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悬式绝缘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60029发布日期:2019-05-24 21:36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一种悬式绝缘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悬式绝缘子。



背景技术:

电力系统中,10kV及以下线路的架空线路一般使用针式绝缘子瓷瓶。绝缘子具有放置导线的导线凹槽,还具有捆绑导线的捆绑凹槽,在现有技术中,导线凹槽较浅,常常使导线固定的不牢固、或者捆绑非常费劲,具有使用不便的缺点。CN201020619631.9公开了一种支柱绝缘子,包括绝缘子本体,绝缘子本体具有上部水平的导线槽和环绕一周的捆绑槽,所述的导线槽深度大于30mm,所述的捆绑槽高于导线槽的底部。但是都需要用铝线绑扎导线,这种导线架设方法即费时间也不够安全可靠,遇上大风天气还会有导线掉落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爬线距离较长的悬式绝缘子。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悬式绝缘子,包括钢脚1,芯棒2,硅橡胶 3;

所述硅橡胶3套接在所述芯棒2的外表面;所述钢脚1设置有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芯棒2的两端;

所述硅橡胶3上还设置有6个盘状凸起31;6个所述盘状凸起 31均匀设置在所述硅橡胶3上;

两个所述钢脚1设置有第一钢脚11,第二钢脚12;所述第一钢脚11为单耳钢脚;所述第二钢脚12为双耳钢脚;

还包括悬式绝缘子本体4,所述悬式绝缘子本体4的爬电距离范围为628mm-648mm。

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爬电距离638mm。

优选的,每两个所述盘状凸起31的间距为45mm。

优选的,两端头的两个所述盘状凸起31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硅橡胶3两端头的间距为45.5mm。

优选的,所述第一钢脚11套接在所述芯棒2的一端;所述第二钢脚12套接在所述芯棒2的另一端。

优选的,所述硅橡胶3的两端分别套接在所述第一钢脚11和第二钢脚12的底部。

优选的,所述芯棒2为玻璃纤维。

优选的,所述盘状凸起31与所述芯棒2的夹角为93°。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实现较长的爬电距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钢脚,11.第一钢脚,12.第二钢脚;2.芯棒;3.硅橡胶,31. 盘状凸起;4.悬式绝缘体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悬式绝缘子,包括钢脚1,芯棒2,硅橡胶 3;

所述硅橡胶3套接在所述芯棒2的外表面;所述钢脚1设置有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芯棒2的两端;

所述硅橡胶3上还设置有6个盘状凸起31;6个所述盘状凸起 31均匀设置在所述硅橡胶3上;

两个所述钢脚1设置有第一钢脚11,第二钢脚12;所述第一钢脚11为单耳钢脚;所述第二钢脚12为双耳钢脚;

还包括悬式绝缘子本体4,所述悬式绝缘子本体4的爬电距离范围为628mm-648mm。

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爬电距离638mm。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每两个所述盘状凸起31的间距为45mm。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两端头的两个所述盘状凸起31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硅橡胶3两端头的间距为45.5mm。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第一钢脚11套接在所述芯棒2的一端;所述第二钢脚12套接在所述芯棒2的另一端。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硅橡胶3的两端分别套接在所述第一钢脚11和第二钢脚12的底部。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芯棒2为玻璃纤维。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盘状凸起31与所述芯棒2的夹角为93°。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以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