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模组的热电型片状温控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47564发布日期:2019-05-24 20:44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池模组的热电型片状温控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离子电池模组热控管理装置领域,具体来说是涉及一种电池模组的热电型片状温控结构。



背景技术:

动力电池在使用中,需要在合适的温度下才能保证其正常的使用。目前在电池成组后,有内部温度分布不均匀、大倍率充放电时发热严重等问题,影响电池寿命。圆柱形电芯的热控系统中,一般需要缠绕式结构导出电芯产生的热量,同时起均温的作用。常见的结构为石墨类、硅胶类或金属类片状结构,路径较长时均温效果差,且无法兼顾散热、制冷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所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均温效果好的电池模组的热电型片状温控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池模组的热电型片状温控结构,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电池支架以及设在电池支架内的若干个单体电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芯夹套,所述电芯夹套由三层热电型缠绕片通过弯折复合而成,其内部构成两层单体电芯夹持通道,所述热电型缠绕片的一端向外延伸并弯折呈一挂钩状的换热结构,所述热电型缠绕片为波浪形结构,所述热电型缠绕片由上硅胶垫片、下硅胶垫片、PI膜、若干块P型材料以及若干块N型材料构成,若干块所述P型材料和N型材料依次设在上硅胶垫片和下硅胶垫片之间,相邻的两块所述P型材料和N型材料在端部交错导通形成P-N结,在所述上硅胶垫片和下硅胶垫片的外端面均覆有PI膜,所述换热结构的一端内部P型材料与导线相接形成电流进/出口A端,与之相邻的N型材料与导线相接形成电流进/出口B端。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P型材料由碲化铋类合金制成、N型材料由碲化铅类合金制成或P型材料由碲化铅类合金制成、N型材料由碲化铋类合金制成。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上硅胶垫片和下硅胶垫片均为高导热型硅胶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结构简单,所占空间较小、且便于安装,面状的控温模式可有效控制电芯温度,均匀效果较好,同时可兼顾电池模组散热和制冷的需求,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池模组的热电型片状温控结构的立体图;

图2为图1中电池夹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池模组的热电型片状温控结构的原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池模组的热电型片状温控结构的装配示意图。

图中:100-电池支架、200-单体电芯、300-电芯夹套、310-热电型缠绕片、311-上硅胶垫片、312-下硅胶垫片、313-PI膜、314-P型材料、315-N型材料、320-单体电芯夹持通道、 330-换热结构、400-P-N结、500-电流进/出口A端、600-电流进/出口B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及所达成的功效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用以较佳的实施例及附图配合详细的说明,说明如下:

如图1~4所示,一种电池模组的热电型片状温控结构,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电池支架 100以及设在电池支架100内的若干个单体电芯200,还包括电芯夹套300,电芯夹套300由三层热电型缠绕片310通过弯折复合而成,其内部构成两层单体电芯夹持通道320,热电型缠绕片310的一端向外延伸并弯折呈一挂钩状的换热结构330,热电型缠绕片310为波浪形结构,热电型缠绕片310由上硅胶垫片311、下硅胶垫片312、PI膜313、若干块P型材料 314以及若干块N型材料315构成,若干块P型材料314和N型材料315依次设在上硅胶垫片311和下硅胶垫片312之间,相邻的两块P型材料314和N型材料315在端部交错导通形成P-N结400,在上硅胶垫片311和下硅胶垫片312的外端面均覆有PI膜313,换热结构320 的一端内部P型材料314与导线相接形成电流进/出口A端500,与之相邻的N型材料315与导线相接形成电流进/出口B端600。

在本实施例中,P型材料314由碲化铋类合金制成、N型材料315由碲化铅类合金制成或 P型材料314由碲化铅类合金制成、N型材料315由碲化铋类合金制成。

在本实施例中,上硅胶垫片311和下硅胶垫片312均为高导热型硅胶片。

在本实施例中,利用P型材料314和N型材料315构成的P-N结400,形成热电偶对, P-N结400在通过直流电时,可在接头处的一端释放热量,另一端吸收热量,释放或吸收热量的大小由电流决定。即电荷载体在导体中运动形成电流,由于电荷载体在不同的材料中处于不同的能级,当它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运动时,便释放出多余的能量;相反,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运动时,从外界吸收能量,能量在两种材料的交界面处以热的形式吸收或放出。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电池支架100的高度,相对设置的电池支架100之间由上而下依次设有3~5个电芯夹套300,且每个电池夹套300上均设有2层单体电芯夹持通道320,在单体电芯夹持通道320内依次将单体电芯200整齐排列,当电流经电流进/出口A端500流进、电流进/出口B端600流出时,在P-N结400处表现为制冷,通过上硅胶垫片311或下硅胶垫片 312与单体电芯200进行换热,热量最终通过换热结构320的外端面与外界进行散热,反之,电流经电流进/出口B端600流进、电流进/出口A端500流出时,在P-N结400处表现为发热,通过上硅胶垫片311或下硅胶垫片312与单体电芯200接触,对单体电芯200进行加热。

综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述的形状、构造、特征及精神所为的均等变化与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