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浪涌单向TVS器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03714发布日期:2019-04-23 23:53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浪涌单向TVS器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半导体分立器件领域,涉及一种保护器件设计和制造,尤其涉及一种大浪涌单向TVS器件。



背景技术:

瞬态电压抑制器(Transient Voltage Suppressors,简称TVS)是一种普遍使用的保护器件,它具有极快的响应速度和相当大的浪涌泄放能力。当它的两端经受瞬间的高能量冲击时,TVS能以极高的速度把两端间的阻抗值由高阻抗变为低阻抗,以泄放一个瞬间大电流,把它的两端电压钳位在一个预定的数值上,从而保护后级电路芯片不受瞬态高压尖峰脉冲的冲击,保障了电路系统和模块的安全运行,因此TVS是一种必不可少的保护类器件。

随着集成电路芯片的不断发展,各类芯片的特征尺寸和工作电压都在不断减小,因此对相应的TVS保护器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求TVS保护器件的面积越来越小,以匹配不断缩小的电路板;另一方面,随着各类移动终端设备对安全性和可靠性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要求TVS保护器件既要有很高的浪涌电流保护能力,同时又要有低的钳位电压。

目前传统的TVS保护器件,为了提高功率,往往是通过增大TVS 器件面积来提高浪涌能力的方法,由于增大器件面积,导致封装后的成品体积增大,因而不能很好地满足各类移动终端小型化的需求,另一方面增大TVS器件面积,对于降低钳位电压的效果并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突破传统技术瓶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一种大浪涌单向TVS器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大浪涌单向TVS器件,包括P型衬底硅片、正面N+区,背面N+区,所述P型衬底硅片正面设有绝缘介质层,所述正面N+区通过接触孔引出正面阴极金属,所述背面N+区和P衬底硅片同时引出背面阳极金属,使得背面N+区和P衬底硅片短接。

优选地,所述接触孔窗口比正面N+区小,更为优选地,接触孔每边比正面N+区小5~12μm。

上述大浪涌单向TVS器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选用P型衬底硅片,使用性硫酸和双氧水的混合溶剂进行清洗,然后在硅片的正面和背面同时生长氧化层;

步骤2:在硅片正面通过涂胶、曝光、显影,定义出正面N+区域,然后在硅片背面也通过涂胶、曝光、显影,定义出背面N+区域,然后进入酸槽,将正面和背面打开区域的氧化层去除,再将光刻胶去除。

步骤3:对硅片正面N+区和背面N+区同时进行掺杂。

步骤4:在炉管设备内进行高温扩散推结;

步骤5:将硅片两面的氧化层全部除去,然后对硅片正面淀积绝缘介质层,然后通过光刻、刻蚀技术做出正面接触孔;

步骤6:在硅片的正面和背面溅射金属,形成阳极引出和阴极引出。

作为优选,步骤1中P型衬底的电阻率为0.5~5Ω*cm,厚度为 150~250μm,更为优选的,电阻率为1~2Ω*cm,厚度为180~220μm;

作为优选,步骤1生长的氧化层厚度为0.5~1.2μm。

作为优选,步骤2去除氧化层时,使用缓冲氧化层刻蚀液;

作为优选,步骤2中N+区域占整个硅片表面积的70%~85%,更为优选的,N+区域占整个硅片表面积的80%。

作为优选,步骤3通过炉管进行热扩散掺杂,实现同时对正面和背面的掺杂,掺杂源为三氯氧磷(POCl3),掺杂温度为850~1000℃。

作为优选,步骤4的高温扩散推结过程工艺条件为:温度范围是 1100~1200℃,时间为12~16个小时,使得N+区的结深在10~60μm。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衬底片背面增加的N+区域,形成寄生NPN晶体管,并对和域同时做金属引出,使寄生NPN晶体管的发射极与基极短接,实现了在同等面积条件下,大幅度提高了TVS的浪涌能力,所获得的TVS器件具有大功率、体积小、集成度高、成本低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步骤1完成结构;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步骤2完成结构;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步骤3完成结构;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步骤4完成结构;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步骤5完成结构;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步骤6完成结构;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最终完成结构;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最终完成结构;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中最终完成结构;

图中,10为P型衬底,20为氧化层,30为N+区,40为介质层, 50为正面阴极金属,60为背面阳极金属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1:

步骤1:首先,选用P型衬底硅片,进行化学溶剂(硫酸和双氧水的混合溶剂)清洗,然后在硅片的正面和背面同时生长氧化层。

作为优选,P型衬底的电阻率为0.5~5Ω*cm,厚度为 150~250μm,更为优选的,电阻率为1~2Ω*cm,厚度为 180~220μm;

作为优选,生长的氧化层厚度为0.5~1.2μm。本步骤完成结构如图1所示。

步骤2:在硅片正面通过涂胶、曝光、显影,定义出正面N+区域,然后在硅片背面也通过涂胶、曝光、显影,定义出背面N+区域,然后进入酸槽,将正面和背面打开区域的氧化层去除,再将光刻胶去除。

作为优选,去除氧化层时,使用缓冲氧化层刻蚀液。

作为优选,N+区域占整个硅片表面积的70%~85%,更为优选的, N+区域占整个硅片表面积的80%。本步骤完成结构如图2所示。

步骤3:对硅片正面N+区和背面N+区同时进行掺杂。

作为优选,通过炉管进行热扩散掺杂,可以实现同时对正面和背面的掺杂,掺杂源为三氯氧磷(化学式为POCl3),掺杂温度为 850~1000℃。本步骤完成结构如图3所示。

步骤4:在炉管设备内进行高温扩散推结。

作为优选,高温过程工艺条件为,温度范围是1100~1200℃,时间为12~16个小时,使得N+区的结深在10~60μm。本步骤完成结构如图4所示。

步骤5:将硅片两面的氧化层全部除去,然后对硅片正面淀积绝缘介质层,然后通过光刻、刻蚀技术做出正面接触孔。

作为优选,接触孔窗口比正面N+区要小,更为优选的,接触孔每边比正面N+区小5~12μm。本步骤完成结构如图5所示。

步骤6:在硅片的正面和背面溅射金属,形成阳极引出和阴极引出。本步骤完成结构如图6所示。

实施例2

通过调整背面N+区位置得到另一较佳的实施例,如图7。

实施例3

通过调整介质层、正面N+区和背面N+区位置得到另一较佳的实施例,如图8。

实施例4

通过调整介质层和正面N+区位置得到另一较佳的实施例,如图 9。

本实用新型比传统的单向TVS器件具有以下技术优势:

(1)对传统单向TVS器件结构进行创新,通过在衬底片背面增加的N+区域,形成寄生NPN晶体管,并对P衬底和背面N+区域同时做金属引出,使寄生NPN晶体管的发射极与基极短接。当TVS主二极管处于工作状态反向击穿时,此寄生的NPN晶体管也开始工作,利用NPN晶体管的电流放大特性,使得TVS器件整体的电流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并获得骤回特性。故采用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增加TVS器件面积的前提下,可以大大提升TVS器件的电流能力、提升功率,最大浪涌电流可以提高50%~70%,并获得优良的单向骤回特性,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2)本实用新型的制造过程简单,最多仅需三张光刻版(正面 N+、背面N+、正面接触孔),故具有工艺流程较短,控制精度高,成品率高,成本低等优势。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本实用新型虽然已经作为较佳的实施例公布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