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话筒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01466发布日期:2019-05-31 21:12阅读:693来源:国知局
会议话筒电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会议话筒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会议话筒电池。



背景技术:

会议系统广泛应用于监控、指挥、调度系统、公安、消防、军事、气象、铁路、航空等监控系统中、视讯会议、查询系统等领域。能实现基础话筒发言管理,代表人员检验与出席登记,电子表决功能,脱离电脑与中控的自动视像跟踪功能,资料分配和显示,以及多语种的同声传译等功能。会议话筒作为会议系统中最基础的组成部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日常的会议中,一般采用电容式会议话筒,其必须通过安装电池使用,而以往的电池都是包含正电极和负电极,而会议话筒的安装槽内也必须安装与电池极性相适配的接触极才能使用,局限性较大,不方便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会议话筒电池,解决现有上述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会议话筒电池,包括电池仓和盖板,所述电池仓和所述盖板扣合连接,所述盖板的正面和反面均设有四个导电极,正面的导电极和反面的导电极对应设置,每一面的四个导电极中均包含两个正电极和两个负电极,四个导电极按二乘二矩阵排列在盖板的正中间,相邻导电极为不同极性的导电极,极性相同的导电极电连接,所述盖板的正面设有两个接触极,其中一个所述接触极和正电极电连接,另一个接触和负电极电连接,所述盖板对应每个导电极设有过孔。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盖板对应每个导电极设置有定位孔。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盖板上设有用于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检测孔和导电片。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检测孔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检测孔在盖板上呈对角设置。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电池仓内侧壁设有接触极的安装部。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安装部对应盖板一侧设有斜槽。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电池仓的外表面设有便于所述会议话筒电池拆卸的圆弧槽。

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盖板上设置相互交错的两组导电极,实现正反均可供电和充电,防止电池极性反接,方便使用和安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会议话筒电池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会议话筒电池的第一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会议话筒电池的第二爆炸图。

附图标注:1、电池仓;11、安装部;12、斜槽;13、圆弧槽;2、盖板;21、导电极;22、过孔;23、定位孔;24、检测孔;25、导电片;26、接触极;3、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

如图1~3所示,一种会议话筒电池3,包括电池仓1和盖板2,电池仓1和盖板2扣合连接,盖板2的正面和反面均设有四个导电极21,正面的导电极21和反面的导电极21对应设置(即导电极21在盖板2的两面相同位置对应设置),每一面的四个导电极21中均包含两个正电极和两个负电极,四个导电极21按二乘二矩阵排列在盖板2的正中间,相邻(不包括斜对角的相邻方式)导电极21为不同极性的导电极21,极性相同的导电极21电连接,盖板2的正面设有两个接触极26,其中一个接触极26和正电极电连接,另一个接触和负电极电连接,盖板2对应每个导电极21设有过孔22。

使用时,将电池3根据极性安装在两个接触极26之间,然后盖板2与电池仓1扣合,扣合之后的会议话筒电池3可以不管极性,正反均可安装在用于会议话筒的电池3安装槽内,此时,电池3安装槽的导电部件通过过孔22与盖板2上的导电极21导通,从而通过电池3给会议话筒供电。

在本实施例中,盖板2对应每个导电极21设置有定位孔23,用于会议话筒电池3安装时,会议话筒电池3的定位,并且通过与该定位孔23的顶针导通接触,将顶针作为接地端进行保护。

盖板2上设有用于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检测孔24和导电片25,检测孔24和导电片25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检测孔24在盖板2上呈对角设置,两个导电片25对应两个检测孔24设置。检测孔24和导电片25用于该会议话筒电池3充电池3,与电池3充电箱中充电口的温度传感器导通接触,从而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会议话筒电池3的充电情况和充电口中的温度情况。

电池仓1内侧壁设有接触极26的安装部11,安装部11对应盖板2一侧设有斜槽12,斜槽12的设置便于接触极26插入安装部11内,实现快速电池仓1和盖板2的快速扣合。

电池仓1的外表面设有便于会议话筒电池3拆卸的圆弧槽13,具体的,圆弧槽13设于电池仓1外表面的上表面,会议话筒电池3安装在会议话筒上后,该上表面与会议话筒表面平齐,若要将会议话筒电池3拆卸,可通过手指甲扣入圆弧槽13中,然后共同作用将会议话筒电池3从会议话筒上拆卸下来。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特别指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