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业用防触电控制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45600发布日期:2019-05-24 20:37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一种工业用防触电控制开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电子仪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工业用防触电控制开关。



背景技术: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因为会涉及到各种仪器的使用,通常会有大量的用电需求,因此,用电安全就成了安全生产的重要的一环,在现有的开关中,虽然拥有大量的防触电保护装置但是在漏电发生时只能做到断开开关保护安全,而无法确认漏电的位置,并且漏电发生时没有警报,防触电效果难以达到最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漏电发生时无法确认漏电位置,并且没有警报发出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工业用防触电控制开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工业用防触电控制开关,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下两端均开有接线口和夹紧口,所述壳体中部固定有开关座,所述开关座内部固定有若干开关,所述壳体上且位于所述开关座下方固定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顶部沿长度方向均匀固定有若干第一探测片,所述安装座中部开有固定凹槽,所述固定凹槽内部且对应所述第一探测片均固定有电阻,所述电阻远离所述第一探测片的一端固定有氛气管,所述氛气管远离所述电阻的一侧固定有接地管,所述安装座底部固定有接地插孔,所述第一探测片、所述电阻、所述氛气管、所述接地管和所述接地插孔之间电性连接,所述安装座上且位于所述固定凹槽顶部固定有观察窗,所述壳体一侧固定有蜂鸣器,所述壳体上且位于所述夹紧口一侧均固定有电阻管,所述电阻管上对应所述夹紧口均固定有第二探测片,所述电阻管与所述蜂鸣器之间固定有连接管。

优选的,所述第一探测片两端均固定有分接片,所述分接片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开关的两侧。

优选的,所述第二探测片伸入所述夹紧口内部且固定在所述夹紧口内侧。

优选的,所述接地管均与所述接地插孔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蜂鸣器、所述电阻管、所述第二探测片和所述连接管之间电性连。

优选的,所述第一探测片和所述第二探测片均为金属探测片且外部包裹有绝缘壳体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工业用防触电控制开关,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安装座上的第一探测片和安装座内部安装的氛气管能在探测到漏电现象时,发出光亮,并且能和开关一一对应,明确漏电开关,并且通过第二探测片和蜂鸣器的配合,能在接线口或者夹紧口发生漏电时及时发出警报,降低损失,并且能够防止触电事故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工业用防触电控制开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工业用防触电控制开关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工业用防触电控制开关的底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壳体1、接线口2、夹紧口3、开关座4、开关41、安装座5、固定凹槽6、第一探测片7、电阻8、氛气管9、分接片10、接地管11、接地插孔12、观察窗13、蜂鸣器14、电阻管15、第二探测片16、连接管1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一种工业用防触电控制开关,包括壳体1,壳体1上下两端均开有接线口2和夹紧口3,壳体1中部固定有开关座4,开关座4内部固定有若干开关41,壳体1上且位于开关座4下方固定有安装座5,安装座5顶部沿长度方向均匀固定有若干第一探测片7,第一探测片7两端均固定有分接片10,分接片10分别固定连接在开关41的两侧,能够准确探测到漏电发生现象,安装座5中部开有固定凹槽6,固定凹槽6内部且对应第一探测片7均固定有电阻 8,电阻8远离第一探测片7的一端固定有氛气管9,氛气管9远离电阻8的一侧固定有接地管11,安装座5底部固定有接地插孔12,第一探测片7、电阻8、氛气管9、接地管11和接地插孔12之间电性连接,接地管11均与接地插孔12 电性连接,安装座5上且位于固定凹槽6顶部固定有观察窗13.

壳体1一侧固定有蜂鸣器14,壳体1上且位于夹紧口3一侧均固定有电阻管15,电阻管15上对应夹紧口3均固定有第二探测片16,第二探测片16伸入夹紧口3内部且固定在夹紧口3内侧,能够探测到接线口2或者夹紧口3发生的漏电现象,电阻管15与蜂鸣器14之间固定有连接管17,蜂鸣器14、电阻管 15、第二探测片16和连接管17之间电性连接,第一探测片7和第二探测片16 均为金属探测片且外部包裹有绝缘壳。

本实用新型,通过安装座5上的第一探测片7和安装座5内部安装的氛气管9能在探测到漏电现象时,发出光亮,并且能和开关41一一对应,明确漏电开关41的位置,并且通过第二探测片16和蜂鸣器14的配合,能在接线口2或者夹紧口3发生漏电时及时发出警报,降低损失,从而阻止触电事故的发生。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