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温控管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70004发布日期:2019-06-21 23:15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池温控管路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的冷却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池温控管路系统。



背景技术:

电池是众多电子产品的主要蓄能装置,电池在充电和放电的工作中,会导致电池发热,在低温条件下,会导致电池温度过低,这两个现象都会降低电池的工作效率、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能,因此需要对电池进行温控。

在电动汽车中,对电池组的温控的一般方法是将电池组设置在电池包中。在电池包中,电池组的周围设置水冷的冷却板或者设置风冷的散热板,水冷和散热板具有与外部连通的管道接口,在水冷或者散热板外接通路结构,这些温控的结构对电池组的冷却具有效率低、对局部的调节不均匀、生产成本高等的缺陷,另外采用风冷形式调节结构,不仅冷却性能低,受环境温度影响大,而且在低温环境下对电池加热的速度慢,造成电池功率及使用寿命下降。

为了改善这些不足,因此需要设计一种能够均匀地对电池组进行温度调控且调控效率更高的电池温控管路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温控管路系统,其能够用于均匀地调节电池温度。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温控管路系统,包括进水管、出水管和多个水冷通道;

电池能够设置在在所述水冷通道中;

各个所述水冷通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水接口和出水接口;

所述进水管包括第一主管道和与所述进水接口数量相同的第一支路管;

所述出水口包括第二主管道和与所述出水接口数量相同的第二支路管;

多个所述水冷通道并列设置,各个所述第一支路管的一端分别与各个所述进水接口连接,各个所述第二支路管的一端分别与各个所述出水接口连接;

所述第一支路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主管道连接;

所述第二支路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主管道连接。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温控管路系统,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主管道包括第一端口连接件、第一波纹管、第一直管和第一端口封接件,所述第二主管道包括第二端口连接件、第二波纹管、第二直管和第二端口封接件;

所述第一端口连接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波纹管的一端,所述第一波纹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直管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端口封接件位于所述第一直管的另一端,所述第二端口连接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波纹管的一端,所述第二波纹管的另一端接通所述第二直管的一端,所述第二端口封接件位于所述第二直管的另一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路管包括第一支路波纹管和第一支路端口连接件,所述第一支路端口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路波纹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支路端口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进水接口连接,所述第一支路波纹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直管连接;

所述第二支路管包括第二支路波纹管和第二支路端口连接件,所述第二支路端口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路波纹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支路端口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水接口连接,所述第二支路波纹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直管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各个所述第一支路端口连接件与各个所述进水接口的连接为一一对应依次连接;

各个所述第二支路端口连接件与各个所述进水接口的连接为一一对应依次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直管包括与所述第一支路管数量相同的第一接通件,所述第一接通件用于连通所述第一直管与所述第一支路波纹管的另一端,所述第二直管包括与所述第二支路管数量相同的第二接通件,所述第二接通件用于连通所述第二直管与所述第二支路波纹管的另一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各个所述第一接通件在所述第一直管上均匀分布,各个所述第二接通件在所述第二直管上均匀分布。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通件和第二接通件均为具有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的Y型三通管。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通件的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一直管的通道连通,所述第一接通件的第三接口与所述第一支路管连接,所述第一支路管与所述第一直管之间形成通路;

所述第二接通件的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二直管的通道连通,所述第二接通件的第三接口与所述第二支路管连接,所述第二支路管与所述第二直管之间形成通路。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主管道还包括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一直管与所述第一端口封接件之间;

所述第二主管道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二波纹管与所述第二直管之间;

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温度传感器均能够外接控制单元,将所述压力传感器收集的数据和所述温度传感器收集的数据发送给所述控制单元。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主管道还包括第一曲形管,所述第一曲形管设置于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第一端口封接件之间;

所述第二主管道还包括第二曲形管,所述第二曲形管设置于所述第二直管与所述第二端口封接件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设置多个通路连通进水管与出水管,使制冷剂将对电池进行温控的水冷通道设置为多个大小相同的通道,且各个水冷通道均匀排列,各个通道的两端设置有进水接口和出水接口,进水管的第一支路管与进水接口连接,出水管的第二支路管与出水接口连接,制冷剂能够通过各个第一支路管经过各个水冷通道对电池进行温控,再经第二支路管进入第二主管道,流出该电池温控管路系统,通过这样的设置,使制冷剂能够均匀地对电池进行温控,提升电池的工作效率和使用寿命,具有良好的经济及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温控管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温控管路系统的进水管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温控管路系统的第一主管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温控管路系统的第一支路管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温控管路系统的第一接通件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温控管路系统的固定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电池温控管路系统;10-进水管;11-第一主管道;111-第一端口连接件;113-第一波纹管;114-第一直管;1140-第一接通件;1141-第一接口;1142-第二接口;1143-第三接口;115-压力传感器;116-第一曲形管;117-第一端口封接件;118-固定支架;1181-安装孔;12-第一支路管;121-第一支路波纹管;122-第一支路端口连接件;20-出水管;30-水冷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请结合图1至图5,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温控管路系统100,包括进水管10、出水管20和多个水冷通道30。

请参考图1,进水管10与水冷通道30一端连通,水冷通道30的另一端与出水管20连通,因此冷却液可以进入进水管10后通过水冷通道30,对电池进行温控后,冷却液再经出水管20流出。

在本实施例中,水冷通道30为多个,且各个水冷通道30彼此是相同的,多个水冷通道30均匀排列,从而达到均匀为电池进行温控的目的。

具体的,水冷通道3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水接口和出水接口,多个水冷通道30排列的方式是各个进水接口都处于同一侧,相应的,各个出水接口水也处于同一侧,各个水冷通道30的其他设置可参考当前技术的一般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水冷通道30的数量为7个。

请参考图2,进水管10包括第一主管道11和第一支路管12。

第一主管道11包括第一端口连接件111、第一波纹管113、第一直管114和第一端口封接件117。

请参考图3,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控制该电池温控管道系统中制冷剂流量的大小,还在第一主管道11中设置有压力传感器115,为了使电池后侧部分也能被进行温控,这里的后侧,指的是以制冷剂在进水管10中的流动方向的末端,在第一主管道11中还设置有第一曲形管116。

具体的,第一端口连接件111设置在第一波纹管113的一端,第一波纹管113的另一端与第一直管114的一端连接,第一直管114的另一端与压力传感器115的进水口接通,压力传感器115的出水口与第一曲形管116的一端接通,第一曲形管116的另一端与第一端口封接件117连接。

第一端口连接件111可以和外部连接,使外部的制冷剂从第一端口连接件111的通道口进入到该进水管10中,第一端口封接件117是为了对进入进水管10中的制冷剂进行封堵,防止其从第一曲形管116的另一端流出进水管10。

请参考图4,第一支路管12包括第一支路端口连接件122和第一支路波纹管121,第一支路波纹管121的一端与第一支路端口连接件122连接,第一支路波纹管121的另一端与第一主管道11中的第一直管114连接或第一曲形管116连接。

请参考图5,第一直管114设置有6个第一接通件1140,各个第一接通件1140均匀分布,具体的,第一接通件1140为具有第一接口1141、第二接口1142和第三接口1143的Y型三通管。

第一接通件1140的第一接口1141和第二接口1142与第一直管114的通道连通,具体的,第一接通件1140与第一直管114的通道连通方式是第一直管114可以拆分为多段长度相同的小直管,各个第一接通件1140的第一接口1141和第二接口1142分别接通一段小直管的一端而形成通路。

可选择的,为了使第一直管114能够在被弯折的状态系使用,所以各个小直管也可以是波纹管。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直管114上的第一接通件1140为6个,在第一曲形管116上设置有1个第一接通件1140,第一曲形管116上的第一接通件1140与第一曲形管116和一个第一支路管12的连接方式与第一直管114上的第一接通件1140的连接方式相同。

第一接通件1140的第三接口1143与第一支路管12的第一支路波纹管121连接,最终实现第一支路管12与第一主管道11的连接。

各个第一支路管12的第一支路端口连接件122与各个水冷通道30的进水接口对应依次连接。

出水管20的设置与进水管10的结构设置大致相同,二者的区别点在于,进水管10在第一主管道11的第一直管114与第一曲形管116之间设置有压力传感器115,而出水管20未在第二直管与第二曲形管之间设置压力传感器115,在第二波纹管与第二直管之间设置了温度传感器,具体的,第二直管与温度传感器的进水口接通,第二波纹管与温度传感器的出水口接通。

在本实施例中,压力传感器115和温度传感器均可以与外接的控制单元连接,且控制单元连接有电子水泵和电子流量阀;

控制单元能够接受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的反馈信息,控制单元能够根据反馈信息对电子水泵和电子流量阀发出指令,调节管道系统的流量,从而更有效地对电池进行温控。

请结合图3及图6,由于电池温控管路系统100是设置在电池包里的,因此该电池温控管路系统100需要与电池包的外壳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方式是在第一直管114和第二直管上设置有固定支架118与电池包的外壳连接,固定支架118包括有用于与第一直管114和第二直管套合的安装孔1181,这里的套合,指的是固定支架118的安装孔1181与第一直管114和第二直管固定连接。固定支架118固定连接第一直管114和第二直管之后,再与电池包的外壳固定连接,从而实现该电池温控管路系统100固定设置在电池包中。

本实施例的原理是:

将对电池进行温控的水冷通道30设置为多个大小相同的通道,且各个水冷通道30均匀排列,各个通道的两端设置有进水接口和出水接口,各个进水接口位于同一侧,各个出水接口位于相对的另一侧,在进水管10道中设置数量与进水接口相同的第一支路管12,第一支路管12的一端与进水接口连接,在出水管20道中设置数量与出水接口相同的第二支路管,第二支路管的一端与出水接口连接,第一支路管12的另一端与第一主管道11连接,第二支路管的另一端与第二主管道连接,因此,制冷剂能够进入第一主管道11,并通过各个第一支路管12经过各个水冷通道30对电池进行温控,再经第二支路管进入第二主管道,流出该电池温控管路系统100,并在第一主管道11中设置了压力传感器115,在第二主管道中设置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115和温度传感器均与控制单元连接,控制单元能够根据压力传感器115和温度传感器的数据对电子水泵和电子流量阀进行控制,从而控制该电池温控管路系统100的流量,实现对电池温度的更好的调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