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充电器接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65259发布日期:2019-02-15 20:08阅读:519来源:国知局
一种快速充电器接口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快速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快速充电器接口。



背景技术:

随着大容量蓄电池在笔记本电脑、手机等通讯产品以电动汽车等环保型交通工具中的应用,在电池技术尚无突破性进展的情况下,快速充电成为最为可行、合理的续航解决方案。实现快速充电的方法无外乎提高电压或提高电流两种,但无论是提高电压还是提高电流,都会增大充电过程中的发热量,加速电池老化并可能带来安全隐患。现有快速充电系统中为保证充电安全,均在电池处设置有多组温度传感器用以监测电池温度,但由于对充电接口处缺乏必要的控温处理,导致快速充电过程中接口内部温度过高,因而经常出现充电器插头或接口的损毁,影响充电进程,甚至危险充电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快速充电器接口,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不足。通过将插口转移至壳体外部,有利于提高快速充电过程中插口内部的散热效率,配合插口内导热翅片、散热层和冷却层对充电插针及其电路板的散热和冷却作用,实现插口内部降温,从而控制快速充电过程中接口处发热现象,以保证充电安全性能。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拟采用以下技术:

一种快速充电器接口,包括插口和壳体,其特征在于,插口突出固定于壳体外侧壁处,插口底部固定有导热翅片、侧壁由内向外依次包括散热层和冷却层、内部固定设有充电插针,充电插针的电路板贴合固定于导热翅片底部,且充电插针主体贯穿导热翅片后设置于散热层内,电路板总线电缆设置于壳体内。

进一步,导热翅片由若干翅片单体平行固定于散热层内壁处构成。

进一步,散热层由若干分体活动拼接构成。

进一步,分体底部内壁处开设有若干凹槽,翅片单体外沿嵌设于凹槽内。

进一步,导热翅片和散热层均采用导热石墨材质。

进一步,冷却层内部为中空结构、外壁处设有介质循环孔,介质循环孔通过管路与外部冷却装置相连通。

进一步,冷却层内壁采用导热材质,外壁采用隔热材质或套设有隔热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插口突出固定于壳体外侧壁处,有利于提高快速充电过程中插口内部的散热效率。

2、本实用新型插口底部固定有导热翅片、侧壁由内向外依次包括散热层和冷却层、内部固定设有充电插针。充电插针的电路板贴合固定于导热翅片底部,且充电插针主体贯穿导热翅片后设置于散热层内,电路板总线电缆设置于壳体内。通过导热翅片与充电插针的接触将快速充电过程中充电插针及其电路板处产生的热量传递至散热层进行散失;进一步地,由冷却层对散热层及散热层内部进行冷却,实现插口内部降温,从而控制快速充电过程中接口处发热现象,以保证充电安全性能。

3、本实用新型散热层由若干分体活动拼接构成,分体底部内壁处开设有若干凹槽用于嵌设固定导热翅片。结构简单、稳定,便于生产、制造。且导热翅片和散热层均采用导热石墨材质,具有优良的导热和绝缘功能,对插口进行散热的同时保证充电安全。

4、本实用新型冷却层内部为中空结构、外壁处设有介质循环孔,介质循环孔通过管路与外部冷却装置相连通。冷却层内已由散热层进行绝缘保护,可根据充电发热情况采用气相、液相等多种冷却介质,从而增大本实用新型的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所有实施例中的一部分,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应用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散热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散热层与导热翅片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实施例1中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实施例2中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插口,2、壳体,3、导热翅片,31、翅片单体,4、散热层,41、分体,5、冷却层,51、介质循环孔,6、充电插针,61、电路板,7、凹槽,9、充电器插头。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快速充电器接口,包括插口1和壳体2,插口1突出固定于壳体2外侧壁处。插口1为主要充电位点,其与电器等产品的充电器插头相接触,在充电过程中发热。现有充电器多采用插口内置于壳体的结构方式,以提供产品美观性。普通充电过程放热现象较为轻微,因而内置结构方式对充电安全的威胁较小;但快速充电过程,插口内部发热现象严重、温度较高,内置结构方式,恶化了充电环境,加剧插口内部升温,极易导致充电事故。因而本实用新型将插口1设置于壳体2的外部,有利于提高快速充电过程中插口内部的散热效率。

插口1底部固定有导热翅片3、侧壁由内向外依次包括散热层4和冷却层5、内部固定设有充电插针6。充电插针6的电路板61贴合固定于导热翅片3底部,且充电插针6主体贯穿导热翅片3后设置于散热层4内,电路板61总线电缆设置于壳体2内。如图2所示,充电器插头9插入插口1内,充电器插头9底部与导热翅片3上表面贴合、侧壁与导热层4内壁贴合,充电器插头9内相应元件与充电插针6接触连通实现充电。快速充电过程中,与充电器插头9相接触的充电插针6为主要发热位点,此处热量向下传递至位于导热翅片3内的部分,随后由导热翅片3将热量向外传递至散热层4处,并进一步外散至冷却层5进行热交换。而电路板61处也产生发热现象,热量同样通过导热翅片3传递至散热层4处,再由冷却层5进行散热降温。

冷却层5内部为中空结构、外壁处设有介质循环孔51,介质循环孔51通过管路与外部冷却装置相连通。根据插口1内发热情况选择冷却介质及其通过介质循环孔51与冷却装置的循环速度,保持插口1内充电温度在20℃~40℃,避免过热或过冷,维持快速充电电流稳定,保证充电安全。

冷却层5内壁采用导热材质,外壁采用隔热材质或套设有隔热套。冷却层5内壁与散热层4贴合,以便与散热层4进行换热,使散热层4温度降低,进而实现对散热层4内插口1内的温度调控。外壁隔热结构一方面为提高冷却介质的冷却效率,另一方面为保证充电器使用者的使用安全及体验。

如图3和图4所示,导热翅片3由若干翅片单体31平行固定于散热层4内壁处构成。散热层4由若干分体41活动拼接构成。分体41底部内壁处开设有若干凹槽7,翅片单体31外沿嵌设于凹槽7内。分体41嵌设固定翅片单体31后组装于冷却层5内,

导热翅片3和散热层4均采用导热石墨材质。具有优良的导热和绝缘功能,对插口进行散热的同时保证充电安全。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并非本实用新型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5所示,实施例1为设置于笔记本电脑处的快速充电接口。壳体与笔记本电脑外壳相连,插口呈方形,突出于壳体外侧。通过软管与微型风冷却器活动连通,在风扇的作用下,以空气为冷却介质,在冷却层中与散热层传递的热量换热,并将热量强制带走,实现冷却降温。平板电脑及手机等通讯产品的快速充电接口也可参照上述实施例进行制作和使用。

实施例2:

如图6所示,实施例2为电动汽车的快速充电接口,插口呈圆形。在充电桩处增设循环泵及冷媒储罐等构成的冷却系统对冷却层进行循环冷却。

与冷却层相连的外部冷区装置可根据使用情景及制冷要求采用压缩式制冷机、吸收式制冷机、蒸汽喷射式制冷机、半导体制冷等现有任一一种制冷结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