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械式汽车中控旋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17291发布日期:2019-02-19 19:04阅读:660来源:国知局
一种机械式汽车中控旋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机械式汽车中控旋钮。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小型汽车空调采用的是由两个控制开关分开控制:一个控制开关为手动调节钮,另一个控制开关为自动模式按钮。通过对手动调节钮的拨动控制实现对空调不同吹风方向的选择,当调节钮处于右侧时开启自动模式。具体操作时,必须先调节手动调节钮,再按下自动模式按钮,通过这2个动作才能完成整个操作步骤。用上述方法对汽车空调进行控制存在着操作麻烦,现有技术中,对两个按钮通过伺服电机进行关联,当手动调节钮转动时能够同时开启自动模式,但其内部控制机构较为复杂,线路较多,调节钮转动时容易出现线路缠绕等情况,不便于操纵者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而提供一种机械式汽车中控旋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出一种机械式汽车中控旋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第一环形槽以及第二环形槽,所述第二环形槽环绕于所述第一环形槽外侧,所述第二环形槽上开设有通电槽;

旋钮组件,其插设于所述连接板上,所述旋钮组件上设置有第一通电舌片以及第二通电舌片,所述第一通电舌片一端抵靠于所述第一环形槽上,所述第二通电舌片一端抵靠于所述第二环形槽上,当所述旋钮组件转动时能够带动第一通电舌片以及第二通电舌片分别在第一环形槽与第二环形槽上移动;

自动模式按钮,其位于所述旋钮组件侧方且其插设于所述连接板上,所述自动模式按钮下端与所述第一环形槽以及通电槽均为电连接;

当第二通电舌片移动至与通电槽接触时即能够使得所述自动模式按钮开启。

在上述的一种机械式汽车中控旋钮中,所述旋钮组件包括:连接柱,其插设于所述连接板上,所述连接柱上端设置有指示板;

旋转筒,其套设于所述连接柱上且其上端与所述指示板滑动连接,所述旋转筒下端设置有传动齿圈,所述传动齿圈内设置有连接环,所述第一通电舌片以及所述第二通电舌片均设置于所述连接环内侧。

在上述的一种机械式汽车中控旋钮中,所述旋转筒上端设置有指示条,当所述旋转筒转动时能够改变所述指示条与所述指示板的相对位置。

在上述的一种机械式汽车中控旋钮中,所述连接环上设置有指示灯,所述指示灯位于所述指示条下方且能够照亮所述指示条。

在上述的一种机械式汽车中控旋钮中,所述壳体底端设置有用于与车身连接的卡合柱。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机械式汽车中控旋钮无需使用伺服电机也能够实现旋钮与四栋模式按钮的关联,简化内部结构,降低生产成本,在连接板上方无需设置线路,避免旋钮旋转时出现线路缠绕等情况,便于操纵者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机械式汽车中控旋钮的立体视图;

图2是旋钮组件与连接板的连接关系图;

图3是旋钮组件内部视图;

图4是传动齿圈与连接环的连接关系提;

图5是连接板与第一通电舌片以及第二通电舌片的连接关系图。

图中,壳体1、连接板2、第一环形槽3、第二环形槽4、通电槽5、第一通电舌片6、第二通电舌片7、自动模式按钮8、连接柱9、指示板10、旋转筒11、传动齿圈12、连接环13、指示条14、指示灯15、卡合柱16。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至图5所示,本机械式汽车中控旋钮,包括:壳体1,壳体1内设置有连接板2,连接板2上开设有第一环形槽3以及第二环形槽4,第二环形槽4环绕于第一环形槽3外侧,第二环形槽4上开设有通电槽5;旋钮组件,其插设于连接板2上,旋钮组件上设置有第一通电舌片6以及第二通电舌片7,第一通电舌片6一端抵靠于第一环形槽3上,第二通电舌片7一端抵靠于第二环形槽4上,当旋钮组件转动时能够带动第一通电舌片6以及第二通电舌片7分别在第一环形槽3与第二环形槽4上移动;自动模式按钮8,其位于旋钮组件侧方且其插设于连接板2上,自动模式按钮8下端与第一环形槽3以及通电槽5均为电连接;当第二通电舌片7移动至与通电槽5接触时即能够使得自动模式按钮8开启。

旋钮组件能够调节空调不同吹风方向,自动模式按钮8能够控制空调是否能够自动工作。

第一通电舌片6以及第二通电舌片7能够分别在第一环形槽3与第二环形槽4上移动,因为通电槽5是设置于第二环形槽4上的,所以当第二通电舌片7转动至一定距离时就能够抵靠在通电槽5上,因为自动模式按钮8下端与第一环形槽3以及通电槽5均为电连接,所以当第一通电舌片6抵靠于第一环形槽3上、第二通电舌片7抵靠于通电槽5上时就能够使得自动模式按钮8被通电,进而能够使得空调自动工作模式功能开启,这样设置方法能够避免使用伺服电机控制,简化了内部结构,使得整体的生产成本降低,且不用在连接板2上设置多余的线路,避免旋钮组件转动时出现线路缠绕的情况。

旋钮组件包括:连接柱9,其插设于连接板2上,连接柱9上端设置有指示板10;旋转筒11,其套设于连接柱9上且其上端与指示板10滑动连接,旋转筒11下端设置有传动齿圈12,传动齿圈12内设置有连接环13,第一通电舌片6以及第二通电舌片7均设置于连接环13内侧。

旋转筒11能够在连接柱9上旋转,因为传动齿圈12设置于旋转筒11下端且其内部设置有连接环13,所以当旋转筒11旋转时能够带动连接环13旋转,因为第一通电舌片6以及第二通电舌片7均设置于连接环13内侧,所以连接环13能够电动第一通电舌片6以及第二通电舌片7分别在第一环形槽3与第二环形槽4上移动。

旋转筒11上端设置有指示条14,当旋转筒11转动时能够改变指示条14与指示板10的相对位置。

当旋转筒11转动时能够电动指示条14移动,这样就能够给改变指示条14与指示板10之间的相对位置,即能够提醒操作人员当前的空调工作状态。

连接环13上设置有指示灯15,指示灯15位于指示条14下方且能够照亮指示条14。

指示灯15将指示条14照亮,这样能够使得操作人员能够更加便利的分辨出指示条14的位置。

壳体1底端设置有用于与车身连接的卡合柱16。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