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充电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19045发布日期:2019-02-19 19:12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能源充电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能源充电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新能源(NE):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

风能是目前利用率较高的新能源之一,随着风力发电设备技术的发展,已经出现可智能改变风机叶片方向的风力发电装置,但是在风机叶片方向发生改变的过程中,也导致风力发电装置与储能设备之间的充电连接结构发生扭曲而导致与充电连接结构相连接的充电电缆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扭曲缠绕的现象,同时容易使风力发电装置与储能设备之间相互断电,严重影响风力发电装置的正常工作,此外,现有的新能源充电连接结构,防水防尘性能较差,安全性能不高,使用寿命较短,不方便使用,适用范围较小,为此,提出一种新能源充电连接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充电连接结构,防水防尘性能较好,安全性能较高,使用寿命较长,可实现三百六十度旋转而不断电,不仅方便使用,适用范围较大,而且可有效避免与该充电连接结构相连接的充电电缆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扭曲缠绕的现象,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充电连接结构,包括筒状外壳,所述筒状外壳的上端为封闭结构,且所述筒状外壳的底端为开口结构,所述筒状外壳的上端壁上对称固定贯通安装有第一接线柱和第二接线柱,且所述筒状外壳的底端内部通过密封轴承安装有端盖,所述端盖上对称固定贯通安装有第三接线柱和第四接线柱,所述筒状外壳的上端壁与所述端盖的之间通过滚动轴承转动安装有中空支撑杆,所述第一接线柱伸入所述筒状外壳的一端端部固定安装有第一金属导轮,所述第二接线柱伸入所述筒状外壳的一端端部固定安装有第二金属导轮,所述第三接线柱伸入所述筒状外壳的一端端部固定安装有第三金属导轮,所述第四接线柱伸入所述筒状外壳的一端端部固定安装有第四金属导轮,所述中空支撑杆的外部从上至下依次固定间隔套装有第一金属滑环、第二金属滑环、第三金属滑环和第四金属滑环,所述第一金属导轮与所述第二金属滑环相抵触,所述第二金属导轮与所述第一金属滑环相抵触,所述第三金属导轮与所述第三金属滑环相抵触,所述第四金属导轮与所述第四金属滑环相抵触,所述第一金属滑环通过位于所述中空支撑杆内部的导线与所述第四金属滑环相连接,所述第二金属滑环通过位于所述中空支撑杆内部的导线与所述第三金属滑环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筒状外壳外部中间位置处固定间隔套装有安装座。

优选的,所述安装座为呈圆形状,且所述安装座的内部等角度开设有三个安装孔。

优选的,所述中空支撑杆为塑料中空支撑杆,所述筒状外壳为塑料筒状外壳,所述端盖为塑料圆形端盖。

优选的,所述密封轴承的表面与所述滚动轴承的表面均喷涂有绝缘漆层。

优选的,所述第一金属导轮、所述第二金属导轮、所述第三金属导轮、所述第四金属导轮、所述第一金属滑环、所述第二金属滑环、所述第三金属滑环和所述第四金属滑环的表面粗糙度均不大于Ra0.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筒状外壳的上端为封闭结构,且筒状外壳的底端为开口结构,筒状外壳的上端壁上对称固定贯通安装有第一接线柱和第二接线柱,且筒状外壳的底端内部通过密封轴承安装有端盖,端盖上对称固定贯通安装有第三接线柱和第四接线柱,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筒状外壳内部形成一个密闭的空间,从而使得该充电连接结构防水防尘性能较好,安全性能较高,使用寿命较长;

2、本实用新型,在筒状外壳的上端壁与端盖的之间通过滚动轴承转动安装有中空支撑杆,第一接线柱伸入筒状外壳的一端端部固定安装有第一金属导轮,第二接线柱伸入筒状外壳的一端端部固定安装有第二金属导轮,第三接线柱伸入筒状外壳的一端端部固定安装有第三金属导轮,第四接线柱伸入筒状外壳的一端端部固定安装有第四金属导轮,中空支撑杆的外部从上至下依次固定间隔套装有第一金属滑环、第二金属滑环、第三金属滑环和第四金属滑环,第一金属导轮与第二金属滑环相抵触,第二金属导轮与第一金属滑环相抵触,第三金属导轮与第三金属滑环相抵触,第四金属导轮与第四金属滑环相抵触,第一金属滑环通过位于中空支撑杆内部的导线与第四金属滑环相连接,第二金属滑环通过位于中空支撑杆内部的导线与第三金属滑环相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充电连接结构可实现三百六十度旋转而不断电,不仅方便使用,适用范围较大,而且可有效避免与该充电连接结构相连接的充电电缆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扭曲缠绕的现象;

3、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便于使用,适用范围较大,安全可靠,具备防尘放水的性能,值得推广和普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不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拆除筒状外壳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筒状外壳;2、第一接线柱;3、第二接线柱;4、第三接线柱;5、第四接线柱;6、安装座;7、安装孔;8、密封轴承;9、滚动轴承;10、中空支撑杆;11、第一金属导轮;12、第二金属导轮;13、第三金属导轮;14、第四金属导轮;15、第一金属滑环;16、第二金属滑环;17、第三金属滑环;18、第四金属滑环;19、端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充电连接结构,包括筒状外壳1,所述筒状外壳1的上端为封闭结构,且所述筒状外壳1的底端为开口结构,所述筒状外壳1的上端壁上对称固定贯通安装有第一接线柱2和第二接线柱3,且所述筒状外壳1的底端内部通过密封轴承8安装有端盖19,所述端盖19上对称固定贯通安装有第三接线柱4和第四接线柱5,所述筒状外壳1的上端壁与所述端盖19的之间通过滚动轴承9转动安装有中空支撑杆10,所述第一接线柱2伸入所述筒状外壳1的一端端部固定安装有第一金属导轮11,所述第二接线柱3伸入所述筒状外壳1的一端端部固定安装有第二金属导轮12,所述第三接线柱4伸入所述筒状外壳1的一端端部固定安装有第三金属导轮13,所述第四接线柱5伸入所述筒状外壳1的一端端部固定安装有第四金属导轮14,所述中空支撑杆10的外部从上至下依次固定间隔套装有第一金属滑环15、第二金属滑环16、第三金属滑环17和第四金属滑环18,所述第一金属导轮11与所述第二金属滑环16相抵触,所述第二金属导轮12与所述第一金属滑环15相抵触,所述第三金属导轮13与所述第三金属滑环17相抵触,所述第四金属导轮14与所述第四金属滑环18相抵触,所述第一金属滑环15通过位于所述中空支撑杆10内部的导线与所述第四金属滑环18相连接,所述第二金属滑环16通过位于所述中空支撑杆10内部的导线与所述第三金属滑环17相连接。

具体的,所述筒状外壳1外部中间位置处固定间隔套装有安装座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该充电连接结构便于安装。

具体的,所述安装座6为呈圆形状,且所述安装座6的内部等角度开设有三个安装孔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通过螺钉配合三个安装孔7安装该充电连接结构。

具体的,所述中空支撑杆10为塑料中空支撑杆10,所述筒状外壳1为塑料筒状外壳,所述端盖19为塑料圆形端盖,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防止中空支撑杆10导电,可避免该充电连接结构发生短路,可防止筒状外壳1和端盖19导电,可避免安装人员触电。

具体的,所述密封轴承8的表面与所述滚动轴承9的表面均喷涂有绝缘漆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防止密封轴承8和滚动轴承9导电,可避免该充电连接结构发生短路。

具体的,所述第一金属导轮11、所述第二金属导轮12、所述第三金属导轮13、所述第四金属导轮14、所述第一金属滑环15、所述第二金属滑环16、所述第三金属滑环17和所述第四金属滑环18的表面粗糙度均不大于Ra0.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降低第二金属导轮12与第一金属滑环15之间的摩擦力,可降低第二金属导轮12第一金属导轮11第二金属滑环16之间的摩擦力,可降低第三金属导轮13与第三金属滑环17之间的摩擦力,可降低第四金属导轮14与第四金属滑环18之间的摩擦力。

工作原理:该新能源充电连接结构,筒状外壳1的上端为封闭结构,且筒状外壳1的底端为开口结构,筒状外壳1的上端壁上对称固定贯通安装有第一接线柱2和第二接线柱3,且筒状外壳1的底端内部通过密封轴承8安装有端盖19,端盖19上对称固定贯通安装有第三接线柱4和第四接线柱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筒状外壳1内部形成一个密闭的空间,从而使得该充电连接结构防水防尘性能较好,安全性能较高,使用寿命较长;在筒状外壳1的上端壁与端盖19的之间通过滚动轴承9转动安装有中空支撑杆10,第一接线柱2伸入筒状外壳1的一端端部固定安装有第一金属导轮11,第二接线柱3伸入筒状外壳1的一端端部固定安装有第二金属导轮12,第三接线柱4伸入筒状外壳1的一端端部固定安装有第三金属导轮13,第四接线柱5伸入筒状外壳1的一端端部固定安装有第四金属导轮14,中空支撑杆10的外部从上至下依次固定间隔套装有第一金属滑环15、第二金属滑环16、第三金属滑环17和第四金属滑环18,第一金属导轮11与第二金属滑环16相抵触,第二金属导轮12与第一金属滑环15相抵触,第三金属导轮13与第三金属滑环17相抵触,第四金属导轮14与第四金属滑环18相抵触,第一金属滑环15通过位于中空支撑杆10内部的导线与第四金属滑环18相连接,第二金属滑环16通过位于中空支撑杆10内部的导线与第三金属滑环17相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充电连接结构可实现三百六十度旋转而不断电,不仅方便使用,适用范围较大,而且可有效避免与该充电连接结构相连接的充电电缆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扭曲缠绕的现象;使用时,可方便的通过第一接线柱2和第二接线柱3以及第三接线柱4和第四接线柱5进行接线。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