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型真空接触头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57064发布日期:2019-03-08 17:34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型真空接触头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气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微型真空接触头机构。



背景技术:

真空开关管是真空开关(断路器、接触器、负荷开关等)的核心器件,已广泛用于电力、冶金、机械、矿山、交通、国防、军工、科研、工业、农业等国民经济各行业,是国家发展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器件;它是取代传统油开关的更新换代产品,具有体积小、质量轻、开断容量大、使用可靠性高和维护方便等显著优点,已成为国内外开关行业发展应用的方向。

真空断路器的关键部件是真空开关管,通过内部脱扣机构的动作,带动真空开关管内触头电极的接通或断开,从而实现断路器的开、合闸,现有的断路器用真空开关管在使用时主要存在以下缺陷:

(1)传统的真空开关管均采用外置的弹簧以实现动触头和静触头之间的分、合动作复位,造成真空开关管的整体体积较大且结构复杂;

(2)传统的真空开关管内部的真空腔为整体结构,无法拆卸,导致对于真空开关管的后期检修工作量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型真空接触头机构以达到优化真空接触头的内部结构,提升真空接触头的适用范围和可靠性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微型真空接触头机构,包括两端开口的中空壳体,所述中空壳体的内腔通过隔板分隔为真空灭弧区和活动区,真空灭弧区和活动区的端部分别密封连接有静触头和端盖;所述隔板上活动套接有与所述静触头相对应的动触头,动触头的另一端与所述端盖相活动套接;所述动触头上套接有波纹管,波纹管的两端分别与隔板和动触头密封连接且波纹管的内部与真空灭弧区连通形成真空腔;所述活动室的内部设有套于所述动触头上的塔形弹簧,塔形弹簧用于驱动动触头滑动复位。

进一步地,所述中空壳体的内腔分为第一阶梯腔和第二阶梯腔,第一阶梯腔和第二阶梯腔均为圆形腔体且第一阶梯腔的内径小于第二阶梯腔的内径;所述隔板设于第一阶梯腔的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动触头上套装有挡板;所述塔形弹簧位于第二阶梯腔体的内部,塔形弹簧的两端分别抵在第二阶梯腔的底部和挡板的表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静触头和动触头相对的端部上均设有触头电极。

进一步地,所述触头电极呈圆柱状,且触头电极表面设置有银-氧化锡耐烧损层。

进一步地,所述静触头的一端与真空灭弧区的端部之间螺纹连接且两者之间设有密封垫圈,另一端开设有螺纹内孔。

进一步地,所述动触头呈阶梯轴状且分为第一阶梯轴和第二阶梯轴,第一阶梯轴的外径大于第二阶梯轴的外径;所述波纹管套于第一阶梯轴的外部且波纹管的端部与动触头的轴肩表面密封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微型真空接触头在其内部活动套接有动触头,动触头与静触头的分、合在真空灭弧区的内部进行,在配合波纹管的情况下形成真空腔,可有效防止电弧花火的产生,增加真空接触头的使用寿命和安全可靠性;通过将塔形弹簧设置于活动区的内部,塔形弹簧能够促使动触头相对静触头分离,且塔形弹簧在压缩时可节省内部占用空间,以实现真空接触头的整体体积小、内部结构简单的优点;

2.将中空壳体的内部设置成阶梯腔的结构,有利于将塔形弹簧的端部进行装配,实现塔形弹簧的正常功能,可最大限度节省内部占用空间;

3.将动触头设置成阶梯轴的结构,有利于将波纹管的端部密封连接在动触头的轴肩处,以保证动触头在往复运动时,真空腔的密封性能够得到良好的保持;

4.在触头电极的表面上设有银-氧化锡耐烧损层,能够进一步提升触头电极的使用寿命,防止触头电极在分、合时产生损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型真空接触头机构的在断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型真空接触头机构的在合闭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以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微型真空接触头机构在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定义的,“内、外”则是指相应部件轮廓的内和外。“远、近”是以微型真空接触头机构为基准定义的。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微型真空接触头机构,包括两端开口的中空壳体1,所述中空壳体1的内腔通过隔板2分隔为真空灭弧区3和活动区4,隔板2一体成型于所述中空壳体1的内部,真空灭弧区3和活动区4的端部分别密封连接有静触头5和端盖6,将静触头5和端盖6装配之后,中空壳体1的内部呈整体封闭状态;所述隔板2上活动套接有与所述静触头5相对应的动触头7,动触头7的另一端与所述端盖6相活动套接,即在隔板2和端盖6上开设有与动触头7相匹配的通孔,以实现动触头7能够进行自由滑动并与静触头5之间进行有效分、合动作;所述动触头7上套接有波纹管8,波纹管8的两端分别与隔板2和动触头7密封连接且波纹管8的内部与真空灭弧区3连通形成真空腔,波纹管8主要是对隔板2与动触头7之间的配合间隙进行密封,以形成密封性良好的真空腔,对真空腔内进行抽真空(例如:在静触头5上装有与真空灭弧区3内部相通的真空抽气嘴,以实现对真空腔进行抽真空,也可采用其他的抽真空工艺),使动触头7和静触头5两者之间的分、合动作均处于相对真空的环境下进行,可有效避免在电路接通时产生电弧火花;所述活动室的内部设有套于所述动触头7上的塔形弹簧9,塔形弹簧9用于驱动动触头7滑动复位,塔形弹簧9用于对动触头7提供作用力,当微型断路器内部的脱扣机构在脱扣之后,动触头7在塔形弹簧9的作用下能够与静触头5之间进行分离,达到断路的目的。

所述中空壳体1的内腔呈阶梯腔形状,且该阶梯腔分为第一阶梯腔和第二阶梯腔,第一阶梯腔和第二阶梯腔相互连通且两者位于同一中轴线上,第一阶梯腔和第二阶梯腔均为圆形腔体且第一阶梯腔的内径小于第二阶梯腔的内径;所述隔板2设于第一阶梯腔的内部。

所述动触头7上套装有挡板10,挡板10设为环形盘且在环形盘的表面上设有分断间隙,以实现挡板10能够套在动触头7上,动触头7的表面上设有与环形盘内孔相匹配的环形槽,环形盘能够紧固的卡紧在环形槽的内部,以对塔形弹簧9的端部进行抵紧;所述塔形弹簧9位于第二阶梯腔体的内部,塔形弹簧9的两端分别抵在第二阶梯腔的底部和挡板10的表面上,塔形弹簧9在收缩时,可在最大限度上节省空间。

所述静触头5和动触头7相对的端部上均设有触头电极11,触头电极11可以是静触头5或者动触头7的一部分,也可以是触头电极11一体成型于静触头5或者动触头7上,作为优选的,所述触头电极11呈圆柱状,且触头电极11表面设置有银-氧化锡耐烧损层,银-氧化锡耐烧损层可进一步提升触头电极11的使用寿命,防止两个触头电极11在进行反复进行分、合过程中产生高温烧损,提升真空接触头的使用寿命。

所述静触头5的一端与真空灭弧区3的端部之间螺纹连接且两者之间设有密封垫圈,密封垫圈可提升静触头5与真空灭弧区3之间的装配密封性,另一端开设有螺纹内孔12,螺纹内孔12用于静触头5连接其他外部构件,以保证真空接触头机构能够稳定装配在适配的微型断路器的内部。

所述动触头7呈阶梯轴状且分为第一阶梯轴和第二阶梯轴,第一阶梯轴的外径大于第二阶梯轴的外径;所述第一阶梯轴与隔板2上通孔相活动套接,波纹管8套于第一阶梯轴的外部且波纹管8的端部与动触头7的轴肩表面密封连接,波纹管8能够将动触头7与隔板2之间的配合间隙进行密封。

优选的,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由于静触头5和动触头7在接通导电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发热现象,可在端盖6上开设有若干个散热孔,由于在中空壳体1内设计有波纹管8的结构,散热孔不会影响到真空腔的密封性,散热孔的设置可提升动触头7在导电过程中的空气流通,以进行良好的散热,进一步提升机构的使用寿命和耐用度。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可选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界定范围内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