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接地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00410发布日期:2019-03-27 09:57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智能接地线,至少包括绝缘操作杆(1)、用于挂上需要接地的电气设备的夹口(4)、接地引线(24)和用于与地线桩或接地排连接的接地端夹头(5),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地引线(24)与所述夹口(4)能够直接或间接连接使得所述夹口(4)通过所述接地引线(24)将需要接地的电气设备接地;其中,

所述夹口(4)上设置有外表面为绝缘壳体(31)的定位装置(3),所述定位装置(3)至少包括气压传感器模块(32)、位置定位模块(33)、数据处理模块(34)和无线通信模块(35),所述气压传感器模块(32)和所述位置定位模块(33)通过所述数据处理模块(34)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35)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接地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口(4)为第一夹口(4a)或第二夹口(4b);其中,所述第一夹口(4a)为U型的夹口,使得所述智能接地线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夹口(4a)的U形的挂钩挂接在待接地的设备上;

所述第二夹口(4b)为挤压型或紧固型的夹口,使得所述智能接地线能够通过所述第二夹口(4b)的挤压或紧固作用挂接在待接地的设备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接地线,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夹口(4)采用所述第二夹口(4b)时,所述智能接地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绝缘操作杆(1)靠近所述第二夹口(4b)一侧的辅助夹头(10),所述辅助夹头(10)通过与所述绝缘操作杆(1)平行的定位杆(9)与所述第二夹口(4b)连接,所述辅助夹头(10)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接地引线(24)的接地线引出端(13)。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接地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操作杆(1)靠近所述第二夹口(4b)的一侧设置有带电预警装置(6);所述带电预警装置(6)的壳体为绝缘的并且上部设置有电极;所述带电预警装置(6)至少包括防误操作闭锁模块(7);所述防误操作闭锁模块(7)至少包括电磁铁(8)、阻抗元件、所述定位杆(9)、所述辅助夹头(10)和动触头(14);所述定位杆(9)垂直设置于所述第二夹口(4b)的下部,所述绝缘操作杆(1)的上部设有上推螺纹(22);所述辅助夹头(10)的一侧设有用于所述定位杆(9)穿过的孔洞,所述辅助夹头(10)的中部位置设置有与所述上推螺纹(22)相配合的螺纹孔;所述辅助夹头(10)上部还设有与所述第二夹口(4b)接触的动触头(14),所述电磁铁(8)设于所述辅助夹头(10)的底部;所述绝缘操作杆(1)的上部设有若干个卡口(11),所述卡口(11)与所述电磁铁(8)的衔铁(12)位置相对应;所述阻抗元件设于所述定位杆(9)的内部并与所述第二夹口(4b)、所述电磁铁(8)的导线(23)串联后与所述辅助夹头(10)连接;

当操作人员在进行接地误操作时,所述第二夹口(4b)靠近有电设备时,所述电磁铁(8)发生励磁,使所述衔铁(12)弹出后伸入与之对应的卡口(11)以将所述绝缘操作杆(1)卡住,继而无法继续完成旋转所述绝缘操作杆使所述辅助夹头(10)向上移动的操作。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接地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操作杆(1)的纵向位置从低至高依次包括横截面为等腰梯形的第一操作杆(41)、第二操作杆(42)、第三操作杆(43)、第四操作杆(44)和第五操作杆(45);其中,所述第一操作杆(41)至少一部分套接所述在第二操作杆(42)的外部并形成接触;所述第二操作杆(42)至少一部分套接所述在第三操作杆(43)的外部并形成接触;所述第三操作杆(43)至少一部分套接所述在第四操作杆(44)的外部并形成接触;所述第四操作杆(44)的顶部和所述第五操作杆(45)的底部固接;所述第二夹口(4b)与所述第五操作杆(45)连接并且所述带电预警装置(6)设置在所述第五操作杆(45)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接地线,其特征在于,在至少两个相套接的操作杆的侧壁上设置有贯穿所述侧壁的定位孔(47),至少两个相套接的操作杆的套接部分的内部设置有定位弹片(48)和能够穿过所述定位孔(47)的定位凸点(46);所述定位弹片(48)设置在位置较高的操作杆的底部;所述定位弹片(48)与所述定位凸点(46)固接,

在按下所述定位凸点(46)时,所述两个相套接的操作杆能够相对滑动;松开所述定位凸点(46)时,在所述定位弹片(48)弹力作用下所述定位凸点(46)能够回到贯穿两个相套接的操作杆的侧壁的定位孔(47)的位置。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接地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抗元件串联有至少一个LED灯和/或蜂鸣器;当操作人员在进行接地误操作时,所述LED灯和/或所述蜂鸣器能够发出光亮和/或声响提醒。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接地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定位模块(33)包括GPS定位仪和GPS北斗双模定位仪中的至少一种。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接地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处理模块(34)包括51单片机、STM32F103C8T6、君正M200、申威26010和XBurst SPEC2000中的至少一种。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接地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35)包括GPRS无线通信模块、工业级WIFI模块、低功耗蓝牙模块、Zigbee无线模块和433MHz模块中的至少一种。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