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壁插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19983发布日期:2019-03-02 02:39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墙壁插座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插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墙壁插座。



背景技术:

参照图1,示出了一种现有的墙壁插座,其包括面板10、框部20、盖部30和本体40。本体40内设置有金属的导电部件,盖部30覆盖本体40的开口。本体40设置有第一卡接部401,盖部30设置有第二卡接部301,通过第一卡接部401和第二卡接部301的卡合将盖部30安装到本体40。通过从安装孔201旋入螺钉将框架安装于墙壁。面板10覆盖在框部20的包括安装孔201的四周部分,使墙壁插座美观。

在上述的现有技术的墙壁插座中,由于穿过安装孔201的螺钉,框部20受力很大,因此框部20容易弯曲变形,使得面板10和框部20之间容易存在缝隙,影响插座的美观。综上,需要提供具有良好外观和高强度的芯子面板的插座。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墙壁插座,从而解决现有的墙壁插座安装后有缝隙的问题。

一种墙壁插座,所述墙壁插座包括:

本体,所述本体嵌入墙壁中,所述本体为具有空腔和开口的壳体;

导电部件,所述导电部件收纳于所述本体的空腔内;

盖部,所述盖部包括位于所述盖部的中央的第一部分和位于所述第一部分的周围的第二部分,所述盖部与所述本体固定并且所述第一部分覆盖所述本体的开口,所述盖部经由所述第二部分安装于所述墙壁,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形成为一体;以及

面板,所述面板在所述本体所在侧的相反侧覆盖整个所述盖部。

优选地,所述盖部为平板状,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一体成型。

优选地,所述第二部分设置有贯通所述第二部分的安装孔,通过螺钉穿过所述安装孔将所述盖部安装于所述墙壁。

优选地,所述面板设置有朝向所述盖部凸出的第二卡接部,所述盖部设置有朝向所述面板开口的第一卡接槽,所述面板和所述盖部均为矩形,所述第二卡接部至少位于所述面板的四角位置,所述第一卡接槽至少位于所述盖部的四角位置,通过所述第二卡接部和所述第一卡接槽卡接使得所述面板以覆盖整个所述盖部的方式固定于所述盖部。

优选地,所述本体设置有朝向两侧凸出的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为条状,所述盖部设置有朝向所述本体凸出的第三卡接部,所述第三卡接部具有从所述盖部的后表面凸出的基部,所述基部设置有能够容纳所述第一卡接部的槽,通过将所述第一卡接部容纳在所述槽内,使得所述第一卡接部和所述第三卡接部卡接,从而使得所述本体与所述盖部固定。

更优选地,所述第一卡接部设置于所述本体的侧面,所述第一卡接部的前端面为斜面,所述斜面越趋向前后方向上的后方越趋向左右方向上的外侧,通过所述斜面与所述第三卡接部相互作用,能够使所述第一卡接部滑入所述第三卡接部的槽。

优选地,每个所述基部设置有多个所述槽,一个所述槽与一个所述第一卡接部对应。

优选地,所述基部的连接于所述盖部的基端部设置有肋板。

更优选地,所述肋板和所述基部之间设置有加强筋。

优选地,所述第二部分设置有定位孔,所述面板设置有朝向所述盖部凸出的定位部,所述定位部可以插入到所述定位孔中,使所述面板和所述盖部定位。

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墙壁插座,通过其单一盖部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分别相当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盖部和框部,使本实用新型的墙壁插座的盖部强度增大而不易弯曲变形,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的墙壁插座安装后存在缝隙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现有技术的墙壁插座的爆炸示意图。

图2是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墙壁插座的爆炸示意图。

图3是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墙壁插座的本体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墙壁插座的盖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墙壁插座的盖部的后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墙壁插座的盖部的后表面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墙壁插座的面板的后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面板 20框部 201安装孔 30盖部 301第二卡接部 40本体 401第一卡接部

1面板 11第二插孔 12定位部 13第二卡接部

2盖部 21第一部分 22第二部分 23第一卡接槽 24安装孔25第三卡接部 251槽 252基部 253肋板 254加强筋 26第一插孔 27定位孔

3本体 31第一卡接部 311凸起 312前端面 313侧端面

4导电部件

X前后方向 Y左右方向 Z上下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应当理解,这些具体的说明仅用于示教本领域技术人员如何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穷举本实用新型的所有可行的方式,也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2所示,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一种墙壁插座,其包括面板1、盖部2、本体3和导电部件4。本体3为具有开口的壳体,本体3嵌入墙体中,并且其开口朝向前方。盖部2安装于墙壁并且完全地覆盖本体3的开口,并且盖部2和本体3连接。面板1作为装饰覆盖在盖部2的前方。

(本体)

如图2和图3所示,本体3是具有空腔和开口的壳体,导电部件4可以从开口置入空腔内。

具体地,本体3可以是大致为立方体的盒状的壳体,立方体的前面不封闭形成开口。本体3的后表面设置有通孔,使墙壁内设置的导线穿过通孔延伸到空腔,导电部件4设置于空腔内,导电部件4和导线相连。

本体3设置有第一卡接部31,第一卡接部31位于本体3的侧面,例如第一卡接部31可以在本体3的左右两侧面各设置有两组,即设置有四组第一卡接部31。

如图3所示,各第一卡接部31可以为条状,第一卡接部31沿前后方向X延伸,并且第一卡接部31包括在前后方向X上的前端面312和在左右方向Y上的侧端面313,侧端面313的前部设置有凸起311。具体地,凸起311位于第一卡接部31的前端面312和侧端面313的过渡部分。第一卡接部31的前端面312为斜面,斜面的与侧端面313相连的自由端比与本体3相连的基端更靠近后端面,从而使第一卡接部31和第三卡接部25配合安装时,第一卡接部31的斜面与第三卡接部25接触,从而使两者更容易安装。进一步地,第一卡接部31可以多个为一组,例如两个,从而使本体3和盖部2连接更牢固。

(盖部)

如图2、图4至图6所示,盖部2可以为大致矩形,例如正方形,的平板状,盖部2的尺寸大于本体3的开口的尺寸,盖部2能够完全地覆盖本体3的开口。盖部2包括覆盖本体3的开口的第一部分21和位于第一部分21的周围的第二部分22,第一部分21可以位于盖部2的中央位置,第一部分21和第二部分22通过一体成型形成为一体,从而使盖部2不容易弯曲变形。

如图4所示,第一部分21设置有第一插孔26,第一插孔26用于插入插头,可以理解,第一插孔26可以包括两相插孔和/或三相插孔,分别用于插入两相和/或三相插头,例如盖部2的上方为两相插孔,下方为三相插孔。

第二部分22设置有贯通第二部分22的安装孔24,通过螺钉穿过安装孔24使盖部2安装到墙壁。具体地,安装孔24可以在盖部2的左右两侧各设置一个。

第二部分22设置有定位孔27,定位孔27用于使面板1和盖部2定位。具体地,定位孔27可以是沿上下方向Z延伸的条形孔,定位孔27位于安装孔24的旁边,定位孔27相比于安装孔24在左右方向Y上更靠近盖部2的边缘部分。

第二部分22的前表面设置有朝向面板1开口的第一卡接槽23,第一卡接槽23用于使盖部2和面板1连接。具体地,第一卡接槽23可以设置有四个,位于盖部2的四角位置。可以理解,第一卡接槽23还可以设置更多个,位于盖部2的四角位置和其他位置,例如边缘位置。

如图5所示,盖部2的后表面设置有第三卡接部25,第三卡接部25用于与本体3的第一卡接部31配合,从而使盖部2安装到本体3。例如,第三卡接部25可以位于第一部分21和第二部分22的边界位置。

具体地,如图6所示,第三卡接部25具有基部252,基部252从盖部2的后表面凸出,基部252为板状,每个基部252设置有多个能够容纳第一卡接部31的槽251,例如每个基部252设置有两个槽251,一个槽251与一个第一卡接部31对应,从而使本体3和盖部2连接更牢固。基部252具有弹性,在第一卡接部31和第三卡接部25安装时,通过基部252的弹性变形使第一卡接部31容纳于槽251。基部252的连接于盖部2的基端部设置有肋板253,肋板253能够增加基部252的强度。进一步地,肋板253和基部252之间可以设置有加强筋254,加强筋254能够进一步增加第三卡接部25的强度。基部252的自由端形成斜面,该斜面与第一卡接部31的斜面接触,从而使两者更容易安装。

(面板)

如图1和图7所示,面板1可以为大致矩形,例如正方形,的平板状,面板1的形状和盖部2相似,面板1能够完全地覆盖盖部2,或者覆盖盖部2的中央大部分区域,仅露出盖部2的边缘。

面板1上设置有第二插孔11,第二插孔11用于插入插头。可以理解,第二插孔11可以包括两相插孔和/或三相插孔,例如上方为两相插孔,下方为三相插孔。第一插孔46和第二插孔11重合,插头可以依次穿过第二插孔11和第一插孔46与导电部件4接触。

如图7所示,面板1的后表面设置有朝向盖部2凸出的第二卡接部13,第二卡接部13可以插入到第一卡接槽23中,使面板1安装到盖部2。具体地,第二卡接部13可以设置有四个,位于面板1的四角位置。可以理解,第二卡接部13还可以设置更多个,位于面板1的四角位置和其他位置,例如边缘位置。

面板1设置有朝向盖部2凸出的定位部12,定位部12可以插入到定位孔27中,使面板1定位于盖部2,能够减小面板1和盖部2之间的缝隙。

上述实施方式只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除此之外,还有多种不同的实施方式,而这些实施方式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领悟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后能够想到的,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