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源和信号综合用滤波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31772发布日期:2019-05-11 00:09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源和信号综合用滤波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源和信号综合用滤波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板式电容的谐振点频率很高,可达GHz,高频滤波效果好,所以信号电路一般采用板式电容进行滤波;片式电容的容量大,可做到0.1μF,截止频率很低,所以电源电路一般采用片式电容进行滤波。常规的滤波电连接器的主要技术要求及特点是:当信号和电源同时传输时,一般很难兼顾到信号和电源的滤波要求,很有可能不能实现电磁兼容。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源和信号综合用滤波电连接器,该电源和信号综合用滤波电连接器,针对信号和电源电路的不同要求,分别设计了对应适合的滤波电路结构,实现了对传导干扰的最优滤波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

一种电源和信号综合用滤波电连接器,包括插座壳体、插针、绝缘体、板式电容、接地簧片、弹片、印制电路板、片式电容和封装胶;绝缘体、板式电容和印制电路板在插座壳体内自左向右依次排列布置,所述插针穿过印制电路板、板式电容和绝缘体,印制电路板和板式电容分别通过一弹片与插针相接触,印制电路板与板式电容分别通过一接地簧片与插座壳体相接触,板式电容的内电极通过弹片与插针电性连接,板式电容的外电极通过接地簧片与插座壳体电性连接,所述印制电路板上焊接有片式电容,片式电容的一个电极通过印制电路板、弹片与插针电性连接,片式电容的另一个电极通过印制电路板、接地簧片与插座壳体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在插座壳体的右端口内填充有封装胶。

进一步的,所述插针设置有至少两个。

进一步的,所述弹片与接地簧片均为导电材料。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越性:

1、同传统的滤波电连接器相比,本实用新型对信号传输采用板式电容进行滤波,谐振点频率高,高频滤波效果好;对电源电路采用片式电容进行滤波,容量大,截止频率低,实现了对传导干扰的最优滤波效果。

2、本实用新型的插合端与普通插座保持一致,外形尺寸不变,可与同型别普通插头对插互换,有利于降低装备研制的成本。

3、插座壳体内的电连接基本采用弹性连接,结构上对内部电路进行了胶封装,因此具有抗机械振动、耐冲击、耐潮湿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插座壳体;2、插针;3、绝缘体;4、板式电容;5、接地簧片;6、弹片;7、印制电路板;8、片式电容;9、封装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电源和信号综合用滤波电连接器,包括插座壳体1、插针2、绝缘体3、板式电容4、接地簧片5、弹片6、印制电路板7、片式电容8和封装胶9;绝缘体3、板式电容4和印制电路板7在插座壳体1内自左向右依次排列布置,所述插针2穿过印制电路板7、板式电容4和绝缘体3,印制电路板7和板式电容4分别通过一弹片6与插针2相接触,印制电路板7与板式电容4分别通过一接地簧片5与插座壳体1相接触,板式电容4的内电极通过弹片6与插针2电性连接,板式电容4的外电极通过接地簧片5与插座壳体1电性连接,所述印制电路板7上焊接有片式电容8,片式电容8的一个电极通过印制电路板7、弹片6与插针2电性连接,片式电容8的另一个电极通过印制电路板7、接地簧片5与插座壳体1电性连接。

所述弹片6与接地簧片5均为导电材料。

作为优选,在插座壳体1的右端口内填充有封装胶9,用于固定插座壳体1内的印制电路板7、板式电容4和绝缘体3,起到抗机械振动、耐冲击、耐潮湿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能够用于信号和电源同时传输时的使用,所以,所述插针至少是设置两个,在具体使用时,其中一部分插针定义为通信号,另一部分插针定义为通电源,并按定义接入不同电路。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对于通信号部分,当信号系统之间的高频干扰信号沿插针传导时,根据电容“通高频”的特性,高频干扰信号会通过插针、弹片、板式电容、接地簧片、插座壳体、用户机箱接地,得到衰减;对于通电源部分,中频及高频干扰信号会通过插针、弹片、印制电路板、片式电容、印制电路板、接地簧片、插座壳体、用户机箱接地,再根据电容“阻低频”的特性,系统输出的低频信号和电源则正常通过插针传输到其它系统。

信号电路采用板式电容进行滤波,谐振点频率高,高频滤波效果好;电源电路采用片式电容进行滤波,容量大,截止频率低,实现了对传导干扰的最优滤波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