字、字母或图案等,因此,上电极11和下电极21的形状及尺寸并不限制,只需要上电极11和下电极21的内部具有足够设置线路与绝缘点3的空间即可。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柔性薄膜开关具有多种实施方式。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柔性薄膜开关的第一实施例。具体地,柔性薄膜开关仅由上电极层1和下电极层2构成,其中上电极层1和下电极层2分别包括柔性的上层基板13和下层基板23,上层基板13和下层基板23之中分别设置有位置对应的上电极11和下电极21,上电极11和下电极21之中分别设置有印有导电油墨的上线路12和下线路22,上线路12在下线路22之上的投影与下线路22形成网状结构,绝缘点3设置于上电极11和/或下电极21的区域内。其中,上层基板13和下层基板23可以是纸张、胶片、复合纸或木片,但不限于此;导电油墨可以是碳浆、银浆或碳加银浆,但不限于此。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柔性薄膜开关的第二实施例。在柔性薄膜开关的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上电极层1和下电极层2之间设置有隔离层5,该隔离层5在对应上电极11和下电极21的位置设置有通孔,因此上电极11和下电极21能够通过该通孔相互接触。其中,隔离层5可以是纸张、胶片、复合纸或木片,但不限于此。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柔性薄膜开关的第三实施例。在柔性薄膜开关的第一实施例或第二实施例的基础上,柔性薄膜开关还包括分别与上电极11和下电极21相连接的插接端口,该插接端口与控制盒6的连接端口相连接。控制盒6包括底盒、盒盖、电路板、电池和喇叭等零部件或电器元件,电路板、电池和喇叭均设置于底盒之中,并且控制盒6的连接端口设置于电路板之上。当把柔性薄膜开关的插接端口连接于电路板之上的连接端口时,可以在该连接处放置一个硅胶块,该硅胶块不仅能够起到压紧插接端口与连接端口的作用,还能够起到保护插接端口的作用。当把硅胶块对准放置于插接端口之上时,通过盖上盒盖,并利用螺丝钉把盒盖锁紧在底盒之上,此时,盒盖能够压紧硅胶块,从而使得硅胶块能够把插接端口仅仅压接在连接端口之上,从而使得柔性薄膜开关能够与控制盒6进行有效的电连接。

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